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萨克斯:“美国完全有能力阻止加沙的悲剧,但他们选择不作为”
9月23日至29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全球多地冲突与大国博弈成为核心议题,会场内外充满紧张气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发言时,遭遇多国代表退场抗议,以示对加沙局势的强烈不满。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在此发表演讲,其关于国际事务的言论被指“充满虚张声势和不实之词”,引发广泛争议。
在《Judging Freedom》节目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对当前国际局势发表了尖锐评论。他直言美国的外交政策陷入“持续混乱”,缺乏清晰战略,在乌克兰、中东和对华关系上皆如此。针对乌克兰危机,他明确指出乌克兰不可能夺回克里米亚,并将局势恶化的根源追溯至2014年美国支持的乌克兰政变。
在中东问题上,杰弗里·萨克斯严厉指责美国成为以色列在加沙行动的“同谋”,并揭示内塔尼亚胡政府长达数十年阻碍巴勒斯坦建国的战略是地区动荡的祸根。关于伊朗,萨克斯教授认为伊朗长期寻求关系正常化,但美国一再背弃外交承诺,导致信任崩塌与冲突风险加剧。
在此特别感谢B站up主“懂夕夕”授权转载本次对话内容,东方军事将该对话整理成文字形式,供读者参考。本文内容仅代表发言者个人观点。
主持人:我是安德鲁·纳波利塔诺,欢迎收看《审判自由》。今天是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加入今天的讨论。说起来真有意思,我们今天中午还一起用餐,而此刻您却在五千英里之外——愿上帝保佑您。非常感激您能抽空参与对谈。
稍后我们将讨论昨天应伊朗总统邀请参加的会议,以及您本周在联合国观察到的动态。但在进入这两个话题之前,您如何看待特朗普总统本周二所称的“俄罗斯是纸老虎”,以及“乌克兰有望夺回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的言论?
2025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会面,就乌克兰问题展开谈判时握手。 路透社
杰弗里·萨克斯:从实质来看,这些言论十分荒谬。若论其动机,有两种可能的解读:一是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二是推测特朗普总统意在巧妙地将问题从美国转嫁给欧洲。
坦白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都不乐见总统发表如此空洞而脱离现实的言论。不过我也注意到——正如您所说,尽管我身在五千英里外——他们已经收回了关于“纸老虎”的说法。
不论特朗普是否在玩某种游戏,想对欧洲人暗示“看,这很简单,你们去打赢它,这一切都归你们”,这确实是如今欧洲方面近乎恐慌的解读方式。又或者,我认为最后一位向总统进言的凯洛格将军或许真的相信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因为坦白讲,总统或华盛顿方面发出的任何信息都缺乏稳定性。
一切都模糊不清、令人困惑。有人认为这在战术上或许是明智的,但我认为这非常令人不安。我认为一个政府无法在持续混乱的状态下运作——无论这种混乱是刻意营造还是无意造成。我们需要清晰、明确的政策,但在乌克兰问题、中东局势、对华关系、国际贸易乃至几乎所有其他议题上,我们都没有从任何信息中获得这种清晰度。我觉得这种状况既危险又使人无力,即便它本意是战术性的。
主持人:这种言论之所以令人不安,是否也因为它在暗示某种难以想象的事情?比如乌克兰真能夺回克里米亚?
