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饱饭,拢共分七步!
来源:鼠妈杂谈
微信号:gh_6186907f13df
旅游晒美食、博主教做菜、人人喊减肥是互联网常态,它们都指向一个事实:中国人均吃货。
担心中国吃不饱饭的外国人比中国人多
新中国诞生之际,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放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同样,新生政权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各国代表听到了恍若世界末日的预测。一些专家预测,由于人多地少等原因,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
1994年9月,现在已经不怎么亮的灯塔之国的博士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美国《世界观察》刊载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话音一落,全世界两腿一紧,言下之意:中国人吃不饱饭,邻居就要遭殃。
世界缺粮食吗?
不缺的换钱花!缺的饿肚皮!不缺的大多是因为老天爷赏饭吃!
基本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地广人稀型,一类是气候适宜型。
加拿大、美国、巴西、阿根廷都属于地广人稀型。
以美国为例,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平原占比50%,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不到,有黑土地,有五大湖,地处北温带,“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国”,不用担心谁一生气就揍他,相反,加拿大和墨西哥倒是常被他按在地上摩擦。
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俾斯麦曾有名言:上帝眷顾着傻瓜、酒鬼和美国人。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俾斯麦的潜台词:这帮美国佬,要文化没文化,要历史没历史,一帮臭移民,哪里比得过我们德意志帝国?我们才这么点生存空间,他们却那么大,而且还那么好……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属于气候适宜型,他们都属于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充沛,阳光充足,一年四季都适宜农作物生长。
以泰国为例,泰国香米很好吃,在中国很出名,东北大米在中国也很出名,但泰国水稻一年能熟三季,甚至两年七季,东北只能熟一季,这到哪儿说理去?
缺粮的国家,原因却千差万别
有气候干旱缺水的;有地少人多不够吃的;有政局不稳冲突不断的;有极度贫穷贫富差距太大的;还有处于前现代社会不会种地的;
……
《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全球饥饿水平连续第三年居高不下,2023年有7.13亿至7.57亿人食物不足,中位数高达7.33亿,较2019年新增约1.52亿。
这就是世界的不均衡,我们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奋斗之后端牢了饭碗,现在正忙着减肥,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挨饿,人类要实现“零饥饿”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从饿肚子到要减肥,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从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到科技兴农,中国稳扎稳打的农业实践,对其他国家解决饥饿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希望他们都能解决饥饿问题。
第一步,系统性土改,解决分配问题
那就是进行彻底的土改,让耕者有其田,不然的话,就会出现现在印度的情况,一方面粮食大量出口,一方面仍有2亿人没饭吃。
1950年6月30日,中国开始进行系统性土改。到1952年底,土改在中国大陆基本完成。
1955年开始实行的票证制度,目的也是让所有人都能活下来。
任正非先生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说:“我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个、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第二步,大规模开荒,提高粮食总量
土改只是解决了分配问题,但不能解决粮食增产的问题。
当年的粮食承担着三大功能:吃饭、工业原料和换汇,其中,工业化的资金全部来自农业和矿产资源,所以,才有“以粮为纲”“以钢为纲”的提法。
粮食能换来多少外汇,决定了工业化的进程,想加快工业化,就必须增加粮食总产量。
在单产无法短时间内提高的情况下,提高粮食总产量就必须增加耕地面积。
教员在1955年7月31日《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垦荒四亿亩至五亿亩,我们就不能解决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之间的矛盾。
但要实现工业化,就必然会有大量农业人口变成工业人口,谁去开荒?
于是,百万解放军,解甲归田,铸剑为犁,进军亘古荒原,垦荒建农场,成功地部署了以军垦的形式向北大荒要粮、向戈壁滩要棉、向热带雨林要橡胶的三大战役,使北大荒、南大荒、西大荒变成了三大仓。
全国先后建成了2000多个粮棉农场、100多个橡胶农场,还有许多牧场。
感谢教员,感谢王胡子,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三步,全民兴水利,打好粮食基础
“一吨粮千吨水”,没有水庄稼是长不起来的。
建国后,中华大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平田整地、打井开渠、兴修水利的热潮,政府统筹规划,百姓投工投劳,修水库,挖河道,治水患,保用水。
新安江水库、十三陵水库、新丰江水库、官厅水库、密云水库……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荆江分洪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
红旗渠、苏北灌溉总渠、蓟运河灌溉工程、湖南大通湖蓄洪垦殖工程、汉水治理工程、引黄济卫(卫河)工程、海河拦河工程、黄河三门峡截流工程、辽河治理工程、海河治理工程、淠史杭水利工程……
我们对所有大江大河进行了系统的整治,至今这些水利工程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南水北调东线起点就位于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
截止1979年,全国各地共建成了大中小型水库(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八万多座;开掘、兴建人工河道近百条;新建万亩以上的灌溉区5000多处;灌溉面积达到8亿亩,是1949年的三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用水的问题。
《2023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 94877 座,教员和他的战友们带领全国人民在最困难的时候就修了8万多座,我们常说那一代人打了几代人的仗,吃了几代人的苦,说的就是打基础阶段。
第四步,解决肥与药,提高粮食单产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没有肥,还是无法解决提高粮食单产的问题。
解放前,人们吃的都是有机食品,但产量太低,1949年小麦亩产约为100斤,高粱亩产约为140斤,玉米亩产约为110斤,谷子亩产约为120斤,肥料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在增加了土地面积,解决了农业灌溉的问题后,肥料问题就成了农业的主要问题,我们来看看当时人们施的是什么肥料。
绿肥
我国西晋时期就开始用红花草(也叫紫云英,多在秋季套播于晚稻田中,作早稻的基肥,是我国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作肥料了,等它长到最茂盛的时候翻到地里。
