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凯桓:亚阿光速“和解”?这显然又是一次特朗普式的“和平协议”
【文/东方军事专栏作者 薛凯桓】
“他们打了很长时间的仗:35年,但现在他们是朋友了。而且他们会是长期的朋友。”
别误会,这不是针对俄乌局势,而是特朗普对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个宿敌所讲的话。正等待和普京会面的特朗普最近可谓志得意满,在这之前,他刚刚见证了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和平道路的联合声明》,并宣称在自己的努力下,南高加索地区实现持久和平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希望。
当然,这番话明显是自吹自擂,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修复关系,这是由两国关系的固有问题和历史渊源决定的。迄今为止,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领导人仅签署了和平宣言,而非正式的和平协议。美国作为该协议的见证人和事实上的担保人,如何确保协议能够顺利履行也是一个现实难题。
本次亚阿签署的“高加索和平协议”是“特朗普式劝和风格”的典型产物。其典型特征是:对冲突各方施加影响力,迫使他们达成和平协议,同时宣称美国“提供了和平保障”,要求“被保障国”无条件对美国资本进行准入。除此之外,特朗普本人也能捞一笔不菲的政治声望(比如阿利耶夫和帕希尼扬已经宣布,他们将向诺贝尔委员会提交一份提案,授予特朗普诺贝尔和平奖)。
西方媒体对这个协议签署感到欢欣鼓舞,他们宣称协议结束了俄罗斯和伊朗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抛开这些自吹自擂式的宣传,我们真正应当了解的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究竟达成了什么协议,该地区的未来态势将如何发展,以及这份声明能起到多大作用。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于8月8日发表联合声明说,两国当天草签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关于建立和平与国家间关系的协议》文本,两国“终于创建了建立睦邻关系的条件”。BBC
特朗普的“和平之路”
“我们希望摆脱俄罗斯的影响,融入欧洲。但只有和阿塞拜疆达成切实可行的和平协议,才能实现这一目标。”2023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亚美尼亚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2023年第三次纳卡战争后,阿塞拜疆重新掌控整个纳卡地区,亚阿领土争端以亚美尼亚的彻底失利告终,阿塞拜疆开始寻求通过谈判巩固胜利成果。而对亚美尼亚来说,这场惨痛的失败也成了摆脱对俄依赖、重返欧洲一体化、走上“新道路”的契机。但要做到这些,亚美尼亚必须先与阿塞拜疆,再与其幕后支持者土耳其达成和平协议。
阿塞拜疆完全看透了亚美尼亚的心思。这也是阿塞拜疆在完全控制纳卡地区后,不急于达成“和平协议”的原因:当一方比另一方更需要协议时,另一方就能不断提高要价,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作为让步,阿塞拜疆希望亚美尼亚同意打通“赞格祖尔走廊”,以连接阿塞拜疆本土与位于亚美尼亚和伊朗边境的纳希切万自治区。这条走廊位于亚美尼亚南部休尼克州,长约32公里,是阿塞拜疆本土与飞地纳希切万间唯一的陆路通道。
对阿塞拜疆而言,打通这条走廊不仅能结束纳希切万自1991年起的陆路隔绝状态,还能打造一条从里海到土耳其的战略运输干线,整合石油、天然气管道及光纤线路。走廊开通后,将加强阿塞拜疆与土耳其的“突厥语国家联盟”联系,也为其参与欧盟主导的“南部天然气走廊”提供便利。
正因对赞格祖尔走廊极为重视,阿塞拜疆将其列为与亚美尼亚谈判的核心议题。在接触中,阿塞拜疆坚持要求给予走廊治外法权,即位于亚美尼亚境内的赞格祖尔走廊不受亚美尼亚法律约束。这一要求让亚美尼亚无法接受,谈判陷入僵局。
2025年3月出现转折,亚阿就未来和平协议的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同时,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就赞格祖尔走廊提出妥协方案:找一个“国际信誉良好”的国家担任谈判担保人。
特朗普注意到并重视这一或许是无心的表态,最终促成亚阿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声明。随后,特朗普指示国家安全团队分别与埃里温、巴库高层接触,他本人还两次致电两国领导人,明确表示愿以美国国家信誉作担保,协调过境机制具体条款,推动双方放下分歧到华盛顿磋商。
