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享福,温情裁员
这个新闻不但温和,而且温情,就叫《上海地铁温情裁员》。
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到跟温情有关的裁员,发生在CN。
点击进去一看,好家伙,那必须得温情:
2025年8月18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人员结构优化方案”像颗石子砸进职场圈。首批约 2000名50岁以上老员工,一夜之间从“地铁守护者”变成了“补偿方案受益人”。
“昨天还在指挥早高峰,今天就接到HR约谈通知。”一位58岁的值班站长说,“补偿挺丰厚, 但心里还是难受。”另一位工作32年的老员工透露:“我能拿45万左右,加上两年失业金,提前退休也能考虑。”
这份被网友称为“国企天花板级”的补偿方案,打破了大家对裁员的固有印象:不仅有N+5个月工资,还额外给1万元现金补贴,社保直接延续到年底。
资料显示,2023年上海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 12,307元/月,上海地铁站务员培训转正后,平均月薪约为 12,000元/月。
就上海的地铁站务员这个岗位工资来说,已经是国内不多见能够持平当地平均工资的工作。
尽管不同口径的消费指数横向比较太难,并且再平均的工资在平均房价面前也略显寒碜,可你要说也给我N+5个月工资、1万现金补贴、社保延续到年底,让我卷铺盖走人,我是干的。
各位不要误会,企业这不在是和你商量,这是开会研究后做出的决定。
在当下劳动力市场里,很多不告诉你他们决定的私企,连正常工资都不发,更别说补偿。
这则新闻的实际是:且看一位要滚蛋的员工,会受到怎样的待见?
我查了下这家公司的背景和财务状况。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申通地铁集团”)成立于2000年4月28日,前身是上海市地铁总公司。它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主要负责上海地铁网络(包括上海市域铁路,除金山铁路外)的运营、管理、维护以及相关综合开发业务。集团业务涵盖轨道交通运营、物业管理、新能源开发、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等领域。
作为国有企业,集团致力于推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目前运营线路总长超过800公里,日均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之一。
集团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834.SH),后者主要从事轨道交通相关投资和运营支持业务。
2021-2023年稳步增长,主要受益于轨道交通运营扩展和申凯公司项目(如都江堰合同)。2024年升至5.86亿元,但较2023增长放缓,主要因保理和租赁业务规模收缩及上海松江有轨电车示范线运营结束。
整体净利润在0.5-0.7亿元区间波动,2024年下降28.49%,因退出九源基金项目导致投资收益减少、合资企业亏损增加。
总资产连续下降,2024年降15.13%,主要因保理项目到期回收资金;总负债大幅减43.10%,通过偿还短期银行贷款和超短期融资券,资产负债率降至21.21%,财务风险降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年为正。
总体而言,集团财务健康,2025年上半年报告显示上半年营收约2.9亿元、净利润0.25亿元,继续稳定。
作为对比,昆明地铁如今连工资都难以发出。
放眼全国,上海申通地铁是运营规模位居首位的,财务表现更是稳健(低负债率、扣除补贴后盈利)。
如果这样的地铁公司都难以为继,要我说全国的地铁都别开了。
所以这些温情,不过是变相降低人力成本,毕竟新闻中也提到,“新招本科生起薪才4000元”。
上海,本科,4000元工资,鸡你太美。
有人说,这无非是想要逆向淘汰中老年职工,类似当年的国企改制下岗潮。
其实淘汰的从来不是岗位,而是高薪的员工。
我对这则新闻反感的,恰恰是这巨大的工资差距。
试想,2025年,你可以招一个能接受上海4000元工资的人做牛马,2026年,能不能招到一个能接受上海3000元工资的人做午马,2027年,能不能招到一个能接受上海2000元工资的人做十马?一年又一年,把头部不断砍掉,剩下的都是牲畜罢了。
这就是为什么出轨和家暴,是当代婚姻中零容忍的底线,因为一个不断下探的底线,给对方的潜台词是无需遵守的规则。
真是没钱了吗?
全世界这么多地铁,只有CN的安检覆盖范围最广、强制性最强,每次看到一个站点站着那么多年轻的劳务派遣青年,我都有点感慨
是的,在养尊处优的国企里,不是说年龄大就会被裁、工资高就会优化,而是你没有关系就会温情、没有官位就会换血。
我还从来没有听过哪个国企领导在会上誓师,今年如果达不到哪项考核,他就卸甲归田退耕还林。
我一直以来听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国企领导,在电视上痛哭流涕,在照片里悔不当初,相关新闻都是以亿为单位的数字。
至于更多的官方在上海温情事件正面解读中,无一例外提到一个概念,国企也不是铁饭碗。
废话,黄眉怪们有如来赐给的金饭碗银饭碗,谁稀罕这些小妖你争我夺的铁饭碗?
就这样,村民们还痛斥铁饭碗的人,以为就是它们,抢了自己高枕无忧的饭碗,让大家老无所依。
所以如来,当然呵呵呵呵,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