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牙
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
从2020年之后,烈度低于全面核大战级别的世界大战,中国都不再可能会参与了。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把握住现代战争的发展规律以及升级过程,巴以冲突是不是有可能升级为世界大战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中国的战争风险是比较明确的一个问题。从军事博弈的角度看,中国有没有能力有效威慑战争?中国的威慑力处于哪个层面?我们的对手又是什么情况呢?最后,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什么?巴以冲突真的有可能升级为世界大战吗?
虽然后来有人想方设法捅破了中国对新冠疫情的封锁,并在互联网开启了“岁月史书”,但这么明显的事情大家作为亲历者是不会忘记的:在2020年上半年,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次成功的全面动员。

这次动员跟战争动员的唯一区别就是没有真的打仗,但是这也让这次全面动员更加可怕,解放军在这次动员中其实并没有真正动员起来。在武汉最危急的时候传言武汉要实行军管,人民群众普遍欢呼“解放军终于来了”,让海外那些人大跌眼镜。当时他们按照自己的习惯性思维觉得人民群众会害怕解放军来实行军管,造这个谣言的目的是动摇军心民心,然而出于他们自己对于中国国情的不了解,闹了个大笑话。我当时听见这个谣言的时候就想笑,那可是武汉!武汉人跟解放军那是什么感情?历年抗洪抢险,湖北人民早就跟解放军处得跟自家人一样,你造这种谣言实际效果只能是让武汉人民心里感觉稳了。我还在武汉上军校的时候,老一届参加过98年抗洪的学长毕业走人,丢下不少带不走的东西,我帮忙清理过,其中有一样特别说明问题:整整一麻袋根本没有拆封的求爱信,那是老学长在大堤上抗洪的时候当地姑娘塞的。那是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一笔一划写下来的,老百姓对子弟兵的信任。2020年疫情中解放军最终也只出动了医疗部队,没有在任何地方实行军管,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动员能力还没有到顶,这次全国性的全面动员还不是中国动员能力的顶峰,如果有必要还有更厉害的版本。仅就这一点就足够震慑任何想要发动世界大战的人,不管他们嘴上怎么说,心里都是绝对不敢把战火烧到中国来的。说不客气一点,就你们这群渣渣,拉倒吧。
战争是要分烈度的,跟地震一样,都是“不可抗力”嘛。战争烈度由低到高有1)非武装冲突;2)武装冲突;3)局部常规战争;4)核威慑下的局部战争;5)全面常规战争;6)核威慑下的全面常规战争;7)局部核战争;8)有限规模的全面核战争;9)全面核大战。从1958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经历的最高烈度战争就只到3)局部常规战争,21世纪中国经历的最高烈度战争只到1)非武装冲突。说实话2020年之前我也没想到中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居然还能保持在足以应对9)全面核大战的级别,当然全世界谁都没想到,包括我们的主要对手美国,我怀疑甚至在我国成功实施全面动员之前,连我们自己的高层都不确定。2017年洞朗对峙期间,我确认解放军的战备水平是基本上保持在了冷战全面核大战的水平,但一直不确定中国民间动员能力也能保持这个水平。当时我军一、二、三线同时保持高度戒备,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建立高达500公里级别的战略纵深,足够应对印度一方任何可能的挑衅和进攻。这个事件短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最前线印军如果发动悍然进攻,他们打不出第二轮炮弹;双方同时发起全国性总动员,中国可以保证印度的动员令在执行之前新德里就已经易手。但当时对于国家的全面动员、民间战备水平我是比较担心的,长时间和平生活不可避免的要弱化动员能力。当时基层武装部实际职能已经远远比不上冷战期间,很多人都忘了有“武装部”这个职能机构了,前几天知乎上面一大群不知道哪儿来的人在团建“上海城投成立武装部”的事情,简直是搞笑,国企成立武装部居然能团建我也是没想到的。事实证明中国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政治体制具有非常强大的复苏能力,中国最小的政府是乡/镇政府,与中央政府具有一样的职能架构,中央几乎每一个职能机构都能在乡政府里面找到具体的对接办事机构。