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最喜爱的妃子,孝庄太后却很讨厌。到底为什么
清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他见证了了中国从盛世走向落后,接下来的结果就是被动挨打,但是随着孙中山建立了国民政府,提出了三民主义,也为后人引领了道路。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我们翻身农奴把歌唱,成功把侵略者赶走,也建立自己的国家。从此走上飞速发展的道路。
而说起清朝,那顺治皇帝就不能不提,作为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入关的第一位皇帝。而说起顺治,那就不能不提他跟董鄂妃之见的爱情故事,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让世人赞叹,但是就是这样的爱情却没有换来好的结局。而在这里面有一个人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孝庄太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顺治那么喜欢董鄂妃,但是孝庄太后为什么却非常讨厌董鄂妃,里面究竟有什么原因?
01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董鄂妃的身家背景。董鄂妃的曾祖父是董鄂·伦布,就是董鄂部的部长,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努尔哈赤。在后面的日子里,努尔哈赤也很开心,就赐名鲁克素给董鄂妃的曾祖父。所以整个家族地位一下就上升了。董鄂妃的父亲是鄂硕,是满洲的正白旗人。而正白旗是贵族,地位也比较高。在多尔衮去世之后,顺治皇帝也就亲自统领着正白旗。
而董鄂妃的地位就不用说了。而且从小董鄂妃就比较善良,也喜欢读书,也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不像很多的妃子只为争宠。而且人也长得漂亮,还很温柔。
02
就这样的一个妃子怎么会不讨皇上的喜欢,很快董鄂妃就受到顺治帝的喜爱。而且也不是那种皇上宠幸妃子的那种喜欢,是真的两个人有感情,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爱情。在这期间,顺治皇帝无数次的想立董鄂妃为后,但是却遭到了孝庄太后的阻拦。
顺治皇帝因为董鄂妃的事情,跟孝庄太后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远。但是没有办法,孝庄太后不管什么结果就是阻拦了顺治皇帝立董鄂妃为后。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两个人先后离世,也算是苦命鸳鸯。
03
说起原因,那无非就这几点。第一就是我们都知道,如果把董鄂妃立为皇后,那顺治皇帝跟董鄂妃生下的皇子就是太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对于孝庄太后来说,那就不利于自己家族的势力。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不管是皇后还是太后身后都有一个家族,他们想着自己的家族能够继续的拥有着权利,就像当时吕雉非要把自己的外孙女嫁给自己儿子刘盈一样,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家族还能掌控实权。第二个就是,董鄂妃的母亲是汉族人,所以董鄂妃有汉族的血统,那时候的汉人地位是不高的,孝庄太后也是怕后面的太子继位,那皇家大业最后被汉人掌控。其实想的也没啥太多的毛病,位置不一样,想的方面就不一样。就像我们找老婆一样,我们可能就是因为喜欢,而父母可能考虑的是全面的,所以也就会出现,婆媳关系不和谐之类的情况。欢迎在下方留言。
常言“最是无情帝王家”,历史上不少帝王为了帝业皆不惜抛妻弃子,背叛手足。可鲜有人知的是,清朝历史上还出现过这样一位帝王,偏偏不爱江山爱美人,独宠一妃多年,他就是满清的第三任皇帝顺治。
其实,坊间关于顺治帝的传闻有很多,一些野史甚至出现了“顺治帝因宠妃董鄂妃去世遁入空门”这样的描述。所以,不难看出,顺治帝的确是一个多情种。
可是,这位令一代帝王神魂颠倒的董鄂氏,究竟是何人,她的身世又是怎样的呢?有两种说法流传的最广。
说法一: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妻。
关于董鄂氏的身世,史学界议论颇多,其中,可信度最高的一种说法便是:董鄂氏为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妻。根据满清史书记载,博果尔为顺治帝同父异母的胞弟,即:清太宗皇帝的十一子。从此观点可知,董鄂氏之前应为顺治帝的弟媳。
可是,既然两人有这样一层关系,顺治帝为何会打破人伦纲常,娶董鄂氏过门呢?
