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明抢”,中国公司要吸取三个教训!
作者:戎评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抖音海外版“TikTok”事件,还在继续反转。
8月2日,在微软、TikTok与美国白宫方面协商后,微软在其博客中发布官方声明表示:
该公司将继续就收购TikTok在美业务展开谈判。
微软证实,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加速推进”与字节跳动的谈判,相关谈判最迟不晚于今年9月15日完成。
显然,微软官方的此番表态,可谓是急坏了国内的“吃瓜群众”。诸如在我之前的文章后台留言中,读者“Raiser”就十分担忧的询问我:
大统领抢劫TikTok北美业务,我方该怎么还击?对于未来我们在国际的舆论话语权有什么影响?感觉现在和以地事秦一样。
对此担忧,我的回复就四个字:
无力还击
这很悲观,这不是我一向的作风,但这确实是当下的事实。
1
惨遭出卖的TikTok
一般来说,某家公司出售自家的业务项目,通常只有两种情况:
1、该项目经营困难,断尾求生。
2、该项目未来预期不佳,谋求转型。
然而很诡异的是,作为隶属于中国公司“字节跳动”旗下,与已经得到成功验证的“抖音”商业模式并无二致的短视频产品,TikTok自从在国际市场上架以来,便一路过关斩将,堪称无敌!
对此,国际数据公司eMarketer在其统计报告中就曾直言:
仅美国一地,TikTok在2019年时,用户群便增长了97.5%,仅2020年至今,这个数字又陡增了21.9%,根据当前增势,最迟到2021年时,TikTok仅美国用户群就将达到了5000万,成为美国第一大短视频APP
当然,同样的辉煌不仅仅只是出现在美国。
2018年1月,Tik Tok在泰国登顶App Store总榜!
2018年5月,Tik Tok在越南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两个应用商店,双双拿下总排行榜的第一名!
2020年4月,Tik Tok正式击败常年占据榜首的YouTube,以同比10倍利润增收,总计约7800万美元的营收,位列全球移动应用收入榜的冠军!
毫不夸张的说,Tik Tok就是一直会生金蛋的鸡,并且在可以预期的未来,这只会生金蛋的鸡,还将孵化成为一群。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巨额利润面前,Tik 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却选择了与微软洽谈收购....
显然,这种反常的收购,并非寻常意味中的“商业需要”。
对此,我特地去查询了一下Tik Tok商业以外的“特殊相关”
——在公开资料中,如今能够查询到的最早的“特殊相关”,是2018年7月3日Tik Tok被印尼封禁事件。
印尼通信部的封禁理由很简单:Tik Tok很多内容是消极的、不雅的,对于孩子们而言非常不合适。
对于印尼通信部2018年的封禁理由,我在此不做评述。
但是很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2018年Tik Tok被印尼封禁事件”抑或是之后不久的“2019Tik Tok被印度下架事件”,无论是封禁原因还是封禁对象,都与此次“收购事件”的美国一方,无直接关联。
Tik Tok与美国相关的最早纪录,出现在2020年3月。
当时,在“数据安全征询”的理由下,Tik Tok与苹果公司被美国国会参议院要求出席听证,但是最终TikTok与苹果选择了拒绝出席。
不可否认,这是一场看似很正常、例行的一场“听证会”通告,毕竟美国苹果公司也名列其中。
不过,对于这场“拒绝出席”最终如何解决的内幕,我虽不甚清楚,但是仅仅就在TikTok拒绝出席之后的三个月,更新iPhone最新应用程序iOS 14测试版的苹果手机用户们都无一例外的发现,系统会特别提示“TikTok正在读取来自他们剪贴板上的信息”....
这成为了事件升级的直接触发点
——2020年7月20日,美国众议院已经以336票对71票通过“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法案”,该法案随即成为美《国防授权法》的一部分。按照美国的法案生效程序,倘若该法案继续通过“参议院”投票的话,就会立即生效。
——2020年7月22日,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内部投票通过该法案,距离该法案彻底生效,只差最终的“全体投票”。
如华为一般与美国硬刚到底,还是尽力的挽回损失,成为了摆在Tik Tok母公司“字节跳动”面前的选择题。
TikTok 美国总经理凡妮莎·帕帕斯说:
我们不打算去任何地方,TikTok 将在美国长期发展下去。
然而凡妮莎话音未落,在7月31日的“空军一号”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宣称将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之后的仅仅一天,字节跳动便宣布同意剥离TikTok美国业务。
而此前“豪言”的该公司美国区总经理凡妮莎·帕帕斯则表示:
TikTok未来三年还将为美国带来1万个就业机会,她为此感到骄傲。
让吃瓜群众失望了。
我们想象中如华为一般的“单骑大战美利坚”剧情,并未在Tik Tok身上出现。
2
TikTok还能救吗?
