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万物皆涨!

作者 :正文注明 2024-05-15 18:43:13 围观 : 评论

作者:卢克文
来源公众号:卢克文工作室
已获转载授权

我永远记得,1997年9月我去长沙念中专时,我的学费是3800元一年。
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是2800元一年。
我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当年我被学费搞得要死要活,第一年我家里是砸锅卖铁才凑齐3800元,第二年家里俩娃在长沙读书,加起来学费要6000多,家里没钱,我爸写了张字条给我,让我从邵阳东区坐公共汽车,去新邵县城找我大姨夫借钱。
我至今记得1998年暑假,我大姨夫正在县城郊区的田地劳动,看着那张借学费的字条,他拄着锄头想了好一会,也没多废话,就带着我回到他那个也不宽裕的家,借了我1500元,凑上我妈在东莞塘厦累死累活的血汗钱,才上了学。
这笔钱直到十年后我才还清。
第三学年又揣着字条,去找我舅借了点钱,再凑上我妈在东莞塘厦累死累活的血汗钱,可算把这个中专给读完了。
眼看家里穷得发癫,其实毕业日子还没到,1999年冬天,我就打着实习的名义,也跑到塘厦去打工了,17岁时,住在12个人一间的阴暗宿舍,第一个月工资领了400多块钱,自己总算能挣钱了,差点让我喜极而泣。
我能在那么贫穷的情况下读完中专,那真是谢天谢地了,因为我亲眼见着,电力二班的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同学,因为家里实在没钱供他,他二年级读到一半,就在学校的绿荫道上,一边哭一边被家长领回去了。
他那年才16岁,读书成绩很好,长得又清秀,本应该有一个很不错的人生,但因为该死的学费,他这一生就只有初中学历了,后面的人生,不知道有多么多么坎坷。
我反复念叨学费问题,是因为当年学费,是真的贵得让好多人没法读书,1997年时,普通人工资一般在200-500元,我爸做过包工头,他手下工地大猛子每天20元,但一个月别想挣600元,因为刮风下雨就不开工,大伙会窝在一起打字牌,这种重度劳动力,一个月也就450-500元左右。
就算工地大猛子一个月500块吧,我那一年3800元的学费,还不算上生活费,就是工地大猛子月收入的7.6倍。
2024年干重体力或有点技术的工地大猛子,瓦工日薪350元、木工400元一天,一个月干不满,月收入大概七八千上下。(一年也干不满12个月)
而2024年正经点的大学除了艺术类收费贵,一般学费都在4500-6500元上下。
去年我咨询大学学费时,一个学生说他学校学费之低,低到都让他有点不好意思。
90后00后羡慕70后80后吃到了时代红利,其实我们也挺羡慕你们可以好好读完大学,至少不用为学费发愁。
2024年大学学费,仅仅是一个工地大猛子月收入的70%左右,再也没人因为交不起学费,哭哭啼啼着被父母从林荫道领回家了。
大家都有书读,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国外的大学都不便宜,美国大学一年学费4-8万美元,法国公立2000-4000欧一年,私立6000-15000欧一年,英国一般是2.5-6.5万英镑一年。
中国自己以前也供不起这么多学生,是财政上来了才供得起,这些年真是读书人的黄金时间,只要你肯读,读多久都没多大问题。
1997年中国只录取了100万大学生,2023年中国录取了1100万大学生,担子重了十倍,怎么学费还便宜了这么多?
因为中国在教育投入上花了重金,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6.13万亿元,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花了3.92万亿元,中央财政教育经费5715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到年GDP的4%左右。
2022年,全国幼儿园人均公共预费教育经费是10198元、小学人均是12791元、初中人均是18152元、高中人均是19117元、中等职业学校是17461元、大学是22205元。
说人话就是,大家平时交的那点学费,根本不够成本的,中国教育便宜,是政府补贴出来的。
但中国政府在宣传上面,许多事情就是个铁憨憨,不会讲故事,这些年在教育补贴上花这么多钱,让这么多人能接受高等教育,要换在日本,非来一出“天皇绝食办教育,把甲午战争清国赔款全部投教育”的感人戏份,能把中国文人哭三天。
中国常常在公共投资上花大量重金,但是对社会公共管理,又要比资本主义国家严格一点,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质,在世界各国里比较特殊。
这个公共投资范围,教育只是其中一小环,另外还包括发电、治安、饮用水、高铁、高速公路、电信网络、城市交通、水利设施等等等等,到处都要花钱。
光一个教育都这么烧钱了,但中国治安良好、水费电费不贵、网络随处都有、高速公路遍地、高铁遍布全国、水利设施完善,可见这背后每年承担着多大的公共投入。
你就是约女朋友出来吃个饭都有成本,优质的公共服务背后,成本更高得可怕,是庞大的国家政财支撑。
许多人去了一趟欧美,计算出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大约是人均GDP2-2.5万美元国家的水平,我自己也在多篇文章说过,成都7000元工资的水平,只要没房贷,约等于英国除伦敦外其他城市的生活水平。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工业国廉价工业品,与廉价优质公共服务双重基础上的。
读书便宜、交通不贵、水电不贵、家电便宜、汽车也便宜,构成了普通中国人相对其他国家的物质优势。
但是从2020年疫情后,全球爆发大通胀,海外消费国都颓了,外贸总量在增加但分利润的人少了,中国这种生产国又遇到房地产下滑,内需减少,反而因此进入了大通缩时期。
房子卖不动导致地方财政紧缩,房产税迟迟无法推出,地方上没钱,就只能减少公共产品开支。
所以从2024年开始,中国陆续出现高铁、电价、天然气、公交地铁等涨价,各地文旅局也变着花样吸引游客,什么麻辣烫啦、尔滨啦、王婆啦、汉服啦,以增加本地政府现金流收入。
图片
图片
这里面既有“房价落、万物升(不含工资)”的客观写照,也有对抗通缩的不得已路径依赖。
衣食住行四样常规开支里面,能直接动手开源节流的,就是大基建里的行和住,行方面包括高铁、高速、公交、地铁、违章、航空等,住方面就是放宽土地买卖,允许个人独立或联合建房,找一些零碎的土地财政回补。
图片
全国各种自然资源,也会越来越多向民众开放承包租赁。
住和行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直接调节,估计衣和食会是间接受到影响,考虑到生存问题,食品和服装价格会微涨,但不会大涨。
所有一切问题,都是财政问题,所有纾困方案,最终都是为财政服务的。
目前中国尚处在公共服务涨价初期阶段,随着整个链条向市场化过渡,价格极有可能持续上涨。
同时倒逼各企业提升工资水平(会发生的),以对冲员工面临基础生活要素涨价时的生存压力。
由于中国进入通缩时间太长,急于破除通缩局面,我们也明刀明枪地提前说过会提升价格以提升通胀。
图片
宏观调整立竿见影,2024年3月cpi下降1%,4月上涨0.1%,“非食品中,飞机票、交通工具、宾馆住宿、旅游价格均由降转涨,涨幅分别为15.3%、9%、4%、2.7%,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2个百分点”。
4月PPI同比也下降2.5%,降幅比3月收窄0.3个百分点。
农副食品、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石油煤炭均不同程度同比降幅收窄。
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2024年4月开始,中国物价启动上涨程序,是一次有计划、有提前公示的上涨,一是为了开源节流,二是为了对抗通缩。
2.上涨分为直接推动和间接推动,部分产品由行政手段直接推动,部分产品是间接受影响。
3.政府希望上涨是温和的、可控的,所以上涨幅度预估不会很大,在10-30%范围内浮动。
4.关乎民众生存空间的行业轻易不敢上涨,比如食品蔬果行业。
5.涨价像点燃蜡烛的火焰,还会持续推动,直到通胀进入预期值,但如果连大学学费和医疗价格也涨,那才是真的要动核心领域。
最后说一句,那些工资很低的行业,是时候涨薪了。



