中国应该考虑允许“一妻多夫”?狗屁“砖家”们又来了
大家伙都不容易啊,整天想要安安静静工作生活还不断有人跳出来折腾我们。
最近又有“砖家”出来表演了。
前几天,经济学家黄有光发表了一篇文章——《面对男多女少,可能应该考虑允许一妻多夫》。
1“女人都是工具人?”
黄教授在文章开头表示,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每100个女的,约有117个男的,大约会有几千万的适婚男子会找不到妻子。
至于为什么这个问题很严重,是因为这些人“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能得到适当的满足,对快乐的影响肯定是会有很大的负作用的。”
为了满足这些人生理和心理的快乐,黄教授首先提出可以让妓院合法化,“使没有妻子的人可能通过购买合法与保健上比较可靠的性服务而部分获得满足”。
我寻思着这跟鼓励嫖娼也没什么不一样吧?
当然,合法化妓院只能解燃眉之急,最重要的还是要开放一妻多夫,因为“妻子的功能远远超过房事而已,还有伴侣、生活和养育儿女等考量”。
让我们再重复一遍:妻子的功能远远超过房事而已。
看来在黄教授眼中,广大女性还是比充气娃娃要好一点的,毕竟可以用来做饭生孩子。
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不准备喷黄教授,很显然,不是他一个人有这种想法。不管承不承认,“女人最大的作用就是生孩子”这个观点在中国依然有很大的市场。
就在6月5日,舞蹈家杨丽萍的抖音视频下面出现了这样一条评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有一个儿女。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同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杨丽萍没有生孩子就是失败,更别提普通女性了。
之后,陈数、李若彤、戚薇等女明星纷纷发声支持杨丽萍。
看到这种情况,又有专家坐不住了。
经济学家,北师大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痛心疾首地表示,这些鼓噪“女人不是用来生儿育女”的观点,是反人类的行为!
女人的肚子不是自己的,而是属于整个民族和全人类的。
当然,董教授可比遮遮掩掩的黄教授光明磊落多了,直接大大方方承认繁殖就是女性的天职。
在董教授眼里,和自己为国家民族全人类忧虑不一样,这些女明星之所以鼓吹女人的价值不是生儿育女,就是为了沽名钓誉、标榜自己。
董教授的学术水平想必是高深的,不过既然目前还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成就应该比不上哈耶克大师。巧的是,哈耶克刚好有一段话送给黄教授和董教授这样的人:
我必须承认,如果当初有人咨询过我是否要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一定会非常坚定地反对。
……
诺贝尔奖给予了个体极大的权威,而在经济学中,任何人都不应拥有这种权威。
在自然科学中这并不要紧,因为自然科学家的影响力只涉及到他的同行,如果他名不副实,他的形象将迅速崩塌。
而在经济学中要紧的是,经济学家的影响力主要影响着外行人:政客、记者、公务员和普罗大众。
一个人对经济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不代表他对于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全知全能——而我们的媒体似乎是这样看待他的,他本人往往最终也这样说服了自己。
顺便说一下,虽然鼓励放开一妻多夫政策,但是黄教授自己倒是不愿意身体力行,“我宁可有一个自己的妻子,不要和任何人共有一个妻子。”
2装睡的人叫不醒
讨论完放开一妻多夫的必要性之后,黄教授更是对一妻多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精彩绝伦的表述。
首先是操作方式。
如果一个人实在找不到老婆,但又接受不了和陌生人共享妻子,可以“兄弟俩共同娶一个妻子(这种情形在以前相当多),或和一个合得来的朋友共同娶一个妻子”。
看黄教授的描述,我一个朋友说这个剧情他比较熟悉。
而且什么叫以前这种情形相当多?以前有人这么干过就代表现在也能这样干?
解放前农村地区出现过一种一妻二夫的畸形现象,叫做“拉帮套”,原意是指用两匹马拉车时,怕承载力过重,所以就额外再加上了一匹马。
婚姻中的丈夫由于疾病等原因无力抚养妻儿父母,不得已默许妻子招另外一个有能力的男人进门,帮衬养家。
老舍《茶馆》里还描述有两个逃兵要合买一个老婆。
旧社会里上不了台面的无奈之举,到了黄教授这里反倒成了可以学习的先例?以前裹小脚留辫子的人更多,要不要也一并学习过来?
黄教授还表示,就算是非法,包二奶、三妻四妾也是司空见惯,所以一夫可以多妻,为何一妻不可以多夫呢?
还能因为什么,你不是已经说了吗,因为这两个事情都非法啊!
因为A非法事情存在,所以B非法事情也可以存在,我实在理解不了这是什么脑回路。
不谈法律问题,黄教授进一步从生物学论证了一妻多夫的可行性,“一个妓女一天接客十多次是司空见惯的;一个男子能有一半的能力,就肯定属于超人水平了。因此,至少在这方面而言,一妻二夫比一夫二妻更可行。”
我没什么说的了,大家自己感受吧。
这还没完,黄教授表示,因为妻子给两个人煮饭和给三个人煮饭,用的时间也差不了多少,所以“一妻二夫,轻而易举”。
照这种说法,食堂大爷恐怕要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了。
那两个人一个老婆,会不会出问题?毕竟没有哪个正常男人会愿意和另一个男人娶一个老婆吧?万一打起来怎么办?
