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张对比照片,太让人震撼
这两张穿越两千年的对比照片,摆在一起,太让人震撼。
这是有朋友昨天传来的。
左边,是我们英雄的祁发宝团长,拍这张照片时,他应该还是边防营营长。
右边,是我们著名的秦兵马俑,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军阵中,典型的大秦锐士。
同样的角度,同样的轮廓,同样的姿态,军装不同,但无法掩饰的精神气概,穿越千年。
这两张穿越两千年的对比照片,摆在一起,太让人震撼。
这是有朋友昨天传来的。
左边,是我们英雄的祁发宝团长,拍这张照片时,他应该还是边防营营长。
祁发宝团长是甘肃武威人,果然都是西北硬汉子!
确实是硬汉子。
在央媒披露的相关视频中,最让人震撼的一幕,就是冲突现场,祁发宝团长身先士卒,站在最前面的河水中,伸出双臂,拦住越线前来的大批印度士兵。
他应该是当时现场的我方最高指挥官。
看到有朋友就感慨说:
我们的子弟兵,战斗力源泉之一,就是在战斗中指挥员总是喊“跟我来”,而不是“给我冲”。放眼全世界,能普遍做到这点的,恐怕只有我们的人民军队。
团长祁发宝后面,山壁上还有“中国”二个大字。
什么是英雄本色?
那就是将胸膛迎向重围,后背留给祖国,一个战士就是一座界碑。
这样的西北汉子,无愧和他并肩作战以及牺牲的战友,无愧“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这个荣誉。
在那场加勒万河谷斗争中,我四名官兵牺牲,祁发宝团长身负重伤。《解放军报》还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
军医韩子伟记得,祁发宝被救出后,左前额骨破裂,有一道十几厘米长的口子。包扎伤口时,“他一把扯掉头上的绷带,还想起身往前冲,那是他最后一丝力气,随后又晕倒了”。
昨天(2月21日),很欣慰地,看到一些媒体披露,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们精心救治,祁发宝已于春节前伤愈。
也就在昨天上午,武威的地方领导还专程到新疆,看望慰问祁发宝和家属。
照片显示,依旧军人短发的祁发宝,皮肤白净了许多,精神状态确实不错。
但他左侧颅骨上,一个硕大伤疤,还清晰可见。
这不是祁发宝身上的第一道伤痕。根据报道,戍边20多年,他曾遭遇几十次暴风雪和泥石流,13次与死神擦肩。
面对生死,面对肩上的责任,他说:“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的选择,但我无怨无悔!”
铮铮铁汉,高原军魂。尤其是看到视频,他痛斥越线的印军,一声怒吼:老子不喜欢他们,不想打,就滚!
但这样的硬汉,也曾一度哽咽流泪……
2015年,还是边防营营长的祁发宝接受采访,提到一名新兵曾因体力透支,从300多米高的山上滚下后昏迷,醒来不停地喊“营长,我疼”时流泪了。
最后,简单感慨一下。
第一,华夏军人,威武勇猛,一脉相承,古今不变!
第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他们是真正的钢铁长城,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也是无论多么强大的敌人,都无法让这个民族屈服的根本原因。
第三,善待英雄,尊崇英雄,就会有更多的英雄,挺身而出。向英雄烈士们致敬!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不是不顾家,而是身后就是整个国家。
|作者:荞麦
|编辑:咖喱
|编审:苏苏
“他们是为我而死”“一个战士就是一座界碑”“祖国山河寸土不让”……自昨日起,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身先士卒的5名戍边英雄不断冲上热搜。
·两天内超过10个相关话题上热搜。
从公开的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众多戍边将士在中印边境,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从白天到黑夜,一直到将来犯者击溃驱离。
团长祁发宝在面对外军越线挑衅时张开手臂,把坚强的后背留给战友和祖国的画面,看哭了无数网友。
冲突中牺牲的4位战士,一直也都是铁血与柔情并重的汉子:
陈红军参军的过程有些曲折,本来已经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的他,听说要征兵,临时“变卦”走进了军营;
王焯冉当初瞒着家人偷偷在网上报名参军,在最后一次出任务前就写好家书“愿有来生再尽孝道”,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
正是渴望爱情的年龄,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牺牲当天,他还在憧憬着未来能为这个女孩“做一辈子的菜”;
冲突中牺牲的4位战士,一直也都是铁血与柔情并重的汉子:
陈红军参军的过程有些曲折,本来已经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的他,听说要征兵,临时“变卦”走进了军营;
王焯冉当初瞒着家人偷偷在网上报名参军,在最后一次出任务前就写好家书“愿有来生再尽孝道”,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
正是渴望爱情的年龄,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牺牲当天,他还在憧憬着未来能为这个女孩“做一辈子的菜”;
官兵们在祁发宝的指挥下组成战斗队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对峙。对方用钢管、棍棒、石块发起攻击。祁发宝成为重点攻击目标,头部遭到重创。
·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
