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联合布局,东南亚局势暗流汹涌,中国正在行动!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美国加紧在华周边制造动荡,整个东南亚局势开始变得暗流汹涌,双方的布局和博弈也逐渐呈现白热化状态。
1
日本新首相菅义伟访越
10月18日,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将首个出访对象,定在了东南亚的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越南排在最前面。
为什么是越南?
第一、通常而言,一国新领导人首个访问的对象,就代表着他任期内最重要的外交方向。日本新首相以往首访的国家大概率是美国,但这两年首相履新的时间点刚好卡在美国大选前,加上安倍的前车之鉴(站希拉里,押错宝了),所以选择的非常谨慎。
第二、安倍在2012年底卷土重来后,首访的国家正是越南和印尼,菅义伟遵循前人足迹,意在彰显其外交方针仍会听从安倍的策略。
第三、越南是日本在东南亚外交方向的重中之重。两国关系多次升华的背后,大部分都有着日本对中国的考量。
比如在中越正式从战争走向正常化的第二年,日本就马不停蹄的宣布对越援助;2002年,中国入世第二年,日越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中日政经交流因钓鱼岛撞船事件陷冷的第二年,日本率先承认越南市场经济资格。2014年,在中日关系因“购岛”和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进一步恶化后,日越关系升级为纵深战略伙伴关系。
也就是说,越南一直是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制衡中国的重要筹码。
菅义伟(中左)由阮春福(中右)陪同,在河内国家主席办公室的池塘一起喂鱼
菅义伟在出访过程中有几个细节可能很多人没注意:
1、10月16日,有媒体报道日本正打算利用卫星图像对钓鱼岛的自然环境进行研究,据悉该提议已获得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的同意。
2、10月17日,菅义伟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
3、10月19日,安倍晋三继九月之后,再度参拜靖国神社。
首相出访前后连续对华搞挑衅动作,就是为了提醒被访问国,我菅义伟是在抗华的大背景下来访的,所以制衡中国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果不其然,日越首脑会晤的三个关键议题,基本上都指向了我们。
一是强化供应链建设
疫情爆发后,供应链安全成为日本产业界的首要议题,原因很简单:
有鉴于此,日本著名产经媒体工业新闻社做了一个《变革2020:依赖中国的功过》的连载报告。该报告从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机床、机器人、电子零件、造船、工程机械等七个方面分析中国供应链对日本的影响。
结论:现阶段,中国供应链对日本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论是出于国家安全抑或是其他突发性上事件考虑(疫情、中美经贸战争),日本的产业都需要进行供应链多元化和一定的去中国化建设。
有网友发现,各地示威者的“摆拍”存在相似之处
泰国是中南半岛的核心国家(广义上东南亚分为中南半岛和西南群岛,后者主要有马来、印尼、菲律宾组成),地缘优势及其显著,西邻缅甸、东接老挝、东南方向与柬埔寨接壤,南边是马来西亚,这几个国家对华关系也很不错。
所以在美越关系还没得到改善之前,泰国一直是美国视为中南半岛的压舱石:防止中南半岛亲华国家在地缘上形成一片。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饱受摧残的泰国虽然开始疏远美国,但受制于同盟关系对军方的捆绑,曼谷的立场或多或少还是会偏向美方。不过,随着泰国内部矛盾因经济问题愈发膨胀,中泰关系因共同的利益驱动而更加紧密。
一是产业:这些年,越南通过制华的筹码来换取美方阵营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输出的用意,已是昭然若揭。
不论是出于反制抑或是系统系整合东南亚产业链,都需要中国在临近的中南半岛上打造出一块工业高地(人类命运共同体嘛)。
而以工业出口为导向,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制造业、石油化工有着一定底蕴的泰国无疑是最佳选择。同样的,处于供应链上游,产业生态尤其脆弱的泰国,也需要强大工业国的输出进行更宽泛和更完善的产业链梯度升级。
二是基建:泰国的矛盾,是70%的农民与30%中产者及权贵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要想缩短这个差距,需要为民众谋求更高收入,这就涉及到解决就业岗位的问题。
中国成功的方案告诉我们: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所有农民占比较多的国家提升居民收入最快捷的办法,没有之一。
第一、农民本土产品的销售需要公路和铁路。
第二、政府在大规模扩建基础设施时,对劳动力有着显著的需求。
第三、现代制造业能提供大量的中高收入岗位,而基础设施配套是推进制造业建设必要环节。
中国则需要泰国居中的地缘优势,打造出一条覆盖中南半岛全境的高速铁路网,为东南亚系统性工程(如产业转移、一带一路)奠定坚实的陆权基础。
曼谷是东南亚铁路网的枢纽,地位类似于九省通衢的武汉
这就是美国为何要对泰国下手的真正原因!
