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子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
已获授权转载
“这些年,我发现能挣脱原生家庭束缚的人,都是很厉害的。他们还得克服家庭带来的惯性,例如自卑、恐慌和敏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许经历过抑郁、自我怀疑,饱受煎熬。站在你面前的他们,看着光鲜亮丽,背后却是泥沼、荆棘与深渊。幼年人格形成时,面对的是否定、扭曲和内耗,认知思维混乱,还没人指引。没长歪就很厉害,他们还能不断修复、改正,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其实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都存在问题,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并不是财富,而是负债。这里的财富和负债,指的并不只是金钱,更多是认知、家风、资源、视野、性格和思维模式等等。有的父母是农村里种地的,淳朴善良,对孩子很好,只想努力把孩子供出来,也不干扰孩子的成长路程,这些孩子反而比较出众,靠自己考上大学,去城里安家落户,有时候还可以实现阶层的跃迁。有的父母是县城或者城里的,对孩子却有控制欲,拼命让孩子去走自己所设想的路,但没想到自己的段位很底层,教出的孩子,实际在思维上复制了自己的底层思维,还给孩子心理造成了阴影。这两个真实案例,发生在我身边。我想说的是,父母带给孩子健全的人格和精神性的财富,才是最宝贵的,其次才是金钱和资源。因为大多数家庭,所传承的金钱和财富,并不多,几百万对下一代无法造成根本性的改变。一个原生家庭很差的人,起跑线不是0,而是负数,可能-50,-100。如果你想跟别人竞争,先得从负数归零再启程,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如果觉察不到,或者走不出来,那么这个人大概率会把依然很差的原生家庭,传递给下一代,这叫“负债式传承”。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该如何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终止家庭劣势呢?我总结为4步。很多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当发现事实后,心里会藏着怨气,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不理解,抱怨、憎恶甚至厌恨,拉黑删除。你的父母有问题,大概率他们的父母也有问题,他们也是受害者,被迫继承了上一代的负债。举个例子,比如80-90后,上一代是60-70后,他们传承的是40-50后。那个年代,基本都是没有读过书的农民阶层。他们哪里懂得教育,而教育的唯一方法就是看身边的人如何教育,深陷于从众效应……一个地方重男轻女很严重,那么这个地方家家户户都会重男轻女。所以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环境,也影响了一代人的命运和原生家庭的劣势文化。其次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60-70后这一代,经历了改革开放,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阶段,这就会导致社会竞争激烈,攀比成风。那个年代,新事物对生活的冲击感太强,以至于文化内核不稳定的年代,家家户户被欲望所包围,反噬。大多数父母为了“不落人后”,把孩子纷纷绑在战车上,鞭挞前行,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畸形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不用考试,就能上岗的职业,门槛为0,意味着什么人都能做父母,但他们是否做好父母这个角色,他们都不知道。所以当你理解了这背后所发生的一切时,他们作为受害者,继续怪怨他们也无济于事。而是选择和解,跟自己和解,跟原生家庭和解。只有和解了,你才能放下负面情绪,才能更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考上大学的人,要远比没有考上大学的人,更容易解决原生家庭问题。这是因为考上大学,大多意味着从家庭的场域切换到了社会场域,也就是换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模式。他们看到了更多的生命体,见到家庭正确的相处方式,格局和认知上升后,就会反思自己身上是否带有父母错误的基因教育,开始优化改变。如果觉得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问题,那就要适当远离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主动改变“场域”。尽量在生活环境上保持距离。一个是父母对孩子不尊重。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父母把自身的恶性随意表现在孩子面前,在他们面前,孩子就是个孩子,并不用过多照顾其心理。第二个是父母对孩子的欲望。希望孩子未来必须反哺自己,报恩于自己,“养儿防老”就是非常传统的以利益为核心的教育观念。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他们采用“打压式教育”“绑架式教育”“对比式教育”。比如他们只会对孩子说,你看谁谁谁,人家家庭比咱们好,小孩都比你多拿了几个证。读书不是为了你吗?上课外班不是为了你吗?我们当初还没这条件呢。你以为我们赚来的钱,是刮风来的……好好读书,你爸妈都是这么过来的,你要体恤我们的付出……于是孩子们就这样在情感绑架中,陷入了无限内卷的陷阱。这些家长从未考虑过,鸡娃的目的,本质上是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好的保障,为了实现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丁元英代表的就是强势资本,面对母亲说出“养儿为防老”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妈,您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就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着呢,碰到我这么个不孝顺的您就算赔了。丁元英在面对老母亲的教育时,说出这些话,在大多数人眼里,都属于“大逆不道”的不孝子,但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强势资本思维。大多数人明明知道父母的教育是错的,但却没有能力反抗,因为整个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从小塑造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他们害怕对抗周边人的指责,害怕被扣上人文伦理的帽子,所以只能继续在别人的逻辑里面,忍辱负重。而真正的强势资本,其实就是遵循天道,遵循自然规律。父母做的不对的地方,那就不能听,屏蔽其影响,用强势的思想去“理解”。这种“理解”并不是要去对抗,或者激烈的冲突。而是我之前特地写到的:对父母,要孝而不顺。是尊敬、关爱和赡养。关心他们身体和心理健康,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足,赡养父母天降德。你对父母好不好,是你的事,你兄弟姐妹对父母好不好,是他们的事,你父母对你好不好,又是你父母的事。这三件事,并不在一个象限内。有智慧的人,是不求回报不做对比的,而是问心无愧,做到即心安的。有些父母年老力衰,还要干涉孩子,强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这时候你听到了,大可以口头接受,让他们心安,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但实际上,继续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事。但前提依然是,你的价值观、认知和能力,远在父母之上,你有信心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很多人跳出原生家庭后,天天就想着改变父母,结果又陷进去了。在家庭关系中,一个人再强大,也会被父母弱化。因为他们从小看着你长大,在他们眼里,你就是一个孩子,永远是一个孩子,父母说的一切就是为你好,父母吃的盐比你走过的路多,要听话。一旦父母拿出这些这句话,那么原生家庭的非客观影响又出现了,如果一个人不够强势,核心不稳,很容易再次被父母强行带入他们的场域之中。所以对父母的改变要有边界感,尊重他们的命运,满足他们的物质诉求,关注他们的精神需要,但更多是跳脱开,对自己的未来以及自己的小家庭负责。解决原生家庭问题,同样也是“出世”和“入世”哲学的应用。出世:放下、和解、保持距离、自我观察,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我疗愈。入世:沟通改善、承担责任、在关系中成长与学习,坚定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