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制”渐成常态 “诗和远方”如何承载新期待?
5月1日,一段在社交网络广为流传的视频显示,为了看日出,游客排队等候登山时造成了泰山景区局部区域的拥挤。尽管泰山景区在5月1日执行了接待量不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30%(3.4万人)的要求,依然没能避免局部拥挤情况发生。
业内认为,景区内部景点出现的“冷热不均”现象,与局部导流不到位、重要节点的管理存在短板有关。在此情形下,即使整体人流得到控制,仍然因人流分布不均,增加局部的拥堵风险。
另一方面,是触发限流应急预案与游客体验优化之间的矛盾。
5月1日晚,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游客暴增。对此,景区及时实行人流管控,临时取消了“不倒翁小姐姐”的演出项目。
一些网友在社交网络表示,被临时启动的人流管控预案,影响了游玩体验。“虽然理解景区为了控制客流取消演出的做法,但希望能提前通知。专门来看演出但跑了空,很可惜。”
此外,对于“预约制”短时间内的迅速铺开,部分受访游客坦言“不太习惯”。“以往说走就走,一家人临时起意想去哪儿玩都行。现在不但要提前预约,有的人气旺的景区还得提前两三天抢票,真有点不适应。”西安市民黄薇薇说。
“诗和远方”如何承载新期待?
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在限制人流、提振消费、优化体验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游客“来之能游、游之能乐、乐之能返”,这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国内旅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是未来假日期间景区需要继续面对的挑战。
业内表示,景区客流管控,既要讲究整体限流,也要重视局部导流。
对于整体限流的把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认为,景区限流需统筹兼顾经济性、安全性、体验性三个方面。
“景区应结合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根据自身实际,采用定量与定性、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核定最大承载量。”中国旅游研究院景区研究主管战冬梅说。
针对景区内的局部导流,魏翔建议,在涉及人身安全的区域,通过刚性手段,防止游客穿越、禁止人群聚集等方式进行管控。更重要的则是以柔性的管理手段,即通过合理的动线规划设计和科学的导引操作进行动态导流。
结合当前旅游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趋势,魏翔表示,物流网应当成为未来旅游景区人流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使用视频摄像头、路面传感器,跟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对接,对游客行为进行实时实景的监测、提示和有效引导,不失为智慧旅游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