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仁爱礁波澜再起(下):菲律宾的宿命!

作者 :正文注明 2023-07-11 07:17:09 围观 : 评论

来源:观雨大神经

接上集:仁爱礁波澜再起(上):这里的问题能彻底解决吗?

上一集谈到菲律宾在南海频繁捣乱的根本原因,是它和美国之间存在着非常特殊的关系。

这个国家会间歇性地以美国利益优先,进入到一种“宁可恶心自己也要成就对方”的“恋爱脑”状态,完全不按正常的外交套路出牌。

那么为什么菲律宾会如此特别呢?


“我菲律宾自有国情在此”

菲律宾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它一开始甚至就不是一个国家。

这里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几万年前就有了人类生活的痕迹,但是这种群岛式的地理结构决定了他们很难融合在一起,交通不便嘛。

所以直到十六世纪,这里都还只是一堆有人生活的岛屿,虽然也存在一些割据政权,但不存在一个覆盖所有岛屿的国家概念。

一直到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正式开始在这里殖民,菲律宾才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Philippines)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来自于当时的西班牙统治者腓力二世(菲律宾Philippines≈菲利普Philip)。

图片

殖民者虽然把这个地方管起来了,但他们这么做的初衷肯定不是为了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而是为了方便掠夺这里的资源。

任何殖民者都不会花大力气去对殖民地进行精细化管理,西班牙也不例外,原因无他,成本太高。

所以总督大人我啊,对鸡毛蒜皮的事情根本不感兴趣呢。

图片

又想让殖民地的居民老老实实为自己干活,又不愿意去花力气认真管理他们,天底下还有这种好事?

还真有,只要你能和当地的精英结成联盟就行。

殖民者常用的套路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暴力给当地精英背书,赋予他们特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具体管理地方事务。这样自己就可以躺着收割资源了。

那么菲律宾这个地方的“本土精英”都是些什么人呢?

刚才说过,菲律宾一开始只是几千个独立生活的小岛,所以他们的本土精英就是各个岛上的“话事人”。

这里的每个小岛都类似于一个村子。村子里会有一个大家族话事,这个大家族的老大就是整个村的统治者。这种类似于村子的基层单位在菲律宾被称为“巴朗盖”

每一个巴朗盖由30~100户组成,人数不等,其首领称为“达图”或“罗阇(dū)”。

图片

这些统治“巴朗盖”的大家族就是殖民者天然的合作伙伴。

从这个角度看,好像殖民者并没有改变菲律宾人的基本生活,原先大家听大家族的,现在还是听大家族的,总督大人跟底层百姓也没什么关系。

但实际上菲律宾的社会结构在殖民者到来后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些大家族在一夜之间获得了一个超级暴力的背书。

啥意思呢?

在西班牙人来之前,你虽然是这个岛上最大的家族,但其他家族的实力跟你比起来也没有太大的差距。

所以这个岛虽然是你说了算,但岛上的很多资源都是公用的,你并不能肆意妄为。

现在西班牙人带着火枪咔咔站到了你的身后,你的力量瞬间和其他普通家族拉开了档次,从此以后就再也不用考虑他们的看法和利益了。

图片

于是原先的公产通通收为私产,各个岛上的“话事人”纷纷升级成大庄园主或大地主,并获得大量特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门阀。

这样的大家族,在菲律宾有200多个,而菲律宾的政治人物也基本都从里面产生。

巴朗盖至今仍是菲律宾最基层的单位,该国后来的市、省、大区等行政单位都是建立在这个基层单位的基础上的。

那么这个发展模式有什么问题呢?

如果我们拿菲律宾的历史跟我们自己的历史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菲律宾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缺乏一个统一的过程。

它没有过程,直接跳到了结果。殖民者来了,统一管理了,这里就成了菲律宾。

图片

没有统一的过程,就无法产生国家和民族的共识。

菲律宾现在的民族意识其实是起源于菲律宾的精英阶层,而该阶层之所以会萌发出“民族意识”,是因为他们所受的西方教育给他们带来了自由独立的思想。

“出口转内销”了属于是。

所以这个民族意识一开始跟底层百姓的关系并不大,大量底层百姓认同的还是自己所属的“巴朗盖”。

图片

不过精英阶层虽然格局大见识广,但也有自己的缺陷,那就是人数占比太小。

而且他们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立场上都摆脱不了对西方的依赖,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局面:

菲律宾的精英们一方面想对抗殖民者,抢回“属于自己的资源”;另一方面又需要殖民者的力量去镇压底层百姓。

所以该国虽然在一百多年前就出现了独立运动,但一直没有发生过惠及全民的社会革命。

最终菲律宾不仅独立运动没有成功,社会运行模式也还是老样子,唯一的变化就是头顶上的殖民者从西班牙换成了后来打败西班牙的美国(二战期间短暂被日本占领)。

那么他们后来怎么又独立了呢?

