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税改这件事!
作者:卡夫卡很忙
来源:局外人的视界(ID:hooyar_380097485)
这几天很多粉丝问我怎么看消费税改革。
如果是老粉丝,应该听我零零碎碎的说过很多对税务征收的看法。
我有两个观点:1、土地财政是为了弥补税务征收缺失而兴起的;2、金融是一种征税模式。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让你说说消费税,你又是扯土地财政房地产,又是扯金融,之所以放在一起说,还跟昨天某券商员工自杀有关,网传死者因为高位买了房,结果又遭遇金融行业降薪,本人又怀孕受激素影响,一下子想不开就跳楼了。
想要土地财政凑效,想用金融征收更多社会财富,必然要分润一部分利润给具体执行者,于是过去许多年里,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造富效果嘎嘎强。
怎么,某金降薪了,立刻就感同身受了?
跳起来骂了?
比降薪更狠的是追回超发的奖金。
如果这位女士不是因为买房而负债千万,这大笔负债是因为超前消费,买包买衣服而欠下的,你们会同情她吗?
其实本质上,买超过自己能力负担之外的房子,跟刷卡借钱搞奢侈品消费并没有什么不同,房子是消费,奢侈品也是消费。
房住不炒,房子回归消费本质,量力而行的买房子,难道非得150平的大房子才能生活?买个70平方的就装不下你们两口子了?
无非是还在赌所谓核心城市优质资产还能继续涨,对未来资产价格膨胀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把消费当成了投资,投资嘛,只要有好的预期,杠杆不妨上更高一点。
很可惜,房产价格高速上涨的阶段过去了。
当公众习惯将买房从投资切换到消费,那么在住房消费上加太高的杠杆,加上超出自己负担之外的杠杆就变得非常荒谬。
当房价涨不动以后,就别指望土地财政策略还能凑效。
结果就是地方财政普遍吃紧,大家得谋一条新路了。
1994年分税制开始实施。它将中央政府从一度财力虚空、控制力薄弱的窘境中解救出来,开启新的中央“集权”时代,奠定了此后中央与地方关系格局。
地方上也想自己手中钱多一点,日子宽裕一点,但以当年的税务征收体系,税务征收不是一般的困难。
好在我们学习了HK房地产开发经验,搞起了房改,开启了一波地产20年大牛市。
我记得很久之前也说过很多次HK地产的弊病,97亚洲金融风暴之前,HK楼市诡异的陷入到一股狂热之中。
香港要回归,港英政府趁着机会最后捞一把,本地自由港的身份在那里了,你但凡敢搞重税,鬼都不来,没有人来,钱来,征税也就成为奢谈。
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搞点事情,让全民参与炒楼,炒楼是提前透支居民几十年的收入,这样港英殖民政府在走路之前,就能迅速的搜刮一把。
大家也别把97亚洲金融风暴看成是什么简单的,纯粹是金融高度自由化导致的恶果,实际上,一切都是背后操作的结果。
当然了,地产这种隐蔽性很强,短期能产生巨大药效的玩法,能闯祸一样也能赋能。
08年之前,中国GDP高度依赖外贸,08年地产全面发力以后,内需就全面上来了,资产金融化也开始提速,似乎一夜之间,市场上的钱变多了。
当地产还能高速发展,有土地财政在前面挡着,地方上对于国地税征收矛盾也就没那么大意见。
拐点在2017年,那一年,燕郊这种地方的房地产泡沫先破碎。
即便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上该过日子还得过,钱怎么来?自然要有新的渠道。
2018年开始,国地税合并,这背后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对税务征收体系的升级改造。
很多人听说过金税三期,金税四期,三期一启动,好多明星网红们被要求补缴个人所得税。
难道明星们是从税务征收体系严格执行以后才开始变得道德败坏?以前就没有偷税漏税?
当然不可能,无非是以前稽查困难,现在大数据在手,银行税务系统联网,偷税漏税就变得很困难了。
金税四期以后还有金税五期,随着中国数字化进程加速,未来所有的交易都会被纳入到税务征收体系中,这就是说税源会扩大。
当然了,征税这件事,假如地方上没有什么好处,征收都归中央,但执行相对严厉的税务政策必然会让企业外迁。
招商引资之前一大利器就是税收减免,各地争着减免,结果就是很多企业为了合理避税,等到税收优惠期一过,立刻就跑路。
赫尔果斯这个小地方一度非常有名,明星们争先把工作室注册到当地,为的就是想合理避税。
利益博弈之下,卷起来的结果是地方上没捞到好处,并没有吸引到多少靠谱的企业去创造就业,反倒是让国家损失了大量的税收。
自古以来,财权不分家,财税偏向地方,就很容易闹出地方势力抬头,大一统受威胁,反之,则是中央集权过盛,地方上丧失活力。
在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80年代有过一次税务大包干,结果就是不得不逼着搞了个分税制。
但还是那句话,时移世易,管理效率可以随着技术发展提升的。
比如说,随着移动支付全面普及,现金在交易中的占比越来越小,那么用现金交易来规避监管就会变得越发困难。
当整个社会进化成无现金社会以后,想想看,还有什么税是收不上来的?
看美国的现实,越是大企业,大富豪,越难从他们身上收到税,因为人家会请专业人士来帮忙避税。
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负担越重,中产们,中小企业们财税负担越重,反过来又导致中小企业,中产们加速破产,帝国财税体系加速崩塌。
在中国,每个王朝的末期都会有个自耕农,小地主破产,土地加速兼并,国家财政崩塌,帝国消亡。
人类历史没有什么新鲜事。
我之前写过一篇《一场去中介化的变革》,如果从中介的角度看,房地产差不多可以看成是税务中介,金融也算是吧。
让替代品成为主要的征收对象,结果就是中介层层加码,吸血整个社会,超级地租的收益向少数人集中,偏偏这些人还能“合理”避税。
想想看,个人所得税这一项,我们普通人工资高点都要缴纳那么许多所得税,咱就是想问,首富们交了多少所得税?
不合理的地方很多,那么接下来改革的方向就是向着合理化去改革。
消费税改革,瞄准的当然还是富裕群体。
普通老百姓,买不起奢侈品,不喝高端白酒,玩不起高消费,那么这种税改跟你们有一毛钱的关系?
至于说消费税的分配问题,本来都归中央,现在给一部分地方,那么地方上是不是更有动力鼓励消费,参与征收?
至于有人在那里说的,税收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地方上分得的税收覆盖本地财政支出,这就只能呵呵哒了,因为很多地方真不具备造血功能,但一样要承担别的特殊功能,比如说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大部分县级以下行政区域。
大城市对经济本身就有虹吸效应,但没有小地方的各种供应,你到哪里去吸?所以才有转移支付。
个人所得税APP“收入纳税明细”中,新增展示五项个人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之前征收都瞄准工资收入,未来财产性收入会成为征收重点啊!看来,富人们不拿工资就可以随便避税的好日子要一去不返了。
成功的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奶酪,终究社会还是会向着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