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中国只能满足世界1/9,美国却说“过剩”了!

作者 :正文注明 2024-04-23 07:37:11 围观 : 评论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

今天我想跟朋友们说一说美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事儿。

但是,我觉得很为难。

美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猛一听起来,这个话题很专业,因为“产能过剩”是一个标准的经济学名词。

尤为重要的是,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作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以国家的身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必然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烧脑的话题。

所以,我想很多朋友可能会猜:我历来的风格是将复杂的问题努力简单化,那么对于这个猛一听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我可能难以找到简单化的方法。

如果你这样猜,说明你比较了解我。

然而我不得不说,这同时也说明,你不了解这一次的我。

因为,我做这一期的为难之处,不在于不知道怎样把复杂的问题简单说明白,而在于我不知道怎样把一个简单的问题稍微说得复杂一点。

因为,美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是一个无比简单的问题,如果按照我一贯的表达习惯,再把它简单化,那么我大约在一分钟之内就可以说明白。

这样一来,我又有一个担心:由于它太简单了,我担心朋友们不相信这事儿就这么简单。

这才是我的为难之处。

所以,我想反其道而行之,我想刻意把这个简单的问题说复杂一点。

可是它本来就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怎么把它说复杂呢?

于是我感到很为难。

那么我尽力而为吧,努力把这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为了把这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先扯点别的。

扯点什么呢?扯点马克思讲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说到马克思讲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很多人都能想起在高中课堂上老师们描述的这个场景:

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将奶牛大批杀掉。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肥料,拿玉米当燃料……

总之,不把东西当东西,把东西扔了、烧了。

为什么要把东西扔了、烧了呢?为什么不把东西卖成钱呢?

因为:没人买。

为什么没人买呢?

因为: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的意思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太多了,超出了人们的购买能力,所以很多东西就卖不出去,只能扔掉。

所以,我们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说得云山雾罩,其实它的表现形式就是:产能过剩。

而我们都记得,高中课堂上老师们给我们讲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证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适应,所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把这两个信息点碰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很恐怖的逻辑:产能过剩预示着资本主义灭亡。

这是在说资本主义。

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但是中国实行的也是市场经济。只要是市场经济就有经济波动,只要是有经济波动,就会有类似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那种表现。------请注意,是类似。

改革开放以后,不管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世界经济危机,中国都未能独身事外。

而不管是高中课堂上讲的资本主义的经典的经济危机,还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看到的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世界经济危机,无一例外地都表现为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导致商品卖不出去。

商品卖不出去,导致企业倒闭,资本家破产,工人失业。

于是,除了少数有钱人以外,大多数靠干活挣工资的普通人购买力进一步下降,于是东西就更加没人买,东西就更加卖不出去,于是企业就更加会倒闭,工人会更加失业……

如此滚雪球一样的发展,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遏制,经济就会崩溃。

通过这样一个描述,我们发现一个问题:

产能过剩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那么,如果中国真的有严重的产能过剩,那么中国的经济必然蕴含着巨大的危机。

那我就想问朋友们一句:

如果中国经济蕴含着巨大的危机,你猜美国人会怎么想?

在美国一心想扼杀中国的大背景下,你说美国人能怎么想?

我想,第一肯定是幸灾乐祸,第二肯定是落井下石。

总之,如果中国因为产能过剩而面临经济风险,美国人是绝对不会救我们的。

可是,当下美国人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却是一副菩萨心肠。而且还拿出了实际行动,他们的大忙人——财长耶伦4月份到中国来访问,说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提醒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存在“产能过剩”,要求中国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奇了怪了,美国人什么时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所以,这事儿很反常。

我们都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那么这个幺蛾子在哪儿?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确实有必要来看一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是不是“产能过剩”?