这还得感谢美国在上世纪爆发的那场“大萧条”。

图片

在美国人荷包比较鼓的时候,菲律宾这样的殖民地就是个“小甜甜”。因为它送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便宜原材料,使得美国人可以轻松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但手头一旦紧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经济危机下的美国人一夜返贫,菲律宾这个昔日的“小甜甜”也瞬间变成了“牛夫人”。

图片

“廉价劳动力”在这个时候成了抢占公共资源和就业岗位的“吸血虫”,“便宜原材料”则成了“打击美国本土产业的倾销商品”。

一时间全美从工人到老板都希望甩掉菲律宾这个“吸美国血的包袱”:要限制它的移民,要跟它打贸易战。

美国从不缺乏对付对手国家的政策工具,唯一的问题是菲律宾并非“对手国家”,而是自己的殖民地,连关税都没法收。

这可怎么办?

面对这个尴尬的局面,北美的大聪明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让菲律宾赶紧独立不就行了?

于是在193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菲律宾独立法案》,该法案制定了一系列过渡程序,要求菲律宾在十年后正式独立。结果一年后,菲律宾参议院否决了这个法案...

爸爸再爱我一次!

图片

看着这么孝顺的殖民地,美国人无言以对,他们只好在菲律宾否决《独立法案》后的几个月又马上颁布了新的《独立法案》。

新法案承诺给予菲律宾更多的好处,并要求他们在1946年正式独立。

爸爸爱你,但啃老也要有个限度!

图片

最终菲律宾只得无奈接受分家的结局,尽管后来遭受了二战的冲击,但最终的独立日期也没耽误,一到点美国就拜拜了。

所以该国现在的独立并非来自于自己的努力争取,而是来自于美国的主动推进,这与其说是“独立”,不如说是“被甩”。

这样的方式固然温和,但副作用也很大,那就是无法切断和宗主国的深厚羁绊。而这又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菲律宾的运行模式。


菲律宾政治的真相

上文说过,殖民者统治殖民地的最好办法是用自己的暴力去为本土精英背书,给予他们特权,让他们代替自己去行政。

图片

这个办法看起来很方便,但也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管理者缺乏权威。

正常国家的管理系统一般都要经过战争的洗礼,其统一天下的过程,也是树立自身权威的过程。

比如说美国的官僚系统就是建立在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基础上的,不服的人早在当年就被剿灭了。

图片

而菲律宾的管理系统靠的则是殖民者的“赋能”,它自己没有一个树立权威的过程,本质上不过是殖民者的手套。

所以大家并不怕你,怕的只是你背后的殖民者。只要殖民者不盯着,人们也就懒得听你的了。

这颇有点像大家在学校里对待班长和班主任的不同态度。

图片

缺乏权威,管理就会低效。但在具体工作中也不可能屁大点事就找殖民者过来站台,如果是这样的话还要你这个手套何用?

所以殖民者就得想个办法去把这些本土精英的权威树立起来,这样自己才能高枕无忧的躺赚。

有什么办法呢?

殖民者的办法是搞选举。

简单的说就是在我正式任命这个管理者之前,咱先走一个选举的流程,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

菲律宾这套“通过选举来树立权威”的方式在西班牙时代就被引入,后来的美国人又按照自己的经验对该系统进行了改革升级。

但是不管游戏规则怎么改,都无法改变这么一个事实:

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多股力量的反复博弈慢慢演化出来的;而菲律宾的这个民主制度是外来人生搬硬套安上来的。

所以在西方国家搞选举,好歹能起到一些不同势力互相制衡的作用,在菲律宾就完全是走个形式了。

图片

各个大家族在自己的地盘上竞选地方长官,这能有什么悬念呢?

所以这个国家到现在还是200多个大家族说了算,跟殖民时代没有任何不同。

当然表面工作还是会做一些,比如说在“竞选”期间给老百姓发点红包,对不投自己票的人进行威胁等等。

那么如果真的有一个能威胁到大家族地位的新人出来参选,会发生什么呢?