杰弗里·萨克斯:这不会发生。乌克兰不会夺回克里米亚,这基本上是众所周知、也已被理解的事实——已经十几年了,或者更准确地说,自2014年以来就是如此。当时美国协助推动了一场政变,推翻了一个中立政府,引入了一个亲北约的政府。
而俄罗斯眼看其在克里米亚的海军基地即将被北约夺取,于是表明“不,这绝不会发生”。因此,它组织了一次公投,收回了克里米亚。它不会回归——或者说,不会回归乌克兰。是美国导致乌克兰失去了克里米亚。有趣的是,在乌克兰亚努科维奇政府时期——正是美国协助推翻的那个政府——亚努科维奇与普京总统实际上曾协商过一项租赁安排。当时克里米亚明确属于乌克兰,俄罗斯并未要求对乌克兰拥有主权。事实上,当时双方正在就海军基地租约进行谈判,租期至2042年,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延长。
然而,美国的介入从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角度彻底搅乱了局面,因为它助推了一场政变,局势由此急转直下。美国不断重复这种行为,而乌克兰正是其施展手段的舞台。就在那时,俄罗斯表示要收回克里米亚。克里米亚曾归属乌克兰,本身只是一个奇特的历史注脚:1954年,当苏联还是一个统一国家时,赫鲁晓夫在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300周年——实质是受俄罗斯帝国庇护——之际,象征性地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
克里米亚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港的位置
这在当时并无实质意义,因为同属一个国家。但自1783年起,苏联海军舰队及后来的俄罗斯舰队便驻扎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俄罗斯绝不容许此地落入北约之手,而北约早已对此虎视眈眈。
事实上,早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就曾企图夺取此地,可见这段恩怨由来已久。但归根结底,乌克兰确实无法收回克里米亚。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每一位欧洲领导人都清楚这一点。除非泽连斯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不切实际,否则他对此也心知肚明。而我们当今世界的问题在于,这些政客出于各种原因,根本不愿说出真相。
主持人:特朗普总统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后,据称私下会晤了一批阿拉伯领导人,包括多位总理、国家元首及驻联合国大使。顺便问一下,他发表联大演讲时您在现场吗?
杰弗里·萨克斯:我确实在场。整个会议厅的人都惊愕地坐着——几乎每隔不到十秒,演讲中就充斥着虚张声势和不实之词。那堪称一场非同寻常的演讲。
主持人:我个人感到十分尴尬。但话说回来,据透露他后来会见阿拉伯领导人时,其中两位向媒体表示,特朗普声称自己反对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并承诺将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发生。他究竟打算如何做到这一点?
杰弗里·萨克斯:他其实做不到——因为以色列的生存依赖美国的支持。换句话说,以色列当前在加沙持续进行的行为,实则是得到了美国的默许。如果特朗普真有意愿,他今天就可以终止这场危机,但他没有这样做。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它使美国政府成为持续发生的悲剧的同谋。而美国本可以阻止这一切:以色列的每一步行动都依赖美国的资金、武器供应、情报共享和外交庇护。
因此,以色列或许会做出某种政治自杀式的举动——它确实有可能这样做。这种行为将完全违背美国的立场。如果以色列真的越界,那将触及美国真正的红线;但如果它执意如此,那无异于政治自杀。以色列的基本国家安全完全依赖美国,这意味着美国完全有能力阻止当前200万人面临大规模饥荒的危机。然而迄今为止,他们选择不作为。
未来仍存在诸多变数。只要美国宣布不再庇护以色列,收回在联合国的否决权,巴勒斯坦完全可能在一小时内成为联合国成员国。我这么说毫不夸张:一旦美国放手,联合国安理会将立即重新表决此前被美国否决的决议草案,巴勒斯坦将成为第194个联合国会员国。这一切在技术上完全可行。
问题在于,美国历届政府——而特朗普在这方面或许最为突出——至今仍一味追随以色列的立场。不过,根据过去24小时我们听到的消息,现在似乎出现了一线希望:美国或许正在转向制定属于自己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全盘接受以色列所设定的路线。我们拭目以待。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主持人:那么您对伊朗总统及其领导层总体印象如何?昨天我们很荣幸能与您、斯科特·里特、马克思、布鲁门萨尔等几位朋友一同会见了他们。我个人的印象是:他们了解内塔尼亚胡,他们认清犹太复国主义者的策略,他们已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做好了准备——并且毫不畏惧。
