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沙青青:这个美国人,为什么会说日本选择了一条“民族切腹”之路?

作者 :中华军事 2025-09-03 09:11:12 围观 : 评论

【文/东方军事专栏作者 沙青青】

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但这个宣告过程并不平稳有序——就在前一天,日本国内还酝酿了一场风波。

1945年8月14日,日本东京,在皇居外的政治中枢发生了一次未遂政变。一批激进的日本军人在得知天皇和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他们还想把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虽然日本国内已被美军轰战得七零八落,废墟一片,但美军尚未攻入日本本土,还可以“本土决战”。于是14日深夜,这群激进的少壮派军官企图挟持军政要人,指挥调动近卫师团部队,推翻政府已经做出的无条件投降决策。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当然,这场政变没有成功。8月15日早上,天皇裕仁醒来后才得知昨夜发生了这样一场骚动。

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2015年版刻画的“宫城事件”

这起事件被称为“宫城事件”。20世纪60年代,日本著名文史作家半藤一利将此写成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日本最长的一天》,刻画了战争末期日本社会的癫狂氛围。这本书很快被改编成电影,主演是著名演员三船敏郎。到了2015年,也就是日本战败70周年时,又翻拍了新版,主演是役所广司。这本书及两部电影为后世提供了一个观察战末日本的视角。

三船敏郎和役所广司在片中饰演的是日本末代陆军大臣阿南惟几。阿南惟几曾参加侵华战争,打过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由于日本战败后接受政治改革,不再允许拥有军队,只有自卫队,也就没有陆军大臣这一职务,阿南惟几就成了最后一任。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阿南惟几是日本宣布投降后少数几位立即自杀的陆军高层军官之一。东条英机曾试图开枪自杀,但未能成功;阿南惟几则是切腹自杀,且拒绝下属协助介错,自己用短刀砍向颈部动脉,过程极其血腥,在两部电影中都有表现。顺便一提,阿南惟几的第六个儿子阿南惟茂,曾在2001年至2006年间担任日本驻华大使。

资料图:阿南惟几

回顾这个历史插曲,是想提醒,即便侵略战争已进入投降阶段,日本国内还在经历如此激烈的反复。这种失败前的癫狂愚昧,又恰好印证了这个国家、民族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

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与德意不同,为什么日本似乎没有一个主体来为这场侵略战争负总责?为什么战后80年,东亚社会始终无法对历史和解,曾遭受日本殖民压迫的民众仍在追寻一个郑重的道歉?

无条件投降背后的“条件”

http://www.dfjb.net●☛█▼▲◐●☛█▼▲◐◐◐◐●☛█▼▲◐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

1945年,日本方面在磋商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时,提出一个附加条件——不变更天皇的地位,即保留所谓的“国体”。盟军在答复日方提出的要求时用了一个比较暧昧的表述——“subject to”,也就是说虽然不变更天皇地位,但天皇的权力从属于盟军最高司令部。事后,日本内部还因为如何翻译和理解“subject to”这个表述而引发争议。

“宫城事件”的导火索,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这个原因。青年军官们认为,如果天皇权力从属于盟军最高司令部,意味着日本的国体变了,这个国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因此必须要做最后的挣扎。他们甚至一度想攻进皇居“夺玉”——这是一个颇有历史意味的词,明治维新时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年仅12岁的明治天皇,哪一派能控制天皇,哪一派就能获得绝对的政治优势和大义名分。

此时日本已经挨了两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在毫无任何胜算的情况下,这批青年军官仍垂死挣扎。他们的职位都不高,大多是少尉、中尉级别,但他们能威胁中央政府的决策;哪怕已经决定投降,还可以发起政变。类似事情在日本近代史上也不罕见,大众比较熟悉的就是“二二六”。

1967年版《日本最长的一天》

这些人为什么能激起巨大能量?这要从日本近代政治体制、天皇的地位以及战前日本的“国体论”等意识形态说起。

尽管现在日本天皇是一个象征性的“虚位”,不参与政治性活动。但在日本历史上,一旦搞政变,总会诉诸天皇,希望得到天皇支持或控制天皇。这些日本军国主义军官在投降前最后一刻,仍坚持保留的“国体论”,就是天皇制国家的正当性。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这也呼应了当下人们的一个疑问:日本天皇到底要为战争负多大责任?天皇应不应该被追究责任,以及为什么没有被追究?