2009年11月,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的马京达瑙省即将举行省长换届选举(注:菲律宾有80多个省)。执政多年的老省长安帕图安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但有一个副镇长表示也要参选。

这个人有一定的号召力,他的参选严重威胁了老省长的“传位大计”。

图片

11月23日,这个副镇长在家人和30多名记者的陪同下前往选举委员会办事处进行竞选登记,结果半路遭到了安帕图安家族派出的200人武装团队的伏击。

最终包括副镇长家人、记者、以及围观群众在内共有58人被绑架杀害(副镇长本人逃过一劫)。

图片

这就是菲律宾,选举的游戏可以玩,但大家族的蛋糕是不能真的去动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该事件发生的3年前,也就是2006年,时任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发布了将私人武装合法化的行政命令。

该命令允许大家族的私人武装在自己的管辖地区与国家正规军并行运营,当时安帕图安家族就对阿罗约政府表示了公开支持。

出现这种“国家鼓励军阀建设”的行为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此时大家族的军阀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国家只能接受现实,“顺水推舟”了。

等到惨案发生的2009年,安帕图安家族已经拥有了超过2000人的装备重型单兵武器的武装团队,并控制了当地的警察和司法机构。

所以这个菲律宾的社会制度在本质上并不是什么“民主制”,而是“分肥制”:

200多个大家族在民主制度的平台上进行交易,共同瓜分菲律宾这个大蛋糕。

图片

对于这些大家族来说,自己的老家永远是自己的地盘,他们奋斗的目标就是通过竞选和交易从中央政府那里捞取更多的资源。

混得好就进入中央吃全国,混得不好就蹲在家里吃老乡。

不过不管自己在外面混得再怎么差,也不影响自己在老家的地位。只要休养生息够了,随时都可以东山再起。

我们平时看到的一届届菲律宾总统,其实就是一个个菲律宾大家族的代言人。

菲律宾历史上的十几任总统大多沾亲带故,国会中的大部分代表也都来自各个大家族。其中阿基诺、加西亚、拉莫斯、洛佩兹等名字在国会成员的名单中更是反复出现。

现在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常常被人们称为“小马科斯”,就是因为当年他的老爹也当过总统(1965年-1986年在位),即“老马科斯”。

老马科斯(左)和小马科斯(右):

图片

老马科斯在任上涉嫌暗杀了竞争对手阿基诺,后来阿基诺的妻

子阿基诺夫人替夫出征,在1986年成为新总统。

我们比较熟悉的那个在2010年上任的阿基诺三世,就是阿基诺夫人的儿子。

现在和小马科斯搭档的副总统是上届总统杜特尔特的女儿:小杜特尔特。

所以菲律宾的政治生态总结起来就是“封建割据的大家族坐在一起过家家”。

图片

另外这些大家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核心影响力仅限于自己的老家,如果要统治全国,就需要殖民者的力量加持。

所以他们在立场上很容易亲近宗主国,也就是现在的美国。

而且这些精英长期受殖民者影响,在认知上还保留着大量殖民时代的烙印,仍然觉得西方列强无所不能,认为自己只要有列强的保护,就可以在亚洲横着走。

这种立场加上这种认知,菲律宾频繁为了宗主国去做出一些不自量力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你说它甘当美国的马仔嘛,2016年又出了个杜特尔特,整个国家感觉好像突然清醒了过来,似乎出现了独立自主的意识。

该总统在任上曾强硬表态菲律宾不再是美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甚至还在公开场合骂过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婊子养的”。

图片

杜特尔特在任的这几年也是中菲关系比较好的几年,两国在很多争议问题上都达成了默契,合作代替对抗成为主流。

这就是菲律宾的复杂之处,它在根子上有亲美的基因,但在现实中又经常左右摇摆。

那么他们有没有可能“摇着摇着”就不亲美了呢?


另类的崛起

杜特尔特家族的地盘在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上,他的大本营就是这个岛上最大的城市:达沃市(菲律宾第三大城市)。

图片

棉兰老岛在菲律宾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因为远离菲律宾中心,所以被西班牙真正管理的时间很短。

美国人来了以后,对这里的影响力也依然很弱,可以说棉兰老岛是全菲律宾受西方殖民者影响最小的地区。

不过这里也并非什么“世外桃源”,岛上最大城市达沃市的治安一度非常混乱,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甚至被称为“谋杀之都”,俨然菲律宾哥谭。

这个情况在1986年杜特尔特当上市长后才开始改观。

图片

杜特尔特的执政风格主打一个血流成河,他在任上对犯罪集团进行了铁腕打击,不走法律程序直接扔下海喂鲨鱼的那种。

那他不怕犯罪集团报复吗?