尽管从上面的逻辑推理可以看出,大概率咱不会“产能过剩”。但是,既然美国人这么说了,我们又想知道他的幺蛾子在哪儿,慎重起见我们还是把这个问题搞一搞。

前面说了,“产能过剩”的表现形式就是东西卖不出去。

那么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东西卖不卖得出去呢?

请看数据:

先说新能源汽车。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950万辆,同比增长38%。

同比增长38%,你说这产品卖不卖得出去?只有产品销路好,才可能销售量同比大增。

再看光伏行业,也就是太阳能电池。

2023年,国内实现多晶硅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67%;硅片产量达到622吉瓦,同比增长68%;电池产量545吉瓦,同比增长65%。

同比增长都是60%以上。

我不想说它的销量好不好,我只想问你被震惊了没?

我们再说锂离子蓄电池。

2023年中国锂离子蓄电池出货量887吉瓦,同比增长34%。

还是那句话:我不想说他销量好不好,我只想问一句,你被震惊了没?

所以,中国新能源产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

所以,如果让我专门来说明这个问题,我就为难了,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这还怎么做?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污蔑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呢?这只幺蛾子到底妖在哪里呢?

再看数据:

2023年全世界新能源汽车销售量1,428万辆,中国占了其中的950万辆,占比67%。

也就是说,中国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等于世界其他国家之和的两倍。

说完了新能源汽车,我们再说一下太阳能电池。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中国生产了全球85%的太阳能电池,88%的太阳能多晶硅,以及97%的构成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的硅锭和硅片。

也就是说,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的产量,是世界其他国家之和的5倍以上;

中国生产的太阳能多晶硅,是世界其他国家之和的7倍以上,

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件------硅锭和硅片,是世界其他国家之和的32倍以上。

我不想说他厉害不厉害,我只想问你一句:你被震惊了没?

说完了太阳能电池,我们再说一下锂离子蓄电池。

2023年中国的锂电池蓄电池出货量达到887吉瓦,占全球总出货量的74%。

换个说法:中国生产的锂电池蓄电池是世界其他国家之和的3倍(没有以上)。

我还是那句话:我不想讨论厉害不厉害,我只想问一句:你被震惊了没?


多年前,金灿荣老师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有一个形象化的表达,他说经过一二十年的再发展,世界上的制造业只有两个国家在搞,一个是中国,还有一个是外国。因为大约到本世纪40年代,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说不定能接近全世界的一半。

相信很多人人听到这个论述,都感到很震惊,甚至不相信。

然而,面对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制造能力,我们发现金灿荣老师太保守了,说话不够大胆。

因为,在这个领域,不是有中国和外国这两个国家,而是大约只有中国这一个国家。——请注意,我这里用了一个“大约”。也就是说还是有别的国家在玩,但说不定可以忽略不计。

我还是那句话,我不想说中国有多厉害,我只想问你被震惊了没?

你可能觉得我在夸张。

那么,我找一个在这个领域比较牛叉的世界知名人士,来印证一下我的观点。

这个人的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去年第三季度以前世界排名第一、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世界排名第二,他就是特斯拉CEO马斯克,很多朋友都很熟悉。

2024年1月24日,马斯克在特斯拉的电话财报会议上讲:

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几乎干掉”外国竞争对手。

“几乎干掉”是他的原话。

他的表述跟我一样,说“干掉”,但前面加了一个“几乎”。

我的表述是“大约只有中国”。

马斯克的表述是“几乎干掉外国”。

我不想说我们有多厉害,我只想问你被震惊了没?

可以这么说,这样发展下去,至少作为一种可能,在新能源领域,基本上没有美国什么事儿了。


说完了现实,我们还要展望一下未来,而且这个展望与美国人污蔑中国“产能过剩”密切相关。

我的逻辑是:现在厉害,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呢?

