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竟然能吃?日本人崩溃:中国人半夜抓虫,全是为了炒着吃!
近日,东京多地公园出现了这样一则多语种告示:“请不要捕捉蝉的幼虫,孩子们还等着和它们一起迎接夏天。”
这条告示不仅用日语书写,还配有中文、越南语等版本。原因是:蝉的幼虫在日本公园被“整袋抓走”。而这背后的矛头,似乎又一次指向了“外国人”。
据《ABEMA TIMES》7月24日报道,东京江东区的猿江恩赐公园、台东区的上野公园等地,近期多次接到市民举报:“有外国人在晚上拿袋子抓蝉的幼虫!”。
工作人员在巡逻时也证实:确实看到有人手提袋子,装着几十只蝉的幼虫,其中一人“说话语调像中国人”。
被制止后,对方虽然没有争执,但“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让很多日本人惊讶的是,在中国、越南等国家的社交平台上,蝉幼虫不仅可以吃,而且做法五花八门:油炸、酱爆、辣炒,穿串像烤鸡翅一样卖,甚至有夹在汉堡里的“蝉堡”。
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上确实有类似内容,也有不少老外惊讶评论“居然能吃?”,但对于部分人来说,这其实是儿时的野味记忆。
不过,这一行为到了日本,却与当地的文化价值观正面冲突:在日本,蝉不只是昆虫,而是一种“夏天的象征”,很多孩子会在清晨等蝉羽化、聆听蝉鸣,“抓蝉”是父母陪孩子玩自然的夏季活动,在他们眼中,蝉幼虫是一场生命的奇迹,不应该成为食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日本并未有全国性的法律明确禁止捕蝉或蝉幼虫。但公园属于公共设施,各地方自治体和管理方有权设定“公园条例”。在猿江恩赐公园、上野公园等地,管理方已经开始用多语种公告提醒游客:请不要采集蝉幼虫,请和孩子们一起尊重自然。
这其实就是一种“软性规范”,虽然没有处罚条例,但违反者会受到工作人员制止,甚至被其他市民“用眼神道德审判”。
小编认为文化差异是真实存在的,日本人珍视蝉,是一种文化情感;而在一些国家,它确实就是“可食昆虫”。理解差异是第一步。尊重“在地文化”是移居或旅行的底线,哪怕你觉得“只是抓几只虫子”,对当地人来说可能是一种“不可接受的冒犯”。
公园是大家的空间,也包括孩子、老人、居民游客,需要彼此包容与自律。
每年夏天,日本孩子最期待的,不是冷饮,而是清晨蝉鸣声的响起;而另一边,也有新移民、外籍人士寻找童年味道、尝试新奇美食。
这起“蝉幼虫事件”,既不是对中国人、越南人的全面否定,也不是日本人“神经过敏”。而是一个城市多元化发展中,必须面对的小冲突。
你的一个小行为,可能踩在了别人的文化底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