你以为黄教授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吗?作为一个经济学家,黄教授对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非常透彻——因为男人需要打猎,所以“男子天生比较容易信任朋友,和朋友合作等。因此,一妻二夫,应该比一夫二妻容易相处。”
不知道黄教授是怎么从男人打猎跨越到一妻二夫容易相处的,不过这里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来打脸。
1939年,16岁的比嘉和子为了投靠哥哥从冲绳来到塞班岛,随后跟一名同样来自冲绳的男青年结婚。
1944年,夫妻二人与丈夫的一名男上司中里共同被派遣到安纳塔汉岛上工作。
随后,和子的丈夫因为担心妹妹,想要把妹妹接过来一起生活。丈夫刚离开两天,安纳塔汉岛就遭到了美军的轰炸,和子的丈夫一去不复返。
作为岛上仅有的两个日本人,和子慢慢和老公的上司发展出了不寻常的关系。
1944年6月12日,日军征调的三艘渔船被美军击沉,幸存人员游到该岛,包括10名日本陆海军军人和21名随军船员,共31人,全部为男性。于是形成了32个男人和1个女人一起生活在孤岛的局面。
▲比嘉和子
这些男性相互和睦相处了吗?为了争夺岛上唯一的女人,岛上的男人发疯般相互屠杀,最终有13个人死在了岛上。为了结束这个血腥的循环,岛上的男人想出的办法竟然是杀掉和子。
不知道黄教授要怎么解释这个事情,还是说男女搭配有一个黄金比例?
另外,一妻多夫的情况下,谁拥有生育孩子的权利?这样的家庭结构对伦理道德的影响难道不存在?按照法律规定,重婚罪和家庭财产怎么界定?
这些问题只字不提,满嘴都是一妻多夫的优越性,我相信,就算题目改成《一夫一妻才是最完善的婚姻制度》,黄教授照样能东拉西扯一大堆。
其实何必这么麻烦,你直接把全国的二奶小三没收了分给广大单身男性,不是更加方便,两难自解?反正女人都是工具嘛。
除了这些,文章还有一个致命的错误——黄教授担心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知乎上有一句流行的开场白: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黄教授在发表意见之前,难道连基本的调查都不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年末,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以女性为100)。中国大陆男性比女性多出3164万人。
需要注意的是,男性比女性多3164万不代表有3164万人打光棍,因为这是全国所有年龄段的性别人口差,包括80岁的大爷和刚出生的孩子。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20岁至29岁的男性人口总数为1.1484亿人,同年龄段女性为1.1358亿人,两者只差126万人。
虽然00后性别比例失调有加重的趋势,但是年轻男女差距远远没到3000万的天文数字,3000万光棍的说法并不准确。
至于为什么很多男性都没有成家,身为经济学家的黄教授难道不明白这首先是个经济问题?
根据市场咨询公司益索普的调查,71%的中国人用物质衡量成功。
在黄教授的文章里,中国女性仿佛没有一点选择的权利,只要等着满足男性的各种需求就行了。
但是在如今的婚姻市场上,女性的议价能力通常要比男性要高,而且通常会选择社会和经济地位高的男性。因此,虽然人口比例相差不大,但是男女之间的非婚比例却差距悬殊,70后为136:100,80后达到206:100。
男性确实比女性更容易单身。
可惜普通男性选择少,高富帅却不缺爱,所以同样有很多大龄单身女青年产生。
再加上生活压力这么大,房价这么高,很多年轻人连结婚的欲望都没有,还跟你在这入股娶媳妇呢?
▲持续走低的结婚率和不断攀升的离婚率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只要我变成废物,就没人能利用我”,谁说人一辈子非要结婚买房生孩子,我不玩了还不行吗?
有些专家揣着明白装糊涂,还在这里忙着蒸馒头,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3单身也要收税
等我翻完黄教授专栏里60多篇文章,更是大开眼界,五体投地,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专业水准。
首先,黄教授研究的是福祉经济学,这个福祉相当于主观的快乐感受,怎么测量主观的感受,黄教授文章里没有给出任何标准。
黄教授认为结婚比单身快乐,为什么呢?因为“在多数情形,人们的净快乐大致是正的,快乐大于痛苦。”
我想了一下,黄教授整天到处胡说八道还有钱拿,确实挺快乐的。
而很多人不愿意生孩子,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孩子出生后产生的正快乐……不知道黄教授有没有考虑孩子之后会产生的痛苦?哦,差点忘了,在黄教授这里,人们的快乐大于痛苦。
你以为安安静静当一个佛系青年就可以了?
对于那些单身和不生孩子的人,没有尽到维持社会人口数量的责任,黄教授认为应该征收单身税,因为“社会让他们在税收上多负一些责任,在伦理上说,应该也有道理。”
收税在黄教授这里简直是灵丹妙药。
首先,中国的燃油税太低了,应该增加十倍以上。
而且因为大多数商品的生产和消费都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环保税应该增加上百倍,如果没有增加环保税,可以增加消费税。
在黄教授眼里,绝大多数收入税和消费税不会造成超额负担,因为不收税你们就要过度消费啦。
为什么消费不好呢?因为吃饱饭之后,大部分消费都是为了相互攀比,所以最好收你们50%的税。
总理刚说过,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块钱,这些人大部分消费是相互攀比?还是在黄教授眼里,这6亿人根本不算人?
黄教授说,虽然穷人很难受,但是富二代也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们生下来就很有钱,“被剥夺能够让消费逐渐增加的快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