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这个趋势越来越严重了!

作者 :正文注明 2024-08-30 07:52:11 围观 : 评论

作者:智sir
来源:智先生(ID:zhixs10)

去年11月至今,我国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带来的效果十分显著,大批外国友人争相入境,想探访神秘的东方大国。
在接受采访时,大部分外国人表示,中国的发展刷新了他们的认知,跟西方媒体说的完全不同,另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食物,让他们赞不绝口。
也有几位不以为然,说双皮奶吃着跟水一样,没啥味道,而龙须糖对于他们来说,顶多是刚刚好。
看到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网友们顿时也不觉得有多奇怪了。
英国人嗜糖是出了名的,除了炸鱼薯条和仰望星空,日常吃得最多的就属各种甜到发腻的糕点,英国人每月会吃超过700克甜味零食,这数据要高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
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根据《2022年欧洲区域肥胖报告》,英国成年人体重超标率超过64%,每年都有超过100万人因肥胖而入院。

图片

不过与美国比起来,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成年人肥胖率高达40%,数量在8000万左右,堪称西方第一胖,同时这类人群体型还比较极端,动不动就直奔两三百斤,有些行动不便的,出行都要靠电力车。
还有一点更诡异,美国的胖人群体中大多是底层百姓,很多人连房租都交不起,要去当流浪汉了,偏偏身形上富态十足。
看到这点,国内许多公知开始鼓吹,说正是因为美国福利好,制度优越,食物价格便宜,穷人甚至不用干活都能免费领取食物,所以才诞生这么多胖子。
食物售价低有一定依据,可得分情况。
在三四年前,那时美国通胀还没有那么厉害,半米高的薯片只要5美元,烤鸡要4美元多点;4到5美元就能买到一大桶哈根达斯;各种夹心饼干卖30美分一包;在小便利店买一罐可乐要1美元,可去批发超市,10美元买到50听可乐。

图片

与其相比,蔬菜水果类的价格就高多了,尤其是贴着“有机”标签的,价格比国内最少要贵6倍以上。
两相比较,美国一般家庭自然更倾向于,实惠又顶饱的碳水食物,但这类食物热量惊人,例如美国人作为主食之一的夹心三明治,有一半都是糖,可谓热量炸弹。
就连各大慈善救济点派发给流浪汉的食物,也多以高糖分食物为主。
在成熟食物工业推动下,高热食物轻易可得,健身和健康饮食的花费反倒高昂得多,可见在美国,想胖是分分钟的事,想要瘦下来却没那么简单。
美国百姓就此沦陷。
这不是十年八年功夫就能达到的,源头可以追溯到70年前。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玉米产量增长迅速,达到了过剩的程度。
如何提高玉米的利用率,成了官方和企业的难题。高果糖玉米糖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它在60年代横空出世,由于生产成本低、甜度高,还能改善食品的口感,很自然成为了蔗糖的替代品,并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领域。
慢慢地,美国人的食谱开始发生转变。
例如孩子们的早餐会充斥着各式甜点,可能脂肪含量不高,糖度却严重超标,各企业会想尽办法往谷物里加糖,比例普遍去到50%。
无论食品加工业,还是普通餐饮业,玉米糖浆都无处不在:
电影院开始销售加大版爆米花;各快餐连锁店推出加了玉米糖浆的超大披萨、甜甜圈和巨无霸汉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还改变了配方,用玉米糖浆取代蔗糖,并推出2.5升的加大容量。

图片

为什么都是加大版的?一个是加量后,食品的加价幅度其实并不高,会让顾客觉得非常划算,更倾向买大份的,从而促进销量。
另一个则是因为玉米和玉米糖浆成本非常低,加大包装后,反而能带来成倍的利润,于是食物的尺寸越来越大,含糖量呈等比例增长。
这样一来,顾客获得了更好的消费体验,情绪价值拉满,而资本则获得更高的利润,怎么看都是一举两得,利国利民的事。
然而这种看似双赢的买卖,却要以普通人的健康作为代价。
这点资本们很清楚,却避而不谈。
早在60年代末,社会就产生了一股对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饮食的焦虑思潮,学术圈还就糖和脂肪,谁才是冠心病饮食诱因吵个不停。
后来有公益机构出台了一份膳食指南,建议人们减少脂肪、盐以及糖的摄入,既然不知道哪一样是损害健康的元凶,干脆都少吃点吧。
这时,食品巨头们坐不住了,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采用了一些盘外招。
比如出高价买通权威学者或学术机构,帮其洗白高糖饮食的危害性。
美国制糖巨头曾以每位5万美元的酬劳,请三位哈佛大学教授炮制了一篇文章,淡化过量摄入糖分的危害,并反复强调心脏病与高糖饮食没有直接关系,相反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是和《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等并驾齐驱的“国际四大医学期刊”,因此百姓们都深信不疑。

