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战:除了胜利,别无选择,警惕一些杂音!
原创: 尹国明
来源微信公众号:明人明察
已获转载授权
在以后的经济著作和历史书里,2025年4月2日会被当作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反复提及。这一天,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计划,把对华贸易战正式升级为对全世界的贸易大战。4月4日,随着中国反制措施的发布,中国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以及整个经济战也发起了战略大反攻。
一个国家要对全世界发动贸易战,这种逆天的操作,人类社会已经快一个世纪没有出现了。上一次还是95年前,总统胡佛在1930年签署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出口到美国上千种商品的平均关税增加到50%以上,引发了全球贸易大战,结果是1929 - 1933 年,全球贸易额从 350 亿美元骤降至120 亿美元,萎缩了 66%。美国的出口额也减少了差不多的比例,几千家银行和数不清的企业破产,失业率从1930 年的7.8%增至1933 年的25.1%。美国股市也跌得亲妈都不认识了,到1932年7月8日,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跌至历史最低41点,与1929年10月24日的最高点381点相比,跌了89%。

美国的关税战害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砸疼了自己的脚,那是美国现代经济史上最黑色的记忆。
但这还不是严重后果的全部。很多人认为,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加重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成为二战爆发的间接原因。
虽然我们不能下结论说胡佛发动贸易战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发世界大战,但日本和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都得到了美国资本的积极扶持和援助,也是事实。欧亚大陆的列强爆发大规模战争,无疑最符合美国的利益。罗斯福的新政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二战给了美国经济走出泥潭、重新繁荣的机会,让美国过剩的工业产能可以开足马力生产。
时间距今已近百年,美国为什么不怕1930年代的贸易战造成经济大萧条的情景重现,要再次发起贸易大战呢?这里面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1、关税战是美国的看家绝学,特朗普推崇的美国总统麦金莱就以推行高关税著称。1890年,他在担任国会议员时提出《麦金莱关税法案》,将进口美国的商品关税税率提高到49.5%。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麦金莱被认为是美国“黄金时代”的开创者。这段历史被特朗普记在心里,特朗普二进白宫的总统演说,开篇就宣布“美国的黄金时代从现在开始,美国的衰落已经在此刻结束”。推崇麦金莱的特朗普容易对关税战形成路径依赖。
2、特朗普团队认为现在的美国和1930年代的美国已经不一样。当时的美国是“世界工厂”,是贸易的顺差国,遇到的是产能过剩的危机,打贸易战美国也没好结果。现在美国的制造业实力严重下降,是货物贸易的逆差国,打贸易战更有优势。所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向贸易伙伴喊话,“美国是有优势的贸易逆差国,而其他国家是贸易顺差国。传统上,贸易顺差国在任何形式的贸易战升级中总会失败。”
3、除了提高关税打贸易战,特朗普似乎也没有更好的牌。美国金融战未实现预期目标,美元潮汐没有收割到足够的财富。科技战没有阻止东方大国的产业升级,还倒逼出一个高科技产业的强劲对手。现在特朗普手中还有市场规模优势,把关税继续武器化,升级贸易战,成为特朗普扭转衰退趋势、撬动多重目标的抓手。
这里的多重目标至少包括:1、为制造业回流美国,实现再工业化创造条件。2、增加政府收入,解政府财政燃眉之急,3、改变国际贸易格局,重建对美国有利的的世界贸易体系。4、施压贸易伙伴国签订“海湖庄园”协议,把手中的10-30年期美国国债转换为100年期的超长期无息债券,解决美国的债务危机。
这不是我瞎猜的,这些目标被白纸黑字写进特朗普贸易战的理论指导文件,也就是那篇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现任主席蒂芬·米兰撰写的报告《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里面。