回顾二战史,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与德意法西斯道路有很大区别,无论是纳粹德国还是意大利,都能找到所谓的“罪魁祸首”——希特勒、墨索里尼,但在日本,同样的问题就变得模棱两可:一个跟希特勒、墨索里尼同等量级的战犯是谁?昭和天皇?东条英机?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东条英机,1941年担任首相,1944年7月被推翻下台;在他之前,近卫文麿担任首相,侵华战争在其任内一步步扩大,他是不是该负首要责任?1945年战败时,时任首相的铃木贯太郎推动日本“无条件投降”,但他肯定不是当时日本的第一权力话语人。

事实上二战期间,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面对日本时会有一个疑惑:日本的第一权力话语人到底是谁,谁是我的谈判对手?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在日本走向对外战争的过程中,好像有很多人握着方向盘,有文官政府,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外交大臣、内务大臣……,也有议会,参议院、众议院、枢密院,还可以是陆海军实际负责人,等等。方向盘上有很多双手,但很多时候分不清到底是谁在真正操控,最终导致车子“暴走”。

1943-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的局势越来越糟,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战争无法维系下去,但所有人都不知道刹车在哪、也不知道司机是谁。它跟德意不同:希特勒自杀了,整个纳粹体制就崩溃了,墨索里尼被处决,法西斯意大利也覆灭了;但东条英机下台了,战争还在继续。

所以在日本出现了诡异的局面:似乎找不到一个核心首犯,但所有人都是从犯。借用日本学者丸山真男的话就是“无责任体系”,这套体系体现在方方面面,上至大政方针,下至日常决策。

那么,是真的没有战争第一责任人,还是藏在背后?理论上,根据明治宪法的规定,天皇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是陆海军统帅,所以天皇应该是第一责任人。

但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天皇被推上了日本统一的核心,同时为了塑造其绝对权威、不让他犯错,就把他“精心包装”起来——用一个立宪君主的外壳,装一个绝对君主的内核。天皇拥有一切权力,但不主动运用权力,而是交由下面的高级官员去执行;如果做成了,是天皇的功劳,但如果办砸了,下面这些人就是替罪羊。

《终战诏书》 维基百科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无责任体系”

我们可以简单分两个层面来认知日本的侵略战争,第一个是宏观层面,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中国、朝鲜半岛的基本国策是扩张,这是大趋势;第二是微观层面,到底采用什么具体策略、仗该怎么打,日本内部并没有一套明确作战计划,颇有些走一步算一步的意思。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趁机扩大对华侵略,投入更多部队,另一种则认为当下应守住中国东北,也就是伪满洲地区,不宜在关内扩大战事。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当时反对扩大战事的代表之一是石原莞尔。他是九一八事变的始作俑者之一,一手策划伪满洲国的诞生;到了1937年他身居日本总参谋部高位,却主张守住中国东北,不要进一步扩大对华战争。

此时,讽刺的一幕就发生了。石原莞尔的部下武藤章反驳他,为什么反对我们扩大战争?我们现在做的事跟你在1931年做的事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你在1931年可以做,我们现在就不能做?

一个月以后,淞沪会战(1937年)时,日本大本营征召松井石根前往上海作战,出发前首相近卫文麿问他打算打到哪里为止,松井石根的回答很模糊,他说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打到南京去。换言之,这些前线作战计划并没有在日本内阁商议过。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可见,军政之间是极其脱节、且互不负责的状态。更糟糕的是,军队内部、各部门之间为了自身利益、争夺资源而内斗,这种畸形关系不仅出现在上层,也弥漫至中层、下层。

1 2 3 下一页 余下全文

明治维新后,日本学习西方法律体制和政治体制,建立了近代官僚制度,慢慢地出现了“科长治国”现象。有些人实权不高,但控制着关键部门的重要岗位,成了国家的实际管理者。

比如,陆军省作战部的作战科,一个小科室,能量非常大,因为具体作战计划主要由这批中层领导来拟定。武藤章、石原莞尔等人都是从这些基层部门爬上来的,晋升路线非常清晰。而历史悠久的武家传统深刻影响着日本社会,实权高于名分。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此外,明治维新制度改革的关键之处,是日本首相对军队没有管辖权。日本历史上有七百多年的时间,天皇不掌权,军人掌权。为了防止这种局面重现,伊藤博文等人在起草明治宪法时就提出所有军队不听命文官政府,而是直接听命于天皇,天皇是日本陆海军总统帅。

