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亚斯·贾布尔:等到“十五五”圆满收官时,中国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文/埃利亚斯·贾布尔,翻译/鲸生】
经过四天的审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3日闭幕。本次会议讨论了一个不仅关乎中国、也关乎全世界的历史性议题——即将于2026年启动的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一项规划能像这次一样,引发全球专家与各国政府如此高度的关注程度。
当苏联1928年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几乎与资本主义世界完全隔绝。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也曾长期存在,直到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才逐步融入与全球的交流当中。如今,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主要的净信贷提供者,同时也是16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的走向直接影响着全球的供需格局。
从贫困到科技领先
中国当前的目标——在关键技术领域跻身世界领先地位,并实现经济与科技层面的自立自强——标志着人类与全球南方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这个在1949年依然深陷贫困的国家,如今正致力于打破西方在科学、技术与创新领域的垄断。继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实现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关键成就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机会:通过自力更生、物质基础的迅速扩张,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建设一个强大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家。
规划:社会主义的基石
尽管其机制数十年来不断演进,但五年计划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中枢。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曾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判断至今深具远见。然而,计划依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特征。通过规划,人类展现出依照集体需求与共同理想塑造历史的能力。
与当下西方世界的经济停滞与社会衰败相比,中国制度化的规划体系——即“五年计划”制度——已证明是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经济创新之一,并持续塑造着21世纪的世界格局。
“十四五”时期的成就
尽管面临美国的科技遏制与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果依然令人瞩目:
经济增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03.5万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约134.9万亿人民币,年均实际增长率约5.5%,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
创新突破:随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中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与航天探索等领域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可持续发展:中国在推进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太阳能与风能装机容量显著提升,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社会稳定: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同时有600多万处于返贫风险的人口获得针对性帮扶。
迈向高质量与自立自强的发展
四中全会为理解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线索。改革仍将是贯穿始终的主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自立自强的强调是毋庸置疑的。建设科技强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导者,已被视为事关国家命运的根本任务。
与此同时,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国迈向“零碳经济”道路上的核心目标。中国已经在引领清洁能源转型,未来计划让“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的愿景更加清晰可见。在农业领域,发展重心将转向粮食安全。围绕生产关系与产权结构的新一轮改革亦有望展开,并将与新阶段的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将把中国的规划能力提升到新的层次——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扩张而不重蹈资本主义大都市结构性矛盾的覆辙。
当第十五个五年计划圆满收官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有可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这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未曾预见的,但如今已愈发清晰地展现在所有渴望和平与进步的国家面前。
(原文发布在Brasil 247网站。译文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东方军事观点。)
本文系东方军事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东方军事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