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降息,A股上行,这次谁来买单?
作者:阿旦
来源:六爷阿旦(ID:liuyeadan888)
去年9月,美联储开启第1轮降息,当时我指出,这是美国金融战正式走向终结的标志。美国的第1轮降息开启之后,在去年国庆节前后,A股发动了一轮集体快速暴涨的行情。说实话,我当时对于行情的突然快速上涨是不太理解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宏观框架,依然是建立在全面对抗的逻辑之上的。
在全面对抗的逻辑上,很显然,在美国开始降息之后,我们应该抓住机会,痛打落水狗,吸引资金快速回流,同时抛售美债,这样才能对美国的金融市场造成比较严重的威胁。只要刺破美国的美股泡沫,就有机会打掉美国的金融霸权。
当然这只是基于理论上的全面对抗逻辑,推演出来的可能性。但现实却出现了恰好相反的情况,当时央行跟进美联储进行降息,中美利差不仅未能缩窄,反而出现了扩大,同时A股大幅上涨,人民币快速贬值,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在金融层面实现了软着陆。
所以对照现实情况的发展,必定是宏观框架的底层逻辑出现了某种问题,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我们内部出了问题,要么是我们与美国达成了某种交易。那么在今年上半年以来,经历了中美之间在战略层面种种的协调与配合之后,我个人更倾向于中美之间,是达成了一个交易。
而现在,外界普遍预期,美国会在今年9月开启第2轮降息。与此同时,A股又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大幅上涨。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否与背后的资金流动预期相关,还是说只是某种巧合?而这一次美国又该如何实现软着陆,是否还需要我们配合?
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解开的谜题。
美元第二轮降息
美国会不会在9月降息?这是外界目前还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但是在我看来,美国在9月降息,应该是大概率的事情。真正的问题在于降息的节奏与幅度,是降25个基点,还是直接降50个基点?是连续降息,还是降一降,再停一停,看一看?
应该说节奏与幅度的把握,才是一个真正的技术活。它对于未来资金的预期引导,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资金的预期,又与全球的资金流动和套利预期密切相关。
在去年美国降息的时候,衡量美国金融市场,美元实际利率水平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7%。而同期我们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2%。也就是中美之间的利差,大约是1.7%。
但是随着美国开启降息,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逐步推高,最高达到了4.8%。而我们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下行,逐渐下跌到了1.6%附近。也就是随着美国降息的推进,由于我们的人民币贬值,叠加股市上行,反倒使中美之间的利差扩大,利差最大的时候一度接近3.2%。
超过3%的利差水平,实际上已经足以推动大量的资金从中国流向美国,而不是人们印象中的,美国降息,资金就会从美国流出流向我们。现实的情况,包括实体经济层面的反馈也是如此。外界普遍猜测,是有大量的外贸顺差资金留在海外,追逐高利息,而不愿意回流结汇,从而加剧了国内的通缩情况。
而现在美国即将推动新一轮的降息。当前中美之间的利差水平大约在2.5%左右,应该说已经较最高时期3.2%的水平大幅回落。但是相较于去年9月降息之初的1.7%左右的利差水平,仍然还是偏高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基于宏观层面中美之间的关系,从全面对抗的逻辑转为短期交易的逻辑,那么我们就会再次有一个相同的疑问,那就是这一轮的股市上涨,是否又是在为美国金融层面,第2轮降息的软着陆创造条件?
