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宏:日本人对侵华历史的认识太慢、太迟、太不彻底
因两次遭遇原子弹轰炸,战后日本社会普遍存在“受害者思维”,民众常聚焦自身战争伤痛,却模糊了加害者责任。
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东方军事特邀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长期致力于日本与亚洲国家历史关系研究并曾协助中国花冈劳工对日索赔的左翼学者田中宏,就此议题展开对话。
【对话/ 东方军事 段平洋,校对/东方军事 郭光昊】
日本政府首次表示深刻反省,已是1972年
东方军事: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将举办隆重的庆祝仪式。在这个时间点上,作为日本历史学者,您如何看待上世纪日本的侵华战争?是什么促使您开始跳出“受害者思维”客观认识历史的?
田中宏:我在参与处理花冈事件(编者注:1944年起, 986名中国人分三批被强掳到鹿岛组花冈事务所,遭到日本政府和鹿岛组非人的奴役和虐待。1945年6月30日晚,700多名花冈矿山的中国劳工因不堪忍受繁重劳动和残酷折磨而发动起义,结果被日方残酷镇压,3天内共有130多名劳工被拷打折磨致死。从1944年8月至1945年11月间,在花冈的986名中国劳工中共有400多人死亡,“花冈事件”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强征劳工的最典型例证。 )的过程中,曾有过这样的想法:
“想问问日本人,中国或者说中国人到底对日本做了什么,以至于必须遭受这样的待遇?他们占领了日本什么地方吗?他们向日本的某个地方投下了炸弹吗?……”
我小学三年级时,漫长的战争结束了。虽然我知道空袭(其中包括原子弹投下),但应该没有日本人被从街角闯入的武装士兵突然抓走,然后被强掳到陌生的异国进行强制劳动。同样是战争,中日两国的经历却大相径庭,这一点让我深有体会。这可以说是我的“历史认识”的起点。
战后美军为秋田县花冈矿山幸存中国劳工进行身体检查时所拍照片。 资料图
东方军事:在您看来,日本的“受害者认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田中宏:在日本,由于是以“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迎接战败的,因此战争的“受害者意识”较为强烈。此外,在战后美苏对立背景下,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举行的对日和平会议(1951年9月在旧金山举行)中,与日本“过去”密切相关的中国、朝鲜的政府均未被邀请与会。和约签署并生效后,日本摆脱了被占领状态,恢复了主权,回归国际社会。1964年,东京奥运会举行,日本进入高度经济增长期,这也与“历史问题”被推至次要地位有关。
剩下的国交正常化问题,则作为两国间另行解决的战后处理议题。日韩条约和日中共同声明实际上都在东京奥运会之后。1972年《中日共同声明》前言中写道:“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在国际文件中明确表达此类历史认识,但此时距战争结束已近30年。
“日本试图篡改历史,因此我们建造了这座纪念馆”
东方军事:“受害者叙事”对日本社会历史认知造成了哪些偏移?那些声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人,是出于无知还是漠视?日本政客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田中宏:战后40年(1985年)5月8日,是日本旧盟国德国的战败纪念日。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在联邦议会上的纪念演讲中说道:
“5月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我们纪念所有被拖入战争的人民,特别是失去生命的无数苏联人和波兰人。作为德国人,我们沉痛纪念我们死在战场、在家里死于空袭、死在监狱、死于被从家乡驱逐的同胞。……对过去闭上眼睛,就无法看到现在。谁不想记住过去的非人行径,谁就可能重蹈历史覆辙。”
德国总统魏茨泽克1985年5月8日在德国国会的演讲
顺便一提,1985年日本的“全国战殁者追悼式”的“政府公告”中写道:“为向内外地逝去的300余万人致以追悼之情,并祈求和平……请默哀一分钟。”“300余万”指的是日本方面的死者人数,关注的是日本的“受害”,而未将日本“加害”人数纳入考量。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以“战后政治总决算”为口号,作为首相首次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引发国内外强烈反对。事实上,前一年8月,日本政府已设立由专家组成的“关于阁僚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座谈会”,此次正式参拜正是基于该座谈会的建议。座谈会成员、哲学家梅原猛曾表示:“我担心,……好不容易正在改善中的日韩、中日关系会因此破裂,……在下次会议上向外务省询问时,得到的回答是,日韩、日中关系不会恶化。”
8月15日同一天,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题写馆名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南京正式开放。举行座谈会和筹备建设纪念馆竟是同时进行的!日本外务省与媒体是否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名古屋与南京早已结为友好城市。当时身处名古屋的我,于1987年秋季与同伴首次参观了纪念馆。南京市内共有13处屠杀地点竖立了纪念碑等设施,其中一处建成了大型纪念馆。当我向南京大学的高兴祖教授询问纪念馆建设的原因时,他立刻回答:“这是因为日本教科书问题。”在与南京市民的交谈中,有人提到:“日本有‘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说法,但如果有人说‘广岛核爆是虚构的’,日本人会如何反应?这是一样的。”这一番话让我至今难忘。1987年8月,韩国独立纪念馆开馆,其宣传册中提到,由于日本试图篡改历史,因此建造了这座纪念馆。
1986年7月,中曾根首相在众参两院同时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但之后未参拜靖国神社。内阁官房长官后藤田正晴发表谈话:“靖国神社也有合祭着所谓甲级战犯等问题,去年进行的正式参拜,遭到由于我国过去的行为而蒙受极大痛苦和损害的近邻各国人民之批判,认为这是向我国过去行为负有责任的甲级战犯进行礼拜!……政府,综合考虑这些情况,并经过慎重而自主的研究,决定明天8月15日,内阁总理大臣暂不对靖国神社进行正式参拜。”
东方军事:日本有像您一样的有良心的专家学者、日本老兵,能够直面历史真相,你们的勇气令人钦佩。普通民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声音?