谈判中,美方强调亚美尼亚不会丧失主权。“我的方案会让阿塞拜疆在充分尊重亚美尼亚主权的前提下进入纳希切万,”特朗普保证道。同时,美国在亚美尼亚美侨团体的影响下向阿利耶夫施压,最终阿利耶夫做出让步,同意参加“华盛顿和平峰会”,双方达成“过境妥协方案”。
亚阿双方同意,包括赞格祖尔走廊在内的过境通道,将命名为“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之路”(TRIPP)。有非官方消息称,这个带有讨好意味的名称是亚美尼亚方面提出的。
阿塞拜疆境内通往赞格祖尔走廊的公路和铁路建设正在进行中。
所谓的“双赢”
与最初的预想不同,8月8日的华盛顿“和平峰会”上,亚阿双方仅签署了一份框架宣言。这份宣言仅勾勒出未来和平的大致轮廓,但文本中清晰记录了签署国的让步与所得回报。
“这不是停战协定,而是和平条约。”特朗普如此评价这份声明。
显然,这样一份声明绝不可能替代正式的和平条约,但其成功之处在于,因有特朗普的背书,如今任何违反或抵制该声明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对特朗普个人权威与颜面的挑战,挑战者也需承担相应后果。此外,或许是迫于特朗普的压力,这份声明成了能让双方都觉得自己“赢了”的妥协结果。
首先,声明中其中一个条款让亚美尼亚十分满意:签署国“承认需构建一条迈向光明未来的道路,不受过往冲突的蒙蔽,同时考量各国为最终解决问题创造的条件,并在领土完整不可侵犯及相互摒弃复仇企图的基础上建立睦邻关系”。签署国还确认“两国间开通沟通渠道,对在本地区确立稳定、领土完整及管辖权至关重要”。这一条款意味着,包括“赞格祖尔走廊”在内运输通路要对亚阿两国同时开放,不能厚此薄彼,让某一方单方面从中获利。
“赞格祖尔走廊”等运输通路关乎阿塞拜疆的核心利益,若没有特朗普施压,阿塞拜疆肯定会强硬拒绝亚美尼亚提出的开放通路、两国共同获益的要求。华盛顿声明给亚美尼亚当局吃了定心丸,从法律层面明确未来的和平谈判要在运输通路全面解除封锁的前提下进行,无需亚美尼亚单方面让步。这对当前内忧外患的亚美尼亚帕希尼扬当局而言,无疑是一项不小的“外交胜利”。
声明的不足之处是缺少亚美尼亚特别期盼的有关遣返亚美尼亚战俘的条款,但这与运输通路的开放相比,不值一提。
至于阿塞拜疆的收获的利益,情况则略有些复杂,其“收获”并未明确列在声明中。不过,据悉各方已同意联合呼吁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要求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对纳卡问题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并最终停止历史使命。
这对阿塞拜疆而言是重大政治胜利,因为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纳卡冲突。阿塞拜疆在这一问题上与该小组存在分歧,阿方认为,在彻底收复纳卡地区后,纳卡问题已得到解决,不再有任何争议,也无需任何国际组织介入“调解”。亚美尼亚则持不同观点,强调纳卡地区亚美尼亚人的人权保障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应继续开展工作。
一旦亚美尼亚被迫承认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的历史使命已终结,就意味着其正式认可纳卡地区不存在任何领土争议,这将是阿塞拜疆的又一巨大胜利。此外,美国将废除1992年《自由支持法》第907条修正案,解除对阿塞拜疆国防合作的限制,这也可算作阿塞拜疆从声明中获得的利益。
因此,阿塞拜疆也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是赢家。“伊利哈姆・阿利耶夫总统赢得了战争,现在又赢得了和平!”阿塞拜疆总统助理希克梅特・哈吉耶夫如是说道。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仍有不小的麻烦
由于声明让双方都认为“自己赢了”,因此声明的出炉出乎意料地顺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因此发文称赞,称联合声明是实现该地区和平的“关键一步”。英国《卫报》更是直接打出了“和平条约预计将扼杀华盛顿竞争对手在该地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文章标题。
在这些西方政客和媒体的乐观表态中,他们高兴地认为“俄罗斯已经在高加索地区退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特朗普真的有化干戈为玉帛的神奇魔力?在他的斡旋下,高加索地区此后难道真的能够排除俄罗斯影响力,迎来长久和平?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这份由特朗普促成的《关于和平道路的联合声明》实则只是一份缺乏实质制约力的框架性文件。阿塞拜疆最核心的诉求:亚美尼亚从宪法层面彻底放弃对纳卡地区的主权诉求,至今没有得到满足。尽管亚总理帕希尼扬曾提到可能在2027年就新宪法举行公投,且新宪法会避开卡拉巴赫问题,但这一计划充满不确定性。帕希尼扬当前在国内支持率仅13%,还面临前总统科恰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等势力的猛烈冲击。即便公投得以举行,也很可能引发亚美尼亚社会的严重分裂。
