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凌晨,中国疫情又传来最新消息,多地疫情政策有一定变化
距离“新十条”发布,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在满心期待的解封到来之后,很多人的脸上却很难看到轻松的笑容。根据四川卫健委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月初四川的新冠感染率已经突破了60%。再加上囤药潮带来的全民恐慌,更是让很多人对解封后的生活充满了失望。
不过1月12日凌晨却传来了好消息,多地集中出台了很多兼顾防疫和民生的疫情新政,具体情况如何呢?

一、买药难有望终结
客观来说,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国家全面解封的政策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封控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民生压力,大量增加的法拍房就是最好的例证;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各国陆续解封的消息传来,老百姓也已经从内心接受了与新冠共存的未来。然而买药难却严重破坏了国家的防疫工作。
根据媒体曝光的信息显示,在北京的一家药店甚至出现了一盒118元的天价连花清瘟胶囊。要知道北京地区的最低时薪才只有13.33元,普通老百姓想买一盒天价连花清瘟胶囊,至少要工作9个小时。

为了解决老百姓看不起新冠的难题,很多地方已经把新冠常用药列入了医保报销清单。以云南为例,当地已经把超过50种新冠常用药加入了医保报销范畴。而天津医保局则把新冠重症特效药莫诺拉韦加入了“购物车”,凭借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莫诺拉韦在国内的售价已经被降到了1500元/瓶。

二、医疗系统的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面对解封后的疫情冲击,我国的医疗系统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综合媒体报道的信息来看,现在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多家医院,已经出现了发热门诊爆满的现象。为了缓解就诊压力,医院方面不得不抽调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支援抗疫事业,很多医护人员只能带病坚持工作。
在人员紧张的同时,医院还遇到设备紧缺的压力。虽然奥密克戎的重症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是大量出现的阳性患者,还是让重症病例出现了上升的势头。为了救治这些重症患者,血氧仪、呼吸机和ECMO都成了必须的医疗设备,而这些价格不菲的医疗设备很难在一时备齐。

为了支援医疗系统的抗疫工作,河南和上海已经做出了行动。根据媒体报道,河南已经下拨了6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各大医院采购医疗器械,上海也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了每人6000元的一次性抗疫津贴。在国家真金白银的支持下,我国医疗系统一定能扛过疫情的冲击。

三、带薪养病成为可能
解封以后,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新冠并不是什么大号流感。虽然奥密克戎的确比德尔塔的危害减轻了不少,但是它的康复周期还是远远超过了流感。按照某些“阳康”网友的说法,他们甚至在核酸转阴半个月后还表现出来了咳嗽、痰多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然而在养病的同时,收入来源却成了很多人担心的话题。在封控了三年之后,很多人已经花光了积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养病就很可能遇到经济危机。而选择带病工作的话,新冠后遗症的隐患也让人们很难安心。

最近深圳人社局就让打工人吃下了定心丸。在回应网友的提问时,深圳人社局表示只要员工办理了病假手续,公司就必须按时支付病假期间的工资。根据《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病假工资”一般为正常工资的60%。虽然养病期间收入少了一些,但相比没有经济来源的生活,深圳的政策无疑还是比较人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最大可能让人们看得起新冠,湖北还取消了新冠的报销门槛。这一政策让湖北成为,“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全国唯一继续为新冠患者兜底的省份。

结语
解封不是抗疫的终点,相反它是抗疫新时代的起点。在“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新冠病毒将会对我们的防疫体系造成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不过我们千万不能因此灰心,如今全国各地都推出了防疫新政,在这些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们一定能迎来抗疫的全面胜利!
那么,你觉得2023年新冠疫情会不会彻底结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大家点个关注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