这样一来,文官政府和陆海军就成为并列机构,但隐患也就此埋下。

举例而言,东条英机担任首相时,兼现役陆军大将,但他不能参加大本营会议,因为首相作为文官是没有资格参加大本营会议的;如果要参加,就必须兼任陆军大臣,但陆军大臣可以参会、没有表决权;如果想要有表决权,还要再兼任陆军参谋本部长。

另一个例子是近卫文麿,在其首先任内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化,但他同时向蒋介石政府抛出橄榄枝诱降,也曾期望通过纳粹德国的陶德曼调停中日战争,他甚至还做了一些比军方更激进的行动试图结束战争。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典型事件是1938年后,近卫文麿发表一则声明,称日本帝国政府不再以蒋介石政权作为交涉对象,换言之不再承认蒋介石政权的合法性,扶持傀儡政权汪精卫政府。这在事后被认为是失败的策略,因为这样一来战争就更没有解决的可能性了。但近卫文麿对此的自辩是,希望能把战争主导权从军方那里抢过来。

资料图:近卫文麿

这种“内卷”不仅体现在军方跟政府之间,也反映在军方内部、军种之间。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袭击前,对于到底要不要对美开战,陆海军的矛盾非常大。陆军若要发动对美作战,必须依靠海军为主力,需要海军去袭击珍珠港,同时把陆军部署到东南亚各地。当时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陆军高层的想法是,日本打美国是没有把握的,只要海军表示没有足够力量去打这场战争,那就打不起来。但海军的想法是,我们要跟陆军争资源,怎么能示弱?所以肯定不会明说这场战争不能打,只能说如果你们陆军要打,我们海军就奉陪到底。

陆海军之间既想相互推责,指望由对方承担挑起战端的政治责任,但又都不想后退示弱,从而丧失自己在国内的政治资本。而这些具体言辞中,又笼罩着一层日本文化独有的暧昧拧巴,最终导致“暴走”。

以上种种看起来匪夷所思、荒唐至极,但放在那个畸形的军政体制之下似乎又有一定合理性。日本战前的这套制度设计,本质上造成高层分裂、军政分离,同时内部山头林立,相互斗争。各方为了争夺战争和政治主导权开始比赛谁更积极、谁更疯狂,整个国家越来越失控,走向万劫不复之路,却无人为此负总责。

HTTP://WWW.dfjb.net◐◐◐◐◐◐◐◐◐◐◐◐◐◐◐◐东方金报网

“民族切腹”

约瑟夫·格鲁,曾在1932-1942年担任美国驻日大使,亲眼目睹并经历了日本从1930年代初的对华战争一步步走向太平洋战争。1941年珍珠港事变爆发后,他被日方扣押,1942年才返回美国。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格鲁在自己的日记《使日十年》中把日本的这套体制称为“民族切腹”,战争一定会走向这个地步,因为他们不愿面对此前犯下的种种错误。

资料图:约瑟夫·格鲁

1941年偷袭珍珠港前,近卫文麿通过格鲁传话给罗斯福,想跟他见面,亲自跟他进行最后的和平协商。但事实上,这只是近卫文麿的一厢情愿,不代表日本政府的立场。

而且,以近卫文麿当时所处的政治位置,也无法给出与之相应的承诺,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可以拍板是战是和,但近卫文麿没有这个资格和能力去做这些决策。甚至在七七事变后,近卫文麿找了个中间人宫崎龙介(宫崎滔天之子)去南京找蒋介石谈,结果宫崎龙介都在神户上船了,还被陆军宪兵逮回去,因为陆军不愿和谈。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近卫文麿下台后,东条英机接任首相。昭和天皇后来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陆军大将来担任首相,这岂不是鼓励军部的激进举动吗”,他的辩解是,只有军人才能压住军人,选择东条英机做首相,可以利用他在军队的威望来压制军队的反对意见。

在偷袭珍珠港之前的最后一刻,罗斯福给日本政府拍过一份电报,外务大臣松冈洋右把电报拿给东条英机,问他要不要回应。当时山本五十六的机动部队已经停在夏威夷外面,马上就要发起进攻,东条英机用了一个极不负责的说辞,大意是反正飞机马上就要起飞,我也管不了;你作为外务大臣,有必要直接入宫觐见天皇。