3
印尼攻防
在东南亚暗流汹涌的局势中,一向喜欢闷声发大财的印尼,近期国际上露脸的次数也很频繁。
10月8日,外交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印尼、伊朗、菲律宾三国将访华。
伊菲两国来的是外长,印尼来的则是总统特使,这个来头可不小。一般来说,除了出席某些重大礼节性场面(比如某国领导人去世了,派特使去吊唁),总统特使级出访肯定会谈到对两国非常重要的东西。
印尼总统特使名叫卢胡特,同时他还是统筹部部长、对华合作牵头人、全球海洋支点项目负责人。
从公开的新闻中可以看到,卢胡特此行主要任务,是推进两国早日签署“一带一路”与“全球海洋支点”合作规划。如果把时间线再放宽一点,我们与印尼的互动还有更多,比如建立供应链快捷通道、签署促进本币使用合作谅解备忘录、紧急批准中国疫苗投入使用。
而印尼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抓紧中国这一代的产业转移浪潮,在后疫情时代取得经济发展优先权。
2017年,印尼工业部推出工业4.0路线图,拟优先发展饮食业、纺织业、汽车业、电子制造业与化工,这些与中国对外转移产业高度契合,于是在第二年,印尼就主动提出将一带一路倡议纳入本国发展战略中。
我们都知道,产业转移和经济建设,严重依赖于和平的地区环境,所以本次访问必定会谈到南海局势,而印尼能派总统特使在此时来华,也足以说明立场。
果不其然,在卢胡特访问后不久,印尼就主动公布了一条信息:七月至八月间,美国官员曾多次就P-8海神反潜巡逻机在印尼降落和加油等事宜,希望与印尼防长及外长进行高层接触,但被印尼总统直接回绝了。
理由是,印尼长期奉行中立外交政策,美国在南海采取非常激进的反华政策让雅加达深感不安,印尼拒绝被骗进一场反华运动。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站队!
但对中国而言,印尼这种中立国家不站队,其实就是最好的站队。
印尼这个群岛国家,在海洋安全上的位置还是挺重要的,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就两条,马六甲海峡和望加锡海峡,这两个海峡全在印尼周边。所以美国一直向把印尼拉下水,这不,菅义伟访问印尼时还撒下500亿日元贷款。
随着那个时间点的临近,两国在周边地区的博弈已呈现出白热化状态,针锋相对的气氛很浓烈。
很多人朋友都在后台问,我们有什么应对方式。
这一点,大家可以去看外长最近的行程,先去了中南半岛上最重要的几个国家,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没去越南,菲律宾和印尼这边已经来过中国了,在南海边域国马来狠批了美国战略,在新加坡讲“在乱局中站稳脚跟”,在泰国将支持泰方维护社会稳定,处处都是细节啊)。
然后又去了海湾地区,强调域外国家不能越俎代庖,并建议海湾国家搭建多变对话平台(如此紧张局势下的旋风式密集出访,意义和议程安排非同小可)。
不久后,伊朗国防部又公布重大新闻,这些信息其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总而言之,不管是溪云初起还是山雨欲来,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