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方用微波武器打击印军夺回班公湖山头?印方急忙否认
近日,英国《泰晤士报》炒作解放军曾在中印边界班公湖地区“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军,一枪不发夺回山头”的说法,引发外媒关注。而印度军方18日迅速在推特做出否认,抨击报道”毫无依据”,“假新闻”,印度媒体大量转发。
《泰晤士报》当地时间17日在网站发文,标题是《中国将拉达克中印‘战场’变成‘微波炉’》。文章援引中国某知名学者近日在演讲中的说法,称今年8月底,解放军为夺回中印边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军非法强占的两个山头,使用了微波武器。
报道称,解放军当时奉命从印军手中夺回山头,同时基于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共识,上级要求不许开枪。前线部队就此想到了微波武器这个“奇招”。“在山底下放微波,把山顶变成了一个微波炉。”
“山顶上的印军一刻钟以后全部开始呕吐,站不起来,跑了。最终解放军将山头夺回。”
《泰晤士报》称,微波武器的工作原理类似微波炉,照射人体时加热皮下的水分子、制造剧烈疼痛,这种武器射程最多能达到接近1000米。
而根据公开资料,微波武器又叫射频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其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去攻击和毁伤目标,通常在远距离上对军事目标和武器的光电设备进行干扰,在近距离上实施杀伤有生力量,引爆各种装药或直接摧毁目标。
除了中国外,美国、俄罗斯也已经研制出类似的非致命性微波武器。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今年9月透露,计划就使用高能激光与微波的定向能武器开展研究。
《泰晤士报》文章发出后,得到了《澳大利亚人报》,以及英国《每日邮报》、《太阳报》等多家外媒的转载,其中不乏夸张与抹黑,并引发外国网民议论。
澳大利亚“新闻”网站记者就在副标题中形容,微波武器“相当于把人活活烤熟”。
英国《每日快报》更是在标题中渲染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使用“可怕的武器”。
英国防务新闻网站Shephard News编辑戈登·亚瑟认为,尽管印度政府否认在边境地区遭到微波武器攻击,但中国“无疑具备”使用微波武器的能力。他认为,如果报道属实,这将很可能是微波武器被首次运用于实战中。
不过印度军方当地时间17日很快对这一说法做出否认,包括新德里电视台、《印度快报》、Times Now等印媒纷纷转载。
《印度时报》报道,一名印军高官否认了有关媒体的说法。印军推特账号也抨击报道是“假新闻”,“毫无依据”。还有印度官员宣称,这一说法是“中国的心理战行动”。
当美国两党忙着争夺总统权力的时候,印度却忙着加紧边境部署。日前,印军收到了来自美国的数万套防寒服,准备把它们发往拉达克地区。
印度国防部参谋长丕平·拉瓦特更是公开威胁称,中印两军在拉达克地区的军事对峙,“可能会引发更多、更严重的冲突”,而印度军队“正在考虑这种情况”。
拉瓦特释放的强硬信号,再次让中印边境形势紧张起来。难道,中印要升级冲突吗?事实并非如此?据中国国防部8日发布消息称,中印两军日前在楚舒勒举行第八轮军长级会谈,双方一致同意,确保双方一线部队保持克制,避免误解误判。
双方还同意继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沟通,在此次会谈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他问题解决,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中国释放了很明确的信号,保持克制,维持边境安定,符合双方利益。
至于拉瓦特作出的威胁,完全是印军一贯使用的伎俩。要知道,自今年四月份印度挑起边境冲突以来,印军开始不断调遣兵力,摆出一副强硬姿态。印度甚至快速打通了前往中印边境的数十座桥梁。按照印军高层的说法,印军有能力有信心应对中巴两线作战,并取得胜利。
熟悉印军的人们都知道,无论是在中印边境冲突,还是印巴边境冲突,印度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损失不小。印军一再强硬,无非是不服气罢了。
再从印度国内形势看,印军不可能贸然对中国发起大规模冲突。眼下,印度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美国,印度政府下令国内专家尽快研发出疫苗遏制疫情。
根据美国专家的预测,印度疫情感染人数或已达上亿人。除了疫情之外,印度国内掀起了不同程度的抗议。印度东北邦等一些地方武装加紧了分裂活动。所以,印度需要解决的是国内问题,而不是对外冲突。
实际上,中印并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中印两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也都是安理会成员国。两国的主要任务还是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学美国对外展示霸凌主义。一旦中印爆发冲突,那么得利的将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印度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将会成为美国利用的地缘棋子。
在印度国内并不缺乏印度国防部参谋长丕平·拉瓦特这样的鹰派人物,但印度的未来不是他说了算。莫迪政府不能受国内民粹主义的鼓动,还应从印度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确保印度的长治久安。
中国呼吁印度保持冷静克制,显然是为了维护两国共同的利益。印度若要强行发起挑衅,吃亏的怕只会是自己。几十年前的中印边境战争还历历在目,印度应该吸取历史教训。
时隔几十年后,中印的差距直接被拉开,印度并不具备军事上的优势。相反,一味的对外强硬,只会让印度陷入战略困境当中。因此,中印避免武力冲突,保持冷静克制才是大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