这还不是特朗普寄托在贸易战上的全部目标。因为贸易战已成为特朗普手中最硬的牌,所以特朗普政府要充分利用,把想实现的目标尽可能都和关税捆绑一起进行谈判,具体目标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加减,比如,特朗普前段时间还提过,如果中国批准出售TikTok,美国就降低一点关税。
正是因为贸易战承载了这么多的目标,特朗普的美国重新伟大能否实现,系于贸易战一身,所以,哪怕是股市暴跌,媒体批判,学术界反对,特朗普也要把贸易战继续下去,一直到打不动为止。
这么多目标能否通过增高关税壁垒得以实现?难!
首先,特朗普要面对几个制约因素:
1、能否让世界的其他主要经济体不对美国的关税战发起反制。
中国已率先站出来,硬刚美国的关税战。其他经济体的反应,特别是欧盟的态度还需要继续观察。如果欧盟对美国发动关税报复,美国的这场贸易战就可以提前宣告失败,但对欧盟的期许不能太高。
2、能否有效控制美国的物价不要超过美国普通民众的经济承受力。特朗普大打贸易战的重要假设,就是大幅提高关税不会引起美国高通胀。特朗普经济智囊认为,只要美国贸易伙伴的货币相对美元贬值到一定水平,就能够抵消增加的关税成本,相当于出口国承担了增加的关税成本,不会引发美国的通胀。
这个理论假设能否成立,是特朗普贸易战能否持续的重要条件。
通过中美网民对账,我们知道美国普通人对美国物价的承受力比较弱,毕竟有那么多人都在苦苦支撑生活继续,很多人需要打几份工才能应付支出,还有不少人需要经常卖血,有的买菜还要分期,学生午餐还要贷款。大幅提高关税如果让美国日用品大幅涨价,美国很多普通家庭的资金链就可能断裂。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之后,美国很多商超里的中国商品出现了抢购潮,几乎所有中国商品都立即涨价30%以上。
特朗普团队虽然不介意苦一苦美国的老百姓,但物价问题如果短时间不能控制住,至少会影响到美国的中期选举。
3、美国的金融投资者能够容忍特朗普关税战造成的代价。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计划后的两个交易日,6万多亿美元的美股市值灰飞烟灭。如果美国股市不能反弹而是继续向下,以美国股市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特朗普很快就成为投资者不共戴天的公敌。
4、特朗普能否让美联储配合行动。美联储能否配合特朗普的加税及再工业化计划,非常关键,但特朗普的计划在很多地方都与美联储现在执行的货币政策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包括:
美联储维持现在的美元高利率,既增加了美国政府的利息支出,也不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
与高利率关联的强美元,会增加其他国家进口美国商品的成本,抑制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与美元地位的巩固也有矛盾。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等于堵塞美元通过贸易途径对外的输出,会动摇其他国家的交易主体对美元结算和储备功能的信任。
特朗普美联储降息,会让美联储最关注的物价通胀指标失控,还会影响到美联储通过加息先拉爆其他国家金融体系再进行财富收割的潮汐机制,损害到华尔街金融资本的利益。
这些矛盾的背后,除了振兴工业与巩固美元、美元霸权与工业霸权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美国资本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还有贸易战与金融战之间的取舍难题。
有这些矛盾和冲突存在,现在特朗普与美联储之间的协调难度可想而知。特朗普多次呼吁美联储降息,美联储当没听见。特朗普暴涨关税,美联储的鲍威尔也不看好,说对等关税可能导致随后几个季度的通胀上升。
看看上面这几个限制因素,哪一个是特朗普团队能够轻松克服的?