见此情景,营长陈红军带人立即突入重围营救团长,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摄像取证的肖思远也冲到前沿投入战斗。
增援队伍及时赶到,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取得重大胜利,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军医韩子伟记得,祁发宝被救出后,左前额骨破裂,有一道十几厘米长的口子。包扎伤口时,他一把扯掉头上的绷带,还想起身往前冲,“那是他最后一丝力气,随后就晕倒了”。
在战斗中,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为救助战友牺牲。
日前,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祁发宝和他带领的团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团?祁发宝是一个怎样的团长?戍边英雄的事迹刷屏后,这是网友们特别想知道的事情。
这是一个“兄弟团”,因为祁发宝有句话,“必须把战士当兄弟看,越苦亲情越浓,越苦战斗力越强”。
驻地有多苦,祁发宝知道,但他更在意战士们的辛苦。他没有架子,总是想多做些什么。战士们在他身上总能看到温情,这是“兄弟”的温情。
在驻地,他带领大家看书学习,改进训练器材,打造出了前哨的帐篷文化。他们在帐篷杆子上接了四根杆子,亲手制作了国旗杆,因为“有了国旗,就有了自豪感”,每周一组织大家升国旗。
·祁发宝带领战士亲手制作国旗杆,升国旗。
每次站岗,他会主动选择值守气温最低的第二三班岗。冬天,为了抵御寒冷和困意,从来不吃辣椒的他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吃下了30多包朝天椒,嘴唇起满了水泡。
2014年,祁发宝带队在某前哨执勤,每天徒步巡逻距离达30公里以上。为了能在哨所里用上热水,让战士们在睡前用热水泡泡脚,他想尽办法改造取暖锅炉,利用晚饭后到点名前的时间给大家烧洗脚水,又利用熄灯后的时间烧第二天喝的开水。连续5个多月,他每晚忙到凌晨两三点,烧了6000多暖瓶开水。
2015年,任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札达边防营营长的祁发宝,在接受采访时,描述了他们的部队生活。当时为了节约物资,战士们要去山里打柴。他要求战士每次背柴不超过50斤,但他自己却背100多斤。
他回忆说:“(背柴)快到哨所的时候,半步半步地往前挪,两条绳子勒到肩膀上,都勒到肉里边了。”蹲点干部问:“营长你这是干啥?”他说:“我背多一点,也许我的兄弟们就少背一点,我多背一点,可能就多烧一天。”
冲突中牺牲的4位战士,一直也都是铁血与柔情并重的汉子:
陈红军参军的过程有些曲折,本来已经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的他,听说要征兵,临时“变卦”走进了军营;
王焯冉当初瞒着家人偷偷在网上报名参军,在最后一次出任务前就写好家书“愿有来生再尽孝道”,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
正是渴望爱情的年龄,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牺牲当天,他还在憧憬着未来能为这个女孩“做一辈子的菜”;
2015年,任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札达边防营营长的祁发宝,在接受采访时,描述了他们的部队生活。当时为了节约物资,战士们要去山里打柴。他要求战士每次背柴不超过50斤,但他自己却背100多斤。
2015年,还是边防营营长的祁发宝接受采访,提到一名新兵曾因体力透支,从300多米高的山上滚下后昏迷,醒来不停地喊“营长,我疼”时流泪了。
最后,简单感慨一下。
第一,华夏军人,威武勇猛,一脉相承,古今不变!
第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他们是真正的钢铁长城,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也是无论多么强大的敌人,都无法让这个民族屈服的根本原因。
·15岁的祁发宝拿着一把玩具枪站军姿。
在另一位哥哥祁发贵看来,从小懂事肯吃苦的弟弟誓死捍卫国土受表彰“不意外”,“小的时候家里困难,弟弟特别懂事,周末、假期经常帮助家里干农活。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当班长,也是一名升旗手,从小就想参军”。
后来,祁发宝到乌鲁木齐陆军学院学习,期间严格自律、刻苦训练,并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南疆军区军事课目考试。毕业时,祁发宝原本有很多选择,但他主动选择了条件艰苦的西藏阿里。
毕业在即,作为一名新兵,祁发宝的未来一片光明。
首长问:“小伙子,以后想到哪个部队去服役?”
祁发宝答:“苦一点累一点我不怕,我希望能去到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有一名高水平的主官,能跟他学到真本事。”就这样,祁发宝进驻到西藏阿里地区。
当时年轻的祁发宝有着西北人的简单直率,多年后提到当初的选择,祁发宝依旧诚恳地告诉记者:“即使在部队,我也不会忘记,我是农民的儿子。或许没什么大本事,可吃苦我是不怕的。”
·祁发宝在巡逻中。
意气风发的祁发宝初到军营,也曾自卑过。当时,他代表家里的一个亲戚去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老师在会上讲到,对一些单亲家庭出身的、爸爸在阿里当兵的孩子,作为家长更应该关心和爱护。祁发宝回忆,听完这些话后内心很难过,后来他找对象也非常坎坷,因为很多女青年一听他在阿里当兵,就不愿意再跟他多谈了。严重的情绪导致他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在阿里当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