田中宏:西德总统的“纪念演讲”与中曾根首相的“靖国参拜”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给日本民众带来了巨大冲击。1983年,美国国会特别委员会就战时“日裔人强制收容问题”提出建议,要求“总统致歉”及“每人2万美元赔偿”,这同样促使日本反思“过去”,而此前1982年已爆发“教科书问题”。
1986年夏天,日本诞生了一场新的市民运动。该运动被命名为“亚洲太平洋地区战争受害者纪念会”,其名称本身就清楚地表明了它受到“魏茨泽克演讲”的启发。每年夏天,该运动都会邀请亚洲各地的日本侵略及殖民统治受害者,在日本各地举办市民集会,倾听他们的“亲身证言”。1987年,这些内容被整理成《亚洲的声音:对侵略的控诉》,于东方出版社出版,此后持续出版。内容涉及强掳强制劳动、强制动员、细菌战受害者、日军“慰安妇”、无差别轰炸受害者等。日本的“加害”行为被具体揭露。
1987年6月,我邀请了“花冈事件”的耿谆大队长赴日,参加秋田县大馆市主办的“中国殉难烈士慰灵仪式”。此后经历了与鹿岛建设公司的谈判、首次中国人提起诉讼、东京高等法院“庭外和解”成立,最后在2000年成立“花冈和平友好基金”。我首次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是在同年的11月。自那之后,借鉴“不再有广岛”(No More Hiroshima),日本诞生了“不再有南京协会”(No More Nanjing),如今已发展为全国联合会,今年12月,还计划从南京邀请第二代见证者来日本,在各地举行市民集会。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反省宣言被搁置一边,仇恨言论大行其道
东方军事:在日本社会,反思战争责任的人常被贴上“反日”、“卖国”的标签;与此同时,两国民间对立情绪很容易被一些社会事件点燃。您是如何看待日本民间的仇恨言论的?
