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考被顶替者们怎样了?一个做工人,一个等来了班主任的道歉
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确定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将于7月7日至7月8日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就此拉开帷幕。
老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于重视教育的中国家庭而言,高考对学子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一些贫困的农村家庭,高考更是堪称改变一个人人生的最重要机遇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万众瞩目又神圣的高考,却被一些人肆意破坏。比如山东农家的一位姑娘,就在近期发现自己当初的高考成绩,成为了帮助陌生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
高考成绩还能不属于自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位农家学子,去看看那些年的高考故事吧。
01、错换的人生
农家学子陈春秀至今仍然记得,2004年的那个夏天。
那一年的6月7日,是她参加高考的日子。家境贫寒的她,为了这一天,准备了太久太久。
陈春秀来自山东冠县,自幼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在班上一直处于中上游。
那个时候的山东农村贫寒家庭,能够供养女儿读到高中实属不易,这或许也能从某个侧面反应,陈春秀极有可能通过高考考取一所不错的学校,从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十年寒窗,一朝高考。陈春秀顺利答完了所有试卷,自我感觉发挥不错的她,就安心在家等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了。
然而,陈春秀左等右等,录取通知书却迟迟不见身影。眼看着其他同学纷纷收到了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有些同学甚至都开开心心的去学校报道了。陈春秀渐渐从期望变为失望,又从失望变成绝望。
金秋九月,陈春秀还是没有收到一心盼望的录取通知书。这位单纯的农家女孩,只道是自己高考落榜。无奈地带着满心的失望外出务工去了。
人虽外出务工,可陈春秀的大学梦依然炙热。可惜,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无力供她复读,陈春秀只得一边务工一边攒钱,将大学梦暂时收入行囊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到了2020年。高考落榜后的这些年,陈春秀先是在食品厂做工人,后又到电子厂加工镀膜镜片,还曾做过拉面馆的服务员,常常拿着微薄的工资工作到深夜。
饶是工作如此辛苦,陈春秀还是不间断的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圆自己的大学梦。家人不忍陈春秀在外辛苦打拼,给她介绍了个邻村的靠谱小伙组建家庭,准备让陈春秀沿着父辈的路,生儿育女,就这么过一辈子了。
婚后,陈春秀回到家乡冠县做幼师,可她依旧没有放弃大学梦,此时距她当年高考,已经过去了十六年。
此时,陈春秀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又有工作牵绊,实在无力再次参加高考,可上大学的强烈愿望,还是让她毅然参加成人高考,并报考了曲阜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
谁知,等到陈春秀参加完成人高考去查成绩时,竟意外地发现学信网上分明写着自己已经“上过学”了,毕业的学校是山东理工大学,离校日期为2007年7月1日。
陈春秀突然想起,2004年她参加高考时,的确填过山东理工大学这个志愿,要是当初自己去上学,2007年也该是自己毕业的时间。
“难道……当初自己是考上了大学的?”这个想法一冒出来,陈春秀就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愤。她忍不住失声痛哭,为一个高考的真相,也为自己失去的十六年。
02、艰难维权
为了替自己寻求一个真相,陈春秀来到冠县教育和体育局,希望查询自己当年高考的信息。然而,工作人员却要求陈春秀先证明身份,方能协助查证。
陈春秀随即提供自己的身份证,但工作人员告诉陈春秀,光有身份证还不行,还得提供身份证以外的身份证明。
无奈之下,陈春秀只得一趟趟辗转于村里、派出所与教育局之间,以便尽快证明“自己是自己”。
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春秀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成功证明了自己的身份。随后,陈春秀查阅当年的资料,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原来,当年她是考上了大学的,只不过她的学籍被同县考生陈某某顶替使用,致使她永远等不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真相大白后,陈春秀与已经在某个街道办审计所工作的顶替者及其亲戚取得了联系,希望对方能够给自己被错换的人生一个交代。然而,顶替者虽然承认使用了陈春秀的学籍,却毫无愧疚之心。
至于陈春秀想要的交代,顶替者先是声称学籍是花钱找中介办的,而后又说全部是自己的舅妈经办的,但舅妈已经去世,故而无可奉告。
面对嚣张的顶替者,陈春秀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将此事通过媒体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顶替者的行为很快引发网友公愤,许多人通过网络留言,表达对顶替者偷走别人人生的愤怒。
网络发酵也让有关部门关注到这一高考顶替事件。
2020年6月10日,山东省冠县人民政府在官方微博表示,针对媒体报道的“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县里相关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开展调查,与此同时,顶替者也被山东理工大学注销学籍,并被暂停街道办工作。
高考,本应是最公平的一次机会,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将罪恶的手伸向高考,靠着偷取别人的人生,践踏别人的血泪,圆自己一个大学梦。
03、顶替事件众生相
陈春秀的事件曝光后,许多被顶替者纷纷在网上发声。比如山东济宁一位姓苟的女孩,就在网上实名发帖称,自己连续两年高考,连续两年被顶替,最终只得去湖北一所中专就学。
直到多年后,当年的班主任让参加高考的妹妹带给自己一份道歉信,这个女孩才发现,当年自己其实考上了北京的高校,可班主任为了让女儿上学,硬是顶替了苟姓女孩的身份,也改变了苟姓女孩的整个人生。
无独有偶,2009年,天津师范大学的罗彩霞在毕业时,意外发现自己的身份被使用,无法注册教师资格证,感到奇怪的罗彩霞前往派出所报案查询,结果竟发现自己的高中同学在第一年高考时,顶替了自己的身份入学,致使自己稀里糊涂地复读了一年。
事后,顶替者的父亲联系罗彩霞,试图说服她更改身份证,还颇为傲慢地告诉罗彩霞说:“小罗啊,你以后想进教育系统还是事业单位?我都可以安排啊,我跟你说,能认识我是你的荣幸”。
罗彩霞们是不幸的,但相比千千万万被蒙在鼓里的受害者,她们又是幸运的。至少她们发现了被替代的真相,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公道。
然而,在没有曝光的角落,还有多少高考顶替事件的受害人呢?这些人或许也跟陈春秀等一样,是十年寒窗苦读的农家子弟,可就因为一次顶替事件,让她们多年苦读付之东流,本该改变的命运急速反转。
没有人的青春应该被辜负,没有人的人生应该被顶替。高考,作为中国最干净的考试之一,它的公平与神圣,更不容金钱与权力如此亵渎。
顶替别人身份的人,不仅偷走了别人的人生,还破坏了国家选才的高考制度,更毁了人们心中的公平与正义。被偷走人生的受害者,就此被拘禁在父辈的阶层里,再难突破人生的天花板,而顶替别人的人,却因此人生开挂,得到了不属于自己的一切。
即使多年后东窗事发,顶替者不过一句道歉,又或许一点如同施舍般给予一点点经济补偿,便能换来受害者无奈的“原谅”。
但顶替者或许忘了,他们践踏的除了受害者的人生,还有教育的公平。
高考之所以受人重视,靠得正是公平的选拔制度,这是高考的底线,也是无数学子心中共同维护的正义。
希望这些曝光的高考顶替事件,能够成为教育公平的“吹哨人”,推动高考制度不断完善,让今后类似的事件越来越来,公平的教育随处可见。
这或许才是高考顶替事件火爆全网的最重要意义。
毕竟,没有谁的人生,经得起如此错换了。
作者:梨院月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