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当触手,使命终结!
作者:李大闲人 特朗普一声令下,几乎所有华盛顿的美国国际开发署高层进入休假状态,紧接着就是项目被搁置、资助被暂停、机构被关闭、员工不再发放薪水。 统御政府效率部的马斯克把开发署看成是费钱、干坏事的“深层政府”机构;特朗普也认为这个机构不符合”美国优先”战略,只会没有回报地使用纳税人的钱。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定性开发署为犯罪组织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民主党期间的开发署一度风光无限,成为国家安全战略框架的三大支柱之一,顶着推广普世价值观、为全世界人民谋发展的大帽子全世界撒币。 但帝国主义不干赔本的买卖,开发署成立伊始就是美国的冷战工具。从刚开始在越战中支持南越政权,到后来俄乌战争中援助乌克兰,可以说USAID的宗旨从来不是AID,而是US。 服务US当然得先服务好US的老爷们。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给了开发署自由身,从政府机构里独立出来,业务完全自主。而克林顿自家的基金会丝毫不避嫌,直接承揽开发署的项目,在世界各个角落赚得盆满钵满。 而大大小小的NGO组织、“独立”媒体人、学术项目、科研项目,更是成了建制派大大小小门阀的提款机,只靠PPT就能获得开发署的资金援助,还不用接受审计。 24年开发署获得的国拨款少说也有700亿美元,但实打实用于援助的估计最多也就30%,大部分都进了民主党建制派的腰包; 像开发署称给乌克兰的援助接近1770亿美元,但泽连斯基表示其实收资金只有760亿美元,中间的差项就被贪腐给拿走了。 当然开发署没有忘记自己打冷战的使命。几年前它启动了“抗衡中国影响力基金”,把资金投向国家安全项目,在亚洲、非洲、东欧、中东等地区大撒币,目的是“培育更具抵抗力的合作伙伴,使其能够抵御来自中国的压力。” 在外交部2024年发布的一份文件中,我们对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定性很明确,所谓“促进全球减贫与发展等目标始终让位于美国战略目标,粉饰着美国援助真实意图”,开发署是“发展中国家最不愿合作的机构”。 对于开发署试图伸向我们境内的触手,2017年我们正式实施《境外非政府组织(NGO)境内活动管理法》,严控境外机构在国内活动。曾经披着高大上外衣、干着见不得人勾当的援助项目纷纷停摆,铁拳终于干掉了坏人。 美国国际开发署曾是美国“价值观输出”的重要推进器,是意识形态争夺与影响力扩张的利器。 但当历史进入新的周期,AI已成为认知战的新前沿,国际开发署的那些“民主”旗舰项目被抛弃是历史的必然。 财政不养闲人,资本只认利润。在科技主义眼里,资源必须集中在算法中分配,而“民主”显然已不是算法优先考虑的因子。 怎样成为科技资本眼中有用的力量,也许是国际开发署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教育部、国立卫生院已成为AI时代阻碍进步的象征,当然会被扫地出门、清理门户,而将有更多的部门淡出历史舞台。 一些升起,一些落下。
来源:地安门外一闲人(ID:damyyx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