这种不干不脆、模棱两可的状态也出现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波茨坦公告》发布后,美国明确向日本表示,如果你们再不投降,我们就要投入大规模新型武器了。时任首相的铃木贯太郎虽然希望推动日本政府投降,但在对外发布政策时,他用了一个日语单词,汉字写作“默杀”,日语中可以理解为无视。

◐◐◐◐●☛█▼▲◐◐◐◐●☛█▼▲◐◐◐◐●☛█▼▲HTTP://WWW.dfjb.net███████████████████████████东方金报网

这个词翻译成英文后,美方就问了一个问题:是reject,还是ignore?反对还是忽略?后来美国人把它理解为“reject”,原子弹就丢出去了。可以说,暧昧的表述直接造成了政治上的恶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前现代社会,狂飙后的不适

1895年甲午战争胜利,对日本来说,某种意义上验证了明治维新的成功。但如果把明治维新放到更长的历史坐标去衡量,会发现这是一场急促的转型。明治维新时期的这批元老,在他们的幼年时代可能还是接受阳明学儒家教育,但30岁左右迎来“黑船来航”的西方文化冲击,到了壮年时代日本已经高喊“脱亚入欧”,几乎在一代人之内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四十年的时间,日本从一个远东边陲的前现代岛国,一跃成为自认有资格加入帝国主义游戏的现代国家。

这种切换带来的冲击异常剧烈,当他们带着根深蒂固的传统和习惯像初生牛犊般冲进19世纪末的帝国主义时代,毋庸置疑,与之伴随的副作用也会非常强烈。

在日本社会的小团体文化中,人一定要挂靠在某个共同体中,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一旦脱离了团体,就像浮萍一样,失去安身立命之本。不管是政治家、民众,似乎都被一些东西拉扯着,丧失了独立人格,他们把个人价值寄托在更大的价值上,而这个最大的价值就是所谓的国体。一旦国体不在,日本这个国家、民族就相当于消亡了,所以投降前青年军官们要为此誓死一搏。这种在外界看来很离谱抽象的东西,却像宗教一样隐匿地滋生在日本社会的角角落落。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社会的保守性很强,需要借用传统来维持政治统一,其间产生的巨大张力则通过外部释放,比如对外战争,以此推动国家近代化发展。这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上的不协调,导致了国家的“暴走”和近代化的失败。

反省战争

这一套体制和思维模式一直影响至今,现在日本人对那段历史的认知,也非常混乱。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绝大部分日本人的战争记忆是笼统的,他们会说战争非常悲惨,所以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他们不会细分战争的是与非,也不去明辨加害者和被害者的身份,他们会说日本人受苦,但没有想过被侵略者遭受更大的苦难。

还有一些是偏左翼的历史观,尤其是战后六七十年代,日本社会左翼思潮兴盛,他们抱持着更加反省的态度来面对战争;有些人也会呼吁道歉,强调和解。当时出现了一批左翼文艺工作者,著名导演山本萨夫曾拍过《战争与人》三部曲,展示的是偏左翼的视角。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再者就是如今为我们大力批判和揭露的右翼史观,美化歌颂战争。如果仔细剖析右翼史观,会发现很多吊诡之处。例如,他们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归根结底来自于战败;如果继续维持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就不会有现在的日本;正是因为1945年迎来了战败,整个社会体制经过一定改造,才创造了现在和平的日本。

这种右翼史观在回溯历史时,会跳过或美化、乃至否认对外侵略战争这部分事实,把明治以来日本近代化过程全部赋予合法性。但如前文所述,正是因为明治维新近代化存在的巨大缺陷,才导致日本走上军国主义法西斯化道路,最终在1945年接受败局。

还有一类右翼史观则认为,所谓的“大东亚战争”是要从欧美白人殖民者手中解放亚洲,是要破除欧美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是黄种人争取独立自由的战争。但罔顾了自己在用与欧美帝国主义相同的手段摧残亚洲人民。

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场景的照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关于战争记忆,随着更多资料的披露与完善,逐渐拼凑出更真实、丰富的历史,但它会也被裹挟进现实世界,为当下政治所利用。