请看数据:

2023年全世界汽车销售量8,918万辆。

假定未来这个数字不变(事实上肯定是会增加),那么未来这8,918万辆汽车都必须是新能源汽车。

那么中国2023年生产了多少辆新能源汽车呢?回答是950万辆。

不到全世界总需求量的1/9。

顺便而又特别说明一下:中国生2023年生产出来的新能源汽车还不到全世界总需求量的1/9,美国人却说我们“产能过剩”了。

就好比是,一个小区一天需要1000个包子,可是你那个包子铺每天只蒸出来了100个包子,可是隔壁的王老五却说你蒸包子的“产能过剩”了,这不是笑话吗?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面向国际市场,万一国际市场不靠谱怎么办呢?那还是要指望国内大循环。

所以我们看一下国内市场的数据。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3,009万辆,其中出口522万辆,也就是说国内销售了大约2,500万辆。

前面已经说了,中国2023年销售了950万辆新能源汽车。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是这么强的生产能力,而且一台车都不往国外卖,按照将来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我们生产出来的新能源汽车也只能满足国内大约1/3的需求。

还是用刚才那个比方:不说整个小区,就说你那一栋楼,一天需要300个包子,结果你的包子铺一天只蒸出来了100个包子,可是隔壁的王老五却说你蒸包子“产能过剩”了。

这,不是笑话就是弱智,不是弱智就是智力障碍。

这就是我今天开头说我做这期文章比较为难的原因。因为太简单了。

这就是中国的新能源领域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无比自豪的说一个字儿:牛。


然而,这还不是最牛的地方。

最牛的地方在于,新能源这个领域可不是一个一般的领域。

从发展逻辑上来讲,地球人必须走这条路,因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要义是环保。

地球人如果不搞环保,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那么地球温度将不断上升,海平面将不断上升,最后的结局是整个地球人都将被开除球籍。

所以,新能源的事儿,全地球不得不搞。

那么,搞这个事儿,纯粹是为了保住地球人几十亿条生命吗?不是的,搞这个事儿还可以挣大钱。

单就新能源领域里面的汽车这个领域来说。

自从人类社会有汽车以来,汽车就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集中体现,谁掌握了汽车,谁就能在经济和科技两个方面傲视全球。

这是因为汽车制造太复杂了,它涉及到机械、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新能源汽车还包括互联网。它有长长的产业链,而且有无数条长产业链。可以说,用产业“链”来描述它已经不准确,应该叫产业“面”。

这个星球上,自从有了汽车,那么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必然是汽车强国。

100年前,最先发展汽车的国家是美国,而美国也正是从那个时候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并在二战结束时正式奠定世界霸主的地位。

在中国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三之前,世界经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日本和德国,而日本和德国恰恰是战后的汽车大国。

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经济规模成为世界第二,伴随着这一进程的是中国的汽车产销量也居于世界前列。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3009万辆,位居世界第一。

可以说,得汽车者,得天下。

汽车的未来在哪里?新能源。

大约10-20年之后,我们这个世界上将几乎不再生产燃油汽车。

英国2017年就已经宣布,将于2040年全面禁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到时候只能允许新能源汽车销售。

欧洲2022年就宣布,2035年起,所有在售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意思跟英国人的一样,2035年开始禁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

都不再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了,那就都只能销售新能源汽车。

未来的汽车,等于新能源汽车。

就好比,中国人过去用毛笔,后来用钢笔。所以,后来的笔就是钢笔。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在哪里?通过刚才的数据我们已经看到了,在中国。

而且,中国今天已经具备了碾压式的优势。

那你说美国慌不慌?

我做自媒体这几年,特别反感有些自媒体人动不动就说美国人慌了。

我的逻辑是,美国还是非常厉害的,不会动不动就被中国的某一项成就给搞慌了的。美国不是那么容易慌的。

但是,我今天必须要说,在新能源领域,美国人是真的慌了。

那么,美国怎么办?


美国能有什么招呢?

一个字:打。

三个字:打中国。

既然要打,首先要编个理由。

现在我们知道了,他这一次编的理由是:“产能过剩”。

编造这个理由,对于他接下来打中国,会有什么样的逻辑反应呢?

