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我所见到的农村疫情!

作者 :正文注明 2023-01-16 06:43:16 围观 : 评论

来源:新潮沉思录(ID:xinchaochensi)

作者:刘梦龙


随着疫情的变化,如今大多数地方也度过了第一轮冲击。面对这轮疫情,各地的情形各有不同,大家置身其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天我也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见本地乡村的一些情形。要说明的是,笔者身处闽地乡村,这边的情况和内地很多乡村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今天没来得及出门拍照,过两天补上一些我们这边目前情况的图片。


和城市相比,乡村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往往以一种被观察者,对比者的形式存在,不免成为一种它者。千百年来,农民要求的不多,抱怨的也不多,始终以一种坚韧的品质努力生活着。本地乡村在本轮冲击中的遭遇,既没有某些人想像的那么糟,当然也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充满了一种乡野的韧性。这种缓慢的燃烧,不同于城市的疾风暴雨,但也是当代人间的一角。


本地的疫情大约是十二月中旬开始陆续出现的。最开始,是在单位上班的年轻人,之后是餐饮店,然后是小卖店和物流点,都是本地人员流动比较密集的地方。两周前算是达到一个高峰,餐饮和物流基本停顿,乡镇只能靠少数人员维持最低程度的运转,各村陆续感染,乡村陷入一种沉寂。而到了上周末,大规模的感染已经陆续结束,干部和村民也逐渐从疾病恢复了过来。


本周五是本地圩日,久违的热闹,各路摊贩一直买到下午三点多才陆续散去。而像平时,来赶集的摊贩和村民吃过午饭,下午一点多就差不多该散圩了。这周,乡下的物流也基本恢复正常的收发货,面店的老板也乐呵呵地表示会一直营业到除夕。


本地的疫情,我个人感觉发展的速度远没有在城市里那么快,症状也普遍较轻。直到目前,本地还有不少人没有被传染,可能有四分之一。一个典型的例子,经常给我送水的小卖店老板,一家人都没有被感染。我们的集镇只有两家小卖店,他这里自然是主要的人流聚集地之一。


虽说最严重的时候,聚集聊天的人也没几个人,但人来人往,从早上六七点开到晚上十点多,也没见他哪天关门过。老板夫妇年过花甲,说起来也是高龄人群,口罩是本地比较早戴起来的,除此之外,要说多严密的防护也称不上。类似的还有我们承包单位食堂的大叔和阿姨,也就是戴好口罩,减少不必要的接触。于是在机关几乎全中的情况下,也能保障一直提供盒饭供应,可帮了大忙了。


同样,根据我的观察,本地总体来说,还是轻症为主,很少听说有重症。比如我所知道的本地贫困户,其中不乏高龄老人,也都陆续恢复了,人员并没有减少。像本地物流点的老板娘,我始终不能确定她到底中过没有。因为她虽然有几天明显感冒憋闷,也没见停止往复城乡之间收货和送货。当然,老年人,特别是超高龄老人这一关确实很难过去,本身,冬天就是老人每年容易走掉的时候。而今年到底有多少老人是因疫情而离去,恐怕也将是一笔糊涂账。


一些网上关于农村疫情的描述不一定和本地情形一致。既没有赤脚医生逆天打翻身仗的热闹场面,也没有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导致的哀鸿遍野。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个人观察,这可能和我们这里的人居环境有关系。


图片

图片

这是近期网上流传相当广的两篇关于农村疫情的文章


我们这里的乡村,村民基本是独户独栋,人口密度本来就低。再加上本地人员的流动性不大。疫情严重的那段时间,老天也帮忙,气温比较高,阴晴为主,少雨,大家可以开窗通风,空气流通性好。总的是,就是各种原因导致我们环境中的病毒载量低,所以我们的传播基本还是人传人,只要戴好口罩,勤洗手,这样的基本防护,就能有效避免。除了高龄老人,一般人即使生病,症状也相对较轻。


至于像药物的供应,当然我们这也缺药。疫情来临的时候,大多数村民也好,包括大部分干部药物准备是很不足的。等陆续有人生病了,大家再去找的时候,退热药已经买不到了。当然,实际情况是市面买不到了,大家各显神通,各种托人帮忙,靠着人情世故,多少也都准备一点。


但我们这的卫生院也始终保留了最低限度的退热药供应,不多开,按人按片,可只要确定是发热,医生还真能开出药来。而且这个时间空窗期不长,本身我们福建就有比较强的药物产能,所以也就一周多,卫生院的药物也就基本补齐了。倒是和网上流传的说法不太一样,我们这挂水打针的人并不多。那段时间,卫生院的几个医护也陆续病了,也只能做些分发药物的工作。幸好,绝大多数村民病的也不重,或者说,真正比较重的,也就近送到城里去了,不会去卫生院。


比较麻烦的是物流,但也就中断了一周左右。而且这段时间,我们也能陆续收到已经转运到本地县城的货物。断掉的是城里的物流链,但我们乡村的物流点还能去取件。当然,像京东,顺风,这几家确实很了不起,在最紧张时候,也能勉强维持。

至于像餐饮业,对于在单位工作的人来说,当然不太方便。不过那时候能来上班的人也不多。但对于本地居民来说,其实影响不大。


农村居民本来就是多少有点自给自足的生态,我们这不少人都有菜地,食物也是按圩储备的。真的家里一点储备都没有的,那就是一些从外地回来的人。但有趣的是,流动的肉贩和菜贩这段时间倒是都在维持,即使疫情最紧张的时候,赶圩也在进行。由于现在没有隔离措施了,即使返乡人员,倒是谈不上买不到食物这个问题。