教员多次提到用杂草作肥料,不过他说的是政治问题。
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杂草有个好处,翻过来就是肥料。
1957年7月1日《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农民不是每年要锄几次草吗?草锄过来还可作肥料。
1957年7月9日《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毒草让它出来,然后锄掉,锄倒可以作肥料。
动物粪便和人粪尿
粪肥几乎是当时唯一的肥料,但那个时候,牲畜负责犁地、驳运、打谷、拉磨,那是干活的主力,走一路拉一路,边干活边拉,所以拾粪就成了全民工作。
畜禽粪便和人粪尿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于是教员指示:养猪是关系肥料、肉食和出口换取外汇的大问题,每个农家都要劝他们养一口至几口猪。
草木灰
成语“刀耕火种”其实是我国在新石器时期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它是指先以工具砍伐地面上的树木、杂草、枯根、朽茎,将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使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就不再施肥,种一年后就易地而种的生产模式,也被认为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农业耕作方式。
到现在有些地方还能看到老百姓存放草木灰的池子。
河泥、湖泥
淤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营养来源主要是鱼粪、鸭粪、鹅粪和水生植物的腐败。
看看,全是有机肥啊,好吃啊,产量呢?惨不忍睹!如果今天的中国人都吃有机食品,那是会饿死人的。
怎么办?上化肥。
提到化肥,很多人就皱眉头,什么土壤板结了,有毒有害了,污染环境了,其实你错怪了它很多年。
在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中就有吉林化肥厂、兰州氮肥厂。
1957年10月13日教员在《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中指出:“化学肥料,现在要大搞”。
我国从60年代初开始,成功建设一大批年产5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并推广到全国,70年代,我国引进的13套年产30万吨大型化肥厂,基本满足了国内化肥的需要。
如今,中国肥料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化肥产量持续降低,生物肥料、有机肥产量持续上升。
2016年我国农药使用量已经实现负增长,2017年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第五步,大力育人才,科技才能兴农
开了荒,有了水,有了肥,但良种、良法就需要农业科技加持了。
建国后,我国成立了大批的农林院校,培养了大批农业人才。
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91位院士多是国产专家,其中,农业界的“南袁北李”均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李振声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他们在育种、土壤、生态、遗传、肥料、农业机械、植物病理、水土保持、分子生物等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良种的选育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
2014年,袁隆平、李振声、李登海、郭三堆、张海银、傅廷栋、方智远、谢华安、程相文、程顺和等10人获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殊荣,他们是千千万万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他们执着梦想、合作创新、奉献种业、强国富民的种业精神,为我国种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向他们致敬!
分子育种、太空育种、转基因育种是农业育种新途径,我们在太空育种领域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从1987年开始,我国就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为载体,进行一系列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科学研究和试验工作,已成功进行了10余次航天育种试验,前后共有1000多个品种的植物种子经过太空育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现在吃的很多蔬菜、粮食都去太空遛过弯。
第六步,减负与增收,解决工农差距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
面对工农业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如何保持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就成了问题。
2006年取消农业税是中国历史大事件,交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不用交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这段感人的文字是一位普通农民的心声,铭刻在告别田赋鼎上。
不仅不交税,还在各个领域对农业进行直接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种子补贴、沼气终端补贴、东北四省(区)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等。
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能力建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支持农业结构调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
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
支持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机深松整地、牧区畜牧良种推广、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支持农业资源生态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发展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渔业增殖放流和减船转产、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地膜清洁生产技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
支持农业防灾救灾:农业生产救灾、动物疫病防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大县奖励政策:产粮(油)大县奖励、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等。
第七步,国储抵风险,决战四大粮商
2000 年5 月18 日国家成立中储粮集团公司,是服务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中坚力量,主要任务是狙击四大粮商做空捣乱。
中储粮有多少库存,谁也不知道,四大粮商试了好几次也没试出个深浅来,库存深不见底。
有了中储粮托底,我们的饭碗才算是真正端稳了。
中国人能吃饱饭,这对世界和平很重要,如果我们饥一顿饱一顿,你觉得周边邻国还睡得着吗?40多年没打仗了,库存弹药多到不得不派人专门销毁,导弹10连发,就是性能更好的导弹没地方放,只能把老旧导弹一次性点了放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