以原子弹爆炸为例,日本社会的战争记忆长期被原爆记忆主导,突出自己作为被害者的叙事基调。这些年来,受进步主义思潮的影响,世界范围内也有一批人在反思美国对日本扔原子弹。确实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两颗原子弹轰炸的地方,但是放在战争的情境下、站在被侵略者和参战盟军的立场,这两颗原子弹挨得冤吗?并不冤。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况且,美国也可以自我辩护,美方已做出提前警告,但日方拒绝了。美国在选择原子弹投放地的时候也有一些考虑,首先最好是日本重要军工基地,而广岛当时被称为“军都”,也是航运重地。

1894年日本对清朝发动甲午战争,明治天皇把大本营从东京迁到广岛,作为前敌指挥部,进攻旅顺、威海的部队都是从广岛集结出发的。从1895年起,广岛就成为了日本的军事重镇。在战争末期,东京、大阪、名古屋等重要城市已遭到美军大规模轰炸,但广岛尚未经受,所以美国选择此地投放原子弹,从军事价值和检验原子弹威力来说,这是合适的地点。

最近在日本战败投降80周年的时间点,日本共同社发表了一篇访谈,看后有些感慨,想在此分享出来,作为本文结尾,也作为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这场战争的一个注解。

访谈的主角是一位95岁的日本老人,名叫冈田黎子。战争爆发时,她是一名中学生。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她回忆称,广岛附近有很多小岛,日本军方就在这些岛上生产化学武器。战争期间,她作为被征召的一名学生,被派到岛上去生产化学武器。军方要求他们严格保密,在岛上看到的、所做的一切事情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家人。

这些军工厂生产出来的化学武器炮弹,有很多被用在中国战场,还把一些则被挂在高空气球上释放出去飘向美国,当时大概飘放了几千个高空气球——虽然战果不大,但仍造成了一些影响。

◐◐◐◐●☛█▼▲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这位老人事后才知道自己亲手制造的这些化学武器曾被用在中国、也被丢到美国,造成当地民众的伤亡。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冈田黎子又被派到城区做救护工作,但没有任何保护,她后来也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原爆受害人。对此她表示,虽然我自己是原爆受害者之一,但我非常清楚自己在这段时间所做的这些加害别国的事情——参与制造了化学武器。最后,她说:应该认识到我们自己对战争的加害责任,对此要直面反省,道歉和补偿才能促进友好与和平。

沙青青:《暴走军国》,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版。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本文系东方军事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东方军事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余下全文

【文/东方军事专栏作者 沙青青】

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但这个宣告过程并不平稳有序——就在前一天,日本国内还酝酿了一场风波。

HTTP://WWW.dfjb.net东方金报网采集不好玩哦◐◐◐◐◐◐◐◐◐◐◐◐◐◐◐◐◐◐◐◐◐◐◐◐◐◐◐◐◐◐撒旦法师打发斯蒂芬

1945年8月14日,日本东京,在皇居外的政治中枢发生了一次未遂政变。一批激进的日本军人在得知天皇和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他们还想把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虽然日本国内已被美军轰战得七零八落,废墟一片,但美军尚未攻入日本本土,还可以“本土决战”。于是14日深夜,这群激进的少壮派军官企图挟持军政要人,指挥调动近卫师团部队,推翻政府已经做出的无条件投降决策。

当然,这场政变没有成功。8月15日早上,天皇裕仁醒来后才得知昨夜发生了这样一场骚动。

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2015年版刻画的“宫城事件”

http://www.dfjb.net●☛█▼▲◐●☛█▼▲◐◐◐◐●☛█▼▲◐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

这起事件被称为“宫城事件”。20世纪60年代,日本著名文史作家半藤一利将此写成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日本最长的一天》,刻画了战争末期日本社会的癫狂氛围。这本书很快被改编成电影,主演是著名演员三船敏郎。到了2015年,也就是日本战败70周年时,又翻拍了新版,主演是役所广司。这本书及两部电影为后世提供了一个观察战末日本的视角。

三船敏郎和役所广司在片中饰演的是日本末代陆军大臣阿南惟几。阿南惟几曾参加侵华战争,打过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由于日本战败后接受政治改革,不再允许拥有军队,只有自卫队,也就没有陆军大臣这一职务,阿南惟几就成了最后一任。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阿南惟几是日本宣布投降后少数几位立即自杀的陆军高层军官之一。东条英机曾试图开枪自杀,但未能成功;阿南惟几则是切腹自杀,且拒绝下属协助介错,自己用短刀砍向颈部动脉,过程极其血腥,在两部电影中都有表现。顺便一提,阿南惟几的第六个儿子阿南惟茂,曾在2001年至2006年间担任日本驻华大使。