杰弗里·萨克斯:我认为问题的起点在于,伊朗在过去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始终希望与美国建立正常关系。但现实是,以色列一直试图推翻伊朗政府,而美国则长期追随内塔尼亚胡的路线。
自1990年代中期首次担任总理以来,内塔尼亚胡就一直将目标锁定在通过一场美国与伊朗的战争来推翻伊朗现政府——这一立场他已坚持了整整29年。就在几周前,他成功地将美国拉入了对伊朗的袭击,即所谓的“12天战争”,这很可能成为以色列再次对伊朗发动攻击的序幕。
我们从佩泽希齐扬总统那里听到的——也是我多年来反复从伊朗官员那里听到的——是他们渴望和平与关系正常化,但他们感到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让我说得更清楚些:在实践中,这一目标始终无法推进。与美国进行谈判一直困难重重。他们曾商定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该协议本可彻底消除伊朗发展核武器的任何可能性,以换取美国解除制裁。
然而,在协议签署并获得联合国认可后,特朗普在上任第一任期时,所做的第一件实质性大事就是撕毁这份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协议。这为之后的一切埋下了伏笔。此后,以色列多次袭击伊朗,企图通过挑衅引发伊朗反击,进而将美国拖入对伊战争。
类似事件已屡次上演。如今,当特朗普今年宣称要重返谈判桌时,他所针对的核问题,正是他在2017年单方面破坏的——他亲手撕毁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
相关谈判确实启动了,多轮会谈的消息都显示进展顺利。然而,就在某个平常时刻,我们被告知第六轮谈判将于接下来的周日举行,美国却在那个周五轰炸了伊朗。这算是什么谈判?
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美国似乎完全无法在不撕毁协议的情况下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而总是诉诸欺骗、诡计和暴力。我们迫切需要真正贯彻外交手段。我希望这种情况能够改变,但如今我们深陷于乌克兰、中东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冲突,正是由于外交的严重缺失。
我们要么撕毁协议,要么将谈判本身视为一种策略工具——引诱对方陷入麻痹状态,或让其误以为取得进展。这正是我们从佩泽希齐扬总统那里听到的困境:伊朗渴望和平,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领导层也不禁要问:“我们又能做什么?我们不断谈判、再谈判,最终换来的却是攻击,演变成以色列的暗杀行动。”这确实是他们面临的根本难题。
主持人:这是佩泽希齐扬总统——您昨天可能也在现场,我们与他共进午餐后不久——的一段简短片段。内容基本是他在私人午宴上向我们阐述的立场,也与昨天他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一致。
佩泽希齐扬:我在此向大会再次郑重声明:伊朗从未且永远不会寻求制造核弹。我们不寻求核武器,这是基于最高领袖和宗教权威所颁布的法令而秉持的坚定信念。因此,我们从未寻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未来也绝不会寻求。
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正是以色列,而受到惩罚的却是伊朗。有一首诗大致描述了这样的情形:“世界一端有人破坏和平,另一端却有人因此受罚。”
我们的同事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所谓“伊朗试图制造核武器并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说法只是表面文章;实际上,内塔尼亚胡的真正意图是想把伊朗变成另一个叙利亚。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
杰弗里·萨克斯:这正是内塔尼亚胡近三十年来一贯的主张。这套理论可追溯至1996年,由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及其身边的新保守派顾问共同策划,名为“彻底决裂”战略。
该战略的核心在于:绝不允许巴勒斯坦建国——“我们绝不会让巴勒斯坦国出现”。他们认为,本地区部分国家将支持针对以色列的武装抵抗,因此以色列应准备好推翻那些支持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政府。