第一,争取民众支持。

你想啊,当你听到“产能过剩”这个词之后,你会想起什么?

“产能过剩”了,那必然低价销售。

那么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美国低价销售的时候,美国的汽车制造商还有日子过吗?

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没有日子过,那美国汽车厂里的工人还领得到工资吗?

那么民众自然支持美国政客打压中国。

第二,建立打压前提

从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上来说,如果一个行业真的出现了“产能过剩”,确实有可能出现倾销。

我这里所说的倾销,是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专门名词,特指低于成本的销售。

所以给中国戴上了“产能过剩”的帽子,接下来就是调查中国是否处存在倾销。

当然,在国际贸易实践当中,倾销还有一个孪生兄弟:补贴。

2023年9月,欧盟就已经宣布要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

目前这个调查正在进行。

第三、实施打压。

由“产能过剩”,延伸到倾销和补贴;由倾销和补贴延伸到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接下来,大概率就是加征关税。

加征关税之后,明明很便宜的东西,就变成了很贵的东西,你就卖不出去了。

把中国的物美价廉的新能源领域的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搞得卖不出去了,从而扼杀中国这个产业。

扼杀了中国的这个产业,他们自己的产业就可以成长起来。

这就是美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逻辑。


不过有一点很诡异。

美国一方面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理由却不在于跟“产能过剩”息息相关的倾销和补贴上。

他们另外找了一个词儿。当然这个词儿我们也都很熟悉,那就是:国家安全。

你可能就纳了闷儿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怎么就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呢?

2024年2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对中国制造的汽车展开调查。3月1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解释了他们的逻辑。

这个逻辑尺度有点大,朋友们稍微静静神,不然可能会把你吓着。

雷蒙多说:“中国制造的智能汽车可能每分钟都在收集数百万美国人的数据。”

这话还不算最雷人,最雷人的是这么一句话,她的原话说:

“假如美国路上有300万辆中国车,北京能让他们同时熄火。”

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你的政府高官告诉你,美国路上跑的300万辆车,能够被中国人同时遥控着说熄火就熄火,你怕不怕?

这就是他们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威胁了美国国家安全的理由。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理由都是编的,我连讽刺和反问他们的兴趣都没有。

我关注的点是:欧盟打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找的是倾销和补贴这个理由。不管怎么说,这个理由是符合经济学逻辑的。

而美国口口声声说中国“产能过剩”,轮到要打压中国的时候,他又不去选择一个经济学逻辑,而选择了国家安全。

这到底是为什么?这背后一定也有幺蛾子。

美国人没有告诉我们这到底是为什么?所以我只能猜。

我猜的结果是:

如果说中国因为“产能过剩”而存在着倾销和补贴行为,那么就要调查。

调查的时候大概率找不到证据。

当然,找不到证据,他也可以编,他也可以换一种算账方法,说中国存在着倾销和补贴。

但是,这毕竟存在着两种可能:可能最终认定中国存在着倾销和补贴,也可能不认定。

尤其是,他们内部也有很多反对这种行为的声音。

所以,结果不确定。

那么,最终打不打中国,也不确定。

如果不走经济逻辑的路线,而走国家安全的路线,那就不存在不确定了,那就是确定了。

反正国家安全那个事儿,他说是啥就是啥了。

而且面对美国国内那些反对打压中国的声音,他拿国家安全说事,而不拿经济逻辑说事儿,那些反对的人精心准备的经济逻辑,就派不上用场了。

还有,调查国家安全这事儿,他只需要在美国国内调查就行了,完了之后编个报告就行了。也许根本就不用调查,直接写报告。

如果像欧盟那样按照经济逻辑来调查中国是否存在着补贴,那还要到中国来跑一趟,劳神费力不说,还不知道能不能在中国找到他们想要的证据。

所以,按照国家安全的路子来搞中国,省时,省力,又完全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这事儿算是基本说清楚了。


