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英国已经没有资格和中国竞争了
近日,苏州大学讲席教授,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高志凯在英国伦敦开会,用视频记录下了他的所见所闻。在他的镜头中,历史和现实交织,伦敦街头的景象与国际政治的讨论形成了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大英帝国昔日的荣光,更折射出英国对现实的无力。
本文根据视频内容整理,经作者授权东方军事发布。
高志凯:大家好,我现在在英国伦敦。
我身后这个楼,就是二战时的“战争部”总部大楼。我们这两天在英国伦敦开会,就在这个楼里。这个楼很有意思,它离唐宁街十号仅一街之隔,也与英联邦的战争部相邻,仅隔一条马路。在我们酒店前方,就是英国皇家骑警部队。
但是现在英国财政状况不佳,英国政府已将这栋楼转让给一位商人,如今变成了一家酒店,不过酒店有严格的使用限制,有很多条条规矩,规定如何使用、如何不能使用等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首相曾在这栋楼,特别是在它的地下室里,策划了许多反对纳粹德国的行动,最终协助打败了纳粹德国,造成希特勒自杀。因此,尽管这栋楼现在变成了酒店,但每次走进它,仍能感受到一种神圣的氛围,它见证了全人类反法西斯战争最终的胜利。
我背后这栋楼,是英国内阁,也就是英国首相的政府所在地。这栋楼上写着“内阁的战争部”,意味着在二战时期有两个战争部:一个是由首相直接指挥的,就是我刚才介绍的那栋;另一个是英国政府内阁讨论战争问题的战争部,两个部门仅隔一条街。由此可见,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全岛动员,整个大英帝国都全力以赴,用尽一切力量才最终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实际上,丘吉尔拒绝投降,他是把大英帝国几百年积攒的资本全部打光,才最终捍卫了大英帝国的尊荣与荣耀。英国能活到今天,没有被击败,依然骄傲地挺立着,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和平与战争的问题上,英国凝聚了怎样的决心——即便牺牲,即便打光整个帝国的所有资本,也坚决不投降。这就是英国人的韧劲,他们不顾一切要打败纳粹德国。这栋楼见证了大英帝国当年的顽强、勇敢与坚韧不拔。
我现在位于英国国防部大楼西侧,这里有一尊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女兵的雕像。二战中,英国女兵做出了巨大的服务和贡献,她们担任护士,从事各种后勤服务,更在破译德军“Enigma”密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许多女兵隐姓埋名,几十年不为人知,但她们的贡献为英国最终打败纳粹德国、迫使其无条件投降,立下了重大功绩。
这些英国女兵没有留下音容笑貌,只有她们穿过的军装、戴过的帽子等遗物。很多人至今可能仍不为人知,但她们为拯救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欣慰地看到,在今年九三大阅兵中,我们不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女兵,还有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方阵,让全中国人民为之振奋。中国的妇女是半边天,中国的女兵和民兵绝对是世界一流的。
昨天下午我们在这栋楼里开会时,有位代表提出“安全第一”,提到德国要发展原子弹。我认为,德国和日本作为在二战中无条件投降的国家,全世界不应允许他们拥有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代表反驳说“这都过去几十年了,还提老账”,还有欧洲代表说“欧洲人的事自己定,安全是首位,现在是要赢得战争”。我当场回应道,“这不是我高志凯说的,你仔细听,在这个战争部大楼里,你是否能听到丘吉尔的声音?竖起耳朵,你会听到丘吉尔在说:坚决不允许德国拥有原子弹。”
这不仅仅是丘吉尔先生的立场,罗斯福总统、杜鲁门总统、斯大林元帅、戴高乐将军,以及抗战期间中国的蒋介石先生和我们共产党的领袖伟大领袖,都会坚决反对让无条件投降的纳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拥有核武器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应当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绝不允许在二战中无条件投降的日本和德国拥有原子弹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不容改变的真理。
我背后就是著名的唐宁街,英国首相府唐宁街十号就坐落于此。我第一次来这里是在1985年,陪同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我们在唐宁街十号拜访了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她还把中国代表团带到仅一街之隔的英国外交部,在外交部的大庭院里检阅了英国仪仗队。
往事如昨,几十年转瞬即逝,大英帝国已变成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英国如今又脱欧了,在国际上日子并不好过。所以,我们现在要问的是:英国何去何从?早点做出决断吧,世界不会等着你了。中国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英国已经没有资格跟我们中国谈什么竞争、谈什么对抗了。
我身后是英国最高的雕像——纳尔逊海军上将雕像。纳尔逊率领英国舰队击败了拿破仑帝国的法国海军,使英国最终战胜拿破仑,赢得滑铁卢战役的胜利。因此,纳尔逊在英国一直被奉为英雄。
纳尔逊海军上将的雕像比任何英国国王的雕像都要高。实际上,在这尊雕像的前面(南侧),还有一尊历史更悠久的雕像,据说是过去的一位英国国王。这位国王虽然领先纳尔逊许多年,却仿佛是纳尔逊的马前卒,为他引路,与敌人斗争。所以,官位不在于你是国王、亲王还是将军,真正的贡献在于你为国家、为民族做了多少。
从这个角度看,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人民应当为彭德怀元帅树立一尊最高大、最雄伟的雕像。我始终真切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我身后是英国的烈士纪念碑,有点像我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家看,这座纪念碑是否觉得眼熟?确实,它与香港岛上汇丰银行大楼前广场上英国人竖立的纪念碑几乎一模一样,模式完全相同。
你们注意到这三面旗帜和三根旗杆了吗?在香港,那座纪念碑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纪念碑前也竖着三根旗杆。这三根旗杆自1997年6月30日晚上24点英国人离开后,从未被动过,依旧是那三根旗杆。中国人真正做到了“50年不变”,没有人去改动这些。
我希望每一个英国人,都能够睁开眼睛看一看,到香港去看一看,1997年以后“一国两制”是真的没有变化,连他们留下的旗杆都没有人动过。这就是我们坚定不移地捍卫“一国两制”的决心,我们说到做到。
我前方是英国的国会,也就是议会大楼,旁边就是大本钟,它已高高耸立了一百多年。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展开讲述。我想以后另找机会,详细解说英国的上院制度、下院制度,以及英国议会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什么在英国,内阁部长几乎全是国会议员,而国会又几乎全是下议院(平民院)的议员?上议院(贵族院)主要由世袭的英国贵族占据。英国的民主虽然号称“民主之父”,但实际上其民主制度极具特色,并非如英国人所宣称的那样真正代表人民利益。英国的民主制度、议会制度、政府内阁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想再找机会为大家详细解说。
本文系东方军事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东方军事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