应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猜测。毕竟来说,美国的加息与降息,本质上是他对其他经济体发动的一场金融战。这种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制造金融潮汐来收割其他国家的操作,在过去,美国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而这一次美国金融战的失败,可能我们的实力确实还不足以能够实现乘胜追击,一举摧毁美国的金融霸权,并建立一个可以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但不管如何,现实层面展开的逻辑,就是中美之间虽然存在局部的对抗,但同时也确实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配合。
在我个人层面而言,虽然我并不是有多么的希望看到这样的合作,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尊重客观现实展现出来的逻辑,是我们理解市场的必然要求。
所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现实,就是美国如果开启第2轮降息,从客观层面上,他需要外界给他再一次创造一个软着陆的条件。那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能给美国提供金融层面的软着陆条件的经济体,大约也就只有中国和欧洲。
那么再结合去年以来到现在的国际宏观趋势的变化来看,从中美转为短期的战略合作的行为来看,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的软着陆,更有可能的情况,不应该是我们,而是由欧洲来承担。
当然了,你可以说,为什么我们不和欧洲联手来背刺美国,我只能说这样的机会,只能是在去年第1轮降息的时候,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在我们选择与美国进行交易之后,就已经在现实层面排除了这样的可能。
欧洲要如何给美国提供创造软着陆的机会,我们可以放在后面继续讲。但是现在我们可以从宏观层面,再来回头看我们的汇率和资本市场,在美国开启第2轮降息的这个大的金融背景之下,所蕴含的潜在意义。
搞清楚了这一点之后,那么我们对于行情未来的发展,其时间和空间的延续,就会有一个宏观层面的总体把握。
A股再一次上行
我们看这一轮股市的上行,其实跟上一轮是有区别的。首先来说,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点上面的区别。
去年的国庆行情,发动是在美国第1轮降息靴子落地之后。也就是先出现了降息,然后才有了A股市场的突然暴涨。而今年情况却大不相同,这一轮a股的上涨,首先应该说是在去年上涨之后所形成的一个震荡平台上开启的新一轮上涨。而在时间点上,距离美国的第2轮降息,至少提前了一个多月。
所以去年的a股上涨可以说是预期的落地,而今年反过来,可能会成为预期的兑现,这是时间点上面的区别。
但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同期人民币汇率,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所代表的中美利差的走势上。
我们先来看人民币汇率目前的走势。虽然说目前美元降息的预期正在走强,但是目前美元指数并没有出现大幅的下跌。而人民币虽然说短期有进一步升值走强的迹象,但总体上而言,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还没有出现贬值的情况。
而与此同时, A股经历了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深度回调之后,经过几个月的连续上涨,目前开始出现了加速上行的迹象。
这个时候我们在对比人民币汇率走势和a股走势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在去年9月和10月的走势,其实方向上是趋同的。也就是股市上行,叠加汇率贬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为什么说这种情况是为美国第1轮降息,在金融层面提供软着陆创造条件?
过去我多次讲过这样一个概念,货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跷跷板效应。什么叫货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跷跷板效应呢?货币价格很好理解,就是汇率的走势。而资产价格,通常我们说到的核心资产价格,主要就是房地产价格和股市的价格。
这两种价格在金融战的背景下,会出现跷跷板效应。
也就是在中美利差为负的情况下,美国利率高,我们的利率低,这个时候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出进行套利。而国内的资产价格上行,会给套利资金提供高位套现的机会,而高位套现的资金,又会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推动汇率进一步贬值。
反过来,我们看到的a股上行,汇率贬值,其实反映的就是资本在向美国回流。大量的资金流入美国的资本市场,在美国降息的同时,可以极大的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这就是给美国降息,创造软着陆的金融条件。
但是现在的情况,汇率表现相对稳定,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和可能性。汇率的走强,会反过来吸引资金的流入,而不是流出。同时A股出现了大幅的上涨,这反映的是资金在流入,而不是流出。或者说至少从市场走势反映出来的资金预期,是这样的逻辑。
与此同时,a股自8月中旬以来的加速上行,与这一轮港币的快速升值,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