怕个屁,他自己就是当地最大的军阀,其麾下的私人武装有个响亮的名字:“杜特尔特敢死队”。

图片

这支由退伍军人组成的强悍武装在杜特尔特的指挥下四处扫荡,一时间整个达沃市枪声四起狼烟遍地,大量犯罪分子“惨遭屠戮”。

至于这些被干掉的人里面有没有冤枉的或者杜特尔特的政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如此彪悍的作风给达沃市带来了什么后果呢?

该市在杜特尔特的治下,从全菲治安最差的城市一跃成为全菲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在上世纪末甚至还被评为“东南亚最和平城市”。

菲律宾达沃市:

图片

所以当地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杜总”。

不过这些成绩说到底只是杜特尔特在自己地盘上的“窝里横”,跟他后来能选上总统有什么关系呢?

达沃市虽然曾经是菲律宾最乱的城市,但它并不是菲律宾的特例,反而还可以说是菲律宾的缩影。

其实整个菲律宾的情况都和达沃市差不多,长年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精英阶层的压迫,导致大量底层民众为了生存而不惜铤而走险,于是整个国家都充斥着毒品和犯罪。

图片

达沃市只不过是有点“出类拔萃”罢了。

所以其他地区的菲律宾人也希望杜特尔特能够上来推广一下“达沃经验”,解决菲律宾严重的毒品和犯罪问题。

另一方面,在杜特尔特竞选时,美菲关系也恰好处在一个低谷。

之所以处在低谷,就是因为前任阿基诺三世过分亲美,在“反中”的路线上冲得太猛,结果自己头破血流后只换来美国的袖手旁观。

图片

美国这种关键时候卖队友的行为导致菲律宾在外交和贸易上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当时的菲律宾人对“美菲友谊”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而且就在杜特尔特上台的2016年,中国成为了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巨大的经济利益也迫使这个国家在无脑亲美的道路上开始刹车。

于是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杜特尔特这个颇具“本土特色”的铁腕大佬就登上了大位。

因为自身家族受殖民者的影响较小,所以杜特尔特并不像其他菲律宾精英那样唯美国人马首是瞻。

他在外交立场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菲律宾自身的利益,经常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这个时期的菲律宾比起前任阿基诺三世时期更像是一个正常国家。

同时杜特尔特也确实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起了“达沃经验”,这下是全国范围的枪声四起狼烟遍地了。

图片

杜特尔特在任上杀毒贩一度杀到国际社会严重关切,为此他也亲切问候了那些在这件事上对他过分关心的“国际友人”们,这里面就包括了美国总统奥巴马。

图片

不过尽管场面很“热血”,但我们也要看到,杜特尔特这样的政治人物在菲律宾是个特例。

首先,像他这种和美国羁绊较少的顶级大家族在菲律宾是少数。

第二,杜特尔特的达沃经验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菲律宾的困境。该国犯罪猖獗的根本原因是严重的贫富差距。

这个问题不解决,罪犯永远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图片

更何况杜特尔特的枪口主要瞄准的都是街面上的小喽啰,对真正的幕后大佬打击甚少,并未从根本上动摇犯罪帝国的根基。

所以杜特尔特治下的菲律宾确实变了,但又没真的变。

而且杜特尔特再怎么特立独行,也终究是菲律宾精英阶层中的一员。大家最终还是要坐到一张桌子前吃饭的,比如说他和马科斯家族的关系就很不错。

图片

所以指望出现一个杜特尔特就彻底扭转菲律宾的亲美倾向是不现实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菲律宾混乱的国土上还存在着一支已经打了50多年游击的毛派武装,他们对菲律宾现状的评价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很耳熟,也很贴切。


“仁爱礁事件”的关键

菲律宾目前最大的执法船还是购买自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已经退役的“汉密尔顿”级巡逻舰。

图片

这些都是上世纪60年代的“古董”,如今早已老态龙钟,能不能保证不出故障都是个问题。

事实上菲律宾的海上力量根本无力冲破我方执法船的封锁,其实力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因此菲律宾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方实控仁爱礁水域,他们现在往上面能送什么不能送什么,完全取决于我方的态度。

在我方海警船监视下的菲律宾补给船:

图片

从技术上来说,仁爱礁事件的主导权已经完全在我方手上,具体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可以彻底封锁补给线路,迫使船上人员离开;也可以等一个台风...

