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决战会来吗?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中东乌云密布,大决战是否会来?
随着葡萄牙、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相继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大势似乎到了巴勒斯坦那边。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两国方案”是实现中东和平的唯一选项。
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1日发表声明称,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他还表示,近年来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数量已翻番,约旦河西岸不会有巴勒斯坦国。这话被解读为,以色列想要吞并巴勒斯坦。
以色列和俄罗斯很类似,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俄罗斯之所以陷入乌克兰战争泥潭,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战场上打得差。
战争刚开始那会儿,西方世界都认为乌克兰顶不住,拜登甚至让泽连斯基去流亡。但因为最初的战略目标没有达到,西方开始支援乌克兰,俄罗斯落入泥潭。
以色列也是一样,今天打这个,明天打那个,看着很唬人,其实连最基本的加沙地带都没有搞定。加沙地带在地球村也就指甲盖那么大点地方,以色列还在打。
西方有没有偏袒以色列?有,而且一直在偏袒。如果没有西方偏袒,以色列可能都撑不过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前哈马斯搞大洪水行动,袭击以色列的音乐节,西方普遍同情以色列。最初以色列在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遭到的舆论阻力并不是很大。但那样一个小小的加沙地带,以色列反反复复打了很久,牛耕地都耕完了,结果以军还扬言要发起新一轮军事行动,这是要没完没了了。关键是以色列每次军事行动,都要制造很多人道主义灾难。人权、自由、博爱又是西方的道德旗帜,所以西方也没法一直偏袒以色列。说白了,西方偏袒以色列那么长时间,以色列还搞不定,那就怪不得西方了。
再回头看两国方案:1947年(印巴分治那年),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1947年11月29日召开首次特别会议,将历史上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地区进行分割,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以及一个阿拉伯国家。最终投票: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两国方案通过。六个月之后,以色列正式建国,英国从巴勒斯坦撤军。由于阿拉伯国家不同意两国方案,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可见从两国方案之初,双方分歧就很大。当然这种分歧,是指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但随着中东战争的进程,阿拉伯联军屡战屡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获取了一系列胜利,这个分歧没有了。尤其是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击败埃及与约旦等国家,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阿拉伯国家不再主张消灭以色列,基本同意两国方案。
以色列最初不反对巴勒斯坦建国,但随着中东战争越赢越多,胃口也越来越大。对以色列来说,如果巴勒斯坦没建国,那么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相当于针对一个地理区域。如果巴勒斯坦建国成功,那么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相当于针对另一个主权国家。
现在以色列有可能吞并巴勒斯坦吗?
古特雷斯表示,“我们不应该被潜在的报复吓倒”,国际社会应当继续对以色列施压。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难以描述,饥荒蔓延、医疗系统崩溃、民众无处栖身。
至少现在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的概率不大。历史上以色列曾经占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但后来又吐出来了。一方面是因为阿拉伯国家反对势力很强,另一方面,以色列治理那些地方也不容易。现在以色列如果想要重新吞并约旦河西岸或加沙地带,面临的治理难度更大,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力度也更大。一个加沙地带,以色列折腾了好几年,现在都没折腾明白,还想吞并约旦河西岸,成功的概率更低。
那么内塔尼亚胡言之凿凿地宣称不会有巴勒斯坦国,他靠什么来实现呢?
手段1、加大在加沙地带的行军力度。但这个举措,只会加剧人道主义危机。因为盘踞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参与过大洪水行动的那批人,过去几年差不多已经被以色列清洗完了。从复仇的角度看,以色列其实已经完成了。但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并没有被完全消灭。这就好比美国去阿富汗打塔利班,打了几十年,塔利班仍然还在。因为塔利班的生存土壤就是穷困与动荡。美国没能解决阿富汗的穷困与动荡,自然也就无法解决塔利班。哈马斯和塔利班类似,生存的土壤也是穷困和动荡。以色列对加沙地带无休止的用兵,只会促成一茬又一茬的哈马斯冒出来。
手段2、占领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区。以色列无法占领约旦河西岸全部,但占领部分区域还是可以办到的。过去几十年,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渗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色列可能会通过多占约旦河区域,威慑法塔赫。现在的法塔赫比较软弱,有可能被以色列拿捏。如果法塔赫还有点骨气,就该趁机推动巴勒斯坦建国。毕竟现在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基本上都倾向于承认法塔赫。
简而言之,虽然很多西方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巴勒斯坦地区的基本状况不会改变。以色列吞并不了巴勒斯坦,但也不会停战。法塔赫虽然被很多国家认可,但血性已经丢失。哈马斯虽然顽强,但又不被国际社会认可。
巴以矛盾,和俄乌一样,仍然是泥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