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如何?及可采取哪些优化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户主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的户主并非选择户籍部门登记而界定的户主信息,而是在家庭事务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了解家庭财务状况的人。核心解释变量中有关家庭老龄化的一项衡量指标是家庭户主年龄是否在60岁及以上,部分控制变量,如户主风险态度、户主受教育程度等的主体都为户主,均代表家庭经济决策者。在家庭金融投资行为的研究中,采用以家庭经济决策者为依据的户主信息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人口老龄化
宏观层面,人口老龄化以联合国制定的统一准则为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时,则判定为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二零零零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是10.33%,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是6.96%,此年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三)家庭金融资产
家庭金融资产包括家庭风险金融资产和家庭无风险金融资产。定义的家庭风险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理财产品(金融理财产品和互联网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债券、金融衍生品、非人民币资产、黄金;家庭无风险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现金(手持现金和互联网现金)、股票账户现金、银行存款(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家庭金融资产包括上述所有风险金融资产和无风险金融资产。

(四)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是指家庭是否参与金融资产的投资和家庭参与金融资产投资的比重。同理,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是指家庭是否参与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和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比重。风险金融资产包括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债券、金融衍生品、非人民币资产和黄金。
二、情况概况
从宏观层面观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情况、特点及成因,并运用CHFS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家庭老龄化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宏观现状和微观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发展迅速,出现了“未富先老”、地区发展不均衡等现象。中国人口宏观数据表明,第一,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了18.7%,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量高达2.64亿;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在20年间从7%上升到13.5%,可见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大、发展迅速;

第二,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时候人均GDP都很高,而中国却非常低,出现了“未富先老”状况;第三,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我国人口老龄化一方面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另一方面与我国医疗水平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有关。
(2)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量不断上升,金融资产配置上手持现金比例下降,股票、债券比例上升。通过分析一九九五年至二零一九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面的宏观数据可以发现,居民手持现金,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从一九九五年15.69%下降到了二零一九年的4.71%;居民储蓄存款,资产的比重25年间一直维持在50%以上;

二零一九年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资产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2.05%和10.24%,超过了居民手持现金的占比。但是整体观察居民储蓄存款始终保持很高的占比,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与其相差较大。
(3) 家庭老龄化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户主(经济决策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龄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概率比户主(经济决策者)年龄在60岁以下的中青年家庭低3.6%;家庭老龄人口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概率会减少5.3%。

其他条件不变且风险金融资产持有额大于0的情况下,户主(经济决策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龄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比重比户主(经济决策者)年龄在60岁以下的中青年家庭低1.3%;家庭老龄人口比重每增加一单位,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比重减少1.9%。可见,家庭老龄化对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决策和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比重产生负向影响。
三、相关政策建议
(1) 加强金融机构监管,维护投资者利益。完善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形成统一集中的监督体系。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居民介入金融市场的几率,互联网确实方便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但是也存在非法行为。所以投资范围扩大的时候,我们要更加注重风险防范,要做到全方位监督,以维护投资者利益为首要任务。

政府应该首先明确各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其次应当深化和细化各项责任机制。为了防止一系列对市场产生不良影响的高风险业务,应当加重管理,从而应对跨界融合的金融机构状态,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规范投资者和各类金融机构的行为,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条件和环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是必然需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防止老人陷入骗局,应当加强养老金融风险管理,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为老龄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监管环境。
(2) 正确引导居民多元化配置金融资产。通过宏观现状和微观实证共同的分析,可见我国居民银行存款比重过高,而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持有情况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其占比始终远远低于储蓄存款。居民家庭投资出现极端化的现象,是因为居民对于各类金融资产缺乏了解,从而过度依赖传统的投资方式。

所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让投资者正确并且全面的认识各项金融产品,包括产品的特点、类型和风险等等。还要引导投资者明确评估自身所能承担的投资风险,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由于家庭对金融市场的了解不充分,所以大部分人只选择银行储蓄,如果做好引导和宣传工作,提高金融可及性,家庭的投资也会更加多元化。
未来,资本市场中老龄人口占据的比重将会加大,所以引导居民投资多元化时不仅要引导劳动人口,更要多加关注老龄人口。
(3) 增加养老金融产品的供给。老龄化会降低家庭在风险金融资产上的配置。国内外学者研究也表明年龄会影响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情况。家庭层面在投资者决策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仅要根据个人特点设计产品,还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观察,根据家庭特征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

在家庭老龄化程度加深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可以为老龄家庭和老龄人口提供合理配置经济收入、闲置资金等业务,扩大养老相关的服务不仅有助于养老,而且也有助于金融机构发展业务。
(4) 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异。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面,地区经济水平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会正向促进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并且参与的程度也会越深。多年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和城市在生活生产方式、教育、医疗、收入和消费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所以长期以来的差距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差距和金融资产配置方面的差别。所以缩小我国城乡和地区差异才能改变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才可以在宏观层面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首先应当从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其次要通过相关政策引导部分企业向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均衡。最后应当帮助贫困地区居民提升金融意识,做好宣传和普及,从而使各地区金融资产配置方面均衡发展。
文/军山湖大闸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