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债不狠,朝廷不稳!
来源:大树镇巡抚 清康熙年间,波及西南各省的三藩之乱给朝廷造成了巨大打击,很多人认为康熙太年轻太简单,急于削藩逼反了吴三桂。 但康熙动手不是因为年少冲动,而是因为三藩管理下西南各省过大的财政自主权积累了巨量的债务。 再不下重手狠手,债务就要膨胀到朝廷都还不起的程度了。 而这些巨量债务和东南沿海运来的税银,变成了云南官吏比肩甚至超过东部的俸禄,以及贵州土司承建的深山老林里的华丽行宫。 所以康熙撤藩只是最常识的“谁借的钱谁来还,谁家孩子谁抱”,却激起了剧烈反抗——由奢入俭难啊。 康熙也算幸运,当时清朝没和西洋激烈对抗,外患不深,他引爆了雷之后有足够的时间和回旋余地。 如果清朝对外受西洋牵制,对内就不敢用霹雳手段,只能采取众人设想的温和手段: 朝廷允许推迟偿还,甚至户部出面借债替地方还上,把地方的债换成朝廷的债,成了“你家孩子国家抱”。 这也没办法,因为这时地方哪怕不反,只要翻出钱包表示自己没钱并宣布破产,就会极大动摇国内外市场对清朝的信心。 在对抗西洋的紧张时刻清朝是不敢冒这个险的。 这种手段看似温和,但隐患巨大——这个隐患并不只是拖欠影响信用那么简单。 从顺治中后期到康熙初年,三藩管辖地界的官员更容易升迁,有人认为是吴三桂权势巨大,选拔的人容易被录用,称为“西选”。 其实所谓“西选”的官员都是合乎程序,政绩优秀的。但这才是问题的严重之处—— 西南各省既可以获得东部发达地区的税银支援,自己也有巨大的借债权限,可以轻易获得巨量银两用来搞政绩甚至献祥瑞,谋取更大的权力。 温和手段不仅是暂缓追债,更是默认了这套升迁方式。当这批借贷出政绩的人升到更高位时,会允许清算无度借债吗? 这套做法本质是用朝廷的税银甚至透支未来的税银帮自己贿选,不处重惩,恐怕后患不小。 贿选有三种,一种是北洋大帅式的贿选,直接我给你大洋你给我选票。 另一种是美国民主党式的贿选,给非法移民大行方便,换取支持。这套近期在美国遭遇了挫败(《按劳统战的川普,击败按闹统战》)。 还有一种,是清朝式的贿选,用税金和借债帮自己出政绩,获得升迁。 后两种形式上更隐蔽,而且短期内看不出危害,但遗祸不浅: 美国民主党一直搞下去,就会改变人口结构,让守法公民的声音被零元购彻底压制。 清朝这么搞下去,改变的是掌权的人口的结构,后果更重,能透支一省未来给自己谋晋升的人,会考虑一国的未来吗? 所以,年轻时锐气未泄初心犹在的康熙,宁可把雷点爆也要追债,和暮年相信后人的智慧让儿子做恶人的他判若两人。 追债不狠,朝廷不稳。
微信ID:dashuzhen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