不过这些都是技术上的细枝末节,并非重点。

仁爱礁事件的关键点从来就不在技术上,而在中菲关系上。它本质上不是怎么处理一艘破船的问题,而是怎么处理两国关系的问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菲律宾的外交立场主要在两个方向上摇摆,一个是无脑亲美,一个是与美国切割。

这体现的就是美国对菲律宾的渗透和菲律宾本土势力拒绝被美国收割的矛盾。

比如说1961年上任的总统马卡帕加尔(阿罗约之父)就不遗余力地弱化美国对菲的影响,广泛宣扬“菲律宾民族”的概念。

图片

而他的继任者老马科斯就是个极端的亲美者,甚至靠美国的支持在菲律宾搞起了独裁统治。

不过老马科斯吃独食吃得实在太狠,甚至还喜提“窃国大盗”的称号,最终被其他大家族联手推翻。

后来代表这些大家族上台的阿基诺夫人又再次举起了民族独立的大旗,与美国进行切割。

图片

进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菲律宾的外交立场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选项:亲中。

这一趋势在2001年上台的阿罗约身上达到顶峰。

图片

阿罗约在其执政的10年里来华访问15次,签订了几十个贸易协议。然而不幸的是,这位“亲华总统”刚下台就被捕入狱(2011年),直到2016年杜特尔特上台后才重获自由。

逮捕阿罗约的总统正是全面亲美的阿基诺三世。

在菲律宾,新出现亲中力量和传统的民族独立力量基本属于同一阵营,他们共同站在亲美力量的对立面。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

无论是“和中国这个迅速崛起的邻居搞好关系”,还是“避免被美国收割”,都是菲律宾的现实利益。而“为美国办事、与美国绑定”,则是菲律宾百年来的政治惯性。

而之所以会有这种“政治惯性”,根本上是因为菲律宾的精英阶层跟美国之间长期存在着大量复杂的利益关系。

图片

我们就拿现在的新总统小马科斯来说,他的家族和美国就有着很深的渊源。

小马科斯的老爹老马科斯早年曾在麦克阿瑟手下打过仗,后来在美国扶持下成为菲律宾总统。结果干了20年后彻底失去民心,又被美国抛弃,不得不含泪携巨款去夏威夷享受人生。

不过美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是为这个家族提供了庇护,如今家族的接班人小马科斯又在美国的操盘下“王者归来”。

图片

所以我们现在先不用管小马科斯自己在主观上是怎么想的,首先美国人手里攥着他们家的一大堆财产和把柄肯定是免不了的。

你指望这样的精英能主动为本国利益考虑、拒绝美国收割吗?

臣妾根本做不到嘛。

菲律宾在外交立场上的左右摇摆,说到底就是该国领导人在国家利益与大家族利益之间的摇摆。而这个国家的命脉又偏偏掌握在这些大家族手里。

既然如此,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完全放弃对小马科斯的期待呢?

那也不一定。

首先不得不承认,美国仗着自己长期的殖民史,操控起菲律宾这样的前殖民地确实是事半功倍、手拿把攥。

图片

我们作为一个走和平路线的新兴力量,去争取菲律宾这种长期被美国渗透的前殖民地国家,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的。

但事倍功半不等于无用功,虽然没有历史积累,但我们可以靠硬实力日拱一卒。

在我国建立起全球第二大海军,并完成南海几大主要岛礁的基地建设后,我们实控南海的大势已经不可逆转。

图片

正如上集所说,因为现在的仁爱礁水域已被我国实际控制,所以礁坪上搁浅的破船已经没有任何战略价值可言。

这艘破船现在更多的是一个菲律宾当局的“面子问题”。

对于菲律宾总统来说,虽然“马德雷山”号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但谁都不愿意在自己的任上被打脸。

图片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我们要不要给菲律宾领导人一个面子?”。

这就是上文所说的“问题的关键不在技术上,而在中菲关系上”。

那么要不要给面子呢?


阳谋

该系列的上集一开始就强调过:海洋是个乱世。

“乱世”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则,所以这个面子我们可以给,也可以不给,关键看你开出的条件怎么样。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看仁爱礁事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实:

如今“马德雷山”号这张牌已经不再只是抓在美菲两国的手里,也同时抓在我们的手里。

在“马德雷山”号附近巡航的中国海警船:

图片

菲律宾总统想保住颜面,就要拿出诚意。

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小马科斯虽然亲美,但比起阿基诺三世已经中立很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没那么好得罪了。