特朗普力推的“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之路”(TRIPP)也有很多潜在的风险。伊朗已明确将这条由美国主导的走廊视作重大威胁,伊朗最高领袖顾问韦拉亚提称“无论俄罗斯是否支持”伊朗都会全力阻挠走廊建成,还警告这里将成为“特朗普雇佣兵的葬身之地”。此外,这条走廊的实际经济价值也值得怀疑,它主要惠及的是纳希切万和亚美尼亚休尼克州这两个人口稀少的偏远区域。
更何况,阿塞拜疆实际上对“持久的和平”兴致缺缺。其总统小阿利耶夫此前曾威胁要以武力夺取走廊,还不断将亚美尼亚部分地区称为“西阿塞拜疆”。阿塞拜疆的军事优势,让亚美尼亚很难对其建立信任。
另外,美国对这一地区的兴趣能维持多久也很难说。南高加索的和平向来依赖外部力量推动,但这些力量本身是会转移的。历史上,俄罗斯、土耳其、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都曾在这一地区发挥过作用。特朗普将自己定位为最终的“和平缔造者”,但他的任期和“三分钟热度”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争议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俄罗斯虽对亚美尼亚的“转向西方”感到失望,但其影响力并未完全消失。俄外交部对“华盛顿峰会”给予“积极评价”的同时提醒道:亚阿关系正常化的当前阶段“始于俄罗斯的直接援助和核心作用”,且俄罗斯参与的三边协议依然有效。扎哈罗娃进一步强调,该地区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应是“在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等周边国家支持下,由地区国家自主探索并落实”。她还警告,域外力量的介入应致力于巩固和平,而非制造“新的、甚至更大规模的流血冲突”。这充分说明俄罗斯还远未放弃在南高加索的影响力,俄罗斯的制约也会影响到亚阿和平的最终到来。
阻碍亚阿两国实现和平的根源则是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那道如天堑般的历史伤痕与民族隔阂。特朗普促成的声明,其实有一种“想要用纸包住火”的感觉。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位在纳卡地区考察的苏联学者曾对亚阿两国的民族隔阂有过深入的观察,结果令人震惊:亚阿两国的跨民族婚姻遭官方禁止,学校按民族分校教学,就连儿童足球队、缝纫班这类团体也按民族划分。而后来爆发的冲突,正是社会联系被系统性割裂后的必然结果。修复这些被撕裂的“社会、文化联系血管”,绝非特朗普那般大笔一挥,或是一场一小时的“和平峰会”就能完成。这需要漫长、艰难且真诚的付出,而不是外部强加的速成之计。
阿塞拜疆前领导人盖达尔・阿利耶夫(阿现任总统小阿利耶夫之父)曾有过弥合民族矛盾的宏伟设想。然而在进入2010年代后,受西方影响,亚阿两国又回到了更倾向于“思考如何分割”的老路。特朗普或许察觉到了这一点,但他急于求成的行事风格,“投机”般接手他人眼中“地缘政治死胡同”的项目,而非着眼于更具战略价值的合作(如北方海航道),是很难真正解决问题的。
所谓特朗普式的“和平”
特朗普近期在外交战线上多线出击,频繁现身于国际热点问题的调解之中。但这种多线作战的外交策略往往难以做到精细谋划与深入推进,明显有一种“粗制滥造”的感觉。
华盛顿亚阿“和平峰会”和联合声明的出炉出人意料的顺利本就不太正常(2025年3月亚阿双方还一度谈判破裂,特朗普入场后光速“和解”,这显然极不正常),而且亚阿双方均宣称自己是“赢家,这也反映出双方实际上对协议内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这份联合声明从诞生之初就已埋下了不稳定的种子,就像一颗隐藏的炸弹,随时可能因各种矛盾的激化而引爆。
特朗普仓促地压迫双方召开“和平峰会”,真实动机是给自己捞取政治声望,他在亚阿、巴以、泰柬等问题上的活跃说明了这一点。再结合8月15日举行的俄美领导人阿拉斯加会晤,我们就能看出特朗普的“和平风格”的内核是什么:四处出击,不预设前提,不提前沟通,先进行极限施压,用接近强迫的方式开启“谈判”,再宣称自己达成了“重大成果”,以此给自己和美国塑造“和平卫士”的形象并捞取政治声望和资本。
此前,特朗普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曾表示,特朗普寻求实现乌克兰和平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特朗普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一边说“我不是为诺贝尔奖搞政治”,一边又让白宫发言人把每月促成的“停火或协议”列出来,吹嘘成自己的成绩。他一边接受亚美尼亚总理和柬埔寨首相提名他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讨好,一边又抱怨委员会“只给自由派发奖”。
