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国债和房价的关系!
作者: 子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
已获授权转载
特朗普为何孤注一掷发动关税战?全球市场风声鹤唳,但鲜有人洞察本质。
这段时间,我把川普所有视频、发言又重新梳理一遍,发现川普的主要目的,也是最让他最害怕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
国债危机。
债务如同海水,喝得越多越解渴,但终有溺毙的风险。国债关乎美国国运,也是未来中国刺激经济最核心工具。
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国债,又该如何从中找到机会等等。
今天我用一篇文章,把国债彻底讲透,这对于大家建立金融知识体系,了解国际政策和地缘贸易冲突,以及从中趋利避害,有很大的帮助。
1、现代经济的双刃剑
国债到底是什么?
本质上就是借钱。
跟国内社会借钱,叫做内债,跟国外借钱,叫做外债。
花的钱比收入多,这部分钱叫做“财政赤字”。
其实发行国债,大多数原因并不是因为国家没钱花了,而是为了促进货币流动性以及增加货币供应量,它是用来调节经济的。
比如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住户存款又增加 9.22 万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经济不好,大家缺乏收入预期,不敢花钱,就会把钱全部放进银行,久而久之,流动性枯竭,经济会陷入困境。
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人带头花钱,这个角色就是国家。
国家出来了,说我要发行国债,人们就会排队把银行里的储蓄取出来,都借给国家。为啥呢?
很简单,一来,中国国债是全球最安全的资产,没有之一;二来,买国债的收益率,一般要比银行强很多。
比如去年和今年发行的国债,都被哄抢了,因为国债三年期的收益是2.38%,银行三年定存都才1.95%,国债五年期收益率是2.5%,银行存款2%。
而且银行利率是一路走低的,那么两相对比,国债收益率的优势就更加凸显了。
国家拿到这些钱以后,加大马力花出去,搞基建、投民生、促消费,对房地产、金融行业,或者其他产业大力补贴,来促进货币的流动性。
正所谓老百姓不花钱,那么国家就帮着花。
只要经济反弹,收入预期起来了,老百姓自然有了花钱的预期,消费起来,传导至企业利润,再提高人均收入,实现经济的正循环。
有人问了,国家借的钱,还不上怎么办?
不要紧,还不上,到期后,就继续滚动发行新国债,俗称“借新还旧”,只要一直发行,钱就可以一直欠着。
如果国债利率太低,没人买怎么办?
不要紧,没人买,央行可以直接启动印钞机,买国债。
如此看来,国债似乎是救经济最好的方法了,没有任何缺点。
可惜并不是这样。
因为国债是国家的信用名片,违约如同自毁长城。
2、国债失控的代价
历史上,债务违约的国家有很多,1800 年至 21 世纪初期间出现了 250 多起政府债务违约事件。
包括美国、德国、西班牙、阿根廷、希腊、巴西、墨西哥、俄罗斯、迪拜等等国家,都出现过严重的债务违约。
上面我们讲了,国债不是可以一直滚动发行吗?到期了继续发就行了,为什么还会违约?
因为在用国债在刺激经济的时候,同时放大了货币供应量,会造成通胀指数一路走高,而且经济如果持续衰退的话,政府就没有税收,债务雪球就会越滚越大,直至压垮政府财务系统,导致政府信用崩塌。
举一个有名的例子,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这个国家,当初高度依赖农业和矿业,但因为土地改革失败,经济遭遇破坏,财政收入减少,为了维持政府开支,开始大量印钞,缓解经济衰退。
配合着国债释放的天量货币,结果引发了恶性通胀,2008年的时候,津巴布韦货币价值直接归零,一条面包的价格短短几天,就可以从几元涨到数百万元。
在高通胀环境下,津巴布韦政府此前发行的国债以及对外债务的实际价值虽然不变,但由于货币贬值,政府需要用更多的津巴布韦元来偿还债务。
原本可以用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偿还的债务,随着通胀加剧,需要支付的货币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偿债成本远远超出了政府的承受能力,于是出现了债务崩溃。
其实当初引发津巴布韦破产的,不是内债,而是外债。
国内通胀失控后,津巴布韦失去了赚钱能力,信誉评级全面下调,其他国家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还钱,结果造成了违约。
津巴布韦政府一想,外债都违约了,信誉已经崩了,内债也一并违约算了。历史上,出现国债崩溃的,基本都是外债先违约,内债再跟上。
对于这种债务违约的国家,过去还甚至出现了暴力催债的,比如1902年,美国和德国,直接对委内瑞拉港口进行狂轰滥炸,委内瑞拉只能被迫还钱,整个国民都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殖民地,此后一度一蹶不振。
所以说,国债这玩意,不是说欠就欠的,必须要保证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必须拥有货币主导权,能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和汇率。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当债务到期,才看清谁是赢家。
3、美日债务艺术
世界上,把国债能玩明白的,一个是日本,另一个是美国。
先说日本。
日本当初被美国逼着签订广场协议后,经济被打崩,陷入了长期的衰退,直到2013年,安倍晋三上台,启动了更激进的货币政策“无限量化宽松”,才把日本从泥潭里拉了出来。
而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国债买卖。
日本国债,利率特别低,有多低呢?10年期利率维持在0%左右。
这样来看,没人会买日债的,于是日本就让央行大量去买,疯狂去买。截至当下,日债规模已经达到了1317.64 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
同时日本政府债务率高达 261%,已连续多年高居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首位。什么概念呢?
