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为什么今年的对美斗争策略和之前不一样了?
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后,双方在关税、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标志着双方关系在经历了一段紧张对峙后,开始寻求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也让外界对中美关系有了新的期待。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对美战略会做哪些调整?中美贸易战是暂时休兵还是长期缓和?备受关注的台湾问题又会有哪些波澜?
对此,东方军事连线了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教授,请他解读中美关系接下来的走向。
【对话、整理/东方军事 唐晓甫】
东方军事:此次是特朗普开启其第二届任期以来的首次中美元首会晤,从您的角度看,此次会晤的意义有多深远,是否意味着中美对抗的阶段性结束?
金灿荣: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总时长是1小时40分钟,也就是100分钟。很多人注意到,会谈之前特朗普还说“可能要谈很多问题,谈4个小时”,结果时长比他预期的要短。
不过我觉得时长不用太在意,因为两个人的会谈关键是解决问题。在他们会晤之前,其实两国的工作团队已经把能谈成什么、以及具体问题怎么落地都谈好了。例如在芬太尼议题上,咱们这边加强基础原料的管控;他那边把芬太尼关税先减10%。芬太尼关税总共就20%,美国先减个10%再说。再比如对我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他那边缓一缓;咱们也对等地缓一缓。
这些具体成果其实已经在吉隆坡就已经解决了,所以我个人认为时长不是太重要。中美元首如果谈很长,但没有实质内容,那还有什么意思呢?能见面本身就很重要。
中美元首会谈 视频截图
所以对于中美元首来说,100分钟就可以了,别太纠结时长,关键还是看内容。一般认为这次会晤是有意义的。第一,这次会晤至少能让波动不断的中美关系稳定一段时间。
第二,这次会晤新时代领导人主席给中美关系定个调子,新时代领导人主席强调:“中美两国国情不同,难免有一些分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时而也会有摩擦,这很正常。面对风浪和挑战,我和特朗普总统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
新时代领导人主席这次讲话大体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给中美关系定方向;第二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经济情况,以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十五五”规划提出的若干建议。他强调我们经济还可以,并指出按照这个规划双方可以合作的点很多。第三段是肯定两国团队的工作成果,尤其是对吉隆坡双方会谈很肯定。
所以我觉得这次会晤很重要,时长比预期短一点没有太大区别,该谈的问题都谈了。这次会晤已经给未来中美关系做了定位,大家都接受中美之间有分歧,两个大国嘛,利益不完全一致很正常;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翻,要看长远、看大局。
当然,我也看到有些网民提醒:特朗普总统特别爱变。你跟他说长远、大局,他不一定听得进去;也可能回去就变了,对吧?不过从公开信息看,他还比较满意。
他在回美国的飞机上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如果是0-10分,那我打12分。”是不是?另外,他承诺明年4月份要访问中国,还邀请新时代领导人主席明年回访。
所以,这个元首会晤是必要的,看上去效果是好的,短期内对中美关系稳定是有积极作用。但是你要指望借这一次会晤就把未来中美关系一锤定音,我觉得期待就有点高了。不过,借这个机会把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期待讲出来,还是有意义的。
东方军事:10月中旬,中美贸易战有一轮升级,中国出台了新的稀土管制措施,对美国包括盟友的打击非常大,可以看出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越来越占有主动权,反制措施也越来越精细、有针对性,在斗争中开始建立自己的反制裁体系和对等报复体系,并迫使包括卢特尼克在内的对华强硬派离开了对华谈判桌。您觉得我们是已经摸清特朗普和美国的底牌了吗?