在2014年8月30日出版的《经济学家》杂志上,一篇名为《美国的公司庭外和解:构陷企业违法犯罪之路》中,详细的为世界描述了何谓美国式的“巧取豪夺”:
是谁在运营世界上获利最多的敲诈勒索生意?黑手党还是窃国者?他们的套路非常简单:找到一家可能有,或者可能没有不当行为的企业;威胁其管理层让其公司无法经营,最好辅以刑事指控;强迫这家公司用股东的钱交付巨额罚款,以达成旨在最终撤销这些指控的秘密庭外和解。然后,再寻找下一个目标。
几十年来,凭借着这种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套路”,美国政府一次次的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敲诈勒索”
——2016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德意志银行开出140亿美元天价罚单。
——2017年,美国环保署对德国大众开出180亿天价罚单,并要求立即召回50万辆汽车。
——2018年,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对中国ZTE开出10亿美元罚款和4亿美元保证金处罚决定。
.....
凭借其全方位的强大影响制裁能力,对于如今的美国政府而言,“高额罚款”已经成为了其政府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有意思的是,罚款虽巨,作为“割菜人”的美国政府却也并非毫不通达。
纵观美国政府开具的历次罚单,他们不仅接受“讲价”,还会根据不同公司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罚款等级。
简单的讲:被美国政府罚款的公司,会被狠狠的脱一层皮,但是几乎不至于“死”!
然而,这种不会赶尽杀绝的惯例,却在“华为”这里戛然而止
——2019年5月15日,在华为早已完全剥离其在美市场业务之后,美国商务部依旧悍然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名单”,并启动国家紧急状态,发动全球围剿!
美国的意图很明显:对让华为赶尽杀绝。
赶尽杀绝的理由也很简单:5G竞赛是一场美国必须赢的比赛,华为5G对美国构成威胁。
美国政府的逻辑很简单:
一切不对美国公司垄断地位构成威胁的外国公司,都是本国政府定期收割的“韭菜”。一切对美国公司抑或是美国领先优势构成威胁的外国公司,都必须斩草除根!
华为触犯了美国的“5G领导权”,所以遭到“斩草除根”的待遇。华为之后,第二个被特朗普宣布“斩草除根”的中国公司,是TikTok。
TikTok为何非死不可?
美国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威胁美国信息安全”,但是纵观美国政府制裁TikTok的事件全过程,无论是美国施加政治压力的威逼,还是华尔街洽谈股份收购的利诱,整个美国上至政客总统,下至硅谷财阀大佬,所流露出的态度中,作为最应该被关注的安全问题,反倒是被最少讨论的要点。
很荒谬:直到此刻,美国政府依旧没能拿出半点TikTok“威胁美国信息安全”的例证!
扎克伯格告诉了我们真相。
7月29日,在美国国会针对几家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听证会上,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公开发言称:
中国正在构建自己的互联网。他们专注于不同的理念,并正向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愿景。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科技公司主导互联网领域“十分危险”,其中包括Tik Tok。
扎克伯格此言何意?
在他们看来,诸如TikTok短视频这样的商业模式是没有大的问题的,TikTok最大的问题,是因为他归属于中国公司!
再直白一点:
在美国的互联网科技大佬们看来,TikTok的继续存在,将使得中国能够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愿景,而在此之前,国际互联网上的一切声音、一切价值观、一切网络参与者所能够听到和看到的东西,都是美国说了算!
显然,这已经不是商业利益的争夺了,这是“网络话语权”的争夺。
无疑,倘若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对于此刻正在遭受美国政商两界强力逼迫的TikTok,我们似乎应该表明一点什么态度。
例如:声援/其他支持?
不过,与此前对华为遭到美国制裁时我所发出的态度有所不同,在此次TikTok遭受制裁一事上,我却并不准备发出同样的声音。
当然,这并非是否定TikTok的存在价值。
不可否认,与他的“姊妹版”抖音一样,通过提供实现碎片时间的高快感值娱乐,TikTok确实在客观上满足了用户对闲暇精神生活的廉价快感需求。
这是TikTok,同样也是抖音的内在生存逻辑
——在大数据的主动计算下,我们并不需要作出什么努力,只需要滑动一下屏幕,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看的一切。
因此从商业角度上来讲,TikTok的价值是巨大的。他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娱乐需求。
同样的,从竞争角度来讲,当我们看到国内的一众抖音用户“爱不释机”,各种抖音梗横行网络时,我们需要明白,这也是TikTok在国际网络上的常态....
当然,这也是当前美国政府的顾虑所在:TikTok能够带动网络舆论风向,但是这种主导能力,曾经只属于美国!