日本人所有人不吃不喝,2.6年,才能还清政府的债,而按照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那他就是不吃不喝18年才能还清所有债。
那么日本国债为什么没有暴雷或者违约呢?
其一,日本经济再衰退,也属于发达国家序列,本身是具有一定产业经济实力的,比如在汽车、电子、机械、化工等多个领域,在国际上也能站得住脚,盈利稳定,且收益不错。
比如巴菲特这些年就大举买入了日本五大商社,大概持仓在103.5亿美元左右。
其二,日本经济被通胀爆破过,所以大众的消费观念保守,也不敢随意借贷,日本银行在借贷方面同样保守,再加上日本进出口贸易比较宽松,国际市场上大量廉价商品的涌入,抑制了日本国内物价的上涨。整体上一直处于通缩的状态,避免了通胀的发生。
一不踩通胀,二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两者让日本的国债滚动计划,能长远执行,并且给其他国家带来的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包括摸着日本过河的我们。
其次就是美国了。
历史上早期美国也是非常崇尚实业兴国的。直至里根总统上台。
里根使美国从产业资本逐渐走向了金融资本之路,也为美国留下了巨额债务和贸易逆差。此后债务,成为两党都无法解决的顽疾。
上个世纪80年代,里根就任美国总统,美国正在遭受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原因就是工业产能过剩。
于是里根借凯恩斯主义思路,创造了里根经济学,强调供给创造需求,同时积极拥抱货币主义,包括紧货币、减税、放松金融监管等。
里根在执政的八年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会花钱的总统,市场自由化改革打造了“强经济、强美元、高赤字、高负债”的里根大循环,房地产、股票、信托等都迎来了史诗级的大牛市。
此后里根虽然退位,但其他总统,继续沿用了这套思路,只要遇到问题,就搞大放水,用发行国债和印钞票解决问题。
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彻底变成了债务驱动的模式,财政部不停发国债以弥补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美联储买国债来投放美国流动性。
2020年在疫情之后,又开启了直升机撒钱刺激经济的方法,直接以短债的方式融到了大量的美元,又进一步让债务规模陡然上升。
其实,2008年证明了里根经济学的局限性,在经济过度膨胀的时候,需要自我抑制,避免危机的发生。
但是,美国却没有任何总统为里根经济学踩刹车,反而是继续一路狂飙,拜登政府直接将美国经济泡沫化到2008年的水平,直接把国债滚到了36万亿美元的程度,创造历史新高。
所以特朗普上台后,接的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烂摊子。36万亿债务,解决难度之大,前所有为,而且是在高通胀的基数下。
换句话说,如果美国没有200年的工业根基和美元霸权和科技在全球的影响力,现在的经济早已爆破。
4、债务危机转嫁术
现在全球经济学家都能看得懂美国的债务危机,川普肯定也能看懂。
可能解决方法只有一个——
先把通胀降下来,拿到这个空间以后,再把利率降下来,只有利率无限趋近于0,美国政府偿债压力就会持续下降,就能一直借新还旧,运行下去。
同时让全球其他经济体,买美国国债,将风险分散出去,形成利益共同体,说白了,就是让其他国家给美国的肆意妄为“擦屁股”。
当然其他国家是不愿意的。
于是这就是关税战的来源。
川普搞关税战,一方面就是开源节流,增加政府税收,来提高还债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以关税战为由,逼迫其他国家上谈判桌,继续加强购买美国国债。