根据德籍传教士汤若望撰写的回忆录可知,顺治帝当年疯狂地爱上了一位满籍军人的妻子。因为,这位军人不懂得怜香惜玉,当众斥责妻子,看不过眼的顺治帝,便当众给了这位军人一个耳光。后来,羞愤难当的军人自杀而亡,顺治帝便理所应当地将这位军人之妻收入后宫,并将其封为了贵妃。
在汤若望的笔下,这位贵妃在顺治十七年诞下了一位皇子,顺治帝对其宠爱备至。本来,他打算将其立为皇太子,可是,这位皇子却不幸于数月后死去。或是因忧思过度,这位军人之妻也于不久后离世了。并且,汤若望的记载,与《御制董妃行状》中所说的董鄂妃“后与酉冬生荣亲王”的说法相吻合。
于是,一些史学家据此推测,顺治帝宠爱的这位军人之妻,便是宠妃董鄂氏。在史书的记述中,襄亲王于顺治十三年七月逝世,董鄂氏在同年八月入宫。从时间的推断来看,董鄂氏二十七日的丧服刚满。但是,关于董鄂氏进宫的具体情形,相关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
只有顺治帝在其挽联中提到,董鄂氏在十八岁时被选入宫中。可是,参照满清选秀制度,便会发现,当时超过十七岁的女子是没有参加选秀资格的。若董鄂氏真的在十八岁参选,被选为侍女的可能性都很低。众所周知,满清参选的秀女年龄,一般在十三岁至十六岁之间,若将选秀的初选,复试、婚配等因素考虑在内,董鄂氏参选秀女的年龄应为十五岁左右。
而这些推测的前提则是:董鄂氏入宫没多久,便被赐给了襄亲王做福晋。
根据清史记载,满清各宗室都有亲王及郡王命妇入宫侍奉后妃的制度,而彼时的董鄂氏作为襄亲王的妻子,显然也拥有入宫面圣的机会。因为长期在后宫周旋,便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与皇帝交往的机会。顺治十一年,或是孝庄太后察觉到了儿子与董鄂氏之间的不伦之情,便强行叫停了命妇入宫侍奉的制度。
并且,她还称是“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除此之外,孝庄太后还命顺治帝册立孔四贞为东宫,妄图转移顺治帝的注意力。很显然,孝庄太后看清了顺治帝对董鄂氏的“深情”。因为,在她做完这一切努力之后,顺治帝非但没有停止自己与董鄂氏之间的不伦之情,还逼死了襄亲王,强占了弟媳。
后来,正如坊间流传的那样,孝庄太后除掉了董鄂氏,顺治帝因痛失所,最终,爱遁入了空门。当然,即使流言甚嚣尘上,我们也不能就此判定,董鄂氏便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因为,这一切推测,不过是基于民间野史,以及一些小说家的穿凿附会,所以,事实的真相依旧有待于史学家的研究。
说法二:江南名妓董小宛。
其实,在一众说法中,唯有“江南名妓说”最为人津津乐道。在人们声色俱绘的描述中,顺治帝名冠后宫的宠妃董鄂氏,竟然成了明清之际的江南名妓董小宛。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名妓董小宛的身世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董小宛名白,字青莲,又名小宛。她十九岁便嫁给了才子冒襄,其夫所著的《影梅庵忆语》中,便提及了董小宛生平事迹。冒襄在追述董小宛生平时着墨较多,可是,在提到其生病乃至丧葬等事宜时却模糊不清,他只写了“到底不谐,今日验兑”。
这满是无奈的悼亡之词,似乎在暗示两人并非死别,而是生离。于是,很多人就据此猜测,董小宛是被顺治帝掳进了宫中。而其夫冒襄因为忧思成疾,便将董小宛被掳之日当作她的死祭,托言小宛已死。所以,事情的“真相”很可能是董小宛进宫做了宠妃,顺治帝为其赐姓董鄂,继而晋升为了贵妃。
近世编撰的《辞海》中明白地写道:“董小宛(1624—1651年),明末秦淮名妓,名白,后为冒襄妾。清兵南下时,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后因劳累过度而死。辟疆曾著《影梅庵忆语》,追忆他们的生活。有人说她为清顺治帝宠妃,系由附会董鄂妃而来。”
连《辞海》都为董小宛误附会为董鄂妃的事实出面辟谣,可见,这个历史传说是怎样的广泛和久远。
董小宛去世时已有二十八岁,而彼时的顺治帝才十四岁。所以,从两人巨大的年龄差来说,董鄂氏为名妓董小宛的可能性极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