资料图:阿南惟几

回顾这个历史插曲,是想提醒,即便侵略战争已进入投降阶段,日本国内还在经历如此激烈的反复。这种失败前的癫狂愚昧,又恰好印证了这个国家、民族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

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与德意不同,为什么日本似乎没有一个主体来为这场侵略战争负总责?为什么战后80年,东亚社会始终无法对历史和解,曾遭受日本殖民压迫的民众仍在追寻一个郑重的道歉?

无条件投降背后的“条件”

1945年,日本方面在磋商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时,提出一个附加条件——不变更天皇的地位,即保留所谓的“国体”。盟军在答复日方提出的要求时用了一个比较暧昧的表述——“subject to”,也就是说虽然不变更天皇地位,但天皇的权力从属于盟军最高司令部。事后,日本内部还因为如何翻译和理解“subject to”这个表述而引发争议。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宫城事件”的导火索,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这个原因。青年军官们认为,如果天皇权力从属于盟军最高司令部,意味着日本的国体变了,这个国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因此必须要做最后的挣扎。他们甚至一度想攻进皇居“夺玉”——这是一个颇有历史意味的词,明治维新时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年仅12岁的明治天皇,哪一派能控制天皇,哪一派就能获得绝对的政治优势和大义名分。

此时日本已经挨了两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在毫无任何胜算的情况下,这批青年军官仍垂死挣扎。他们的职位都不高,大多是少尉、中尉级别,但他们能威胁中央政府的决策;哪怕已经决定投降,还可以发起政变。类似事情在日本近代史上也不罕见,大众比较熟悉的就是“二二六”。

1967年版《日本最长的一天》

这些人为什么能激起巨大能量?这要从日本近代政治体制、天皇的地位以及战前日本的“国体论”等意识形态说起。

尽管现在日本天皇是一个象征性的“虚位”,不参与政治性活动。但在日本历史上,一旦搞政变,总会诉诸天皇,希望得到天皇支持或控制天皇。这些日本军国主义军官在投降前最后一刻,仍坚持保留的“国体论”,就是天皇制国家的正当性。

这也呼应了当下人们的一个疑问:日本天皇到底要为战争负多大责任?天皇应不应该被追究责任,以及为什么没有被追究?

◐◐◐◐●☛█▼▲◐◐◐◐●☛█▼▲HtTp://wWW.dfjb.net东方金报网●●●●●●●●●●●●●●●●●●●●●●●●●●

回顾二战史,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与德意法西斯道路有很大区别,无论是纳粹德国还是意大利,都能找到所谓的“罪魁祸首”——希特勒、墨索里尼,但在日本,同样的问题就变得模棱两可:一个跟希特勒、墨索里尼同等量级的战犯是谁?昭和天皇?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1941年担任首相,1944年7月被推翻下台;在他之前,近卫文麿担任首相,侵华战争在其任内一步步扩大,他是不是该负首要责任?1945年战败时,时任首相的铃木贯太郎推动日本“无条件投降”,但他肯定不是当时日本的第一权力话语人。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事实上二战期间,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面对日本时会有一个疑惑:日本的第一权力话语人到底是谁,谁是我的谈判对手?

在日本走向对外战争的过程中,好像有很多人握着方向盘,有文官政府,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外交大臣、内务大臣……,也有议会,参议院、众议院、枢密院,还可以是陆海军实际负责人,等等。方向盘上有很多双手,但很多时候分不清到底是谁在真正操控,最终导致车子“暴走”。

1943-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的局势越来越糟,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战争无法维系下去,但所有人都不知道刹车在哪、也不知道司机是谁。它跟德意不同:希特勒自杀了,整个纳粹体制就崩溃了,墨索里尼被处决,法西斯意大利也覆灭了;但东条英机下台了,战争还在继续。

所以在日本出现了诡异的局面:似乎找不到一个核心首犯,但所有人都是从犯。借用日本学者丸山真男的话就是“无责任体系”,这套体系体现在方方面面,上至大政方针,下至日常决策。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那么,是真的没有战争第一责任人,还是藏在背后?理论上,根据明治宪法的规定,天皇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是陆海军统帅,所以天皇应该是第一责任人。

