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猫哥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我们常说现在面临的是百年未见的大变局,可能一般人将这个大变局简单理解为因为与老美交恶导致的外部环境恶化。实际上这个百年未见的大变局远远不止老美这个超级变量,现在欧盟也正在成为新的变量。6月17日,也就是欧盟宣布对我们电动车加征临时关税的5日之后,中方宣布了反制措施——这个消息在国内互联网平台波澜不惊,但是如果是关心时政的网友就会发现,如果细细品味中方这个反制措施就会有一系列的疑问:其1,之前中方放出风声,可能回怼来自欧美的大排量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为什么现在汽车变成了猪肉?其2,过去中美爆发贸易战的时候,美方对中方产品加征关税之后,中方的反制措施就是立刻对美方某些产品同样加征关税,这一次中方却仅仅是启动反倾销调查。要知道反倾销调查之后并不代表一定会加征关税,为什么中方反制欧盟会如此克制?其3,按道理,中方对欧盟进口的猪肉启动反倾销调查对于国内的猪肉企业是利好,但是周一中方宣布这个反制措施之后,在资本市场,国内猪肉企业股价却不涨反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离奇的反常现象?首先,欧盟推动本次对华汽车加征关税最积极的是法国,按道理我们反制也是要精准打击法国。打击法国首先能想到的就是空客(法国在空客中股份占比最大),那么我们能不能宣布暂停对空客的采购呢?其1,我们国内的航空公司每年因为设备老化更新的因素要退役150架客机,那么就要采购150架才能弥补国内航空公司的缺口。国产大飞机好是好,就一个问题,目前国产大飞机没有国际适航证,飞不了国际航线。过去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希望通过采购空客换取欧盟给我们国产大飞机发适航证,这个事还没搞定。现在具有国际适航证的飞机只有两种,或者空客,或者波音。以中美目前的情况,以及波音最近的丑闻,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采购波音的。剩下的就只能采购空客,如果停止采购空客,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国内航空公司未来可以飞国际航班的飞机越来越少。这不仅仅是影响国内航空公司业绩的问题,甚至会影响我们对外开放的问题。其2,欧盟是我们极力争取的对象,具有无与伦比的统战价值,现在我们与欧盟的关系还远未到要动用空客这张牌的时候。目前法系汽车在国内市场份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打汽车就是搞德系汽车企业。只不过目前德国有点孤掌难鸣,阻止不了法国极力推动的欧盟对华汽车加征关税的事宜。其2,欧盟本次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可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品牌,连美系品牌甚至连欧洲自己的汽车企业一样照打无误——对特斯拉加征21%关税,对华晨宝马加征21%关税,对宝马mini甚至加征38.1%的关税(理由是这款车市宝马与长城合资生产的,对于欧盟调查不透明)。也就是说,本次欧盟对来自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并非仅仅是建立贸易壁垒,而是希望通过关税手段促使欧洲汽车产业将产能回迁回欧洲。欧盟要通过打的方式促使制造业回流欧洲,我们自然要拉要留住这些产能,毕竟产能留下来了税收与就业就都留下来了。因为我们要拉,所以目前就不大适合堆德系汽车加征关税了——或者可以说,我们用暂时不对德系车加征关税作为筹码让这些产能留下来。如果汽车也不行,还要打击法国就剩下白兰地与化妆品了。但是法国白兰地每年在华销售也就二十几亿欧元,仅仅这个品类是打不痛法国的。法国进口化妆品属于高端消费,目前从法国进口到中国销售本来就要承担高额关税、消费税,终端零售价比法国翻了一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我们再加百分之几十的关税,对销售影响真不大,所以意义也不大。在欧盟农业人口占比虽然只有5.4%,但是这5.4%的农民很团结,有啥事情都是一起上,所以农民在欧盟政治地位高,政治影响大。目前欧盟对华出口农产品最大宗有两个,一个是牛奶与奶制品,一个就是猪肉与内脏。2023年我国奶制品进口合计是121亿美元,进口奶制品占国内消费近3成份额,而欧盟奶制品在进口份额占比约为30%—40%。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打欧盟奶制品,那么就会导致国内奶制品消费出现约10%的供应缺口,就很可能导致老百姓消费的奶制品涨价。奶制品是民众的必需品,这个必需品涨价老百姓是会骂娘的。恰好目前国内猪周期是生产上行阶段,供应开始过剩,猪肉价格未来会下降,打欧盟猪肉不会影响国内猪肉供应,不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偏偏法国就基本不对华出口猪肉,欧盟对华出口猪肉的主要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偏偏还是对华比较友好的国家。其1,2019年我们加大对南美的经略力度,当时大领导出访南美之前第一站就去的是西班牙。原因就是南美过去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南美有巨大的潜在影响力,拜访西班牙,就是希望西班牙给与助力,对冲老美在南美的影响。