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维权报告“五一”直播带货问题多
二、“五一”消费维权信息问题集中领域及典型案例
监测期内,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类” “消费维权”信息515508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5.58%。(见图3)
此类信息体现了消费者对其所接受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兼具引发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敏感”属性,本报告将其归纳表述为“消费维权”负面敏感信息,并着重进行分析。
图3 “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占比图
监测发现,今年“五一”小长假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旅游、网络游戏、消费券等领域。
(一)直播带货火爆:品控、售后、发货问题屡增不减
监测期内,共收集网络购物类负面信息66798条。负面信息在4月30日出现小高峰;5月1日—5月5日假日期间,网络购物各日负面信息平稳。
图4 网络购物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网络购物虚假发货、商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反映较为集中,而随着网红带货、直播带货成为网络购物新方式,有关网络购物在品控、售后、发货等方面的问题只增不减。
典型案例1:5月1日,网友@雨中蔷薇-婷微博表示,自己网购的十件物品,两千多块钱,卖家虚假发货,物流送达的位置根本就不是其收货地址。跟平台反映后,消费者认为平台一直态度敷衍。该网友称,有多达几百人和其有相同经历,相同店铺、相同问题,但平台坐视不理。
典型案例2:5月2日,网友@沉默Smile8微博表示自己给某网购平台打了近20个电话退款,平台都回复说专员处理,但最后微信端回复都是:订单异常不支持售后。该网友认为平台摒弃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维权难。
典型案例3:消费者刘女士网购的桂花糕吃出螺丝钉,事后联系商家维权,店铺客服认为其所反映情况证据不足,无法核实。刘女士向平台发起投诉,申请维权。
典型案例4:4月底,演员谢孟伟在社交平台上帮电商带货,遭遇黑心商家,网友对从他这购买到假货、残次品表示不满。事后谢孟伟在直播间诚恳道歉,表示会承担相应责任。
典型案例5:网友@电商卢宝林表示:“电商渠道的选择:(一直看不中直播带货)。某音直播千万粉丝翻车(可能假货冒牌货),太可怕,还好我从不在直播买东西,有朋友发现,看视频的东西和收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100元买三双鞋或者低于市场价60%的产品你敢买吗?平台为什么不监管?如此扰乱市场太可怕。”
(二)“人从众”模式缓解:景区限流配套措施仍需加强
监测期内,共收集旅游类负面信息30213条。小长假前期,有关“预约游”“限流”“分时游览”等信息引起4月30日小高峰;假日期间旅游相关负面信息较为平稳。
图5 旅游类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