“四大班子”自不必说,党委、人大、政协、政府一应俱全,连武装力量都是全部对口的,国家级的国防部/国动委,一路能够对口到乡/学校/企业武装部。这种体制坏处是基层办事人员特别的忙,“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个业务口子的业务都要办理,但又不可能真的编制那么多人,只好一个人负责好多个业务口子;好处就在于容错率和扩张性特别的强,一旦某个业务口子有必要重新重视起来、扩大业务面,几乎是瞬间就可以恢复重建并强悍运作。只需要指定负责人,短时间内抽调人员负责、长时间再慢慢扩大业务口子编制,一项事业荒废再久只要中央一级班底还在,很快就可以重新运作。这种体制2020年已经发挥过一次作用了,原本属于卫生部门负责的疫情防控,迅速抽调其他部门人员参与,几乎是一瞬间令人吃惊的运作起来了。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这种动员体制是中国独有的,与传统苏联式的“委员会”体制不同,与美国式的“州政府”体制更是大相径庭。一旦某个业务需求成为国家级意志,需要的“战备等级转换”时间几乎就是零,绕开了大部分官僚主义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一旦民间意志成为主流,遇到的阻力又特别的小,执行格外的顺畅,这则是因为民族传统文化里的“四海一家”思想根深蒂固。很容易想象这种政府体制与民间思维在战争时期的强大作用,一旦面对国家级的战争威胁将是什么样子:民间“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意愿在战争面前迅速上升到国家层面,强大完善的现代动员体制迅速实施动员,覆盖短、中、长期的社会组织能力快速建立,国家级的战争能力爆发将是一个既快速又持续的过程。大家都听说过“核威慑”,很少有人听说过“常规威慑”,实际上,常规武器和常规作战能力依旧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种威慑力。各个层面烈度的战争都是有相应的威慑手段的,从中印边境那种狼牙棒、关刀级别的冲突,一直到全面核大战,都有对应的威慑。这些威慑手段不一定是通用的,比如说局部代理人战争跟全面战争的威慑手段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你都要有,这样战争无论升级到哪一个烈度你都有办法去制止、阻断。只是一个博弈的问题,你的主要对手有没有手段,能不能突破你的威慑。一般来说,拥有下一级可靠威慑手段,你就可以把战争限制在上一级烈度。比如说你有4级烈度战争的可靠威慑手段,敌人绝对不敢跟你打4级烈度的战争,那么双方战争意愿再强,战争也会停止在3级烈度。这是个军事学博弈的常识。我国的可靠威慑,也就是强悍无比的动员能力,是在5)全面常规战争,因此无论是什么敌人,再怎么想打仗,也必将停止在4)核威慑下的局部战争这个级别。因此,即使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也不可能会参与,这一点取决于三个前置条件:一是足够的核博弈能力。我们看到5级烈度之后全部涉核,核博弈是军事博弈里面比较特殊的一种,这里不展开讲,但是核进攻/核防御能力为核心的核战争能力是博弈的中心,没有足够进攻/防御能力,这种博弈是没有意义的。这要求1)核武器不存在代差,包括核弹头、核导弹、核潜艇在内的核进攻手段可靠性与对手不能存在较大差距,像印度、以色列这种核国家是缺乏博弈能力的;2)核防御设施足够多,能够保证全面核大战之下有足够多的国民幸存,能够维持基本的工业生产和后续的持久性核战争能力。这方面看其实我国是没问题的,尤其是核防御能力,即使全世界包括中国自己的核武器都同时扔到中国来,也能够至少保证30%的国民幸存,能够维持核武器生产线和常规武器生产线的存在。21世纪之后修建的大量基础设施,广袤的东、中、西部山地以及强制性修建的城市防空设施,都能够维持当前世界第一的核防御能力。二是足够的战术核武器。战术核武器是我国核武器中的重大短板,4级烈度战争则有可能会动用大量战术核武器,至少需要大量战术核武器作为威慑。敌方可能会利用这个短板,悍然发动战争并升级烈度,迫使我国不得不吃下4级烈度战争打不赢又不愿意升级到5级烈度的苦果。千吨级别的战术核武器不足,陆军战术核武器没有配备并且缺乏训练,以及前线作战部队缺乏应对战术核武器的手段,都有可能导致敌方利用这一点大量杀伤我一线部队。这一点需要高度重视,敌方有可能在这方面给我们制造麻烦,并利用我国普遍不想打仗的国民意志,让战争中我们吃4级烈度的亏,又不至于升级到5级烈度。三是核武器不失控。几个核小国,朝鲜、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包括一只脚跨进“核俱乐部”的伊朗,核武器不失控扩散。