这一路线虽显扭曲,但其理念基础是我们经常讨论的内容:内塔尼亚胡及其阵营反对巴勒斯坦建国,而后续一切事态——包括当前战争——皆源于此。以色列不仅试图对约800万巴勒斯坦人实施军事和政治控制,还意图干涉地区其他国家的主权事务,并且肆无忌惮地推行这一政策,因为他们坚信美国会紧随其后。
这也解释了为何内塔尼亚胡曾是伊拉克战争的积极鼓吹者——那是一场他极力推动、基于虚假借口发动的战争;不是误判,而是蓄意利用不实理由推翻他不认可的政权。美国对叙利亚的干预始于2011年奥巴马执政时期,而这一政策同样得到内塔尼亚胡的支持。近三十年来,内塔尼亚胡在整个地区不断助长冲突,因为他坚信:只要巴勒斯坦国不成立,中东就无和平可言。
就在昨天或前天——长途飞行让我记不清具体日期——内塔尼亚胡再次公开宣称约旦河西岸永远不可能存在巴勒斯坦国。
然而,国际社会对此并不同意。国际法和国际法院也持反对立场。目前已有十个国家新近承认巴勒斯坦,使承认国总数远超150个。这些国家代表了世界绝大多数人口,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建立一个以1967年6月4日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与以色列和平共存的巴勒斯坦国——这正是国际法所规定的方向,清晰而明确。
内塔尼亚胡希望将美国拖入无休止的战争。他正在实施种族灭绝以阻止巴勒斯坦建国,而美国则成为这场暴行的共犯。伊朗之所以被卷入,是因为其长期支持巴勒斯坦事业。在内塔尼亚胡看来,这意味着以色列需要美国与伊朗开战,而非采纳那个合法且正确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巴勒斯坦国,终结所有流血冲突。
这就是当前困境的核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特朗普至今未就此明确表态。全世界——除以色列外——都在呼吁同一件事:停止战争、暴行与饥荒,释放人质,推进非军事化,瓦解哈马斯,并实现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国的和平共存。
但特朗普似乎不愿表态。这或许是受到美国犹太复国主义游说团体的影响,也可能是他本身认知混乱——他对几乎所有事务都显得困惑,却始终无法说出“两国方案”这句话。而事实上,特朗普完全有能力推动和平:只要他立场鲜明,以色列将别无选择。
因此,本周的真正结果是国际社会已明确表态:坚决反对种族灭绝,坚定支持两国方案。
主持人:在结束之前,我们换个话题。这里有一段令人不忍直视的视频片段——这位曾叱咤风云的美国官员所展现出的谄媚姿态,实在让人难堪。稍后你们就会认出画面中这两位的身份。这个场景虽非发生在联合国大会会场,但同样是在昨日联合国总部内上演的。
彼得雷乌斯:总统先生,如您所知,我在美国陆军服役超过37年,是一名军人而非外交官。因此,当我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希望您能理解我将以老兵的直率方式发言——毕竟当年我指挥伊拉克增兵行动时,我们确实分属对立阵营。您曾被美军关押约五年,其中也包括我担任四星上将驻守当地的时期。
而如今您已是叙利亚总统。请允许我代表在座所有人坦言:这次对话让我心中充满巨大的希望。这番交流令人倍感鼓舞、深受启发。您的愿景既有力量又清晰,您本人的举止也令人印象深刻。面对这些压力,您还好吗?晚上睡眠充足吗?我再说一次,我曾亲历类似处境,那真的非常、非常艰难。您拥有众多支持者,而我是其中之一。当然,我们也有担忧。
提问者正是彼得雷乌斯将军,而他身旁那位,当然就是曾对我方下过手的人(叙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沙拉)——那个曾在受害者亲属面前砍下他们头颅与双手的人。
叙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沙拉与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戴维·彼得雷乌斯会面 美联社
杰弗里·萨克斯:彼得雷乌斯没几件事能办对。遗憾的是,他曾向我们吹嘘2023年乌克兰反攻将有多辉煌,结果却是一场彻底惨败,无数乌克兰人因此丧生。坦白说,我完全不认可他这种表现——或许我该说这简直是一语成谶?无论从我们近代历史的角度,还是就彼得雷乌斯将军本人而言,我都无法认同。这种方式再次将既成事实搅得面目全非。
叙利亚事件的本质是:2011年,在内塔尼亚胡的大力推动下,奥巴马和希拉里决定推翻一个合法政府——仅此而已。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政权更迭行动”。事情本不复杂,却导致了长达14年的灾难。最终,无论这个新政府性质如何,叙利亚内部已陷入巨大的流血、冲突与分裂。
而彼得雷乌斯所讲述的那套说法是荒谬的。美国应当停止推翻他国政府——这是底线。我们本不该在2014年推翻乌克兰政府,本不该发动那场长达14年、旨在推翻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府的毁灭性战争,也不该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推翻萨达姆·侯赛因。美国已进行了数十次公然灾难性且明显非法的政权更迭行动,自以为能肆意推翻各国政府并期待出现好结果。