但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天皇被推上了日本统一的核心,同时为了塑造其绝对权威、不让他犯错,就把他“精心包装”起来——用一个立宪君主的外壳,装一个绝对君主的内核。天皇拥有一切权力,但不主动运用权力,而是交由下面的高级官员去执行;如果做成了,是天皇的功劳,但如果办砸了,下面这些人就是替罪羊。

《终战诏书》 维基百科

●☛█▼▲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无责任体系”

我们可以简单分两个层面来认知日本的侵略战争,第一个是宏观层面,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中国、朝鲜半岛的基本国策是扩张,这是大趋势;第二是微观层面,到底采用什么具体策略、仗该怎么打,日本内部并没有一套明确作战计划,颇有些走一步算一步的意思。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趁机扩大对华侵略,投入更多部队,另一种则认为当下应守住中国东北,也就是伪满洲地区,不宜在关内扩大战事。

当时反对扩大战事的代表之一是石原莞尔。他是九一八事变的始作俑者之一,一手策划伪满洲国的诞生;到了1937年他身居日本总参谋部高位,却主张守住中国东北,不要进一步扩大对华战争。

此时,讽刺的一幕就发生了。石原莞尔的部下武藤章反驳他,为什么反对我们扩大战争?我们现在做的事跟你在1931年做的事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你在1931年可以做,我们现在就不能做?

◐◐◐◐●☛█▼▲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HTtp://www.dfjb.net▼▲▼▲▼▲▼▲▼●●●●●●●▼▲▼▲▼▲

一个月以后,淞沪会战(1937年)时,日本大本营征召松井石根前往上海作战,出发前首相近卫文麿问他打算打到哪里为止,松井石根的回答很模糊,他说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打到南京去。换言之,这些前线作战计划并没有在日本内阁商议过。

可见,军政之间是极其脱节、且互不负责的状态。更糟糕的是,军队内部、各部门之间为了自身利益、争夺资源而内斗,这种畸形关系不仅出现在上层,也弥漫至中层、下层。

1 2 3 下一页 余下全文

相关文章

  • 高志凯:日本军国主义蠢蠢欲动,我呼吁各方联合发布声明禁止日本修宪
    高志凯:日本军国主义蠢蠢欲动,我呼吁各方联合发布声明禁止日本修宪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胜利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并通过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的确定下来,包括联合国宪章、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等。这些文件不仅明确了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还规定了战后国际社会的许多基本规则,比如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这些原则至今仍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基石。根据1947年施行的《和平宪法》第九条,日本承诺永远放弃以国权...

    2025-09-03 09:11:30
  • 沙青青:这个美国人,为什么会说日本选择了一条“民族切腹”之路?
    沙青青:这个美国人,为什么会说日本选择了一条“民族切腹”之路?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沙青青】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但这个宣告过程并不平稳有序——就在前一天,日本国内还酝酿了一场风波。1945年8月14日,日本东京,在皇居外的政治中枢发生了一次未遂政变。一批激进的日本军人在得知天皇和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们还想把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虽然日本国内已被美军轰战得七零八落,废墟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学习西方法律体制和政治体制,建立了近代官僚制度,慢慢地出现了“科长治国”现象。有些人实权不高,但...

    2025-09-03 09:11:12
  • 子政| 从雅尔塔到北京:逆流中的和平坚守
    子政| 从雅尔塔到北京:逆流中的和平坚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子政】在人类历史长河中,80年不算是很长的时间,但若要选择性遗忘历史或意向性曲解历史,这一个时间段却也足够了。80年前的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一行曾在克里米亚半岛被一路上亲眼所见之兵灾的破坏深深震撼。一位代表团成员写道,“我们见到的战争创伤使我终生难忘”。在会议开始后,满心愤怒的罗斯福对斯大林说,“我比一年前更想痛击德国人。”亲身经 令人欣慰的是,联合国的和平事业并未被逆流所阻挡,始终在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着。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

    2025-09-03 09:10:59
  • 翟东升: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调研后,我对俄罗斯的社会情绪有了新认识
    翟东升: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调研后,我对俄罗斯的社会情绪有了新认识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一行访问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本次调研,除了与学术机构对话外,他们还重点调研了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俄罗斯社会情绪、中美俄大国三角关系、中俄学术交流合作等议题,特别拜会了有条件接近俄罗斯政治核心圈的几位政要或前政要,也分别与俄罗斯产业界、金融界与智库界人士举行了座谈。本文为翟教授此行的所见所闻和思考,观察者网转载,供各位读者参考。【文/翟东升】202 有几场座谈的对象主要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企业家、金融家与知识精英,参与者均能讲较为流利的英文,国际化程度相当高...