相关文章

  • 所有人都搞错了——嫦娥六号与美国阿波罗登月!
    所有人都搞错了——嫦娥六号与美国阿波罗登月!

    作者:汪涛来源:纯科学(ID:chunkexue)一、颠覆性的创新思维套路和秘籍本文不仅要给出人们正确的答案,而且透露一些我为什么总是可以作出远超常人的颠覆性创新思维秘籍——就是要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而不是去简单回答错误的问题。2024年5月3号,嫦娥六号成功发射,8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可是,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与嫦娥副总设计师裴照宇对话时,裴总一段含糊且带有诡异笑声的话“并没有找到那个阿波罗盆地的那个......那个......那个,那个,嘿”,一时间引发网络一片沸腾。阿波罗登月造假的争论再次被热议。很...

    2024-05-15 18:43:14
  • 万物皆涨!
    万物皆涨!

    作者:卢克文来源公众号:卢克文工作室已获转载授权我永远记得,1997年9月我去长沙念中专时,我的学费是3800元一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是2800元一年。我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当年我被学费搞得要死要活,第一年我家里是砸锅卖铁才凑齐3800元,第二年家里俩娃在长沙读书,加起来学费要6000多,家里没钱,我爸写了张字条给我,让我从邵阳东区坐公共汽车,去新邵县城找我大姨夫借钱。我至今记得1998年暑假,我大姨夫正在县城郊区的田地劳动,看着那张借学费的字条,他拄着锄头想了好一会,也没多废话,就带着我回到他那个也...

    2024-05-15 18:43:13
  • 韩国宣布重大消息,尹锡悦盯上了中国,美国不喜反怒...
    韩国宣布重大消息,尹锡悦盯上了中国,美国不喜反怒...

    作者:戎评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已获转载授权韩国,或许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可悲”!据观察者网5月12日综合韩联社和路透社报道,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日前在出席韩半导体业界座谈会上宣布:韩政府将推进一项超过10万亿韩元(约合527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支持计划,以加强该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据悉,崔相穆提到的这个预算超10万亿韩元的政府支持计划,资助对象包括半导体材料、设备制造商以及无晶圆厂公司等...显然,如果只是单纯的从崔相穆的计划来看,一切似乎并无特别大的问题...