即便这些限制因素能够一一解决,特朗普团队还需要以关税为杠杆进行一系列操作,既需要为增加关税后的物价控制让美元升值,又需要为再工业化让美元贬值,这种“既要又要”的复杂精准操作,是在国内与美国建制派矛盾重重,对外坚持美国优先、把盟友当凯子、不给对手留一线的特朗普团队能驾驭了的吗?
仅仅以上因素就可以知道特朗普通过关税操作实现美国伟大的难度有多大,但这还不是困难的全部,特朗普还有一个更强的对手: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
为什么有了英国因经济空心化掉下世界霸权王座的教训,美国还是复现了去工业化,开始了系统性衰退的过程呢?
因为导致英国和美国经济空心化的主要原因,都不是外部因素,而是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结合演化的结果。即使历史再给英国一次复盘的机会,只要资本主导的经济模式不变,去工业化这一步还是绕不过去,这是资本运动内在规律推动的结果。什么叫必然趋势?这就是。
如果再继续深入分析,就要谈到资本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规律。各个生产部门,从传统制造业开始,平均利润率会越来越低,低到一定程度,资本就没有动力继续组织生产。产业资本要么保留利润高的产品品类或环节;要么,投向金融领域,向金融资本转化;要么,向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产能,进行资本输出。这就是经济脱实向虚的内在机制,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部门向外转移,最后,只保留一部分利润高的生产部门,利润低的基本都转移出去了。美国的民用造船业现在只有几十万吨的产能,英国的制造能力更差,随着塔塔公司在塔尔伯特港的高炉被关闭,连自主炼钢能力都没有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干预,继续按照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运行,英国的今天就是美国的明天。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属于政府干预政策,但依靠高关税,就能抗衡资本运动规律吗?历史上有过上升期的国家通过关税保护实现工业化的案例,但没有处于衰退期的国家以高关税政策实现再工业化的成功先例,反倒有失败的教训。
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30年代,英国正式提出“帝国特惠制”,对英帝国外部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重税,但帝国特惠制并没有让英国的制造业重归辉煌,虽然贸易保护主义让英国的企业可依赖贸易壁垒获取利润,但也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英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衰退趋势没有逆转。

特朗普以关税战的极端措施推动再工业化,实际是用民族主义的药方去治资本主义的病。特朗普不愿意承认是美国的体制因素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美国去工业化,刻意忽略内因,强调外因,把美国经济空心化的责任推给贸易伙伴的关税及贸易政策。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在策略上也是大有问题的,我们只提两点:
首先,特朗普把关税战的目标确立为全世界,虽然能通过施压让一部分国家选择妥协和让步,但这样做依然会制造更多的对立面。
其次,特朗普团队的“对等”关税计划,并没有给贸易伙伴及对手留下太多谈判空间。名为“对等”关税,却是以贸易顺差为基础设计公式,即使对方关税为零,只要顺差存在,美国就要增加关税。所以就有了以色列提前把对美关税降为零,依然要被美国加征17%的关税。越南提前降低关税,不影响美国把“对等”关税设定为46%。想与美国谈判得到关税照顾,或者增加进口、限制出口,把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降到很低的水平。或者答应美国的其他苛刻条件。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计划,既体现出特朗普团队的草台班子气质,又非常符合特朗普喜欢搞极限施压的性格特点。我有点怀疑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史蒂芬·米兰的报告《重构全球贸易秩序:用户指南》是揣摩特朗普的喜好撰写的命题作文。
如果世界各国能记住基辛格的那句话“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再明白特朗普是美国上述特征最极端的代表人物,如果让他感觉到你手中无牌,软弱可欺,他就会把敲诈力度发挥到极限。只要看看特朗普是如何要对乌克兰敲骨吸髓的,就知道对美国有幻想是什么后果。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讹诈,正确的做法是,要么学习中国果然反制,要么和中国站在一起。
作为中国人,这个时候更要和中国站在一起。特朗普对中国加征34%的“对等”关税,已经把谈判缓和的空间抹杀了,惟有奋起反击。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我们也应该有必胜的自信。难度更大的的科技战,我们不但挺过来了,而且,还动摇了美国的科技霸权。

这个时候,要特别警惕各式各样的投降论调。从特朗普发动第一轮贸易战,就有人鼓吹“现在是向美国投降代价最小的时候”,现在,改头换面的投降论又来了。
以我们的体制优势,以及工业国相对金融国的硬实力优势,只要我们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社会主义是打赢一切战争的最好制度保障,要打赢这一轮贸易战,最重要的是解决我们国内的消费不足问题,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落实按劳分配为主,改善分配结构,缩小贫富悬殊,加快推动共同富裕。
困难总是有的,我们面对的是战争,而且具有战略决战的性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不可能不付出一定代价,打赢了就阴霾散去,挑战变成机遇,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