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蓝全家献身电影!
6月28日,中国电影集团发布讣告,讣告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事业家,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于蓝同志,于6月27日晚21点07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99岁。因疫情期间,将遵照家属意愿,丧事从简。
于蓝老师的儿子,著名导演田壮壮在社交媒体说,妈妈走了……我想独自安静几天。
壮壮导演节哀顺变。于蓝于1921年6月3日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前不久刚刚度过了自己的99岁生日。17岁的时候,同学赵书凤的母妈妈,将于蓝原名“于佩文”改名“于蓝”,意思是“希望你们走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好美啊!于蓝18岁就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并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入党。这个时候,她的文艺才华开始显现。19岁的时候,她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剧团担任演员。在南征北战中演出话剧。1947年,于蓝成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就是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第一期训练班指导员。1949年,她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自己的首部电影《白衣战士》。
1950年,于蓝转入刚刚建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北影的第一部作品,是和唐漠一起导演了纪录片《烟花女儿翻身记》。
1951年,她主演了自己的第二部电影《翠岗红旗》,导演是张骏祥。
1952年,她拍摄了北影厂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龙须沟》。
1954年,她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系统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1956年毕业后留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活跃在话剧舞台上,这几年就没有拍摄电影。1959年,暌违大银幕七年之久的于蓝,主演了茅盾作品改编的电影《林家铺子》,饰演张寡妇。
1961年,于蓝再次回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与孙道临主演著名导演水华的电影《革命家庭》,并凭借这部电影,获得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62年,她当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是那个时代中国最耀眼的电影明星。之后她下到山西绛县南柳大队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965年,她拍摄了《烈火中永生》,在片中饰演江姐,这个角色至今仍然深入人心。
于蓝老师去世后,几乎所有的新闻标题都用“永远的江姐”来介绍她。
之后,她和丈夫田方一起,在北京郊区下放劳动。说起田方老师,他也是著名演员,最有名的角色,就是《英雄儿女》中的政委王文清了。
可惜田方老师在1974年就不幸去世了。
1974年,于蓝终于回到了她心爱的电影事业,主演了战争电影《侦察兵》
1978年,于蓝与李伟远在新疆拍摄了儿童片《萨里玛珂》,从此,儿童电影成为她后半生致力追求的崇高事业。
1981年6月1日,中国第一家儿童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后来改名叫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创立人之一于蓝出任首任厂长和艺术指导。多年来,《四个小伙伴》、《应声阿哥》、《小刺猬奏鸣曲》、《“下次开船”港游记》、《十四、五岁》、《我的九月》、《少年彭德怀》等电影在国内外获奖,并成为中国少年儿童几代人的美好记忆。
而于蓝老师之后就极少演戏了,偶尔也是客串一下角色。她最后一部客串角色的电影,是众多老艺术家参与的公益电影《一切如你》,97岁时拍摄的作品,依然气质如兰。
于蓝有一个电影家庭,除了丈夫田方是演员外,大儿子田新新是资深的电影录音师,小儿子田壮壮更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田壮壮是中国电影第五代的重要人物之一,和张艺谋、陈凯歌等齐名。
近年来田壮壮还涉足表演领域,广获好评,并入围多个表演奖项,包括金鸡奖。《后来的我们》
《相爱相亲》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演员李雪健老师,竟然是于蓝老师的侄儿,那么李雪健就是田壮壮的表弟。
于蓝老师千古,一路走好!
【该内容通过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授权发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