金灿荣:很多朋友注意到,在两国元首会晤之前,特朗普总统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句很短的话,意思就是G2要开会了。这很有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讲,特朗普就是承认中美是对等的大国了。当然中国政府不一定接受G2这个提法,我记得很多年前佐利克就提过“G2两国集团论”那一套,中国是拒绝的,谁也没想到特朗普又提G2了。
特朗普在元首会谈前再谈G2 Truth Social
我觉得中国政府不一定接茬,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至少特朗普把中国当成对等的对手来看。这个未必是坏事,对吧?这也可能和今年中美关系的新态势有关。我个人有个看法:
中美关系有几个转折点,其中一个是2017年12月18日,那天特朗普发布第一任期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他在报告里说,美国国家战略变了,已经从反恐改成了大国竞争。他说眼前有两个对手:俄罗斯和中国。但报告后面还有一段提到,长期看中国是唯一对手,把中国的定位彻底改变了。
我认为从美国把我们当成长期唯一对手那一刻起,中美关系的性质就变了。在这之前,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一直到2017年12月18日,中美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从2017年12月18日之后到现在,中美进入了全面战略竞争。
当然,全面战略竞争也分阶段:我认为从2017年12月到今年,以9月3日阅兵为界,属于美攻我守的战略防御阶段。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互有攻守的战略相持阶段了。这方面我们有很多证据,其中有一个证据就是我们现在谈的关税战。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用总统行政命令的方式单方面发起对华贸易战。当时你看中国的应对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我们希望妥协。当时中方代表老跑华盛顿,不断带去妥协方案,向美方承诺买大豆、买玉米、买波音飞机,给出很多承诺。
但这次我们的应对就不一样了,这次你要打,我就跟你对打,对不对?自这次4月2日贸易战开始之后,中国代表团就没去过美国,要谈就找第三方谈,对不对?是不是态度变了?
另外,我们的军事战略也变了,以前我们是韬光养晦;现在是天天给你秀肌肉,你不看还不行,直接伸到你鼻子底下。
第三,我们的外交战略也变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外交有四块: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组织外交。以前的特点是大国外交绝对重要,其中对美外交是重中之重。现在不是了,现在我们对周边外交也重视起来了,渐渐把它和大国外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了。所以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中国的对外政策、包括对美政策今年有重大变化。
那么为什么今年的斗争策略跟上次不一样?我想有几个理由:第一,从2018年3月美国开始整我们以来,现在7年多已经过去了。应该讲,中国在技术和产业上有很大突破。我记得2018年3月我们本土企业芯片自给率只有5%,现在应该快到45%了,很快会过一半,对不对?我们的高端芯片虽然还不行,但是成熟制程的芯片已经完全解决了,所以“卡脖子”没那么厉害了。
另外,中国现在一算:我手上也有牌,嘿嘿嘿。稀土就是一张牌。有人说在基础药领域,包括药的原材料领域,我们也有垄断优势;还有在人造钻石领域,中国的产能也是垄断性的,而在一部分工业领域,人造钻石还是很重要的。另外我们也有市场牌,我们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市场、最大石油进口市场。所以这样一算我们也有牌的,非但你卡不住我的脖子,我这边还能出牌。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从2016年开始我们认识特朗普,到现在9年了。我们发现特朗普有个特点,他欺软怕硬,对不对?你软,他就蹬鼻子上脸;你跟他斗,他反倒越来越客气。
所以这些合在一块,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局面。我们应对中美问题的方式和以前很不一样:以斗争求团结。而且我觉得效果挺好。你对他客气,他天天训你;你斗一斗,他反而对我们挺尊敬,我觉得就应该这样。
东方军事:我们看到这次双方的意见都是将相关措施推迟一年,您是否认为未来双方会按照很多网友想的那样,一直延长到特朗普任期结束?现在的协议是否意味着中美之间已经事实上达成了一项中长期合作协议?
