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破产!
作者:盛唐如松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掌柜的刀
已获转载授权
日前,英国新首相斯塔默的办公室宣布,新政府通过一段时间的盘点发现,目前英国政府已经有了200亿英镑的赤字。评估结果表明,英国已经破产,整个国家变得支离破碎。
这条消息怎么看都是不靠谱的,区区两百亿英镑的赤字显然并不会让英国政府真正破产。即便在2022年的疫情期间,英国的全年GDP也有2.49万亿英镑。再加上英国的家底殷实,大英博物馆里抢来的东西可都是非常值钱的。虽然这些东西不能明目张胆的买卖,但以归还的名义换点钱花花,那还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工党已经十几年没有执政了,这十几年期间,保守党为了保证自己的执政权延续,给英国民众承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福利。而这些福利才是当前执政党工党所担心的。为此,工党政府的财政大臣里夫斯更是直接指出,“这些赤字都是保守党为了赢得公众支持而做出无资金支持的支出承诺。”眼下之意就是哭诉“家人们啦,保守党为了让你们投票支持它们,先前做出的承诺都是空头支票,它们根本就没有钱来兑现这些承诺的啊。”
里夫斯这句哭诉倒也没有瞎说。比如这次工党的获胜就不是靠承诺来赢得胜利的。最起码,承诺不是重点,失望才是重点。保守党盘踞政府十几年,给出的承诺万万千,但真正能够兑现的却少之又少。比如修路和修建医院等社区投入,基本上都是停留在承诺层面,大部分项目甚至连规划都没有,更不要说落实了。就是依靠这一轮又一轮的空头支票,保守党把持白金汉宫十四年。直到选民们失望之下再也不相信爱情后,他们才把选票投给了工党。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工党敢于直接把经营国内经济政策的第一面旗帜就竖之为破产。因为他们不用给选民太多的承诺就能够获得选战,因为他们也根本无法兑现保守党此前对选民的承诺,所以,不如干脆推倒重来。以快要破产的名义,把保守党此前的承诺给否定掉,同时也可以借此削减大批的福利政策,从而让工党可以轻装上阵,实现真正的工党执政目标。
工党,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以劳工和中产阶级为主要成员的党派。最起码它曾经如此,最起码,它在执政目标上要标榜如此。所以,工党相对来说,应该会务实一点。会更加注重自身的产业发展一点。当然,现在的英国也基本上是产业空心化的状态,好几个英国城市都要比英国政府更早一步宣布破产。比如去年就出现伯明翰和诺丁汉两座工业城市的破产。但是我们不要误会西方国家的破产定义。破产并不代表就会死亡,就会被抄家拍卖,破产实际上只是为了减少负担,摆脱过多的责任。简单来说。宣布破产就是根据破产法来减免债务,缩减开支等等。。。
事实上,破产对于那些官老爷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在私下里他们还会弹冠相庆。因为法律层面的破产,会让他们此前没有兑现的承诺就此别过,甚至会让他们的一些烂帐跟着破产清算一起被消弭于无形。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减少和基础建设投入削减。
但是从内心来说,我对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是有些看法的。漫天撒花式的福利政策只能是那些经济极为富裕的国家才能玩起。但即便这样,如果富裕的制造力不能持续,这样的福利就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不安定因素。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占得了工业革命的先机,又有殖民时代的搜刮积累,再加上对全球资源开采的先发优势。这才有了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而美国除了以上这些因素,还加上二战后的霸主优势,使得它无论在国际话语权以及全球贸易结算乃至全球资源获得上都可以先人一步。
如今的英国以及一部分欧洲国家其实就是在是否削减福利方面谨慎选择。很显然,如今的欧洲在高福利政策方面已经肉眼可见的难以维续。一方面是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它们的福利支持快速加大,一方面是产业中心向东亚及东南亚的转移使得它们无法在实体产业上保持高利润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向选民许诺更多的福利政策,无疑就是向下一任执政者的脖子上套一个绞索。
唐宁街10号昏暗的门灯
但在英国,这次工党上来咔嚓一下就把这根绞索给剪断了,人家根本就不上套。但这种物理方式并不能阻止高福利政策副作用的化学发酵。所谓化学发酵,就是事物本身带来的发展走向。物理手段可以暂缓这一发酵过程,但不能阻止。当量变到一定程度后,质变还是会发生。所以,英国工党这次打着要破产的旗号试图摆脱保守党遗留给自己的一些包袱,或者可以短期内轻装上阵,但想要长期改变这些包袱,还是得想办法扭转英国的经济,否则,过惯了高福利日子的老百姓,肯定会闹腾的,哪怕这种闹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灾难,那也要在这种灾难之后,人们的心情才会平复,才会平衡。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几年日本制造的各种鞠躬几乎接二连三的发生,这不,就在昨天,日本的汽车业巨头丰田遭到了来自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出的整改令。原因是丰田在量产车型获准数据上造假。这几年,日本工业的造假事件此起彼伏。我们且不去追究这些企业为什么造假。而是来探索一下为什么偏偏在这几年集中爆雷。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日本整个产业环境的变差导致那些原本仅靠商标就能获得不错收入的日本品牌无法再以此为生了。
这些年爆雷的日本造假企业,基本上都是日本的知名企业,甚至还有一部分国人信奉为良心产品的日本企业,比如小林制药公司就出现了添加剂致人死亡事件。那些制钢企业,轴承企业以及现在蔓延而至的汽车产业,纷纷都开始了鞠躬谢罪。这说明什么呢?我认为,原因在于当前的国际工业产品竞争格局已变。先进而热销的工业产品不再由西方世界一家把持。这使得以前生存容易的西方企业【特别是喜欢耍小聪明的日本企业】随便怎么编排数据都可以糊弄世人,几年前,德国大众的汽车排放数据造假也是基于这种原因。然而,随着世界工业中心的转移,这些花招再也无法糊弄下去,那就只能一个接一个的爆雷。这和西方政府的破产目的是一样的,此前编排的数据只要爆雷,鞠躬,然后就能让产业回归到常态。
这实际上是损失最小的一种自救方式,但也是伤害最大的一种自救方式。损失最小是说无需让自己的产品真正达到此前公布的水平【事实上,的确很难,很多数据让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们忙得满头大汗,满头白发也还是难以望其项背。只不过,等到这些企业的真实数据出后,这些科研工作者们才发现,自己其实已经超车】。伤害最大说的是,这种弄虚作假势必会伤害到企业的信誉,产业的公信力,最终这些企业只能被淘汰,这些产业只能走向衰败。
企业如此,国家何尝不是如此呢?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老大,日本属于美国的工业副手,英国则属于美国的金融副手。这两大副手的相继爆雷,则意味着老大帝国自己的身形也开始不稳了。还是那句话,如果不以战争手段解决问题,那这些问题基本无解。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急切希望解决问题的不仅仅只有美国,还有那些和美国绑定过深的盟友们,相对来说,如果某些国家和美国的绑定不是那么难以切割。它们对于和平的期待反而会多一点。
帝国的破产正在慢慢发酵,战争的阴云却在快速逼近。对于这一点,以色列人的认知最为明确。所以,它的反应最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