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隐忍!
作者:卢克文
来源公众号:卢克文工作室
已获转载授权
壹
最近两年时间,我在写国政的间隙,抽空写完了美、英、德、俄、法、日六国简史(《美国国运史》《漫长的英国》《铁血残阳德意志》《俄罗斯是个怎样的国家》《骄傲的法兰西》《日本国运史》),大约20万字。在记叙他们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时,我脑海里常常会忍不住问自己:
如果我是一战前的德国,我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突出一战?为什么是德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因为一战是英国联合其他国家,为压制德国崛起而爆发的战争,德国属于被打压的追赶者角色,有一部分困境跟当今中国是一样的。
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英国自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后(工业革命刚好从1760年开始算),超越法国成为全球第一,一直领先到二战前。
但工业革命的果实一直在流动,后面主要流向了法、德、美三国,美国太偏远、法国煤铁供应不足还不断被英国捅刀子、德国在19世纪利用土豆爆人口、利用煤铁爆工业,抓住以化工与电气为主的第二轮工业革命契机,一举反超了法国和英国。

一战爆发前,德国工业产值是法国的2.6倍、钢铁产量是法国的2.5-3倍、发电量是法国的3-4倍、化工产值是法国的5.3倍。
英国工业此时落后于德国,跟法国遇到的资源困境差不多,英国的好煤矿已经挖完,矿井深度超过1000米,本地铁矿枯竭,只能依赖从殖民地运铁矿。
英国将本土资源耗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欧陆强国里,资源最好的反而是德国。
其实也可以说,美国将本土资源耗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本土资源最好的,恰巧是中国,中国恰好拥有稀土这种极宝贵的资源。
一战爆发前,德国钢铁产量是英国的2.3倍、发电量是英国的3.2倍,英国同样不是对手。
在当时,全球工业只有美国可以与德国抗衡。
一战前,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球32%~36%,德国工业总产值占全球14%~16%,德国规模小但全是当时高精尖科技产业,主打化工、电气、精密仪器、光学,高端机械占出口份额的35%。
美国此时工业规模大但技术落后,他们90%的染料和精密仪器依赖从德国进口,制药业以仿制药为主,输电技术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都远落后于德国。
当时的美国,有点像今天PLUS版的印度,又大又杂但不强。
在科技上遥遥领先但先天不足的德国,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打压的对象。
德国的先天不足,在于维护工业化,必需原材料、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市场六大要素,德国政府勤勉耕耘,先后解决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原材料、技术五大要素,但一直难以解决市场要素。
其中劳动力、土地是内部要素,资本、技术、原材料、市场属于内外共同要素,德国解决内部问题很轻松,但解决外部问题,就遇到了英国的打压。
英国对付德国的具体办法有:
1.当德国从1898年海军扩容后,英国马上跟进扩容,加速建造“无畏舰”等新军舰,保证英国的海军实力,超过全球第二第三名的总和,德国对此毫无办法。
2.在非洲通过外交手段联合法国及其他国家禁止德国染指,在亚洲联合日本限制德国在山东和胶州湾的利益,在大洋洲联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拒绝德国渗透,德国对此毫无办法。
3.在国际贸易中维持金本位和金融霸权,提升伦敦世界金融中心的角色,压制德国法兰克福崛起,德国对此毫无办法。
4.整个英联邦对德国商品建立关税壁垒,对德国先进的钢铁产品(德国有先进的托马斯炼钢法)、纺织品、染料、药品加征反倾销税,英国殖民地对英国减免25%的关税、但对德国加征15%的关税。德国只能通过补贴出口,以及从荷兰、比利时转运商品进入英国市场。
5.限制当时最重要的造船与发动机技术流向德国,英国皇家学会及重要大学切断与德国的合作;造船工程师、冶金专家、武器设计师严禁赴德工作,带关键图纸去德国,抓到就判刑;先进造船技术与造船机床、特种钢材对德国禁运或禁学,拒绝德国一切技术合作并断供关键部件。德国只能通过荷兰、瑞典等中介公司购买英国机床,或者从奥地利的斯柯达兵工厂间接学习火炮技术。
6.在全球煽动“德国威胁论”,与法俄先后和解,向法俄出让利益,形成三国协约包围德国。一战前英法俄三国那个协议,原文是Triple Entente,Entente在这里原是谅解的意思,说明英法俄三国原先处不太好,英法在摩洛哥、埃及、苏丹一直有利益冲突没解决,英俄在阿富汗、伊朗、中国西藏也有矛盾,是英国为了压制德国,主动向法俄释放善意:
以前的事,是老哥对不住啦,老哥在这先给大家道个歉,现在德国佬快速崛起,情况紧急,就要抢大家伙的地盘,老哥也知道各位的难处,先给大家送钱送枪,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我们先一起对付德国佬可好?
