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史性的资产重估!
原创: 顾子明
本文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政事堂Plus2019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会议在总结当年经济发展情况后,提出明年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确定明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并部署明年经济发展主要任务。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较于往年出现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变化,从资本市场到房地产市场,逻辑与过去八年大相径庭。
上周在《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时,已经分析2023年开始中央将全面转向刺激消费,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出炉,中央消费刺激的逻辑以及模式也已出炉。
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是东部刺激还是中西部刺激,是早刺激还是晚刺激,房地产是否作为刺激的主力,将在今天的文章中为大家剖析。
一、国家主线工作从供给转向消费,供给侧改革的主线告别历史,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对比过去三年的中央经济会议,会清晰理解国家的政策思路。
1.1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给压过消费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是“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强势扭转了几天前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
这次决策,成功避开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2021年开启的大规模经济刺激,主动在2021年压低了国内需求,既将全民产能用于承接西方放水带来的海量订单,也避免了内外需同时过热引发的通胀泡沫。
使得中国成为2021-2022两个年度全球唯一CPI没有爆表的主要经济体,以及唯一没有大规模放水的主要经济体。
与消费侧刺激的西方发达国家,房价两年内屡破新高相对应,主抓供给侧的中国,房价在21年年初一阵疯涨后开启了长达一年半的单边回落。
政策的急转弯,也使得21年代表消费的茅台从历史高点直线下落。
1.2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给击溃消费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会议没有提需求,比2020年更加重视供给侧而遏制消费。
工作要求是“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这次与经济会议几天前的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全一致。
决策层继续遏制消费的决定,又一次成功避开了2022年的全球能源暴涨,没有让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高价进口能源,避开了全球资本的一波收割。
放弃市场进行保底,由中央与各地方政府上杠杆进行保底的结果,就是从2800的股市、7.5的汇市甚至到“三支箭”的楼市,2022年打得都是国家队的防守反击战,通过出台政策来铸就衡策底。
1.3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消费反超供给
工作要求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自供给侧改革提出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需求摆在了供给侧的前面,与几天前政治局会议提法一脉相承。
此外,明确梳理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明确了供给是为需求服务,地位完全转变。
相较于2020年的急转弯,中央层面又一次急转弯,缔造了一个U型转型,意味着供给单方面引导中国经济的阶段结束,中国将迎来消费引导的阶段。
伴随着美国消费刺激的停滞,全球能源价格的全面回落,中国与俄罗斯、沙特等国签署了长期的能源供应协议,中国将在明年启动消费,主打住房、新能源汽车、养老为主的多重消费刺激。
接下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分析(产业与房地产)。
二、国家经济工作的主要方向,从生产转向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新消费领域。(也就是消费升级,而非消费降级,不会直升机发消费券)
同样,我们从过去三年的区别中,寻找变化的方向。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
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
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1 一号任务变化为需求,消费板块迎来重要利好
对比三年的第一条,能够显著的看到,2021年的一号任务是战略科技力量,中国迎来了科技的全面爆发,2022年的一号任务是宏观政策稳健有效,中国股汇房死死的守住了底线,2023年的一号任务是扩大国内需求。
从需求的角度看,从三号任务,到从列表中移除,再到成为一号任务,这个U型的政策变化,也预示着消费板块将在未来一两年迎来一次爆发。
2.2 科技战略降格与内卷,科创企业面临分化
2021年的战略科技从一号任务,到2022年下降至四号任务,在2023年从主要任务名单中移除。
定性,从21年的“强化国家战略”,变为22年的“政策扎实落地”,再到23年的“自立自强”,遵循着国家给战略规划,部委地方给配套政策,最终交给市场的三年原则。
L型的政策变化,意味着2023年科技行业不能躺着赚钱了,必须要卷起来,甚至大幅分化。
除去那些国家重器,国家会继续充值补血,那些靠着刺激起家,不能自立自强的“巨婴”,都将面临市场的淘汰危机,剩下那些经得起市场检验(变现能力)的强者。
2.3 产业链建设,从上游的生产逐步走向下游的消费。