前面说过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新能源汽车2023年的销售量虽然等于全世界其他国家之和的两倍,但其实只能满足全世界九分之一、中国的三分之一的需求,所以,说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完全是弱智、或者叫智力障碍的表现。

美国人没有那么蠢,他们其实没有智力障碍,他们心里明白得很。说到底,说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他们又想打压一个中国高度领先的领域的借口。

我在以前说过这样一个观点。

1840年以后的中国近代史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规律:落后就要挨打。——这话中国人特别熟悉。

而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以后,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规律:先进就要挨打。

不信你看看,美国目前制裁中国的上千个实体和个人,哪一个不是处于在中国、在全世界领先的领域?

在当下的中国,聚会时,如果席间某一个人所在的单位或母校是被美国人制裁了的,这个人会有一种藏又藏不住的得意和自豪的神情,而席间的其他人也可能无意当中对他高看一分。

为什么?因为美国人从来不制裁中国落后的领域,他只会制裁中国先进的领域。

所以,被美国打压和制裁,说明你干得不错。

如今,美国人污蔑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并由此启动了新的打压行为,我们一方面要认真而科学地应对,另一方面,我们反而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去。

他打到哪儿,就说明我们已经厉害到哪儿了。

这就是当下和未来的中国经济。


尽管这么说,有的朋友可能还是有些着急。虽然说中国在这个领域很厉害,但美国和欧洲接下来要打我们,会不会把我们打死呢?

我给朋友们提供两个信息:

第一个信息:

2011年美国和欧洲就打我们的太阳能电池,就是我今天前面说到的那个市场份额占世界85%的太阳能电池。

当时他们封锁了80%的国际市场。

他们把我们打死了没有呢?

刚才已经说了,现在我们占有全世界85%的市场。

这就是他们打我们的后果。

现在我们已经这么厉害了,他们还能把我们打成什么样子?

我们是小孩的时候,他们把我们打成大人了。我们现在是大人了,难道他们还要把我们打成巨人吗?——我倒觉得很有可能。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事儿,当年他们打我们还有一个戏剧性的情节:

按照法律程序,他们当时对我们发起“双反”调查,是需要由本国的企业告状的。于是,有人告,他们就调查,然后就打我们。

他们打了我们几年,打我们的时间到期了,没把我们打死,还把我们打强打大了,可是他们接下来不接着打了。

他们为啥不接着打了呢?

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发现打不赢而放弃了。

而是因为当初告状的那些企业都死掉了,所以没有告状的人了。

没有了原告,就没法打了。

原告死掉了,被告强大了。

这就是他们在13年前打我们的太阳能电池的悲惨遭遇。

第二个信息: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家排名中,美国的占比排名是第25位,数量占比0.8%.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打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我们将会损失出口的新能源汽车0.8%。换算成新能源汽车总量的数字,就是0.13%,也就是1.3‰。

1.3‰,咱们中国人自己稍微加把劲儿,就把窟窿给补上了。

倒是欧洲的占比比较大,占我们出口的纯电动汽车的比例是41%。所以要认真对待。

目前欧洲正在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调查。

好巧不巧的是,中国国内有企业说欧州的白酒白兰地也存在着补贴和倾销的问题,我们也在调查他们的白兰地。

而且白兰地主要来自于法国。而在欧盟内部,主要是法国在推动要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调查,德国其实并不积极。

当然了,这都是江湖传闻。

从法律意义上讲,我们对准的是欧盟,不对准欧盟当中任何一个具体的国家。

而对准我们的也是欧盟,也不是欧盟当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国家。

总之,这事儿说得清,也说不清。

当然,我们还要把事情往最坏处想。

如果欧盟非要作死到底,我们怎么办?