    2025-09-03 09:10:42
  • 陈刚:战败80年后,日本有些人又开始蠢蠢欲动……
    陈刚:战败80年后,日本有些人又开始蠢蠢欲动……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为界,到2025年正好是80年,我们称之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日本仅称之为“战后80年”。若从1945年往前数80年,则是1865年,恰好是1868年明治维新前3年。明治维新改变了日本的社会体制,使这个国家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到1945年以前,日本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需要掠夺周边国家资源,与欧美列强争夺亚洲等地的市场。那时,日本通过对外战 若想对“新战前”有具体认识,可看一下2025年7月的日本参议院选举,并梳理这几年日本为战争做出的准备。参议院选...

    2025-09-03 09:10:29
  • 阿富汗6级地震已造成1411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
    阿富汗6级地震已造成1411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2日,阿富汗东部发生5.5级余震。当地时间8月31日,该地区遭遇阿富汗二十年来最严重地震,震级达6.0级,已造成至少1411人死亡,3124人受伤,超过5400所房屋被毁。阿富汗人道主义工作者诺尔扎伊表示,此次余震引发山体落石,导致道路进一步中断,且在废墟中搜救的风险大幅增加,不仅引发民众恐慌,还迫使救援工作暂停,受伤人数较多,死亡人数可能还会更高,其所在组织已派出队伍...

    2025-09-03 09:10:25
  • 特朗普:美军袭击了委内瑞拉运毒船,干掉11人
    特朗普:美军袭击了委内瑞拉运毒船,干掉11人

    当地时间9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美军对一艘涉嫌“与委内瑞拉贩毒集团有联系”的运毒船进行了致命军事打击,有11人在行动中死亡。此前有消息称,美国政府下令加强其在委内瑞拉附近海域的海上军事部署,以打击来自拉美贩毒集团。委内瑞拉政府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委总统马杜罗1日称,现在美军“8艘载有1200枚导弹的军舰以及一艘潜艇,正瞄准委内瑞拉”,并表示该国已为保卫国家做好“最大程度”准备。...

    2025-09-03 09:10:20
  • 特朗普谈谣言:我都不知道我死了呢
    特朗普谈谣言:我都不知道我死了呢

    【文/观察者网 柳白】“特朗普还健在吗?”近段时间,关于这位美国总统的传言在社交媒体甚嚣尘上。就在上周,特朗普有三天没有公开行程,这加重了外界对其健康状况的猜测。不过当地时间9月2日,这位事主亲自现身辟谣。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表示,他确实知道人们在讨论自己的健康问题,但“没有”注意到周末网上关于自己“已经死亡”的传言,并抨击媒体炒作“假新闻”。9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回应健康...

    2025-09-03 09:10:16
  • 9月2日分析:高位股跳水!
    9月2日分析:高位股跳水!

    来源:大白话时事微信号:xhdb66今天大盘特点就是,前期热炒的高位股板块集体跳水大跌。最近两个月市场最靓的仔是CPO板块,其中CPO板块的三大龙头被戏称为“易中天”。4月7日以来,在连续涨了七八倍以上后,这三大龙头的市值加起来有万亿,而且都是创业板权重,所以对创业板指数的影响很大。前天和昨天的文章都在提醒CPO板块的风险,今天这三大龙头跌幅5%-10%之间,带动创业板大跌2.85%,盘中最大跌幅...

    2025-09-03 08:50:09
  • 又迎来大涨!
    又迎来大涨!

    作者: 子木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已获授权转载今天,黄金大涨,一度突破350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我看了一下,今年的金价涨幅已经累计超过了30%,几乎跑赢全球所有股指。而从8月下旬到9月初的这轮上涨,是非常“特殊”的——既没有发生特大战争,又没有特别动荡的地缘政治摩擦和经济冲突事件,就这样,黄金在人们的忽视中悄悄上涨,慢慢崛起。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呢?预期!8月下旬,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美联...

    2025-09-03 08: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