但特朗普想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愿望恐怕难以实现,因为他的“和平奇迹”根本经不起检查:加沙停火时断时续,卢旺达问题藏着美国攫取矿产私心,乌克兰问题则到现在还未实现有意义的停火。这更说明特朗普在外交战线四处出击的真实目的:把战区当片场,把难民当群众演员,把血淋淋的冲突剪成自己的宣传片,就为了拿到那个镀金奖杯。
亚阿双方在这种背景下达成的任何“和平声明”“和平协议”都充斥着特朗普式和平的粗糙感和荒谬感,“和平声明”缺乏沟通,缺乏文本的雕琢,也没有切实的和平基础。俄伊等国的坚决反对和暗中阻挠、走廊本身的脆弱性,以及最根本的两国人民心中未消的敌意,都预示着“特朗普路线”将面临巨大阻力。
亚阿之间历史与社会的“核反应堆”已被加热千百年,其冷却过程绝非一份缺乏实质内容的声明所能描绘。这份声明与其说是解决方案,不如说是复杂棋局中一步充满变数的棋,其实际效用远没有西方欢呼声中所想象的那般乐观。
本文系东方军事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东方军事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首页 上一页 1 2 余下全文【文/东方军事专栏作者 薛凯桓】
“他们打了很长时间的仗:35年,但现在他们是朋友了。而且他们会是长期的朋友。”
别误会,这不是针对俄乌局势,而是特朗普对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个宿敌所讲的话。正等待和普京会面的特朗普最近可谓志得意满,在这之前,他刚刚见证了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和平道路的联合声明》,并宣称在自己的努力下,南高加索地区实现持久和平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希望。
当然,这番话明显是自吹自擂,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修复关系,这是由两国关系的固有问题和历史渊源决定的。迄今为止,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领导人仅签署了和平宣言,而非正式的和平协议。美国作为该协议的见证人和事实上的担保人,如何确保协议能够顺利履行也是一个现实难题。
本次亚阿签署的“高加索和平协议”是“特朗普式劝和风格”的典型产物。其典型特征是:对冲突各方施加影响力,迫使他们达成和平协议,同时宣称美国“提供了和平保障”,要求“被保障国”无条件对美国资本进行准入。除此之外,特朗普本人也能捞一笔不菲的政治声望(比如阿利耶夫和帕希尼扬已经宣布,他们将向诺贝尔委员会提交一份提案,授予特朗普诺贝尔和平奖)。
西方媒体对这个协议签署感到欢欣鼓舞,他们宣称协议结束了俄罗斯和伊朗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抛开这些自吹自擂式的宣传,我们真正应当了解的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究竟达成了什么协议,该地区的未来态势将如何发展,以及这份声明能起到多大作用。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于8月8日发表联合声明说,两国当天草签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关于建立和平与国家间关系的协议》文本,两国“终于创建了建立睦邻关系的条件”。BBC
特朗普的“和平之路”
“我们希望摆脱俄罗斯的影响,融入欧洲。但只有和阿塞拜疆达成切实可行的和平协议,才能实现这一目标。”2023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亚美尼亚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2023年第三次纳卡战争后,阿塞拜疆重新掌控整个纳卡地区,亚阿领土争端以亚美尼亚的彻底失利告终,阿塞拜疆开始寻求通过谈判巩固胜利成果。而对亚美尼亚来说,这场惨痛的失败也成了摆脱对俄依赖、重返欧洲一体化、走上“新道路”的契机。但要做到这些,亚美尼亚必须先与阿塞拜疆,再与其幕后支持者土耳其达成和平协议。
阿塞拜疆完全看透了亚美尼亚的心思。这也是阿塞拜疆在完全控制纳卡地区后,不急于达成“和平协议”的原因:当一方比另一方更需要协议时,另一方就能不断提高要价,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作为让步,阿塞拜疆希望亚美尼亚同意打通“赞格祖尔走廊”,以连接阿塞拜疆本土与位于亚美尼亚和伊朗边境的纳希切万自治区。这条走廊位于亚美尼亚南部休尼克州,长约32公里,是阿塞拜疆本土与飞地纳希切万间唯一的陆路通道。