好办,除了美国和欧盟,我们还有非洲兄弟,还有拉美兄弟,还有东南亚兄弟,还有中亚和中东的兄弟,还有俄罗斯兄弟,甚至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块,我们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还是那句话:当年他们封锁了80%的国际市场,我们还是做起来了。现在,他们能奈我何?

这个话题今天不多说,有空了再详聊。




相关文章

  • 余鹏鲲:报价比同行低47.5%,中国高铁在海外是“赔本赚吆喝”吗?
    余鹏鲲:报价比同行低47.5%,中国高铁在海外是“赔本赚吆喝”吗?

    近期,因为电力机车的报价太低,欧盟委员会对中国中车的一个子公司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反补贴调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在保加利亚交通和通信部主持的一次招标中,中国公司将为保加利亚提供20列电动机车,并为这些列车提供15年的维修和培训,标底价格仅为6.1亿欧元。这个价格,比保加利亚铁路公司估算的成本低46.7%,比西班牙机车车辆制造商Talgo公司的报价低47.5%。中国中车正在生产列车 欧盟委员 中国的基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早已今非昔比,在很多方面都是世界第一,并且在一些方面与第二拉开了距离。以被欧盟发起反...

    2024-04-23 08:49:59
  • 逸语道破:“象征性”攻击伊朗,以色列又取得巨大成功?-沈逸
    逸语道破:“象征性”攻击伊朗,以色列又取得巨大成功?-沈逸

    北京时间4月19日上午,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袭击。第一时间来自于美方的消息说,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导弹,打击的目标也如各方所预测那般,伊斯法罕——既是伊朗的空军基地,同时也是伊朗核计划铀浓缩离心生产厂的所在地。当地时间2024年4月19日,伊朗伊斯法罕,军人在核设施旁站岗。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伊朗核设施未受损(图片来源:IC photo) 最初人们认真讨论此次袭击的烈度、可能带来的反应以及后续伊朗如 在联合国安理会,美国在外交上实质性地动用其否决权,毫无保留地偏袒以色列。前段时间,安理会15个成员国包括5个常...

    2024-04-23 08:49:45
  • 异性交往,对方是不是你的灵魂伴侣,这三点就是答案
    异性交往,对方是不是你的灵魂伴侣,这三点就是答案

    异性交往,对方是不是你的灵魂伴侣,这三点就是答案收录于话题#灵魂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寻找灵魂伴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我们渴望与另一个人建立起深入的心灵连接,并能够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耐心。但只有找到了真正的灵魂伴侣,我们才能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稳定下来,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感。什么是灵魂伴侣呢?在我看来,灵魂伴...

    2024-04-23 08:43:00
  • 异性相处时,有这3个感觉,说明彼此动了真情
    异性相处时,有这3个感觉,说明彼此动了真情

    异性相处时,有这3个感觉,说明彼此动了真情收录于话题#破晓异性间的相处犹如走钢丝,微妙且充满未知。但当你真正深入其中,用心聆听,你会发现,真情就如同破晓的曙光,总会露出蛛丝马迹。以下这三个藏不住的情感迹象,是否能让你回想起那份心动,那份深深的情感?1.心跳加速,小鹿乱撞这种感觉,往往就是真情萌生的第一个迹象。当两个人在一起时,他们的心跳时常加速,像是一只小鹿在胸口乱撞,那种感觉让人沉醉,让人迷恋...

    2024-04-23 08:42:58
  • 心理学:女人在什么时候对男人最感兴趣?看完你就知道了
    心理学:女人在什么时候对男人最感兴趣?看完你就知道了

    心理学:女人在什么时候对男人最感兴趣?看完你就知道了收录于话题#心理学#爱情爱情,是生命中最神奇的魔法,它让我们痴迷,让我们痛苦,让我们欢笑,也让我们成长。而女人在什么时候会对男人最感兴趣呢?这可能是一个让许多男人困惑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女人在以下三个时刻对男人最感兴趣:1、生死攸关时刻在生命的危难时刻,女人往往会更加依赖男人。这时候的男人在她们眼中,犹如中流砥柱,英勇且坚强。这种依赖和信任...

