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中期,酷吏崛起!
来源:大树镇巡抚 在古代,一个王朝在经历了初期的休养生息后,经济得到恢复和高速增长。但“与民休息”政策包含的“不干预少折腾”的自由放任,也带来很多问题。这也是王朝中期酷吏崛起的契机。 酷吏的特点是,职位低待遇差但权力极大,他们的权力难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轻松毁灭别人的生活。 例如,汉武帝时期的张汤,穷得去世的时候没钱下葬,但他整死了几个将相甚至诸侯王,至于在他手上破家灭门的路杰这样的大户是没法计数的。 张汤小时候审问老鼠 汉代吕后、文帝、景帝三朝都自由宽纵,一方面让汉朝经济连续几十年高速发展,但也导致了豪强兼并和贫富分化。 地方诸侯借着宽纵政搞无序建设,一度有“政令不出未央宫”的说法。 武帝践祚后,正是通过张汤这样的酷吏,实现了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削弱诸侯收回权柄。 武帝还搞了告缗算缗(min),对大商人的收入倒查几十年,填补了前期大兴土木造成的赤字和债务。 酷吏是政权“合法伤害权”的人格化,正如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 一个抄了无数王侯将相家但身无余财的酷吏,就像腰缠万贯但节衣缩食的资本家,他们的追求已经超过了生物的享乐本能,而是权力的实现和资本的增值。 另一个著名的位卑权高的酷吏,是雍正朝的田文静。 他是花钱捐的县令,走的不是科举正途,还被革职了。但在皇权的直接加持下能噎得状元斯文扫地,然后把皇帝的心腹老臣魏东亭逼到绝路。 皇帝乐意给这些小官远高于本职的临时权力,因为低位者突然得到超规格的重用后会对皇帝感激涕零,忠诚有保障;而且他们地位低微缺乏根基,客观上除了依附皇帝别无依靠,皇帝能保证控制。 相反,若把这份权力给了资深重臣或皇亲勋贵,他们会视为理所当然,跋扈难治,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和老十四的大将军王就是例子。 但没有一劳永逸的权术。地位由权力决定,今天位卑权重的新人,天长日久也会转化为位高权重的旧臣。 汉武帝最初派出到各州巡视监察的刺史,没有常驻的办公室,只有六百石的级别,却能监察处置两千石的官员。有效促进了武帝从地方收权。 但刺史权力大升迁快,逐渐向一州的固定军政长官转化,成了地方分权的凝结核。 汉灵帝用州牧替代刺史,想学武帝再搞一次用巡视和监察机构集权,结果州牧最后成了汉末割据者的标配。二百年后,用于集权的酷吏最终噬主。 但二百年很长,正如凯恩斯所说,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 酷吏,位卑权重,善损人却不能利己,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没有你,远远比钱更重要”。
微信ID:dashuzhen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