对阿塞拜疆而言,打通这条走廊不仅能结束纳希切万自1991年起的陆路隔绝状态,还能打造一条从里海到土耳其的战略运输干线,整合石油、天然气管道及光纤线路。走廊开通后,将加强阿塞拜疆与土耳其的“突厥语国家联盟”联系,也为其参与欧盟主导的“南部天然气走廊”提供便利。
正因对赞格祖尔走廊极为重视,阿塞拜疆将其列为与亚美尼亚谈判的核心议题。在接触中,阿塞拜疆坚持要求给予走廊治外法权,即位于亚美尼亚境内的赞格祖尔走廊不受亚美尼亚法律约束。这一要求让亚美尼亚无法接受,谈判陷入僵局。
2025年3月出现转折,亚阿就未来和平协议的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同时,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就赞格祖尔走廊提出妥协方案:找一个“国际信誉良好”的国家担任谈判担保人。
特朗普注意到并重视这一或许是无心的表态,最终促成亚阿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声明。随后,特朗普指示国家安全团队分别与埃里温、巴库高层接触,他本人还两次致电两国领导人,明确表示愿以美国国家信誉作担保,协调过境机制具体条款,推动双方放下分歧到华盛顿磋商。
谈判中,美方强调亚美尼亚不会丧失主权。“我的方案会让阿塞拜疆在充分尊重亚美尼亚主权的前提下进入纳希切万,”特朗普保证道。同时,美国在亚美尼亚美侨团体的影响下向阿利耶夫施压,最终阿利耶夫做出让步,同意参加“华盛顿和平峰会”,双方达成“过境妥协方案”。
亚阿双方同意,包括赞格祖尔走廊在内的过境通道,将命名为“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之路”(TRIPP)。有非官方消息称,这个带有讨好意味的名称是亚美尼亚方面提出的。
阿塞拜疆境内通往赞格祖尔走廊的公路和铁路建设正在进行中。
所谓的“双赢”
与最初的预想不同,8月8日的华盛顿“和平峰会”上,亚阿双方仅签署了一份框架宣言。这份宣言仅勾勒出未来和平的大致轮廓,但文本中清晰记录了签署国的让步与所得回报。
“这不是停战协定,而是和平条约。”特朗普如此评价这份声明。
显然,这样一份声明绝不可能替代正式的和平条约,但其成功之处在于,因有特朗普的背书,如今任何违反或抵制该声明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对特朗普个人权威与颜面的挑战,挑战者也需承担相应后果。此外,或许是迫于特朗普的压力,这份声明成了能让双方都觉得自己“赢了”的妥协结果。
首先,声明中其中一个条款让亚美尼亚十分满意:签署国“承认需构建一条迈向光明未来的道路,不受过往冲突的蒙蔽,同时考量各国为最终解决问题创造的条件,并在领土完整不可侵犯及相互摒弃复仇企图的基础上建立睦邻关系”。签署国还确认“两国间开通沟通渠道,对在本地区确立稳定、领土完整及管辖权至关重要”。这一条款意味着,包括“赞格祖尔走廊”在内运输通路要对亚阿两国同时开放,不能厚此薄彼,让某一方单方面从中获利。
“赞格祖尔走廊”等运输通路关乎阿塞拜疆的核心利益,若没有特朗普施压,阿塞拜疆肯定会强硬拒绝亚美尼亚提出的开放通路、两国共同获益的要求。华盛顿声明给亚美尼亚当局吃了定心丸,从法律层面明确未来的和平谈判要在运输通路全面解除封锁的前提下进行,无需亚美尼亚单方面让步。这对当前内忧外患的亚美尼亚帕希尼扬当局而言,无疑是一项不小的“外交胜利”。
声明的不足之处是缺少亚美尼亚特别期盼的有关遣返亚美尼亚战俘的条款,但这与运输通路的开放相比,不值一提。
至于阿塞拜疆的收获的利益,情况则略有些复杂,其“收获”并未明确列在声明中。不过,据悉各方已同意联合呼吁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要求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对纳卡问题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并最终停止历史使命。
这对阿塞拜疆而言是重大政治胜利,因为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纳卡冲突。阿塞拜疆在这一问题上与该小组存在分歧,阿方认为,在彻底收复纳卡地区后,纳卡问题已得到解决,不再有任何争议,也无需任何国际组织介入“调解”。亚美尼亚则持不同观点,强调纳卡地区亚美尼亚人的人权保障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应继续开展工作。
一旦亚美尼亚被迫承认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的历史使命已终结,就意味着其正式认可纳卡地区不存在任何领土争议,这将是阿塞拜疆的又一巨大胜利。此外,美国将废除1992年《自由支持法》第907条修正案,解除对阿塞拜疆国防合作的限制,这也可算作阿塞拜疆从声明中获得的利益。
因此,阿塞拜疆也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是赢家。“伊利哈姆・阿利耶夫总统赢得了战争,现在又赢得了和平!”阿塞拜疆总统助理希克梅特・哈吉耶夫如是说道。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