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为什么还没能撕破脸?
作者 :正文注明 2023-08-18 11:20:57 围观 : 次 评论
1993年11月,美国西雅图,东方大国时任最高领导人顶着巨大压力,出席了首次在美国本土举办的APEC峰会,与来自民主党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握手致意。在稳定了外部环境后,转年初官方汇率就一次性与市场汇率并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5.8降至8.7;同样是1994年,我们与WTO前身的GATT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GATT的协议》,大幅减少了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贸易和关税壁垒。这波内外配合的效果立竿见影。1994年中国的出口增长了30%,而从此之后,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扫清了障碍,全面走向世界。外交环境的改善撬动了外贸红利,巨大增量使得我们能对内开启了艰难的全面改革。中央与地方分税制、国企改制、更彻底的招商引资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次第出台,中国经济终
于挺过了因信贷透支而导致的潜在危机,闯关成功。而对美国来说,也通过将中国纳入全球经济秩序,成功转入新赛道,开启新增长。美国通过产业转移、离岸外包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得以全神贯注推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重心转至互联网,并占据了冷战结束后的新经济制高点。2023年11月,又是APEC峰会,又是在美国主办,又到了从寒转暖的关键时分。中美各领域高官举行了一系列的接触,三个专项的工作组相继成立,为接下来的元首会晤铺路搭桥。这也是本闲人最近时间少、更得少的缘故。但与此同时,类似30年前的情况又在发生。转入新赛道,必然意味着旧势力的失势,而他们也没有坐以待毙。1993年他们制造了银河号事件,导致北京申奥失利,2023年他们则催化了流浪气球、人事更替,并推动特朗普支持率再创新高。这股势力背后的推手到底来自何方?中有何人?如果有什么力量能把中美这两个信仰、制度天差地别的长期竞争对手捏合在一起,那必然是新发展、新需求、新改革契机的新时代曙光。这道曙光是如此灿烂,以至于短时间内争斗不再符合两国的最大利益,此时大家最该做的,是赶紧配合抓取增量、谋求飞跃,宛如1993,乃至2001、2008。也因此,旧生产力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即便知晓时代车轮不可逆转,也必须挣扎再三,试图将裂痕愈合再行拖延,或至少多埋下……您的会员已到期,无法浏览全文
会员续费开通请点击右上角进入会员中心操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