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又打出一张“台湾牌” 台媒发现尴尬细节
有美国政客继续挑拨两岸关系!台湾亲绿媒体《自由时报》等媒体3月2日报道称,美国共和党籍众议员汤姆·蒂法尼(Tom Tiffany)与同党众议员佩里(Scott Perry),上月26日提出共同决议案,提案内容包括,呼吁美国总统废除“过时”的一中政策,“承认台湾民选政府合法性、正常化美台外交关系等。”但台媒称,这两名议员提出的议案即使获得国会两院的通过,最终也不会递交给总统拜登签署,因此不具法律效力。
报道提到,2月26日,蒂法尼与佩里提出共同决议案,该案呼吁美国废除一中政策,并与台湾恢复正式“邦交”,承认台湾为“独立国家”。该提案也呼吁,美国总统承认台湾“民选政府”合法性、正常化美台外交关系,同时也呼吁美国总统、驻联合国大使与相关官员,支持台湾在联合国及其他美国为会员国的国际组织内,取得正式会员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自由时报》及台湾《联合报》均在报道中提到,蒂法尼去年9月也曾提出类似决议案,但未能在上届国会届满前排上委员会,最后无疾而终。而此次提出的共同决议案若获国会两院通过,将分别送交参议院秘书长、众议院议事员签署。由于此类决议案不会递交总统签署,因此不具法律效力,仅代表国会态度立场。
对此,有岛内网友表示,“傻子才会当真,你信的话那你真的傻了!”“台湾人醒醒吧,美国就很爱搞这种,让我们爽一下的假议题,就像在跟我们说,我很在乎你喔,但能力有限。。。”
也有网友称,“美国也有这样的烂议员,提出议案根本做不到,只有哗众取宠的效果,这种政客与台湾一些政客水准无异!作秀而已!”
事实上,民进党当局此前也曾炒作“台美复交”,去年2月13日,台“立法院长”游锡堃与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郦英杰等人见面,一股脑向郦英杰提了好几个“建议”,其中包括建议美国考虑“台美复交”。游锡堃会后称,关于“台美复交”,郦英杰没有响应。
2018年10月,时任台“行政院长”、现任台当局副领导人赖清德曾宣称,“美国与台湾建交”这个建议很好,会传达给美国。当时,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听这番话,我感到这是一个做梦的人,说的是梦话,对于梦话,大概不值得发言人进一步评论。”
针对所谓“美台关系”,国台办发言人曾强调,我们坚决反对我建交国同中国台湾地区发展任何官方关系。民进党当局甘当西方反华势力棋子的行径令人不齿,更难以欺世盗名。
中美关系或因台湾彻底翻车?美前防长:应表明在必要时会协防台湾
据媒体报道,隶属美国国会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近期举办“慑止解放军攻台”视频听证会,一些美学者认为,美国在台海的威慑力已达到朝鲜战争以来的最低点,若不能在此区域建立反制北京的强大联盟,大陆两年内可能对台湾“动武”。斯坦福大学学者梅惠琳警告,“宣布台独”已经不是触发“武统”的最主要因素,大陆正在等待一个“最佳时机”,“除非北京认为自己准备好了,或者台湾宣布独立,否则他们还是会仔细评估美台行动,不会贸然发动战争”;而一旦确信解放军取得关键的两栖战力,足以在多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发挥实力,大陆将动手完成统一。
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可以送给美国。
美舰穿越台湾海峡,频繁闯入中国领海,是自寻死路。
如果“台独”势力迟迟叫不醒,那只能采取武力统一。 两岸是一定要统一的,这就是中国孜孜不倦也要追求的结果,在台湾问题上,是结果导向型,如果“台独”势力一意孤行,那只能采取武力统一。至于是否会在2年内动手,这就要看中国的整体战略规划了,但普遍的预计是2030年左右,就要彻底解决台湾问题。所以,美国也不用猜测了,只需等着就是,一定会等到这一天的。事实上,美国学者的一个观点还是值得认可的,那就是“宣布台独”已经不是触发“武统”的最主要因素,而是等一个最佳时机。毋庸置疑,大陆不会接受两岸现状就这样永远持续下去的,美国试图维持台海现状的如意算盘,也是注定会落空的。 以前,台湾问题之所以感觉棘手,不好解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还不够强大,有人从中作梗。但现在不同了,中国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一切拦路虎都必须斩杀,因为两岸统一的决心不容挑战,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
据媒体报道,2月26日,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在《华盛顿邮报》举办的线上对话活动上表示,在中美之间的多方竞争中,台海局势“非常危险”,中国大陆针对台湾采用的是“蚕食战略”,不断派战斗机、轰炸机和军舰等“越过中线”,做出持续的威胁性举动。他建议美国政府应该讨论放弃过去对台的“战略模糊”方针,向中国表明美国会在必要时刻协防台湾。盖茨曾经在小布什和奥巴马时期担任国防部长,他建议,“我们应该告诉中国,如果他们无缘无故地对台湾采取行动,美国将支持台湾;同时也告诉台湾人,如果单方面采取行动以寻求独立的方式改变现状,就只能靠自己了”。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还是克制点好。
美国的战略界充斥着各种非理性声音,水平下滑严重。
中美力量对比的天平正迅速向中国倾斜,美国要承认这一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