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为何提倡前线士兵自主御寒?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印度论坛报》网站10月23日消息,印军期待的全新棉服,今年冬天是不会配发了,高层呼吁印军边境士兵发扬吃亏(苦)精神,立足现有条件解决防寒保暖问题。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主御寒过冬。
如果在南亚大陆过冬,那当然很简单。然而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号称地球第三极,高寒地带,过冬恐怕不容易。
这种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御寒的思路,如果在建国之初,那是很提气的行为。问题是印度已经独立70多年了,边境士兵连新被服都不给配发,有点说不过去。
毕竟印度也号称制造业大国,而且立志要取代世界工厂的位置。历史上有哪个制造业大国无法给边境士兵提供新被服的么?印度大概是独一份。
01 因果
印度之所以这么独特,是有原因滴。
其实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棉花生产国(中国第一),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7%。当年美国内战,南方奴隶主种植园是英国重要的棉纺基地,指望英国出兵干预。但英国没有直接出兵支持南方,原因之一就是要全力经营印度。
因棉花供应充足,印度的纺织业发展很迅速,国内也有大量的服装生产线。按常理应该能为边境士兵提供足够多的被服,但印度愣是搞不出来。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不可思议的情况,原因大致有三个:
原因一,印度的棉纺行业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无法生产高端防寒被服。
没高端,低端也行啊。毕竟印军又不是美军,要求没那么高。
原因二,印度是热带国家,气温降到10度以下就有人冻死。所以整体上对棉服需求有限,企业自然也懒得生产。
即便没市场需求,印军从五六月份就去高原边境了;从那时开始准备也不至于搞得现在如此被动。
原因三,在于印度政府。
众所周知,地球村吃瓜群众经常调侃印军的万国牌装备。
印度政府需要通过军购拉关系。历次中印冲突,俄、美等军售大国基本都站在印度身后,就因为印度是它们的军购大客户。
02 后勤
之前印度在高原地区驻军数量有限,每年进口一部分高端防寒棉服也没太大的压力。
今年印度也买了大约几千套防寒棉服,但这个数量只够分配给边境山地师的高种姓精英军官,很多士兵还没有新棉服。
为什么不多买一些?印度也想多买。
问题是采购高寒棉服的成本价是每件180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是1万多。
由于今年印军需求量大,部分国外供应商还想坐地起价,每件涨价到2千美元。
这是赤裸裸的土豪价格。至于其中有多少回扣,估计只有印度军方自己知道了。
如果是财大气粗的美军这么折腾,无所谓。印度虽然军费也不少,但很明显承受不起如此放血。所以才要求士兵自主防寒。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边境印军会自生自灭。一方面,印军除了可以依靠之前的装备之外,还能采取饮酒、燃起煤炉、躲入山洞等办法克服严寒。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也在去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的二手市场淘宝,购买他们使用过的二手棉服。
常言道,战争打的是后勤。印度这种买后勤的打法,在地球村也是独一份。
相比之下,解放军早已更换了全新的过冬装备,足足有15个品种:包括防寒头套、保暖作训服、轻便防寒作训大衣,吸湿快干内衣裤、保暖绒衣裤、羽绒保暖棉衣裤、保暖棉背心、防寒外手套、防寒毛巾袜、圆边作训帽、防眩光眼镜、防蚂蟥迷彩皮肤衣、作训内衣、绑腿和多功能保温水壶。
解放军不仅后勤品类丰富,科技含量也很高。
保暖服使用国内最新研制的高强聚酰胺纤维,采用双包双嵌纺纱技术,实现轻质与高强度的统一。
高原拉链容易出汗,训练内衣采用多孔共聚酯仿麻材料,具有吸湿导湿和速干等功能。高原地区的紫外线辐射要强于其他地区,戴防眩镜可以保护士兵的眼睛。
由于气温变化,巡逻在外的战士喝水是个大问题;边界地区水蛭也很多。多功能水壶,让大家在零下30度仍可饮用热水。
除服装之外,解放军物资供给也很充足。
解放军的野战炊具可以保证为战士们在高海拔地区烹制菜肴。
最为关键的是,解放军这么出色的后勤,可以批量生产,还便宜。
相比印度那1万多的昂贵防寒服,解放军能够批量生产全部后勤装备。
不妨做一个对比——
中国GDP比印度大得多,但后勤却比印度便宜,且可以批量供应。从军事层面上看,这种仗就没法打。
但印度却选择了一种比打仗更笨拙的套路——对峙拼消耗。
这种拼消耗,对印度政府的财政很不利,但对军方很有利。
印度政府想干一仗,又怕干输了不好收场。毕竟莫迪想的还是发展经济,而不是像尼赫鲁那样吃败仗之后郁郁而终。其实从后来披露的资料看,尼赫鲁也不是很想和中国打仗,是被狂热的民粹主义推上去的。
那么印度政府为何不撤兵?有三大理由阻止其撤军。
03 三大理由
理由之一,印度内部矛盾让莫迪不能撤。
如今印度疫情严重,经济大幅下滑,内部矛盾很大。边界驻军,摆出一副要和中国干仗的架势,可以很好地转移矛盾。
经济没好转,疫苗没普及的情况下,撤军只会引发更大的矛盾。由于印度体制,内部矛盾必然指向执政党。如此情况下,不撤军只是花点钱,撤军情况只会更糟糕。
理由之二,列国的支援让莫迪不能撤。
毕竟现在美国、俄罗斯,还有法国、以色列等国虽然实际上都想高加卖军火等物质,但名义上都站在印度身后。
印度也很享受被大家支持的感觉。
这种时候,贸然撤退,会让列国鄙视,以后在地球村也不好耍横。
理由之三,印度军方利益。
印度疫情爆发之前,政府曾经想改革低效的军工企业,惹得军方反对。
印度军工生产能力不行,军方可以买办搞洋务,顺便吃回扣。
这些大买办一手操办了印度军方和国外所有的军购事务。从军用吉普车,到飞机、潜艇都由他们一手操办,回扣很高。一架阵风两亿美元,回扣就有两千万美元。防寒服这种后勤采购,回扣利润也是大大滴有。
如果通过改革,军工企业效率变高了,那以后搞洋务买办就困难了。增加边境冲突,军方一方面可以加大采购力度,另一方面可以推迟军工企业改革,可谓一箭双雕。
漫长的冬季来临,虽然前线士兵处境比较辛苦,但印军起码不用讨论要不要进攻或撤军的问题,算是有几个月的缓冲期。
这几个月内,只需要举行几轮谈判即可。而印度又可以在谈判中摆出一副牛气冲天的样子,无需其他方面成本支出。
所以印度呼吁边境士兵发扬艰苦奋斗之精神,进行自主御寒,本质也是一本经济账。
当然也不能因此轻视印度,毕竟印度也有不少外部支持,毕竟印军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过冬,也是一种历练与能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