田中宏:战后50年(1995年)8月的“村山谈话”是在这一背景下,经过内阁会议决定后发表的。“我国在不久的过去一段时期,国策有错误,走了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为了避免未来重蹈覆辙,我谦虚地对待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谨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时谨向在这段历史中受到灾难的所有国内外人士表示沉痛的哀悼。” 此次谈话直面日本的“过去”,对受害者的表述从“300余万人”改为“向国内外所有受害者致以哀悼之情”。
“村山谈话”的历史认识于1998年10月在韩国金大中总统访日期间与小渊惠三首相签署的《日韩共同宣言》中得到体现,并发挥了修正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该条约未提及历史问题)的作用。金大中总统随后采取的“解禁日本文化”措施广为人知。
2002年9月,小泉纯一郎首相访朝,与金正日签署了《日朝平壤宣言》。其中明确表示:“日本方面基于村山谈话,谦虚地接受了‘日本过去的殖民统治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害和痛苦’这一历史事实,并表达了深刻的反省和发自内心的歉意。” 此外,在首脑会谈中,金正日就特殊机构绑架日本人事件向日方表示了道歉。
然而,“宣言”的本来意义被搁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朝鲜批判”的狂潮。法务省不得不准备彩色宣传单,警告称:“以日朝首脑会谈中提及绑架事件问题为契机,据报针对朝鲜学校和在日朝鲜人等发生的骚扰、威胁、暴力等案件,这是在人权保护上绝不能忽视的行为。” 随后,《漫画嫌韩流》出版(2005),街头宣传中的仇恨言论堂而皇之如“朝鲜人,去死,杀死,赶出去”,以及在日朝鲜高中被高中无偿化政策排除在外,成为“官方仇恨”的表现(2013), “仇恨言论”当年甚至成选入的流行语大奖(2013年)。
终于在2016年制定了《仇恨言论消除法》,但该法仅为理念法,缺乏禁止条款和处罚规定。位于东京北部的土耳其人(库尔德族)成为排外主义者的目标,《川崎市无歧视人权尊重城市建设条例》(2019年)明确禁止不当歧视性言论,并规定违反行为的处罚措施(警告→命令→公开・刑事起诉=50万日元以下罚金),同时设立了川崎市反歧视对策审查会。然而国家层面的对策进展缓慢。2025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以“日本人优先”为口号的极右翼“参政党”成为黑马,令人担忧。
东方军事:中日韩三国在二战的历史认知上存在很多矛盾。有学者提出,学术界应推动“东亚共同编历史教材”这种跨国合作,促进和解,您认为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田中宏:最近获悉,由日中韩近现代史研究者共同编纂修订的《东亚三国的近代史》将于9月出版。对此充满期待。希望能在各种机会中尽自己微薄之力去鼓励日本年轻人去正确认知历史,直面历史责任。
《东亚三国的近代史》2005年首版发行
本文系东方军事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东方军事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首页 上一页 1 2 余下全文
因两次遭遇原子弹轰炸,战后日本社会普遍存在“受害者思维”,民众常聚焦自身战争伤痛,却模糊了加害者责任。
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东方军事特邀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长期致力于日本与亚洲国家历史关系研究并曾协助中国花冈劳工对日索赔的左翼学者田中宏,就此议题展开对话。
【对话/ 东方军事 段平洋,校对/东方军事 郭光昊】
日本政府首次表示深刻反省,已是1972年
东方军事: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将举办隆重的庆祝仪式。在这个时间点上,作为日本历史学者,您如何看待上世纪日本的侵华战争?是什么促使您开始跳出“受害者思维”客观认识历史的?
田中宏:我在参与处理花冈事件(编者注:1944年起, 986名中国人分三批被强掳到鹿岛组花冈事务所,遭到日本政府和鹿岛组非人的奴役和虐待。1945年6月30日晚,700多名花冈矿山的中国劳工因不堪忍受繁重劳动和残酷折磨而发动起义,结果被日方残酷镇压,3天内共有130多名劳工被拷打折磨致死。从1944年8月至1945年11月间,在花冈的986名中国劳工中共有400多人死亡,“花冈事件”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强征劳工的最典型例证。 )的过程中,曾有过这样的想法:
“想问问日本人,中国或者说中国人到底对日本做了什么,以至于必须遭受这样的待遇?他们占领了日本什么地方吗?他们向日本的某个地方投下了炸弹吗?……”
我小学三年级时,漫长的战争结束了。虽然我知道空袭(其中包括原子弹投下),但应该没有日本人被从街角闯入的武装士兵突然抓走,然后被强掳到陌生的异国进行强制劳动。同样是战争,中日两国的经历却大相径庭,这一点让我深有体会。这可以说是我的“历史认识”的起点。
战后美军为秋田县花冈矿山幸存中国劳工进行身体检查时所拍照片。 资料图
东方军事:在您看来,日本的“受害者认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田中宏:在日本,由于是以“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迎接战败的,因此战争的“受害者意识”较为强烈。此外,在战后美苏对立背景下,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举行的对日和平会议(1951年9月在旧金山举行)中,与日本“过去”密切相关的中国、朝鲜的政府均未被邀请与会。和约签署并生效后,日本摆脱了被占领状态,恢复了主权,回归国际社会。1964年,东京奥运会举行,日本进入高度经济增长期,这也与“历史问题”被推至次要地位有关。