图片

由于哈佛派的横插一杠,纷纷攘攘的社会思潮停歇了不少。
在50年后,这个骗局被某位权威医学专家给实锤了,民众哗然,这些年以高糖为标准的“健康饮食”不过是个闹剧。
只是为时已晚,灾难已经酿成。
根据相关统计,从60年代开始,肥胖率在不断上升,从1962年的13%,到1997年的19.4%,2007年的26.6%,如今直接突破38%,
而且每年都有10到40万人,因肥胖导致的健康问题死亡。
这波肥胖浪潮,连最需要自律的军人都难以幸免。
每日邮报报道,在过去10年里,进入“肥胖”类别的美国士兵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如今68%的军人属于“超重”或“肥胖”范畴。
这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军的战斗力了,不说在人均大腹便便下,士兵们还能否跑得动,如果再不加控制,恐怕连坦克舱门都不一定能钻进去。

图片

现实是残酷的,对于肥胖问题造成的灾难性伤害,没有任何一家企业需要为此负责。
美国官方更绝,非但没有第一时间指引民众要健康饮食,减少糖分过量摄入,反而采取政治手段和舆论引导,把“肥胖”这个词汇上升到与黑人、跨性别团体的禁忌高度。
任何人在公共场合说别人胖,都是歧视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这招很高明,当问题不再是问题,格局就被一下子打开,社会大众对肥胖的焦虑思潮被压了下去。
能做到这一点,不仅只有食品巨头和制糖资本在后面发力,还有深不可测的医药集团。
每年因为肥胖引发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带来的医疗收入非常可观,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
蛋糕那么大,食品巨头当然不会放过,纷纷化身医药公司参与一份。
据一位获得过普利策奖的作家透露,某美国N字食品巨头,一边生产高糖冻品主食,一边运营着制药公司,主要解决肥胖人群暴饮暴食,和缩胃手术后的康复问题。
这是左手右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了属于。
另外选举因素也是官方着重考虑的。
肥胖人群是个庞大票仓,哪个党派能维护他们的利益,就能更受青睐,连56个性别都能容纳的民主党自然没理由放过。
更滑稽的是,美国官方还试图改变社会的审美标准,例如「美国小姐」地区选拔赛冠军,由一位体重200多斤的跨性别“少女”获得。

图片

传递出来的信息,不止包容、和谐那么简单了,还有浓郁的洗脑意味。
在糖业资本全球化趋势下,“美国胖”不可避免在全世界蔓延开来。
拿欧洲的肥胖问题来说,已经达到“流行病”的程度,近四分之一欧洲人口属于肥胖的范畴。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效仿美式手腕就行了,比如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让一位胖美人站C位。
最惨的是离美国最近的一众南美国家,特别是墨西哥。
在上个世纪,墨西哥政府与可口可乐签订了一项协议,可乐公司可以拿到优惠土地政策,条件是在墨西哥建立生产基地,并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支援。
协议看着互惠互利,实际套路重重。
因为生产可乐需要占用大量水资源,墨西哥本来就非常缺水,在可乐公司的需求压力下,更加雪上加霜了,连居民最基本的饮用水需求都无法满足。
为了让当地居民喝上水,资方大方下调了可乐价格,声称可乐比饮用水便宜,味道也更好,鼓励墨西哥百姓用可乐来取代饮用水。
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相关数据显示,墨西哥百姓平均每年饮用的可乐超过700瓶,从老到幼,全民陷入了快乐水狂潮中,加上美国企业倾销的高热量食物,导致墨西哥的肥胖问题比美国还要严重。
反观国内情况,根据最新版《世界肥胖地图》,中国成年人的肥胖比例仅有16%,整体来说处在世界倒数位置。
可毕竟人口基数大,算下来也是非常庞大的群体了。
另外未成年人的肥胖问题也不容乐观,因为营养太好、快乐水供给充裕等原因,未成年人的肥胖比例不知不觉达到20%。
这几年,网络上还掀起一股诡异的风潮,有人一直鼓吹“别把肥胖当作问题”,“胖也是一种美丽,比瘦更健康”,大意是让人无惧世俗眼光,坚定胖到底。
乐观是对的,无论胖瘦,心态都要放宽,积极面对。
但过分炒作“胖学”,很容易会造成一种现象,让人忽略过度肥胖造成的最大问题,无关审美,而是损害健康,并且受损程度无法逆转。

图片

结合全球越来越吨的趋势,这是个很值得大家警惕的现象。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