如果你不买我的国债,我就提高你的关税,让你的产品烂在家里,这就是大型“强买强卖”现场。
前段时间,川普突然改变策略,对70多个国家暂缓关税战,逻辑上并不是手下留情,而是在极限施压后创造谈判空间,让70个国家给他打电话。
其次,关税战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衰退预期,纷纷下调预期,导致美债被抛售,从而引发股债汇三杀,让川普不得不提前缓和局面,转而把目光集中于东大。
据说机构调查,其实这次抛售潮,东大抛的不多,而是日本和欧洲机构抛得比较多,从而引发美国本土抛售。
但就这么一个波动,把川普吓得不清,连忙在镜头面前,左右强调,美债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它很好,放心没问题…
但美债是一个靠几句话就能拆掉的大雷吗?显然不是。
接下来,6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影响全球交易策略。
因为美国国债将迎来“到期高峰”,单月到期规模高达6.5万亿美元,这一“债务洪峰”,包含疫情期间的短债和部分中长期国债。
当美债市场因通胀压力、美联储加息周期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而引发恐慌性抛售后,会进一步导致收益率飙升,利率环境恶化。
如果美国在6月以当前市场利率,发行新债置换到期的旧债,若以 4% 的票面利率展期,年利息支出将大幅增加,新增 2600 亿美元压力……
这会压垮美国政府,从而引发信用评级机构对美国国债信用评级的下调,那么美债就会丧失吸引力,进入负向循环,引发债务技术性违约,也就是暴雷。
所以川普如果想让自己继续干下去,就必须在6月中旬前,试图拆掉这颗雷,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一直逼美联储鲍威尔降息的原因。
逻辑上,就是让老鲍帮忙拆雷。
但老鲍可不吃这一套,必须维持美联储的独立性,这就有了前段时间白宫VS美联储的名场面。
虽然川普最终认怂,称不再动鲍威尔,但实际上,鲍威尔还是要在6月左右降息的,因为美联储的第一职责是维持美国金融稳定性,可以不对股市负责,但一定要为债市负责。
负责债务违约,美联储也跟着一起完蛋。
一旦美联储出来救市,启动降息,那时候东大方面的“择机降准降息”,也会全部跟着上线。到时候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点。
但6月份如果美国通胀不下来,美联储再降息的话,那美国通胀势必将再上升一个台阶,那川普的游戏就直接进入了困难模式。
而能通过大量廉价商品,平抑美国通胀的,现在来看,可能只有东大一家,现在两者关系搞得这么糟糕,川普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反正东大肯定一步都不会让的。
5、从信贷驱动到国债主导
最后再聊聊中国的国债。
其实中国过去对国债的使用相当保守,一般都是通过央行大放水来实现经济的刺激。
但现在明显改变了策略,是因为央行放水这一套行不通了。
央行印钱,给商业银行,但就是没有人愿意贷款……
所以本质上,我们现在的经济社会,特别像93年以后的日本,某种意义上,全国房价回调30—40%,房价跌回2016年前,相当于房地产的一次硬着陆。
如果再算上利息成本,经济下行,通缩会让债务痛感加深。
再极端一些,如果我们不以货币为本位,而是以金本位为基础。
以2016年至今,黄金etf激进涨了247%。以此为相对点计算,那么这一轮下跌,全国房地产价格下跌,可能在80%左右,基本上跟日本对齐了。
所以为什么房地产拉了好几波,就是拉不起来了呢?