剩下的国交正常化问题,则作为两国间另行解决的战后处理议题。日韩条约和日中共同声明实际上都在东京奥运会之后。1972年《中日共同声明》前言中写道:“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在国际文件中明确表达此类历史认识,但此时距战争结束已近30年。
“日本试图篡改历史,因此我们建造了这座纪念馆”
东方军事:“受害者叙事”对日本社会历史认知造成了哪些偏移?那些声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人,是出于无知还是漠视?日本政客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田中宏:战后40年(1985年)5月8日,是日本旧盟国德国的战败纪念日。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在联邦议会上的纪念演讲中说道:
“5月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我们纪念所有被拖入战争的人民,特别是失去生命的无数苏联人和波兰人。作为德国人,我们沉痛纪念我们死在战场、在家里死于空袭、死在监狱、死于被从家乡驱逐的同胞。……对过去闭上眼睛,就无法看到现在。谁不想记住过去的非人行径,谁就可能重蹈历史覆辙。”
德国总统魏茨泽克1985年5月8日在德国国会的演讲
顺便一提,1985年日本的“全国战殁者追悼式”的“政府公告”中写道:“为向内外地逝去的300余万人致以追悼之情,并祈求和平……请默哀一分钟。”“300余万”指的是日本方面的死者人数,关注的是日本的“受害”,而未将日本“加害”人数纳入考量。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以“战后政治总决算”为口号,作为首相首次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引发国内外强烈反对。事实上,前一年8月,日本政府已设立由专家组成的“关于阁僚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座谈会”,此次正式参拜正是基于该座谈会的建议。座谈会成员、哲学家梅原猛曾表示:“我担心,……好不容易正在改善中的日韩、中日关系会因此破裂,……在下次会议上向外务省询问时,得到的回答是,日韩、日中关系不会恶化。”
8月15日同一天,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题写馆名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南京正式开放。举行座谈会和筹备建设纪念馆竟是同时进行的!日本外务省与媒体是否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名古屋与南京早已结为友好城市。当时身处名古屋的我,于1987年秋季与同伴首次参观了纪念馆。南京市内共有13处屠杀地点竖立了纪念碑等设施,其中一处建成了大型纪念馆。当我向南京大学的高兴祖教授询问纪念馆建设的原因时,他立刻回答:“这是因为日本教科书问题。”在与南京市民的交谈中,有人提到:“日本有‘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说法,但如果有人说‘广岛核爆是虚构的’,日本人会如何反应?这是一样的。”这一番话让我至今难忘。1987年8月,韩国独立纪念馆开馆,其宣传册中提到,由于日本试图篡改历史,因此建造了这座纪念馆。
1986年7月,中曾根首相在众参两院同时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但之后未参拜靖国神社。内阁官房长官后藤田正晴发表谈话:“靖国神社也有合祭着所谓甲级战犯等问题,去年进行的正式参拜,遭到由于我国过去的行为而蒙受极大痛苦和损害的近邻各国人民之批判,认为这是向我国过去行为负有责任的甲级战犯进行礼拜!……政府,综合考虑这些情况,并经过慎重而自主的研究,决定明天8月15日,内阁总理大臣暂不对靖国神社进行正式参拜。”
东方军事:日本有像您一样的有良心的专家学者、日本老兵,能够直面历史真相,你们的勇气令人钦佩。普通民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声音?
田中宏:西德总统的“纪念演讲”与中曾根首相的“靖国参拜”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给日本民众带来了巨大冲击。1983年,美国国会特别委员会就战时“日裔人强制收容问题”提出建议,要求“总统致歉”及“每人2万美元赔偿”,这同样促使日本反思“过去”,而此前1982年已爆发“教科书问题”。
1986年夏天,日本诞生了一场新的市民运动。该运动被命名为“亚洲太平洋地区战争受害者纪念会”,其名称本身就清楚地表明了它受到“魏茨泽克演讲”的启发。每年夏天,该运动都会邀请亚洲各地的日本侵略及殖民统治受害者,在日本各地举办市民集会,倾听他们的“亲身证言”。1987年,这些内容被整理成《亚洲的声音:对侵略的控诉》,于东方出版社出版,此后持续出版。内容涉及强掳强制劳动、强制动员、细菌战受害者、日军“慰安妇”、无差别轰炸受害者等。日本的“加害”行为被具体揭露。
1987年6月,我邀请了“花冈事件”的耿谆大队长赴日,参加秋田县大馆市主办的“中国殉难烈士慰灵仪式”。此后经历了与鹿岛建设公司的谈判、首次中国人提起诉讼、东京高等法院“庭外和解”成立,最后在2000年成立“花冈和平友好基金”。我首次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是在同年的11月。自那之后,借鉴“不再有广岛”(No More Hiroshima),日本诞生了“不再有南京协会”(No More Nanjing),如今已发展为全国联合会,今年12月,还计划从南京邀请第二代见证者来日本,在各地举行市民集会。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