21年的重点,是解决“卡脖子”,确定中国能够抢占哪些国际市场的哪些板块。
22年的重点是解决“补短板”,确定那些解决了卡脖子的领域,由一大批转型特新企业解决供应链的约束堵点。
23年的重点,是解决这些领域的薄弱环节攻关,保证产业体系的自主安全可靠。
通俗的来说,假设就像生产一部电脑或者手机。
21年的重点是用科创板解决CPU、显卡、内存、光学摄像头、闪存等卡脖子的领域,
22年的重点是用北交所的专精特新解决键盘、鼠标、耳机、显示屏等辅助产品,
23年的重点是沪深所解决的“工业互联”等组装厂的生产线和劳动力。
这意味着,我们过去几年累积的科技储备,将开始面对市场化的检验,另一方面,面对即将要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爆产能”的中国也将提前为生产线进行能源储备。(资源垄断企业是阶段看点)
这也意味着,明年开始,国家重点刺激的消费领域,主要是这几年解决了卡脖子问题的新兴行业,给他们缔造市场。(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
2.4 平台经济迎来U型复苏,牛夫人变回小甜甜。
针对互联网与平台经济,21年的重点工作是“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3年将互联网平台列入产业链建设,“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在过去两年的洗礼中,让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并没有如15年前后那一轮经济刺激那样,科技爆发的前沿领域最终都变为了BAT轮,形成了两大集团的控股模式。
如今,随着这些领域在独立融资下已经发展成熟,不再依赖于平台经济的投资而独立,为了让国家意图刺激的新兴消费领域能够迅速铺开,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平台经济也被放开缰绳,让生产方和销售方进行平等的博弈。
已经超跌反弹的中概股,也将慢慢迎来估值的回归。
2.5 国企央企与地方政府上杠杆结束,非公有制将开启上杠杆。
2021年的任务排序,是一、二、国家政策,三、民营市场,
2022年的任务排序,是一、国家政策,二、民营市场,
2023年的任务排序,是一、民营市场,二、国家政策。
此外,今年的第三任务是针对民营经济的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第四任务是针对外资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过去两年公大于私,将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大家重新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比拼了。
从资本的角度,过去两年是国企和地方政府加杠杆冲锋在前,明年开始将转变为了非有公制经济冲锋在前。
参考2015年,地方债务将迎来最后的困难时刻,未来加杠杆的民营资本将大规模从国有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手中收购资产包,2023年之后,新一轮民营资本上杠杆的收购(接盘)浪潮也将开始。
这也意味着,除去少数资源垄断类央企,资本估值泡沫将主要集中在民营资本领域,国有资本迎来的是盈利泡沫、资产价值泡沫与债权价值泡沫。
三、房地产政策出现根本性改变,国家从打压转向支持。
同样,对比一下过去三年: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1年的思路,是主打租售同权,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2022年的思路,是租售并举,加快长租房和保障房建设。
房住不炒、租售并举,一直是自18大以来一直都有的提法,但本次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将租房政策从“加快”调整为“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
此外,本次还提出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这是根本性的变化。
也是自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会议中,继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之外,第二次提出解决购房需求。
我老读者们一定会有印象,我在2016年上半年之时,曾疯狂向我的读者们推荐去杭州买房子。
因此,若是大家在2021年上半年没有按照建议将前些年买到的含科量的房子出手,建议最近一年就不要卖房子了,以免卖在阶段性的最低点。
同样,这一轮置业近期也要避开人口流失的三五线城市,尽量优先选择“消费升级”产业与金融资本汇聚的一二线城市。(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
四、工作重心调整为预期管理,也就预示着经济刺激会是下半年启动而非长半年启动,而且是缓步爬坡。
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我们每年的工作重心不一样。
2021年是用关键企业以点带面,有点像阳顶天一个人拉起了明教,殷天正一个人拉起了天鹰教,我们以宁德时代、特斯拉等为代表,重点扶持起来一批能打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以一大批央企为先锋,带动了一大批供应链上的民营企业。
2022年是财政提前发力,有点像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开头一顿猛批,通过大规模的政府基建稳住基本盘,从交通基建到水利风电,由各级政府掏钱,涉及财政投资领域基本是陈咬金的三板斧,应批尽批,导致这一年普遍吃财政饭的最舒服。
2023年是纲举目张,也就是自己不发力,引导别人发力,有点像逍遥派的北冥神功或者武当派的太极拳。这种道家的无为而治,需要压力才能反弹,也需要市场自发的形成动力。不同于22年的提前发力,这种发力一定是绵延而发,越来越强。
从经济的角度,我们需要等待这一轮疫情的冲击结束后,通过全面开放来启动反弹,最好是等待美国的加息把大宗资产价格打到底部。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这一轮消费刺激,也需要在美国国务卿、法国总统、意大利总理等消费品大国的访问后,谈好协议再开始实施。
最后,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明后两年,也许是这一代中国人最后一次的资产价格康波周期大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