其2,特朗普时期,蓬佩奥跑到欧洲到处游说要排斥华为,最后还是西班牙顶着老美的压力,让华为新产品在巴塞罗那发布欧洲的首场新产品发布会。其3,西班牙还为我们电动车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便利,奇瑞的欧盟工厂就是收购了西班牙的日产工厂原地改造而成的。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反制欧盟猪肉是启动反倾销调查而不是直接加征临时关税。原因无它,加征关税就是损害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对华友好国家的利益,因为过去种种渊源,确实有点下不了手。所以只能是启动反倾销调查,目的就是敦促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你们未来利益可能受损哟,赶紧行动起来,阻止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同理,为什么中方宣布对欧盟猪肉启动反倾销调查之后,国内猪肉企业股价不涨反跌。其1,资本市场投资者根本不相信中方会真对来自西班牙葡萄牙的猪肉下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方与欧盟博弈面临两个巨大难点:其1,与欧盟的博弈不但轻不得也重不得,分寸力度拿捏难度极大,而且要精准打击某个对象也很难,搞不好就要误伤友军;其2,我们制造业太发达了,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对外贸易永远是买东西少,卖东西多。过去我们与老美也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每年对老美销售是5000亿美元,而从老美进口仅仅1000亿美元,每年贸易顺差高达4000亿美元。如果中美关系好的时候,巨大的贸易顺差自然不是问题;但是一旦双方关系恶化,老美就会第一时间利用如此巨大的贸易顺差向我们发难。2018年老美向我们开出的条件就是,中国必须承诺永远不挑战美国领导地位。地缘政治层面要我们承诺不改变两岸现状(也就是永远不统一),南海放弃九段线主权诉求;经济层面放弃产业升级计划(也就是放弃《中国制造2025》)等等。从2018年开始,老美对我们发起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舆论战,各种手段无所不用极,中美关系螺旋式恶化。2013年,中国对欧盟出口4000亿欧元,从欧盟进口1000亿欧元,整整300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过去中欧关系还算是相安无事,即使中美关系恶化,各种扳手腕,欧盟大体还能保持中立。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深刻影响了欧洲经济,让欧洲持续失血。与此同时,因为中国与俄罗斯关系交好,并且中国商品迅速补充了西方企业撤出俄罗斯市场的空白。欧盟认为中国成为俄乌战争最大的收益者——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开始向我们发难。去年冯德莱恩访华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中欧巨额贸易逆差是无法接受的。潜台词就是,中方你们每年从欧洲拿到3000亿欧元的顺差,现在欧洲有难,中国你必须站出来解决我们的麻烦。所以欧盟提出的诉求就是,中国必须利用自己对俄罗斯巨大的影响力,逼迫俄罗斯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先不论中方就算是用这种极端手段也未必能达到逼迫俄罗斯撤军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中方这么做,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中俄翻脸成仇。在东海、在台海、在南海,老美气势汹汹不断生事,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压力。在南方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又在边境不断搞事,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再与俄罗斯翻脸成仇,那么我们基本就是四面皆敌了。所以,我们只能一方面不断向欧盟方面强调,乌克兰危机我们不是当事方也不是肇事者,把结束乌克兰危机的责任全部压在中方身上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另一方面我们也以最大努力推动乌克兰战争各方劝和促谈。我们多次派出特使去斡旋乌克兰冲突,遗憾的是乌克兰方面对于我们斡旋或者态度冷淡,或者开除不合时宜的条件,让俄乌双方根本就无法坐下来谈判。我们同时还小心翼翼在俄罗斯与欧盟之间保持中立,这个中立的标准随着欧盟的压力增大而越来越严苛,包括:这个军民两用产品标准很严苛,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保持30%以上增长,但是在2024年一季度,中俄双边贸易不增反减,同比降低十几个百分点。——我们国有银行已经基本退出了中俄贸易结算业务,只保留了一些中小银行(包括珲春银行、吉林银行、长春农商行、长春发展银行、延边农商行)继续维持中俄贸易结算。毫无疑问这对中俄贸易是有巨大影响的,同时对于俄罗斯方面提出希望俄罗斯银行在中国设置分行的建议予以拒绝。——近日在与俄罗斯关于西伯利亚天然气2号管道线的谈判破裂。破裂的原因固然有俄罗斯方面坚持管道线要通过蒙古国,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中方提出三条较为严苛的条件:(3)管道线设计年输出量为500亿立方米,中方只承诺每年保底购买250亿立方米。