    2024-04-23 08:42:55
  • 中国只能满足世界1/9,美国却说“过剩”了!
    中国只能满足世界1/9,美国却说“过剩”了!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一 今天我想跟朋友们说一说美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事儿。但是,我觉得很为难。美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猛一听起来,这个话题很专业,因为“产能过剩”是一个标准的经济学名词。尤为重要的是,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作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以国家的身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必然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烧脑的话题。所以,我想很多朋友可能会猜:我历来的风格是将复杂的问题努力简单化,那么对于这个猛一听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我可...

    2024-04-23 07:37:11
  • 幻想,被击碎了!
    幻想,被击碎了!

    来源公众号:言他君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援乌法案,610亿美元,并且法案有另一个要求,没收俄罗斯的主权财产。从去年年末,美国援助减少以来,乌克兰的日子就不好过,乌克兰的日子不好过,就意味着俄罗斯的日子相对好过。这是一把双刃剑,俄罗斯的日子好过,美国的压力就大了,但另一面是,不爆金币了。目前爆的金币,只限于中吉乌铁路,铁路也还没开工,今年完成勘探工作,开工建设的概率很大,然而建成前一天,按大毛的性格都有可能变卦。不过说到底,变卦还是不变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区区一条铁路,远远不够。不爆更多金币,无非是存在幻想。幻...

    2024-04-23 07:37:09
  • 布林肯访华的解读
    布林肯访华的解读

    来源:大白话时事微信号:xhdb66关于布林肯访华的事情,我们也官宣了,布林肯是4月24日-26日访华。然后大家也发现,这次通稿里是多了个“应邀”。去年6月14日,布林肯访华的通稿里,则是“经中美双方商定”。包括前阵子耶伦访华,也是“经中美双方商定”。这也说明,之前几次美国来人,都属于“不请自来”,而这次布林肯访华,则属于“应邀”。这确实是一个变化信号,但我觉得也没必要去过度脑补双方是不是要谈妥。去年6月布林肯访华,让国内这种“谈妥论”“投降论”不绝于耳。特别是去年11月,双方见面,让不少人脑补“大交易”...

    2024-04-23 07:37:07
  • 对中俄关系发难,布林肯教中国“做事”来了?
    对中俄关系发难,布林肯教中国“做事”来了?

    作者:牲产队长来源公众号:牲产队布林肯这一趟,几乎是彻底“摊牌”了,中美关系不容乐观。4月24日至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再度访华,与他同行的包括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利兹·艾伦、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国际毒品暨执法事务助卿罗宾逊、网络空间和数字政策无任所大使纳撒尼尔·菲克。携带“四把利剑”,气势汹汹前来“兴师问罪”,此番访华,注定来者不善。那么这一次,美国人的葫芦里又卖的是什么药?按照美国国务院这两天透露的风声,布林肯这一趟,至少给中国备上了3支“毒箭”。其一、必定重提“中国支持俄罗...

    2024-04-23 07:37:05
  • 美国连出四大法案,风雨欲来?
    美国连出四大法案,风雨欲来?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2024年4月的一天,乌克兰东部大平原的恰索夫亚尔阳光正明媚,但与醉人的阳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军充满阴霾的士气,第67旅不顾上级的命令,擅自从阵地撤出,致使俄军攻入了关键城镇恰索夫亚尔的东部,态势严重恶化。总司令西尔斯基非常生气,直接解散了67旅,这支部队的前身是纳粹武装“右区”,成立于2014年,吸收了大批纳粹分子的“右区”,战斗意志相当死硬。比如阿特木斯克战役,67旅就曾经打得很顽强,作战了好几个月,即使付出了重大伤亡,也没有擅自撤退的情况出现,给瓦...

    2024-04-23 07: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