因为80%的跌幅基本爆破了大多数人的杠杆,幸好这个市场上,刚需要远大于投资客,才避免了抛售引发的市场崩溃。
其实在疫情之后,整个社会最需要的是通胀。只有通胀,才能顶住房价,稀释整个社会的债务。但为什么没有这样做?看我文章的读者们,应该心里都清楚。
转折点在2024年下半年。
高层提出了国债救市策略,这是一次意识形态上的大转变,意味着我们要摸着日本过河了。
中央举债,加大投资力度,盘活市场经济,这是一件好事,而且操作空间非常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末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其中:日本249.7%、意大利134.6%、美国118.7%、法国109.9%、加拿大107.5%、英国100%、巴西84.7%、印度83%、德国62.7%;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
而我国,2024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负债率)约60.9%,远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
如果我们把负债率提升到100%,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国债多释放到市场上的货币量高达50多万亿。如果再加上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5,逻辑上可以把释放货币的总量提升到260多万亿。
这不是通过信贷模式在银行的兜里打转,而是直接把钱花到市场上,效果是两个概念。
所以,这段时间,大小会议上以及在对川普的关税战层面,我们这边都异常有底气,一直强调,有“特殊工具”还没用。
只要美元指数降下来,不再被汇率因素掣肘,那么通过国债就可以一直往市场里充钱,直至把经济打起来,况且目前这个阶段,完全不用考虑通胀问题。
前几天,财政部释放消息,2025年,就中国发行的特别国债规模将达到1.8万亿,将比去年的1万亿增加8000亿,增速80%,创历史新高。
这些钱只是做测试用的,比如继续投资两重两新,搞城市基建建设,振兴消费,未来还会扩大到更多方面。
6、穿越周期的资产配置
最后讲讲,国债与、股市、楼市的关系。
很多人跟我说买国债,投资关于国债的ETF,但并不知道其中的关系,其实逻辑很简单。
大家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债是通缩资产,而股市和楼市是通胀资产。债是股市的跷跷板,股强债弱,股弱债强。
同时,股市是经济乐观的晴雨表,那么债就是经济悲观的晴雨表。
理解了这个,基本方向就清楚了,为了方便理解,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去年年底市场有一个大新闻,央行下场,严正警告,禁止投机炒作债市。
为啥呢?因为那段时间,中国国债市场呈现非理性繁荣,引发了市场对经济的过度悲观,从而导致人民币资产走低,汇率贬值,外资逃逸。
而央行出面打压债市,就是希望资金去投资债券之外的其他东西,活跃经济,而不是都把钱流入债市里面。
但没办法,资本是逐利的,那段时间经济看不到希望,通缩预期强烈,债券肯定火爆。
简单来说,就是国内没有什么高利率且安全的产品能布局,资金只能布局债券。
其次银行借贷利率下降,或者是持续降息,也是利多债券的。银行利率下降,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但刺激经济,反应的也是经济不好。
如果经济好,名义GDP有回暖预期,降息可能停止,甚至可能加息,各种投资活跃,那么资金不会那么看好债券,更不会过热投资,导致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
本轮债券市场超级牛市是从2021年2月开始的,至今维持了4年多,对应的是大A的蓝筹白马股4年的超级熊市。
而现在,国家再三强调要做多股市和楼市,逻辑上,也是想让经济好起来,把资金从债券市场里逼出来,投资其他。
这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所以总的来说,经济好,通胀,股市或者楼市牛,债券熊。经济差,通缩,股市或者楼市熊,债券牛。
那么债券价格和债券收益率,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也很简单,本质是供需原理。
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债券买的人多了,价格就会上涨,收益率就会下降。买的人少了,价格下跌,收益率就会上升。
看不懂没关系,直接:债券价格和收益率呈反向性关系。
其实债券收益率,体现的就是市场对经济的预期。
其次代表着市场低风险的投资回报率,一直走低,说明市场上真的没啥可以投的东西了。
那么未来,债券走势如何呢?
一要看经济,二要看股市。
短期内政策出多少,经济最好的预期,是改善,而不是有大幅度的反弹,因为中国这么大的经济规模,是存在惯性的,需要时间修复,也需要时间去传递,起码让中下层老百姓觉得收入起来了,经济才真正实现了大幅上升。
那么逻辑上是利多债券的。
但也要分股市和楼市的走向。
如果国家强行刺激股市,那么钱都会跑去买股市,就不会投资债券,比如今年年初股市来了一波大涨,债市就出现了大跌,甚至恐慌。
但如果接下来还想突破3400点,那么就需要10倍马力的特别政策了,以及想把房地产搞起来,第二轮棚改2.0必须得出来。所以4月30日左右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个人认为走势是,短牛长熊。
如果避险情绪非常高,投资非常保守,买国债一般没啥问题,起码比存在银行强很多,接下来还会有新的国债上限,大家可以去考虑。但至于炒债,那就因人而异了,这里不做解释。
好了,今天关于债的知识讲完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每次看到类似的新闻,能在宏观经济学思维中,第一时间映射。接下来我还会挨个再讲讲,黄金、大A、港股、美股、基金、信托等等,跟家庭理财相关的所有市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