关于西伯利亚天然气2号管道线的谈判破裂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也可以看做中方拒绝在未来采购更多俄罗斯能源,是不是会导致俄罗斯能源出售的压力变大?今年三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华时提出希望中方牵头组建一个类似于华约的组织,俄罗斯负责拉人头参与。这个类似华约的组织主要目的抱团对抗美西方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这个提议被中方明确拒绝。总而言之,因为俄乌战争爆发,直接导致欧盟从一个中立者的定量突然变成一个可能导致我们外部环境恶化的变量,让我们外部可以腾挪的战略空间变得更加局促。对于俄乌战争,我们远非是一个可以从容旁观左右逢源的局外人,而是被深度牵制的第三方。网上有句话把目前俄乌战争中中国网民的心态总结得非常到位——俄罗斯如果顶不住而战败,对于我们地缘政治环境是一场灾难;俄罗斯取得战场上的优势,那么欧盟的压力就会接踵而来。但是中方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在保持严格的中立立场上,适当的给与俄罗斯一定的压力,这基本就是中方能做到的极限。中方绝不可能去满足欧盟的诉求,无限给俄罗斯施加压力来逼迫后者从乌克兰撤军,这种后果其实与俄罗斯战败没什么区别。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欧盟在经济政治多个层面向中方施压,希望中方去逼迫俄罗斯撤军,这是一个非常过分的诉求——这个道理连我都懂,那么欧盟这票政治客难道不懂这个道理?如果欧盟这票政客明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过分的诉求,为什么它们还要这么做?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西方跨国资本出于制裁俄罗斯的目的,有数百家西方企业主动退出了俄罗斯市场,结果西方企业退出的市场很快被中国商品所填补。这个事在国内互联网舆论场引发了大家的集体欢呼,大家都说感谢泽圣,给我们送来一个一亿人口的市场。大家在欢呼之余很少有人会去思考,中国接下这个泼天富贵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凡事都有代价,代价就是引发了退出俄罗斯市场的几百家西方企业的集体性的心态失衡。大家想一想,站在西方企业的立场,它们出于政治正确而集体退出俄罗斯市场,结果这个市场被中国企业取代。一亿人口的市场,每年至少是几百亿的收益,就这样白白送给中国人了?虽然这个财路是西方企业主动(或者被迫)放弃的,但是现在看到中国人在过去属于自己的市场上跑马圈地赚的盆满钵满,心里咋想?人是一种很奇妙的生物,人一旦心态失衡,很可能就会做出非常极端的事情。所以,西方企业看到中国企业平白接下俄罗斯大市场,肯定会严重不满。在这种不满的情绪支配下就很容易去游说欧盟的政客——俄乌战争我们欧洲在持续失血,而中国人呢?不但每年从欧洲每年拿走3000亿欧元贸易顺差,同时还吃下俄罗斯我们主动退出的大市场。中国人捞到这么多好处,难道就不应该为结束俄乌战争做点贡献吗?外部有美国拱火,内部是资本的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向我们提出上述过分的诉求也就是一种必然。某种意义上欧盟的政客目前已经被老美与内部的跨国资本所裹挟。但是,让俄罗斯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真就是欧盟目前最优的结果吗?普京是政治强人,他如果在位还能压制俄罗斯国内极端主义派别。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战败,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被迫从乌克兰撤军,那么普京有大概率会下台。接替普京的很可能是俄罗斯更为极端主义政治派别——比如皇俄主义者。普京还算是一个理智的执政者,而俄罗斯国内的皇俄主义者不但极端排外,而且这帮人是真敢扔核弹的。不给对手留余地——特别是这个对手还是核大国的情况下,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在G7联合声明中欧洲大国一边倒站队美国,发表对华非常不友好的言论之后,我们与欧盟的博弈还是轻不得同时也重不得,分寸力度拿捏难度极大的原因。即便目前欧盟民意急剧右转,即便欧洲大国对我们政治表态已经不那么友好,即便目前的欧盟政客已经找不到几个相对理智的政治家;我们也要努力争取要保住欧盟这个大市场,保住中欧每年超过4000亿欧元的出口贸易以及高达3000亿欧元的顺差。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就两个,一个在北美,一个在欧洲。北美市场对我们已经是徐徐关闭,而欧洲我们还要努力争取一下。在外部,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是恶化的,能够腾挪的战略空间总体是变得越来越狭窄。所以,大家不要觉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按照过去那种岁月静好的生活波澜不惊的就可以实现。
不经历惊涛骇浪的考验,怎么可能就能超越列强登顶世界之巅?
所以大家不要因为现在赚钱难一点,生活苦一点就满腹牢骚就各种抱怨国家。事实上国家面临的考验远比我们普通人经历的严峻得多,国家也在尽最大努力让大家平稳渡过这个转型阶段。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