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子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
已获授权转载
“周微妈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个视频,视频画面中,小女孩哭得脸部红肿,妈妈直呼已经将女儿打得不会走路了,也写不了作业了,衣架都打报废了……怒斥这都是老师压堂,孩子不上进,老公不管不顾,生活压力导致的……因为这种对孩子下如此重手的女人,不配为人母,就是低劣生命,接触垃圾情绪,会导致我生理不适。而决定要写,是因为背后有一些东西,需要挖一挖,让大家更通透。首先定性,这个视频就是纯粹的一起家暴事件,跟其他问题不沾边,而所有她编织的理由,都是为了给家暴看似披上合理的外衣,俗话讲:家暴,不止是男人对女人,或者女人对男人,更多还有大人对孩子。家暴不是毫无理由、毫无征兆的,而是常态的,有计划有预谋,能够合理说服自己,让自己在精神上有持续性爽感的。所以“周微妈妈”为了发泄,她可以找到一万个理由,为自己开脱。而我们也没有西方那种儿童保护制度,孩子离开家暴父母,没有人会收留,孤儿院也不要,只能默默承受,不知道还要挨多少次打。而这样的家庭,也注定会因为这个家暴的存在,而支离破碎。有些家长,不配为人父母,也不配拥有孩子。可惜,恰恰他们就没有感知,而生命的降临,也无法做出选择,这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大多数人半辈子的命运。那么现在我们再讲第二个问题,其实“部分老师“也是施暴者。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跟我吐槽说,家长群让他焦头烂额,为啥呢?因为老师喜欢在家长群里公开处刑,说谁谁家孩子考的不好,谁谁家父母要努力,谁的作业不及格,家长要打卡,家长要记录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竞赛。本来工作压力就大,每天疲于奔命,现在天天还要应对家长群里老师的指责和教育,心里又不能对抗,默默承受下了一切。老师和家长,真的需要每天交流吗?之前那个没有手机和微信的年代,难道教育就不做了吗?985就不考了吗?没有家长的介入,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无法进行了吗?显然,现在的教育,老师也是有功利性的。他们在卷业绩,卷精细化运营,卷平均成绩,卷自己的成绩可以在领导面前获得表扬。以”为孩子好“,绑架孩子和家长,疯狂地超量学习。家长的角色应该是保护孩子,特别是老师行为不当时,要站出来保护孩子,争取权益,但事实上,大多数家长,分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认为老师愿意管孩子是好事,是上心了,照顾了,搞好关系还来不及呢,哪有不听老师话的道理。但你说这些教师,就是施暴者吗?其实,他们也没办法,因为游戏规则和评价体系不是他们定的,而是整个教育环境和系统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教育的评价体系都非常单一,考试成绩几乎成了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孩子的创新思维、运动能力、艺术天赋等等多元才能,统统被扼杀,只能从小被卷入分数的竞争,反复刷题只为提升那几分,个性逐渐被磨灭,学习的热情也被消耗殆尽。过去这套还能行得通,是因为好分数可以有好结果,知识能改变命运,但现在呢?大学生越来越多,学历通胀,分数贬值,拼命学习都找不到好工作。于是整个生态开始畸形,整个教育系统都在疲于奔命,想办法在内卷的环境中,继续通过压榨孩子的时间,来提高一点点可能性。父母也因此被卷入鸡娃风暴,花费巨大投入教育。从环境到学校,到老师,到家长,任何一环无法承受压力,就会将暴力向下传导,而受伤最多压力最大的其实是孩子。大家可以查查现在的学生,抑郁率有多少,2020年-2023年,自杀轻生的学生有多少?数据绝对让你惊讶。实在不理解,可以研究一下93年后,日本学生的自杀率。其实,现在国内教育已经出现恶化现象了,暴力教育层层向下传递,而现在唯一能保护孩子的,是谁呢?唯有父母。父母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强大的依靠,最有安全感的港湾,而一旦连这都失去了,他们脆弱的心理很容易崩塌。那么作为父母,生孩子的第一诉求是什么呢?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教育不是逼迫和暴力,用打压驱动孩子,而是鼓励、奖励,用爱和方法点燃他们的技能树,让他们拥抱挑战,拥有主观能动性和自我驱动力。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变好的力量,应该让他去获得这种力量,并且相信自己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