所以我们可以猜测,在8月中旬,宏观层面的预期,其实就已经实际落地,所以海外资金开始回流。我恰好在8月11日写了一篇文章《形势变了,从全面对抗,走向中美共治?》,从文章的逻辑和资金的表现来看,其实是从不同的侧面,说到的同一个事情,也就是中美交易的落地和第2轮降息的落实。
应该说a股的上行,是资产价格的提升。在中美利差为负的背景下,这不会推动人民币汇率的走强。但是反过来,在美元降息预期落地,中美利差收窄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走强,可以为资本市场的上行创造空间。
所以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和a股走势来看,这更像是摆好架势,准备迎接国内的海外存量资金回流,而不是再一次为美元第2轮降息,提供金融软着陆的条件。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很多人自然会关心,a股未来的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而从空间上讲,我过去一直认为,上证指数会在3000~3700之间宽幅震荡。就是因为3730点是疫情期间股市运行的一个高点,也是2015年疯牛之后,近10年以来的一个高点。目前来看,上证综指已经突破了这个高点,但实际上,从上证50,沪深300的走势来看,基本还是在这个区间的。上证综指的突破,主要是因为工农中建四大行,都已经接近和大幅突破了2015年的高点,所导致的一种虚高。
而从深圳成指来看,它的十年高点是在16,000附近,创业板指高点是在3500附近。就目前的位置而言,其实都还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所以我还是之前的那个观点,如果你以上证指数为参考来判断牛市,那我觉得总体上,整体上行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以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所代表的板块机会,也就是结构性机会,后面应该还会继续。
从时间上来讲,我觉得可能会延续到美国降息落地,甚至不排除在确定欧洲给美国创造软着陆的具体条件之后,这一轮行情才会真正结束。所以后面欧洲具体会以什么方式来为美国的软着陆创造条件,就会变得比较关键。
谁来买单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全场消费由欧公子买单。但是在现实的层面来看,这就不是一个玩笑,而是中美交易的逻辑延伸。
现实来说,就是我之前说过的一个判断,金融战应该是美国在最具优势的层面,对我们所发动的最后一次冲击。而随着去年9月美国的降息正式落地,就意味着美国金融战彻底终结,也意味着美国在最具优势层面进行打击努力的失败。
当时我的判断是,我们会以此为契机,从过去的战略防守,全面的转为战略反击。但是从现实的发展来看,现在的局势,更像我之前长文章中所说的,是一种战略相持。而且有可能这个相持的阶段,还会持续很久,才会进入到下一轮,我们以巨大的压倒性优势,而发起的真正的战略反击。
那么在这个战略相持阶段,美国会发现,短时间内是无法打败我们的,所以如果中美继续这种全面的对抗,只会导致两败俱伤,渔翁得利。而这个渔翁,就包括欧洲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一众的第三方国家,而其中最大的那个渔翁,就是欧洲。
那么现在这种战略层面的交易展开之后,很显然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那么反过来,中美一定会创造条件来完成交易,这个在我之前的长文章中都有过分析。而交易的结果,最大的可能,就是由欧公子来买单。
欧洲买单的具体操作,最重要的就是在美国开启第2轮降息的时候,要创造条件,让国际资本从欧洲流向美国,而不是从美国流向欧洲。只有大量的资金再次从欧洲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才有可能在美国降息的同时,保障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参考我们之前的操作,欧洲需要跟随美国同步进行降息,以确保欧元和美元之间的利差不会大幅快速缩窄。同时,在欧洲需要进行预期重置,也就是打破资金流向欧洲的预期。
这种预期,由两方决定,一个是收益率,一个是安全性。
所以后面美国要做的事,一方面压低欧元资产的收益率,一方面提高欧洲的安全成本。前者需要在欧洲制造新的金融危机,或者是危机预期。后者需要在地缘层面给欧洲制造战争压力,或者是恐怖袭击。这两个方面对美国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这种不同的选择,或者说是同时进行的选择,可能会对我们的a股市场,继续结构性牛市的时间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是前者,有可能会形成全球层面的金融恐慌。如果是后者,则影响相对比较有限。
但是如果欧洲发生金融危机,在中美交易的层面,一定会将这种危机局限在欧洲范围之内,所以我之前就反复强调过,如果发生这种事情,并形成恐慌性的大幅回调,那将会是一次比较好的抄底机会。
最后
美国的第1轮降息,从去年9月份持续到12月份。但是相关的宏观层面的博弈,则持续了将近一年。目前美国的利率是4.5%,特朗普的目标是下调3-4%, 而相对靠谱的美国财长贝森特的目标,是下调1.5~1.75%。
那么根据这个下调的目标来看,美国的第2轮降息,可能要经历至少3~6次的下调。那么这个时间有可能会持续大半年。而宏观层面的博弈,甚至有可能会持续1~2年。那么在宏观层面,这将形成一个战略相持和交易继续的时间窗口期。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这一两年内,我们在宏观经济层面的边际改善空间会全面打开。对于经济企稳和分配改革的推进,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同时这也是一个为未来的总决战,进行回血和积累能量的关键时机。
希望我们的国家和我们个人,都能把握住这个反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