面对英国的咄咄进攻,德国在处理世界局势时,像一个工作上极聪明但社交上极笨拙的理工男,在全球局势上被英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我在《骄傲的法兰西》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这两篇文章分别提起过:二战实际是一战的延续,是一战没有解决好问题,二战重启战争再次解决;而一战是英国压制德国爆发的帝国战争。
德国发力晚,全球资源与大局视野都远逊于英国,英国懂得放弃短期利益,拉拢重要盟友,顺利拉上一线工业强国法国和二线中等强国沙俄,德国盟友只有二线强国奥匈帝国和二线掉车尾并且人格不稳定的意呆利。
如果是德国单挑英法,以德国当时的实力,谁赢谁输还不敢论断,关键是,地球上还有个默不作声的美国。
美国假装中立了很多年,但其实美国一直是站在协约国这边的。
一战前美国对协约国贷款共达23亿美元,对同盟国仅2700万美元,1916年美国对协约国出口32亿美元,对同盟国几乎没啥出口。
美国只是在装死,在等欧洲列强放完血再进场摘桃子,他一只脚早站在协约国这边了。
打到1917年,德国为切断英国物资供应,开启无限潜艇战,击沉了美国多艘商船,此时双方已打得筋疲力尽,正是入场的好时机。
美国便以此为借口于4月6日对德宣战,200万美军赴欧参加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和圣米耶尔战役,彻底击溃德国,把德国最后一批17岁新兵打光,亡国亡种近在眼前,德国只能投降,美国拿下一战最大的胜利果实,从此爬上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所以一战,是德国以一个一流工业强国,对阵三个一流工业强国,它是必败无疑的。
一战和二战解决问题的最终结果,是德国被彻底压服至今,英国法国被打残,美国则顺利拿下全球统治权。
由于苏联也在二战后崛起,英美把对付德国的手段,照着苏联又用了一遍,此时有了核武,大家不敢轻易发起热战,但苏联起家时经济基因太差,被制裁得像一张被拉绷的弓弦,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要消耗大量国力维持对抗,最后弦断弓折,活活被熬死。
事实证明,英美压制追赶者的策略,整体上是相当奏效的。
贰
回看英国对德国的压制手段,大家会发现,英国对德国使用的所有办法,美国在中国身上又全部用了一遍,简直是历史的一比一精准复刻。
精准到仿佛美国政客们在决定对付中国前,请了个白发苍苍的英国正米字旗老顾问,顾问接到任务后拄着拐杖回到曼彻斯特荒废的老宅,戴着老花眼镜翻箱倒柜,终于翻到一百一十年前太爷爷留下来的资料,把里面压制德国的案例全部挑出来,再一条一条对着中国使用。
学术封锁、高科技封锁(以前是造船现在是芯片)、关税壁垒、联盟压中、军备竞赛、压制中国金融发展、煽动中国威胁论等等,制裁手段几乎一模一样。
所以我说要研究一战前的德国,越研究越清晰,越研究越有意思。
中国当前面临的困境,有一部分跟一战前的德国是一样的。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没有殖民地,也对世界各国几乎没有任何控制力,所以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样解决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原材料四大要素,但一直难以解决部分技术和全球市场要素。
技术要素相对还好一点,2018年中国被卡脖子的35项技术,到2025年时已突破了33项,我们暂时还没有造出全球最顶尖的芯片,但也已经看到了曙光,在军工方面,我们甚至部分超越了美国,展现出比苏联强大得多的潜力和韧性。
中国当前最痛苦的,是难以打开全球市场。
中国经济当前遇到的许多痛点和难点,都源于这个问题。
我在中国各线城市调研时,都喜欢跟当地人聊起他们的经济情况,经观察,自2021年后,中西部三四五线城市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房地产行业倒下后没有新兴产业接力,消化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中东部一二线城市,则因为美国处处制裁,导致我们许多先进工业品,难以销售到世界主要消费市场,对制造业形成了一定压迫。