本地基本的情形就是这样。如今卫生院也基本闲下来了,一天看不到几个病人。连大坪上政府LED宣传栏的口号也从“轻症不必慌,居家隔离细视察”换成了“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来政府办事的人,赶集的人,到烟火爆竹点买鞭炮的人,还有赶日子结婚的人,一下子就恢复了过来,久违的热闹,这也算过峰了吧。


唯一的余绪,或许是这两天陆续听到了请人念经做法事的声音。磬声悠悠,梵唱喃喃,在乡村晴朗的冬夜传地老远,毕竟,这个冬天老人可不太好过。时不时的,又能听到赛神的鞭炮神,看到燃放的烟火冲上天际。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人间就是这样悲喜交织,生活也就这么过下去了。


要说经过这番折腾,村民的心态倒也平和。抱怨或许有几句,也就是对宣传上对这个疾病的轻描淡写,谁病谁知道,那该难受还是难受啊,王八犊子才说这玩意是小感冒。


但更多人,也不过是把当做一种天灾,就和寒流冻坏了我们的山上的桔柚差不多。就像今年我们的桔柚由于寒流,损失惨重,好几家农户损失可能上百万斤。可农村生活就是这样,农业生产,多少总要靠天吃饭,老天爷不给饭吃,又能怎么办呢?因此,农民是坚韧的,病过了也就是了,没有太多抱怨,千百年来都是这样。农民的生活中并没有多少哀嚎与悲情,乡村生活也在逐渐恢复。当然,有些东西短期内不会恢复了,比如广场舞。


不过,是不是就天下太平呢?倒也未必。到处是咳嗽声不假,可戴口罩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村民不说,不少上班的小年轻也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很有点阳过到处浪的架势。这种恢复性的人流和满不在乎的态度,对我这种苟到现在的人来说,还真有点提心吊胆的味道,出门剃个头,跟穿越封锁线差不多。这也只是生活的表现,更典型的是今年上门收桔子的客商明显少了不少。物流其实并没有完全恢复,对生产的影响,终究还是会传达到我们这样的乡村,就像水波的涟漪,但我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如今为了安定人心,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社会上对这个疾病的宣传还是存在淡化的。但对疾病,至少从我们个人的角度,应该本着有备无患,料敌从宽来准备。可宣传上这么说了,大家也就这么信了,或者说,愿意这么信。倒不如说,乡村本身就有一种强烈的恢复日常的保守倾向。如果没有外力的极力推动,除非到没办法了,才会不得不改变。


但是,就像这次疫情表现的那样,其实在我们这,并不需要太复杂的防疫投入。只要能做到人人规范佩戴口罩,就能很大限度减少疫情的传播。这不是太复杂的工作,如果预报能及时发布,并持之以恒的引导,尤其是单位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带头做好表率,让村民养成日常戴口罩的习惯,就好像大家习惯喝热水一样。至少在本地,今后再发生疫情造成的影响恐怕会减少不少。这样的工作或许没有什么政绩,还要费时费力,但也算一种移风易俗,真是应该有人去做的。


至于像大家担心的,春节返乡潮会不会给本地带来新的毒株传播呢?就本地来说,似乎没有那种严重。本地村民,以外出做小吃业为主。到了这个周末,其实该回来的也回来的,并不像许多上班族那样会干到除夕。因此,返乡潮带来的冲击对本地来说,没有那么大。我们不能说没有,如果真有新的感染风潮,或早或晚,当然也会影响到我们这样的小乡村。但等到出了正月十五,返乡的小店主陆续出去找店,乡村重新恢复被遗忘的小角落,本地自然还是要安全不少.


当然,我们这不是世外桃源。不外乎是如果再出现感染的风潮,我们会来的更慢、更缓和些。但这种缓和,到底能持续多久。这要看下一波感染到底何时来,感染之间的间隙到底有多久。隐忧当然是存在的,毕竟大多数人的卫生习惯也没有改变,本地的医疗条件也没有什么改变,该发生的,也一样会发生。


不过,说到这里,我也想强调,本地这种情形并不是普遍情形。我们这种情形,大概属于南方相对富裕,以留守老人为主的农村的情形,确实不多,也不算非常少。而其他地方,比如像我也听到一些北方集中居住的乡村,传播的速度,烈度都比我们要猛烈的多。毕竟我们一个乡镇的常住人口才两千多号人,也就相当于人家的一个村。自然疫情的发展,变化,是大不一样的。


几十年来,乡村一直在充当城市缓冲和蓄水的作用。这一轮疫情,乡村还在发挥类似的作用。对许多人来说,来乡下避一避,至少在本地似乎还是有些用处的。但这毕竟是一种对有基础病和老龄人群很不友好的疾病。


第一轮在本地是相对温和的度过,那么经过多轮之后呢?随着老人的减少,乡村的社会生态,经济结构势必会加速变化。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我们熟悉的农村和农民,或许就要在不久的未来,换一副新模样了。


在这样时代的浪潮中,我们见到的激情澎湃很多,喜怒哀乐很多。有时候,我们也确实该看看像乡村这样平淡而坚韧的存在,没有什么传奇和奇迹,但这也是一种人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草般不起眼,如草般坚韧,如草般生生不息,这就是我们的乡村与农民吧。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