在中东,这些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受内塔尼亚胡驱使。他还企图让我们对伊朗故技重施——但请记住,伊朗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强大国家。内塔尼亚胡完全是在痴人说梦。然而美国外交政策始终奉行“颠覆而非谈判”的路线。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像彼得雷乌斯这样参与多项行动的将军,多年来不断散播此类荒谬言论。这也正是我们刚才看到那场谄媚表演的根源。
主持人:萨克斯教授,非常感谢您让我们对这些议题有了全面的探讨。您一如既往地谦和而敏锐。谢谢您,亲爱的朋友,我期待下周与您再会。
杰弗里·萨克斯:非常感谢,请多保重。
本文系东方军事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东方军事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首页 上一页 1 2 余下全文9月23日至29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全球多地冲突与大国博弈成为核心议题,会场内外充满紧张气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发言时,遭遇多国代表退场抗议,以示对加沙局势的强烈不满。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在此发表演讲,其关于国际事务的言论被指“充满虚张声势和不实之词”,引发广泛争议。
在《Judging Freedom》节目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对当前国际局势发表了尖锐评论。他直言美国的外交政策陷入“持续混乱”,缺乏清晰战略,在乌克兰、中东和对华关系上皆如此。针对乌克兰危机,他明确指出乌克兰不可能夺回克里米亚,并将局势恶化的根源追溯至2014年美国支持的乌克兰政变。
在中东问题上,杰弗里·萨克斯严厉指责美国成为以色列在加沙行动的“同谋”,并揭示内塔尼亚胡政府长达数十年阻碍巴勒斯坦建国的战略是地区动荡的祸根。关于伊朗,萨克斯教授认为伊朗长期寻求关系正常化,但美国一再背弃外交承诺,导致信任崩塌与冲突风险加剧。
在此特别感谢B站up主“懂夕夕”授权转载本次对话内容,东方军事将该对话整理成文字形式,供读者参考。本文内容仅代表发言者个人观点。
主持人:我是安德鲁·纳波利塔诺,欢迎收看《审判自由》。今天是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加入今天的讨论。说起来真有意思,我们今天中午还一起用餐,而此刻您却在五千英里之外——愿上帝保佑您。非常感激您能抽空参与对谈。
稍后我们将讨论昨天应伊朗总统邀请参加的会议,以及您本周在联合国观察到的动态。但在进入这两个话题之前,您如何看待特朗普总统本周二所称的“俄罗斯是纸老虎”,以及“乌克兰有望夺回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的言论?
2025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会面,就乌克兰问题展开谈判时握手。 路透社
杰弗里·萨克斯:从实质来看,这些言论十分荒谬。若论其动机,有两种可能的解读:一是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二是推测特朗普总统意在巧妙地将问题从美国转嫁给欧洲。
坦白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都不乐见总统发表如此空洞而脱离现实的言论。不过我也注意到——正如您所说,尽管我身在五千英里外——他们已经收回了关于“纸老虎”的说法。
不论特朗普是否在玩某种游戏,想对欧洲人暗示“看,这很简单,你们去打赢它,这一切都归你们”,这确实是如今欧洲方面近乎恐慌的解读方式。又或者,我认为最后一位向总统进言的凯洛格将军或许真的相信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因为坦白讲,总统或华盛顿方面发出的任何信息都缺乏稳定性。
一切都模糊不清、令人困惑。有人认为这在战术上或许是明智的,但我认为这非常令人不安。我认为一个政府无法在持续混乱的状态下运作——无论这种混乱是刻意营造还是无意造成。我们需要清晰、明确的政策,但在乌克兰问题、中东局势、对华关系、国际贸易乃至几乎所有其他议题上,我们都没有从任何信息中获得这种清晰度。我觉得这种状况既危险又使人无力,即便它本意是战术性的。
主持人:这种言论之所以令人不安,是否也因为它在暗示某种难以想象的事情?比如乌克兰真能夺回克里米亚?