中国当前发展生产力的最大矛盾,是我们已经拥有巨大的全球产能,但缺失巨大的全球市场。
我们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大部分已远远领先其他国家,我们的电动车、无人机、家用智能电器、手机、各种生活用品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我们无法畅快销售到全球优质市场。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发生了严重的各品牌对撕事件,最终引发政府叫停内卷,这件事情的本质并不是中国汽车品牌好斗,本质是中国汽车,尤其是电动车产能过剩,本应该销售到全球的电动车,因为国际市场不能完全打开,为了解决产能问题,被迫在国内激烈竞争,从而引发了严重内卷。
中国工业化极为成功,但工业品需要优质国际市场,就跟一战前德国的先进产品难以卖到英国殖民地,只能干着急,中国先进工业品,同样也难以进入美国控制的优质国际市场。
什么是优质市场?欧美就是优质市场,中亚、非洲还不是优质市场。
但欧美两地,都是美国的传统地盘。
中国工业品以前极度依赖美国市场,在被美国针对后,中国工厂被迫搬迁到其他国家或者停产,经营工厂需要稳定的订单和生产环境,美国不停地反复折腾中国工厂,致使中国工厂出现大量经营损耗,或者因为拿不到订单倒闭,中国工业产能又无法释放到国际市场,造成中国经济在2024年开始暂时通缩,普通民众感受到了一定经济压力。
美国人过日子那么依赖中国商品,但依旧宁肯两败俱伤,哪怕他们国内持续通胀,也不愿看到中国继续顺利发展。
外部动荡叠加中国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才出现2022-2024年间,中国大部分城市房价下跌了20%~30%,到2025年,中国互联网上的年轻人,突然开始怀念“经济上行期”的美好时光。
其实只是对当前通缩环境的抱怨罢了,中国以前底子太薄,所谓的经济上行期,大家也就是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那时候中国法治环境和基建并不好,房价过快增长又使得大家无比焦虑。
2015年上半年,我亲身经历了深圳房价突然上涨一倍,许多区域房价从2-3万一平猛涨到5-6万一平,后面甚至涨到10-20万一平,大家能理解我们这代人,当时那种“错失机会了,我这辈子在深圳也买不起房了”的深深绝望感吗?
粉饰旧时岁月,往往只是为了抱怨当前时光。
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跟一战前的德国一模一样,拥有先进的工业制造能力,却只能向全球购买力弱的地区输出先进工业品,无法向全球购买力强的地区输出先进工业品。
而全球发达地区,因为大多是美国盟友要听美国指挥,或者为了保护本国工业,不能获得中国优质而廉价的工业品,加上他们沉重的财务开支和各种作死,便陷入到了长久的通胀。
发达地区的游客跑来中国旅游,往往震惊于中国的基建、工业品、低物价,搞不清楚他们货币在本国购买力为啥那么差。
这是中国先进工业品,无法在全球自由流通的结果之一。
中国现在只能把先进工业品销售到东南亚、中东、非洲三个地区,美国和欧洲这两大拥有强购买力的地区无法畅快进入,逼得电动车这样的先进产业被迫内卷。
全球真正有强大购买力的区域,还得是美国和欧洲,其他地方太穷,真的消费不起。
要想顺利做生意,使先进生产力良性循环,中国就只能一手持剑、一手经商。
但德国和苏联的案例近在眼前,面对美国打压,处处受制的中国,难道真的只有像德国那样迎接战争?
叁
中国当前面临的困境,有一部分跟一战前的德国是一样的。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并不一样。
德国周边有英法俄三大强敌,中国周边真正能与之一战的,仅仅只有俄国。
日韩皆不足虑,两国也在极力避免成为中美交火的前线,无论美国如何怂恿,两国宁肯装死,也不触碰中国雷区一步。
只有印度有些难缠,但中国实在没兴趣跟对方交手,毕竟这种国家,打他一耳光溅自己一身屎,何必呢?何苦呢?