客观地说,对于一个“夏威夷空降总统”而言,他能做的决定其实是有限的。

小马科斯为了缓和中菲关系也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

他在6月初换掉了主张对华强硬的国防部长德尔芬·洛伦扎纳,换上来的是外交官出身且立场亲华的特奥多罗·洛钦。

德尔芬·洛伦扎纳(左)和特奥多罗·洛钦(右):

图片

这个看似“杀伐果决”的动作其实从侧面体现出了小马科斯的一个尴尬之处:他对军队的控制力有限。

但凡军队真的听话,总统也犯不着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去贯彻自己的思路。

换国防部长是小马科斯在总统权限内能做的事,但也就仅此而已了。至于这个从外交系统调过来的新国防部长能不能控制得了军方,现在其实也说不好。

菲律宾军队长期和美国合作,受美国培训,可以说是“流水的菲律宾总统,铁打的美国友军”。

图片

对于一个殖民地来说,军队和本地精英都是殖民者的工具,都由殖民者扶持培养,所以大家一开始就是“平等”的,听不听话全看心情。这个惯性到现在也依然存在。

只是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咱先不管你到底是什么立场,如果要谈判,你总得先保证自己说话能算数吧。

现在堂堂菲律宾总统,做个决定既要考虑美国的态度,又要考虑军方的要求,还要考虑包括自己在内的各大家族的利益,他到底能在多大范围内进行选择着实令人怀疑。

图片

这样的现实也决定了我们和菲律宾的沟通会比较低效,有时候需要花点时间去“听其言观其行”也是没办法的事。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得知,菲律宾的这种“不靠谱”是刻在基因里的,那么为什么我们明知菲律宾非常不靠谱,也还要对它保持耐心呢?

这是因为我们在南海追求的并不只是解决中菲两国之间的争端,而是追求“以我们为主导建立南海秩序”。

图片

主导一个地区的秩序并非易事,它既需要我们自身打造出强大的实力,也需要各个相关方的认可和配合。

海洋世界是天然的“易攻难守”,在这里捣乱远比管理容易,如果大家不配合,我们维持秩序的成本会变得很高。

所以我们在处理南海的每一个具体争端时,都不是只考虑争端双方的关系,还会同时考虑所有南海国家的态度。

现实地说,南海相关国家在看待中菲争端时,大都不会从法理角度去公平评价,他们更多的会因为相似的实力差距而倾向于把自己代入到菲律宾的立场。

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局面就导致我们处理起问题来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因为我们需要让所有的“围观群众”都心服口服。

这种“每走一步都要考虑全局”的状态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包括仁爱礁事件在内的各种南海争端时,都会遵循这样的原则:先礼后兵。

图片

明明可以一鼓作气,却非要坐下来慢慢讲道理。憋屈吗?有一点。

但正如刚才所说,我们追求的是主导南海秩序。目标既然如此远大,包袱自然会非常沉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最后,无论我们和南海各国发生什么摩擦,都不能忘记这么一点:现在南海问题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南海各国之间的争端,而是美国的干预。

如果说美国通过幕后操控一国领导人来影响南海局势的方式是阴谋,那么我国通过公开制定规则来稳定南海局势的方式就是阳谋。

阴谋是捷径,阳谋是征途。

阳谋的初期必然困难,但它却是开创一个长期稳定局面的必经之路。

图片


结 语

在我研究菲律宾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这个国家在外交上的奇葩行为,也不是它内部门阀斗争的“精彩”故事,而是一道在它的首都广泛流行的“美食”:pagpag。

这个词并非英语,而是来自于菲律宾自己的一种语言,字面意思是“抖掉的灰尘”。

一个食物,取名叫“抖掉的灰尘”,怎么感觉跟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一样?

因为它真的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Pagpag的制作者们每天都会从垃圾堆里挑选食材,也就是别人吃剩后倒掉的饭菜。其中肉比较多的部分还会被认为是“高端食材”,能卖个好价钱。

图片

当然了,这些东西也不是一翻出来就直接送肚子里。作为“一道菜”,基本的烹饪过程还是有的。

Pagpag的“大厨”们会对这些食材进行清洗,然后加入大量香料进行二次烹制。一通操作后,这道造福400多万马尼拉贫民的“美食”就制作完成了。

图片

听说味道还不错,至于里面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健康隐患,并不是这个食物的目标客户所关心的问题。

因为需求量实在太大,该食物的制造甚至已经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

菲律宾总人口为1.1亿人,2021年他们自己统计的贫困人口数接近2000万。在首都马尼拉的1400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生活在贫民窟。