    2024-05-15 18:43:10
  • 英国的叫声!
    英国的叫声!

    作者:盛唐如松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掌柜的刀已获转载授权最近由英国挑起的中英外交风波让我觉得应该说一说。根据英国BBC的报道,三名中国人在英国受到了英国警方的起诉,理由是他们威胁了英国的《国家安全法》。其中一人疑似是香港驻伦敦经贸办的一个袁姓行政经理。具体指证的事由是袁经理指使另外两人搜集‘流散港人’的相关资料,并涉及到监视这些‘流散港人’等罪名。刚好今天早上看到一个消息,说是一位叫做‘偷图仔’的润英华人因为尿路感染得不到治疗而活生生疼死在伦敦一间阴暗的地下室里。消息来源并不明确,但偷图仔这个名字却是可以查得...

    2024-05-15 18:43:07
  • 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普京做出重大调整,全球格局重构!
    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普京做出重大调整,全球格局重构!

    来源:一个坏土豆 ( ID:iamhtd )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普京还对美西方充满了幻想,俄罗斯普遍认为俄乌战争将有可能会在今年年底结束。普京的信心就来自于特朗普。特朗普无数次的对外宣称,只要他当上总统,会在24小时之内结束战争,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俄罗斯对此做出了回应,在2月份安排了西方著名记者卡尔森对普京的专访,在访问中,普京一再强调:俄罗斯无意与美国为敌,现在美西方集团对俄罗斯的打压完全是没有意义的。随后,普京在出席论坛时刻意对俄罗斯媒体说:我更希望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因为拜登是一个传统的精英型官僚,...

    2024-05-15 18:43:06
  • 刘英:美国对华贸易战升级,但中国已经不是五年前的中国了
    刘英:美国对华贸易战升级,但中国已经不是五年前的中国了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五年后再度对华发起新的关税战,对产自中国,价值约18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等加征25%至100%的关税,企图以此扼杀中国相关产业。此前,美国假惺惺地打着“落实旧金山愿景”的幌子,耶伦和布林肯先后来华访问,但都拿着“产能过剩”说事,实际上是为了加税进行摸底。尽管中国及国际上、甚至美国自己的经济学家,都给出了各种解释、辟谣,但美国政府依然不依不饶...

    2024-05-15 18:29:13
  • 刚暂缓对以军援又要继续?美军售问题专家:这是美国传递混乱信号的又一例证
    刚暂缓对以军援又要继续?美军售问题专家:这是美国传递混乱信号的又一例证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美国政府几天前刚刚因为以色列在拉法的军事行动暂缓一批对以军援,如今扭头又要继续援助?据美联社15日报道,3名美国国会助理14日透露,拜登政府已告知美国一些主要议员,将向以色列运送价值超过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2.2亿元)的武器弹药,但目前尚不清楚具体交付时间。位于华盛顿的政策研究所中东民主中心的美国军售问题专家宾德尔(Seth Binder)分析称,这是美国传递混乱...

    2024-05-15 18:29:09
  • “我是来享福的,请不要让我干活”3年后婆婆后悔当初说的话
    “我是来享福的,请不要让我干活”3年后婆婆后悔当初说的话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婚后如果父母跟你们一起同住,你们会要求婆婆帮你们夫妻俩带孩子、做家务、买菜、做饭吗?父母是否有义务自己的儿女呢?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答案自然也不一样。不过这也得看看父母是怎么想的,他们帮与不帮我们都没有理由去责怪。因为这不是他们欠我们的,他们帮我们是情义,不帮是道理。不过大部分的父母因为心疼自己的子女太忙,一般情况下都会主动帮儿女分担一下压力。可有一小部分的父母,觉得自己...

    2024-05-15 18:08:21
  • 美国威胁制裁印度伊朗港口协议,印度外长:有些人眼界要放宽一点
    美国威胁制裁印度伊朗港口协议,印度外长:有些人眼界要放宽一点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印度与伊朗签署港口协议引发美国不快。在美国务院发言人发出制裁威胁后,印度外交部部长苏杰生5月15日对此回应称,印伊港口协议将惠及整个地区,美国不应从“狭隘的视角”看待这件事。印度外长苏杰生出席新书发布活动时谈及港口协议/NDTV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15日报道,苏杰生当天出席了自己的新书发布活动,他在现场互动谈及美国威胁时说:“我确实看到了一些言论,但我认为这是...

    2024-05-15 17:29:30
  • 王毅:美方不择手段打压中国,反暴露出美方已丧失自信,乱了方寸
    王毅:美方不择手段打压中国,反暴露出美方已丧失自信,乱了方寸

    2024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第五次中巴外长战略对话后共同会见记者时,有记者问及,针对美国最近连续多次对华实施单边制裁、加征高额关税,中方有何评论。王毅表示,大家都看到,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频繁对华施加单边制裁,滥用301关税,近乎疯狂地打压中国的正常经贸科技活动。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典型的霸道霸凌!说明美国一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单极霸权,已经...

    2024-05-15 17: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