德国当年面对强敌压迫,生存空间狭小,同时跟列强转圜余地不多,中国则要轻松得多,只要处理好跟俄罗斯的关系,就不会有德国当年的亡国之危,有充分的战略空间缓缓布局。
而俄罗斯深陷俄乌战争,与北约展开常年消耗,自保尚要倾尽全力,不可能对中国形成威胁,中国只需要让俄罗斯处于不败之地,就能在当今国际局势获得主动权。
中德还有一处不同,当年德国挑战英国,世界有德美英法四强,而今天中美争霸,世界实际只有两强,俄罗斯算半个,法德英日印韩都只能算二线强国。
当年是世界三强集体瓜分德国资源,现在是世界各二线强国,都巴不得中美之间快快来一场生死决战,他们好等硝烟散尽,再上前分食倒下的巨人。
就像当年分食苏联一样。
如果中美真的发生战争,以当前形势,对印度、土耳其这样的国家最为有利,各国都眼巴巴等着中美大战,中美也情知周围布满了鬣狗,双方目前实力相当,中国将强未强、美国将弱未弱,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也绝不轻易出手。
从18世纪以来,英美两国的欧亚大陆制衡术一脉相承,只煽动欧亚列强互砍,英美在胜负关键时刻参与列强决战,绝不与欧亚列强单挑,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坚定的死道友不死贫道。
因此,中国只需稳住俄罗斯、闪避印度、震慑日韩,绝不在周边点燃战火,就能在当前局势立于不败。
德国因为战略空间狭小,外交手段又不成熟,遭到英国压迫时,被迫用战争解决问题,而中国有足够的空间与美国周旋,没有必要动不动生死相见。
而且中国正处于科技高速发展期,光是2025年至今,就不断在石墨烯闪存、引力波探测、万米深钻、核聚变、钠电池方面取得进展,正从科技参与者走向规则制定者。
中国自工业革命以来,还从未有过这种科技爆发的局面,不能轻易断送大好前程。
那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经济压迫,面对国际市场无法打开的局面,我们就只能忍让?只能一直内卷吗?
是的,当前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忍让。
虽然现阶段,先进产能暂时无法得到释放,国际优质市场暂时无法打开,给国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伤,但美国对中国的阻力,远低于当年英国对德国的摧残,无法动摇中国核心利益。
而且美国正处于衰败大周期,整体国际大格局于我有利,时间拖得越久,我们在科技与军事上追赶超越的步伐就越快。
再等五年,到2030年时,我们应该会拥有6艘航母、16艘055大驱、12艘095/096型核潜艇、800-1000枚核弹、500架歼-20、无人机蜂群、鸿雁星座系统、激光复合反卫武器等等,才可以彻底压制美军在我们周边的军事力量。
美国军事力量则与我们此消彼长,到2030年左右,美国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卡尔文森号航母都将退役。
再等到2040年时,我们才会拥有全球全面投送能力,如果不出意外,此时才正式成为全球第一,全球优质市场与资源,才会向我们彻底敞开。
换句话说,再等五年,我们可以在亚太好好自由贸易,再等十五年,我们才能在全球好好自由贸易。
彼时彼刻,中国先进的工业品,才能畅畅快快地卖遍全球,走出德苏两国无法走出的轮回。
肆
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英美两国利用先发优势和先发资源,先后摁死了德国和苏联,最近两百多年,他们一直待在人类文明巅峰处,追赶者靠近一个,他们便锤死一个。
德国人与苏联人给我们留下无数的历史教训,使我们明白成长期绝不轻易梭哈、绝不自我封闭。
德国并非不知道隐忍,而是战略回旋空间太小,周边生存压力太大。
苏联并非不知道隐忍,而是诞生基因不均衡,国家轻重工业资源不均,只能抢一波小弟关起门来搞经互会。
在英美岛国荡平欧陆强国后,背负着两百年屈辱史的中国,突然从死人堆里爬了起来,看了一眼德国和苏联的尸体,以短短七十多年时间,奋力追赶了上来。
中国拥有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也同时做到了轻重工业的均衡发展。
当中国决定潜龙在渊时,英美只能一旁干着急,难以像对付德苏那样,对中国发起致命打击。
越往后,我们的力量就越强大,中华民族完成伟大复兴,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低。
再隐忍五年,他们就会知道,什么叫玉宇澄清万里埃;再隐忍十五年,他们就会知道,什么叫神龙飞舞荡尘霾。
待神龙飞天之日,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