按照菲律宾人的说法,pagpag是这些贫民“难得的摄取蛋白质的机会”。

图片

十几年前曾有个作家跑到北京大学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

不知道这样的人如果看到菲律宾这种“被宗主国说扔就扔,既没有国家崛起也没有小民尊严”的国度会作何感想。

另外菲律宾的现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虽然殖民经济也是一种发展模式,有时候甚至还能创造出不错的经济数据,但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只会有极少数人能从发展中获益。

因为这种模式下的发展本质上是在收割殖民地居民的血汗。而殖民地的居民中只有极少数人有资格被“提拔”为殖民者的爪牙,享受到收割的利益。

所以觉得“向列强屈服”是好事还是坏事,主要取决于你属于哪个圈子。

中国在历史上也曾遭受过列强带来的深重灾难,但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也依然有人可以马照跑舞照跳。

说到底,圈子和圈子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些人只会觉得饥民的哀嚎太过吵闹。

图片

所以我们在做选择时需要想一想,自己到底在不在那个圈子里。

全文完




相关文章

  • 耶伦访华期间几次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何背后深意?
    耶伦访华期间几次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何背后深意?

    作者:李光满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微信公众号ID:ligm-479210127已获转载授权我在上篇文章中讲到犹太人耶伦要来了,现在我要写的是,犹太人耶伦已经走了,没有带走中美达成的共识,没有带走美国需要中国配合的成绩单,留下一个停在嘴边的“不与中国经济脱钩”的话题,留下了一张与中国几个“女经济学家”晚餐的合影,走了。全球各大媒体都对耶伦访华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作了大量报道,但各方报道基本上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我认为要真正了解耶伦访华的目的、是否取得了成果,可以从耶伦访华行程中的几次讲话中一窥究竟。这几次讲话...

    2023-07-11 07:17:27
  • 仁爱礁波澜再起(下):菲律宾的宿命!
    仁爱礁波澜再起(下):菲律宾的宿命!

    来源:观雨大神经接上集:上一集谈到菲律宾在南海频繁捣乱的根本原因,是它和美国之间存在着非常特殊的关系。这个国家会间歇性地以美国利益优先,进入到一种“宁可恶心自己也要成就对方”的“恋爱脑”状态,完全不按正常的外交套路出牌。那么为什么菲律宾会如此特别呢?“我菲律宾自有国情在此”菲律宾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它一开始甚至就不是一个国家。这里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几万年前就有了人类生活的痕迹,但是这种群岛式的地理结构决定了他们很难融合在一起,交通不便嘛。所以直到十六世纪,这里都还只是一堆有人生活的岛屿,虽然也存在一...

    2023-07-11 07:17:09
  • 56岁“最美苏荃”近照曝光!朴素打扮被赞依然有气质!
    56岁“最美苏荃”近照曝光!朴素打扮被赞依然有气质!

    现年56岁的冯晓文90年代出道,因生得靓女备受无线力捧,先后在《冲天小子》、《南帝北丐》同《方世玉与乾隆皇》担正,她参演的《鹿鼎记》获封最美苏荃,更为郭富城及张学友担任MV女主角。可惜后来冯晓文星途走下坡,2004年她离开TVB转往内地发展。 近年冯晓文已淡出幕前,不过日前她出街竟被网友野生捕获!从网友晒出的照片可见,冯晓文一身朴素全黑打扮,素颜不施脂粉,依然有气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

    2023-07-11 06:15:51
  • 港姐2023!大热“翻版王祖贤”宣布退选:性格不适合!
    港姐2023!大热“翻版王祖贤”宣布退选:性格不适合!

    《2023香港小姐竞选》今年将最后一轮面试,变成真人秀节目《2023香港小姐竞选 终极面试》,昨晚播出最后一集,由22位佳丽再淘汰4人,留下18位佳丽,将会出发越南拍外景,其中话题佳丽之一“翻版王祖贤”贺怡雯(Lea)本来成功晋级,原定今日见传媒,但在节目播出同一天,她却在个人社交平台宣布退选。 她以“我退赛啦”发文,留言:“个人原因退出止步于此。人生总得尝试一次才知道是否适合不是吗?通过这段时...

    2023-07-11 06:15:48
  • 先拔头筹!15号佳丽夺得“一见钟意佳丽”!直言:黑眼圈都出来了
    先拔头筹!15号佳丽夺得“一见钟意佳丽”!直言:黑眼圈都出来了

    无线节目《2023香港小姐竞选》今日于尖沙咀五星级酒店举行记者会,安排17位候选佳丽会晤新闻界。 对于先拔头筹夺得“一见钟意佳丽”最高票数的15号庄子璇(Hilary)受访时开心表示:其实我没想过自己会得到最高票数,能够得到这个成绩我好喜出望外,好多谢投票给我的人。不过讲真,得到这个奖其实都有利有弊,利就是自信心多了,但相反我就会觉得好大压,会想自己哪儿会做得不好,最近每日都训练几个小时,搞...