杰弗里·萨克斯:这不会发生。乌克兰不会夺回克里米亚,这基本上是众所周知、也已被理解的事实——已经十几年了,或者更准确地说,自2014年以来就是如此。当时美国协助推动了一场政变,推翻了一个中立政府,引入了一个亲北约的政府。
而俄罗斯眼看其在克里米亚的海军基地即将被北约夺取,于是表明“不,这绝不会发生”。因此,它组织了一次公投,收回了克里米亚。它不会回归——或者说,不会回归乌克兰。是美国导致乌克兰失去了克里米亚。有趣的是,在乌克兰亚努科维奇政府时期——正是美国协助推翻的那个政府——亚努科维奇与普京总统实际上曾协商过一项租赁安排。当时克里米亚明确属于乌克兰,俄罗斯并未要求对乌克兰拥有主权。事实上,当时双方正在就海军基地租约进行谈判,租期至2042年,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延长。
然而,美国的介入从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角度彻底搅乱了局面,因为它助推了一场政变,局势由此急转直下。美国不断重复这种行为,而乌克兰正是其施展手段的舞台。就在那时,俄罗斯表示要收回克里米亚。克里米亚曾归属乌克兰,本身只是一个奇特的历史注脚:1954年,当苏联还是一个统一国家时,赫鲁晓夫在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300周年——实质是受俄罗斯帝国庇护——之际,象征性地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
克里米亚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港的位置
这在当时并无实质意义,因为同属一个国家。但自1783年起,苏联海军舰队及后来的俄罗斯舰队便驻扎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俄罗斯绝不容许此地落入北约之手,而北约早已对此虎视眈眈。
事实上,早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就曾企图夺取此地,可见这段恩怨由来已久。但归根结底,乌克兰确实无法收回克里米亚。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每一位欧洲领导人都清楚这一点。除非泽连斯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不切实际,否则他对此也心知肚明。而我们当今世界的问题在于,这些政客出于各种原因,根本不愿说出真相。
主持人:特朗普总统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后,据称私下会晤了一批阿拉伯领导人,包括多位总理、国家元首及驻联合国大使。顺便问一下,他发表联大演讲时您在现场吗?
杰弗里·萨克斯:我确实在场。整个会议厅的人都惊愕地坐着——几乎每隔不到十秒,演讲中就充斥着虚张声势和不实之词。那堪称一场非同寻常的演讲。
主持人:我个人感到十分尴尬。但话说回来,据透露他后来会见阿拉伯领导人时,其中两位向媒体表示,特朗普声称自己反对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并承诺将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发生。他究竟打算如何做到这一点?
杰弗里·萨克斯:他其实做不到——因为以色列的生存依赖美国的支持。换句话说,以色列当前在加沙持续进行的行为,实则是得到了美国的默许。如果特朗普真有意愿,他今天就可以终止这场危机,但他没有这样做。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它使美国政府成为持续发生的悲剧的同谋。而美国本可以阻止这一切:以色列的每一步行动都依赖美国的资金、武器供应、情报共享和外交庇护。
因此,以色列或许会做出某种政治自杀式的举动——它确实有可能这样做。这种行为将完全违背美国的立场。如果以色列真的越界,那将触及美国真正的红线;但如果它执意如此,那无异于政治自杀。以色列的基本国家安全完全依赖美国,这意味着美国完全有能力阻止当前200万人面临大规模饥荒的危机。然而迄今为止,他们选择不作为。
未来仍存在诸多变数。只要美国宣布不再庇护以色列,收回在联合国的否决权,巴勒斯坦完全可能在一小时内成为联合国成员国。我这么说毫不夸张:一旦美国放手,联合国安理会将立即重新表决此前被美国否决的决议草案,巴勒斯坦将成为第194个联合国会员国。这一切在技术上完全可行。
问题在于,美国历届政府——而特朗普在这方面或许最为突出——至今仍一味追随以色列的立场。不过,根据过去24小时我们听到的消息,现在似乎出现了一线希望:美国或许正在转向制定属于自己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全盘接受以色列所设定的路线。我们拭目以待。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