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国现在搞一次“苏联81军演”规模的军演会怎样?
作者:龙牙
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
答案是我国刚刚搞过一次了。
与想象中相反,“西方81”演习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不要信什么自媒体动不动“北约吓破胆”之类的胡说八道,他怎么知道北约吓破胆的?他钻北约肚子里检查过了?西方81之后北约干啥了就吓破胆?那怎么没过几年就被人给和平演变了呢?
老毛子到现在还喜欢干这种事,以“超强硬”来表现自己的软弱。

我也不是特别明白为什么他们总是喜欢用这种色厉内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强硬,俄乌战争中就屡次挥舞核大棒,除了表现出自己常规战争能力的严重下滑,还让人觉得他们的核武器不值钱,得不偿失。
因此,跳出弱智军事自媒体的渲染,冷静客观的看待传说中的“西方81”,你就会发现这次演习的结果是促进了西方世界对苏联的围剿,甚至某种程度上鼓励了当时的中国加入彻底埋葬苏联的行列,促成了老山轮战和支援阿富汗,最终在1991年结束了苏联的存在。
同样的,1981华北大演习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示弱”的表现,恐怕会严重促进其他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
81大演习本身有着浓烈的针对苏联重型装甲集团的味道,不光是武器装备严重落后的问题,更充分暴露了我军当时战术战法严重落后、缺乏高技术武器、严重缺乏持续战斗能力的问题,整个陆军空军是完全按照对冲抵消苏联“一周攻势”设计的,海军则聊胜于无。如果说“西方81”演习严重暴露了苏联大型坦克集团进攻能力极限是一周,那么81华北演习则暴露了我国整个军事体系就是为了对付苏联设计的,这一点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可资利用,与美国的需要吻合,然而在今天再来复制一次就显得极为搞笑了。
我们来看1981年华北大演习的战术想定:
一是模拟蓝军集群坦克进攻;
二是空降与反空降;
三是陆军师坚固阵地防御;
四是战役预备队反突击。
四条战术想定一条一条捋下来,每一条都是严格针对的当时苏联的战术战法:空机降夺占战略要点的同时发动坦克集群冲锋,迫使敌军多线作战、打乱其后勤部署。
大致上就是这个意思,这里蓝军表示苏联,红军表示我们,简单一点说就是用空、机降迫使红军提前动用预备队、增大后勤组织难度,同时用坦克集群冲击红军的防御前沿,一旦突破则迅速朝指挥中心、后勤中心等等重要节点突击。
简单到了令人发指,但是它确实有效,至少在冷战中确实是有效的。
但是放在今天几乎等同于送死:高效的区域防空火力会让空中突击、机降伞降变成一场大屠杀,而坦克集群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防御前沿”,全他妈是防御前沿,一路都在挨揍,有无人机、有直升机、有反坦克小组、有大纵深防御体系,“突击”倒是确实十分的顺利,可是你会发现等你“突击”到了红军的纵深就不剩下几辆能动的坦克了,就这硕果仅存的几辆坦克,还没有燃料补给、弹药也打了个精光,除了举手投降什么都干不了。

1981华北大演习的针对性战术想定也是简单到了令人发指,就两条:
一是陆军师一级规模的坚固阵地防御。
也就是摆出所谓的“乌龟阵”,依托预设工事搞阵地战防御,这些预设工事今天都还存在,华北平原、蒙古高原上比比皆是:
好多城市都有的所谓“X号山”就是这种坚固工事,能够扛核打击,能够在坦克攻坚中坚持好长时间。当年这些工事劳苦功高,但是今天看起来多少有点儿过时了,除了说明当年我们“什么办法都想过了就是没想过投降”的伟大精神,不剩下什么实际意义。
二是战役预备队反突击。
在坚固工事扛住第一波进攻,在敌后打下拔不掉的钉子之后,利用敌军进攻的“强弩之末”发起反突击,直插敌后后勤补给节点。进攻苏军进入“一周攻势”末期,比如第五天、第六天,我们的人造山工事还有一部分幸存的,而敌军的进攻链条已经被拖到了很散很长的状态,这种时候动用预备队向着敌军的纵深发起突击,企图一举打乱敌后勤部署,迫使深入到我们一边的敌军失去后勤支援从而陷入四面受敌的汪洋大海。
以上其实就是所谓的“西方81”演习以及我国“华北大演习”的全部,所有东西都在这里了。
不要听那些弱智军事自媒体胡说八道,没有那么神秘,整个冷战中东西方对抗和后来的中苏对抗,就这么“两板斧”,连程咬金都不如。整个欧亚大陆东边和西边都一回事,东亚主要是我国北方大平原争夺,欧洲则是东欧大平原争夺,进攻方、防御方的战术就这些,说不出个花来。
另外说一下核武器,当时其实美、苏、中就已经意识到了核武器不是无敌的、不是万能的,很大部分军队能够顶着核大战坚持作战,后勤体系也能在全面核大战中维持运作,核突击最大的作用仅仅是降低敌方作战能力,想要完全靠核武器消灭对方是不可能的,否则也不可能搞那么多核背景下的作战训练和演习。
具体到这个战术想定里面,就是:
(1)用战术核武器提高突击成功率,如苏军的核+坦克突击;(2)用战术核武器迟滞坦克突击,如德国(英法制造)和法国的核地雷。
最后提一嘴空军:除了用于掩护战略轰炸机的战斗机、拦截战略轰炸机的歼击机,整个空军也都是围绕这个坦克集群攻防战设计的。制空权争夺,是为了强击机、攻击机、武装直升机干活准备的,歼击机跟战斗机们打得胳膊腿乱飞,最终还是为了让强击机去投弹炸碉堡和人造山,让攻击机去点坦克的天灵盖。
以上就是整个冷战中欧亚大陆的故事,不涉及海军,陆地上以及天空中就这么点东西,西方81也好,华北大演习也罢,都是围绕这点东西展开的。
稍微有点儿军事常识的军事爱好者都知道这一套其实就是“火力中心战”。
坦克是常规战略威慑武器,是突击力量;炮兵是火力中心,是主要火力;步兵是用来补盲和打扫战场的;空军点状打击、空中突击。
至少在80年代中期美国就已经突破了火力中心战的思维,开始往信息中心战的思路上面走,具体体现就是名为“战斗机”实为攻击机的F-117。