    2023-07-11 06:15:46
  • 17位佳丽今日见媒体!四位硕士,最厉害有软件工程师
    17位佳丽今日见媒体!四位硕士,最厉害有软件工程师

    《香港小姐竞选2023》中的18位佳丽今日首次正式会见传媒,最终有17位佳丽成功晋级决赛,晋级佳丽分别是梁倩淇(Debbie)、姜依宁(Jenny)、陈晓彤(Cindy)、王怡然(Lynn)、王敏慈(Lovelle)、贺怡雯(Lea)、庄子璇(Hilary)、梁晶晶(Nicole)、黄泳嘉(Jessica)、邓凯文(Eris)、潘明璇(Michelle)、郭佩文(Juliana)、胡睿涵(Han...

    2023-07-11 06:15:43
  • 恭喜!29岁TVB小花宣布将结婚!大晒巨钻及婚纱照!结束7年爱情长跑
    恭喜!29岁TVB小花宣布将结婚!大晒巨钻及婚纱照!结束7年爱情长跑

    恭喜!选美出身的长腿港姐蔡嘉欣,早前被指推脱工作萌生去意,疑似想离巢恢复自由身。今日她突然宣布被求婚成功,同拍拖7年富贵圈外男友Derek准备拉埋天窗! 蔡嘉欣兴奋公布喜讯:Happy to announce, YES I Do! 我们在一起的第7年,决定结婚了‍❤️‍我的未婚夫,就是那个我想共度余生的人!谢谢你总是守护我,给我一切的爱和力量,带我看见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遇见你、和你在一起、和你...

    2023-07-11 06:15:40
  • TVB最新收视!《灵戏逼人》成收视冠军! 搞笑轻松深受喜爱
    TVB最新收视!《灵戏逼人》成收视冠军! 搞笑轻松深受喜爱

    TVB今日公布上周收视,整体成绩稳步上扬,由张振朗与龚嘉欣主演的新剧《灵戏逼人》刚开播便成为上周收视之冠,虽然是灵异题材,但搞笑又轻松,深得观众喜爱,跨平台直播收视最高21.7点,成绩不俗,以0.1点之差力压王牌节目《东张西望》! 而紧随两者之后的有《爱.回家之开心速递》,最高收视20.9。至于李思捷主持的《思家大战》不乏捧场客,最高收视19.8点,《2023香港小姐竞选终极面试》也有16.6点...

    2023-07-11 06:15:38
  • 迪丽热巴黄景瑜出新瓜,网友称曾经在法国烧烤店,碰见两人手挽手
    迪丽热巴黄景瑜出新瓜,网友称曾经在法国烧烤店,碰见两人手挽手

    有时候明星热度不一定要看在播作品,例如迪丽热巴,她主演的《公诉》播出效果一般,但是最近她本人却是频频挂在热搜榜上,前脚和金星的争论还没停休,那边粉丝依旧紧抓着她和黄景瑜的绯闻不放,而且冒出的瓜也是越来越多。最近有某个法国IP的网友,在某平台上留言,称自己曾经在巴黎烧烤店偶遇过迪丽热巴和黄景瑜,两人手挽着手进店吃饭,俨然一副小情侣的做派,所以大家也不要继续瞎猜了,这两人摆明就是一对。粉丝当然听不得...

    2023-07-11 06:15:33
  • 刘亦菲又遭到网友质疑,纪念日没有转发官博,却花钱给自己买热搜
    刘亦菲又遭到网友质疑,纪念日没有转发官博,却花钱给自己买热搜

    刘亦菲又挨骂了,事情的起因是前段时间正值特殊纪念日,按照惯例,娱乐圈明星会转发官博宣传纪念,虽然不一定有几分真情,但起码做做样子,但是刘亦菲却没有发,因此便引发部分网友非议。吃瓜这种事,向来不会专注于一件,都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刘亦菲也同理,网友扒出她不仅不转发官博,而且前些年每每在特殊的日子都会给自己买些有的没的热搜,因此她国籍问题被重提,甚至有人直接说她歪屁股,挣着国内的钱给外国交税,扭过头来...

    2023-07-11 06: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