一旦扩散失控,大国之间被挑起全面核大战的可能性就会剧增,中国有可能被动拖入全面核大战。这个反而是最危险的一种可能性,英美在核扩散方面的态度一直非常暧昧,俄罗斯的核武器则数量庞大陈旧而且管控并不严格,几个核小国核弹头数量成谜又很容易卷入地区性冲突。我国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目前看是所有大国里面最小的一个,我们的战争威慑能力处于5级烈度,其他大国威慑能力则要低很多。大国之间博弈的现状是,随着冷战结束,美、俄两国的绝对慑止能力位于8级烈度也就是有限规模的全面核战争,到这个级别没人打得过他们。英法两国则缺乏绝对慑止能力,只能在全面核大战中拼一把运气,行就行不行拉倒,大家玩儿完。核小国则基本上没有与核大国的博弈能力,要么幅员狭小缺乏纵深,例如朝鲜、以色列;要么核武器水平非常有限并且被牢牢控制,如印度、巴基斯坦;要么核进程被打断,如伊朗。这些重大缺陷都很容易在与核大国的博弈中短时间内就被消灭。如果能够推动战争威慑能力前移到4级也就是核威慑下的局部战争,确保这个规模烈度的战争也能有把握打赢,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跟我们彻底无关。我觉得,蹲在东亚看着他们狗脑子打成猪脑子,顺便两头卖卖武器,收一收“纳贡”,广场舞照跳,就挺好的。不管你感情上支持哪一方,理性的思考都是有必要的,巴以冲突的烈度有没有可能升级成世界大战是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巴勒斯坦民众正在以色列的屠刀下大批量的失去生命,尤其是无辜的妇女、儿童,一场人道主义危机正在上演,大家可能更多是出于情绪和感情,处于对一个遭受侵略、灭绝的民族的共情,在思考问题。我个人也是十分的同情巴勒斯坦人民,对他们的悲惨遭遇,失去家园、失去生命、失去亲人,感同身受。同样作为被侵略过的民族这种共情是很显然会有的。然而出于理性,这种规模的冲突很难上升到世界大战层面。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战争原动力,有意挑起、扩大战争的力量是不存在的。美国、西方实际上不希望中东乱起来,也缺乏支持以色列长期发疯的物质基础。支援乌克兰已经让美国和北约筋疲力尽、家底掏空,并严重暴露了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缺乏持续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化战争能力瓶颈十分明显,主要是卡在了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数量上,生产线严重老化。以色列目前的歇斯底里是有上限的,一旦缺乏武器弹药,这种疯狂就到了尽头。中国当然也不希望中东乱起来,和平管控分歧一向是中国的国策,以中国国策的持续性,是很难短期内改变的。和平稳定的中东局势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没有必要推动中东局势走向混乱。而中东国家内部没有足够物质支持一场大的冲突,也不够团结,其理智的目标应该是取得与以色列的“新平衡”,即结束以色列的全面优势,迫使以色列收缩防御。因此中东目前的局势是不足以挑起一场世界大战的,大国矛盾没有酝酿到那个程度,美国在以色列亲自下场打仗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他还要顾忌到东北亚、第一岛链、南海,投鼠忌器之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必然会退居次要位置。目前看巴以冲突当然是他燃眉之急,然而长期看亚太地区才是他心腹大患,这一点美国还是很清楚的,他有可能在亚太地区让步以换取中东地区的暂时性安定,这是他全球治理中必然的选择。以色列目前对加沙地带的攻势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他自己四面受敌,戈兰高地、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都有敌人虎视眈眈,不可能抽调全部国防实力去加沙地带打残酷的地面巷战,即使动员到极限也是做不到的。更何况以色列本身缺乏军工生产能力,短时间支撑有可能,在美国和北约支援无力的现状下长时间必然无法支撑。其国内矛盾也是非常严峻的,内塔尼亚胡代表的极右翼势力利用情绪短时间策动大规模战争可以办到,但一旦军事进攻受挫,久拖不决,必然会被其国内反对势力利用。因此从各方面看,巴以冲突演变成世界大战的可能性都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