这个武器今天看当然不足为惧,早已过时,而且维护保养昂贵麻烦。但是其划时代的意义在于它不再以“增强火力”为设计目标,而是着眼于传感器对抗,也就是“信息获取与反获取”。
它这个鸡扒操性就没办法带几枚精确制导炸弹,更别提什么幺蛾子地毯式轰炸了,方头方脑有棱有角的外形决定了这东西飞起来完全是靠的“力大砖飞”。但是它:
(1)截获发现困难;
(2)弹药精度高,火力效率高。
此后的军事对抗就完全走向了信息对抗,以信息作为中心设计整个军队体系,美军最早完成转型,大概在90年代末期完全彻底转为信息中心作战;我国紧随其后在21世纪10年代完成了转型,2016军改以后已经是机械化、信息化并重发展了。
当然,美国属于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信息中心战整合并没有我们迭代得那么快,其陆军长期纠结在治安战中无法脱身,导致其正规战的信息化水平一直提高不起来。不过不管怎么说,中美两国当前的军事力量完全是信息中心战主导的,火力服从于信息,不搞铺天盖地的火力覆盖,也不搞漫山遍野的坦克突击。
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老毛子在琢磨个什么东西。
迄今为止,俄罗斯军队的信息化就等同于0。
是的,不要怀疑,俄罗斯的信息中心战能力就是个0,其军队的信息攻防能力确实是有的,但是这种能力根本无法主导火力输出,信息战打信息战的,前线部队还是无脑输出火力,至多能够在班排连的级别搞一搞信息战整合,到了他们的营一级就脱节了。
这是你今天在俄乌战争中总是看到老毛子搞大型演习反而示弱的原因:越是搞演习,越是露怯,本来想露脸的结果露出个大红腚眼子。属于是光着屁股拉磨,转着圈的丢人,战场上打不过乌克兰也就罢了,演习的时候更是暴露了军事思想陈旧、军队设计落伍、信息中心战能力缺乏、冷战惯性过大的毛病。这都马上2025年了,打乌克兰还在用当年打捷克斯洛伐克的那几招:
空机降,美!半天功夫“占领”重要节点,帅!
坦克突击,爽!骄傲的坦克骑兵驰骋在原野上,猛!
突然之间怎么打不动了?空降兵咋就被包围了?硬骨头啃不动了?战线四处冒烟?后勤补给跟不上了?咋办咋办咋办?凉拌!
客观一点看待,开始于2022年的俄乌战争,跟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其实没有任何本质区别,俄罗斯的战法还是就那些。因此俄乌战争打得不顺利,老毛子也搞了不少次“威慑性”演习了,到现在为止除了露怯露底裤,没有任何卵用。
为什么没卵用?大哥,你在梦回冷战。
今天你让解放军搞一场“西方81”或者1981年华北朱日和大演习?
不,这玩意儿我们其实搞过了,2017年搞的,搞完了效果非常的不错,到现在也没人敢在陆地上跑来搞我们。
长这样sai儿的:
2017年朱日和大阅兵就是一场如假包换的“西方81”式、1981年华北大演习式的大规模演习,不过早已不是“火力中心战”模式了,而是正式宣告解放军进入信息中心战时代。震慑效果也是很明显的,现在全世界狗脑子打成猪脑子,俄乌、中东到处冒烟,前几天韩国那个不靠谱总统尹锡悦还打算挑起半岛战争,美国全世界到处拱火,你看他可曾跑来中国周边搞?
尹卡卡事儿都办到半截了,结果还不是被一把摁死。
这后面,美国压根不支持他,是决定性因素。整个韩国到处是美国驻军,你尹卡卡想要政变,美国人不答应你想屁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