换一个角度而言,对于中国,TikTok客观上是我们向世界发声的喇叭。
但是,即使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价值,直到此刻,我依旧不认为对于被制裁的TikTok,我们需要带有多大的遗憾,抑或是要作出多大利益交换/损失下的反应。
原因很简单:TikTok固然是属于中国的喇叭,但是这个喇叭的电源,却是美国的!
再简单一点:
TikTok当前所立足生存的“国际互联网”,本质上是美国网,脱离了美国所控制的国际互联网,TikTok毫无价值!
因此,TikTok还能救吗?
在我看来,我们与其是思考这个问题,还不如想一想咱们如何能够从物理线路的层面上,去夺取国际互联网的控制权!
显然,对于TikTok当前所处的真实现状,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一贯看的相当明白。
——为了躲避美国的可能围剿,TikTok不仅聘请了前迪士尼高管凯文·梅耶担任CEO,在美国的用户信息只储存在美国,以及大部分员工只聘用美国人等一系列“去中国化”举措之后,TikTok可以说已经与一般的美国公司没有区别。
然而,假装是美国公司与真正是美国之间,依旧存在着那么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尽管已经足够的“美国味儿”,TikTok依旧还是没能逃脱美国政府的围剿....
于是,在毫无抗争可能的现实下,为了尽可能的挽回损失,TikTok只得选择“卖身”。
在我看来,对于一众中国公司而言,TikTok当前的血泪遭遇是一个及其值得警醒的教训。
1、底部控制权很重要
同样是面对美国的“绝杀”,华为从去年坚持到了今天,TikTok仅仅只坚持了一天。
当然,我并非是要借此贬低或者抬高谁。
我只想说的是,倘若华为没有“备胎储备”的高瞻远瞩、倘若华为没有离开美国也照样活的那份硬气,倘若华为也只是如某想一般只是个进出口零件组装商,那么发生在去年的那次封杀,华为也只能坚持到“第二天”。
华为之所以能够硬扛到今天,是因为他的“底子”足够硬,不论是相关的专利技术还是业务相关的制造能力。
然而,相较于壮年的华为,建立在新兴自由网络市场之上的“字节跳动”,终究还是太过年轻。
TikTok固然是一个成功的商业项目,但是与华为的成功是靠雄厚内力支撑有所不同,TikTok的成功,更多的还是依靠对招式的钻研。
当然,我们也不能去苛求一个“包子铺”的生意,要从小麦种起。
但是通过TikTok事件,往后还想着依靠美国底部技术,大开“包子铺”的中国人需要明白:
你以为你活成了“面点大王”
实则在美国人眼中,就是个臭卖包子的
2、妥协只能是暂时的
从当前的情形来看,TikTok向微软抑或是其他美国公司出售其在美业务,已经是铁板钉钉了。
对于TikTok而言,这是一种妥协。
不过,在大多数人都在为TikTok或不平,或谩骂的时候,在我看来,对于当前的TikTok而言,“妥协”其实并非坏事。
原因很简单:
美国政府调查TikTok的主要理由是“威胁美国信息安全”,那么在毫无抵抗办法的前提下,TikTok打包出售在美业务,无异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美国的要求达到了,TikTok的战斗,应该说才刚刚开始。
——妥协不可耻,可耻的是妥协一方在“壮士断腕”之后,就自以为能够偏安一隅!
对于TikTok而言,即使是出售在美业务,也依旧无法消除美国的根本忌惮,他们现在最迫切需要思考的是,当接下来美国对TikTok全球业务可能发起围剿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须知,暂时的妥协,永远都不能为了妥协而妥协,暂时的妥协是以退为进,是为了更好的保存实力,以至达到最终的胜利!
TikTok如此,其他可能或者正在与美国政府发生纠纷的中国公司,同样应该如此。
3、永远不要低估了帝国主义的无耻
作为一家纯粹的创业公司,基于开放市场和公平竞争的TikTok,其崛起路径本质上与美国硅谷的任何一家网络信息巨头,并无二致。
然而,正所谓“同运不同命”。
作为一家中国公司,TikTok与此前的华为一样,遭遇美国制裁的根本原因,仅仅只是因为他是一家中国公司...
制裁的理由虽然依旧如此荒诞,但是在黑白颠倒下,TikTok依旧没能逃脱魔爪。
可以说,无论是此前的华为还是现在的TikTok,他们都像一面镜子,真实的照映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之无耻
——所谓公平竞争、所谓企业家精神、所谓自由市场、所谓创新推动进步,在他们的根本利益面前,都是笑话。
当然,“无耻”还在继续。
8月2日,继对TikTok下手之后,美国务卿蓬佩奥又在电视节目上公开宣称:
特朗普将在“未来几天”,对那些给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中国软件公司采取行动。
对此,我们无能为力,但挨打我们会站好!
仍旧心存幻想的中国人
看清这一切,以后不要再挨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