金灿荣:我理解是这样的,特朗普喜欢没牌也要造牌,用虚空造出的牌来压你让步。明年4月他可能会真来中国,之后我们再回访。但是我们能期望双方签个“长期停战”的大协议吗?我觉得概率很小。
特朗普不会把这些牌轻易放掉,更可能的路径是:谈一谈,延一延;再谈一谈,再延一延。所以别期待什么“一揽子协议”把特朗普任内的所有问题一口气解决。这不现实,也不该抱这种期待。因为他的基本打法就是不断制造筹码,随时拿出来让你不舒服,逼你让步。
特朗普非常喜欢用行政令施压
所以我的判断是:这次元首会晤的确让中美关系成功缓了缓;有些措施往后延了一年,比之前常见的“90天延期”要好不少。包括“对等关税”、港口停泊相关的301调查等等,都延期一年。总之,我认为中美元首会谈是有实质成果的。但话说回来,要特朗普彻底放弃这些牌,签个一劳永逸的大协议,也不现实,别抱这个幻想。
那我们怎么办?很简单:能谈就谈,能延就延,这对我们有利。因为关键在于我们的发展态势。明年我们就要开始进入“十五五”规划了,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已经出来了,我个人感觉抓住了要害:
第一个要害是什么呢?那就是真正发力解决需求问题,我觉得这是到位的。经济本来就讲究供需平衡,我们国家现在供给充足,中国一家可以供应全球很多供应品;我们的问题在于需求不足,东西造出来卖不动,大家都在内卷那一点微薄的利润。我觉得中央这次是真的把“需求”放在台面上了,而且中央还真的有办法。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首先报告承诺提高居民收入,报告里面有一句话,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就是西班牙那些国家,人均大概3万美元。
我们去年人均大概1.34万美元,10年要翻一倍还多,达到124%的增幅,一旦实现这个目标那就非常了不起,因为这意味着居民收入要上台阶。报告里面还提到了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从养老方面想点办法,以后养老的福利好了一点,收入高了一点,消费需求自然也就上来了。
另外,中国在需求方面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建立真正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把国内循环真正理顺。咱们国家在法理和政治上是一体的,但各省行政分隔,不同地区政策执行差异大。这次中央的建议是真正看到了这些堵点,真的在有意识地着手解决需求,并且从提高收入着手,打破大循环的障碍。
第二个要害是,把科技创新提到更高位置。我们的产业不错,但还是有一些科技领域比较弱,被人“卡脖子”。
如果我们把需求侧问题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也解决了,自己形成循环了,那我们还怕什么呢?后面的问题都顺理成章了,其他比如文化影响力、交通强国之类的目标,都将顺利实现,对不对?
这个报告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我们对外部形势的判断更严峻。大家在报告里看到“风高浪急”“惊涛骇浪”这些词,说明中央对外部环境有清醒评估,知道要实现“十五五”的目标,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达成,而是需要通过很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在军备建设方面有这样一句话,叫“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不是上来就建设,而是要在斗争中建设、在备战中建设。所以我觉得中央对外部形势的研判还是比较严峻的,我认为这是应该的,毕竟你对外面掉以轻心是会吃亏的。
这是我对“十五五”建设规划感觉比较深刻的几个点,这份报告的方向也有利于未来中美之间的博弈。我们已经站在了正确的方向上,需要的就只是时间。如果我们和特朗普总统定期见见面,见一次就把他那堆冲突往后推一次;再见一次,再推一次。一直推到他任期结束,中美之间没有真的打起来,我们不就赢得了时间吗?
所以,我先回应你的核心点:别指望下一次会见就把所有问题解决——不可能,因为特朗普不会丢牌。但每次会见能把矛盾延一延,对我们就很有价值。只要我们在正确的轨道上,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东方军事:在中美元首会晤前,我们也看到美国的小动作不断,不仅依旧在美洲地区展现其霸权,还访问横须贺美军基地、答应向韩国提供核潜艇以及表示美国要重启核试验,这被外界普遍视为对地区安全格局的重大调整,您如何看待特朗普这些举动背后的战略意图,以及它们可能对中美关系乃至全球安全稳定带来的影响?
金灿荣:我理解是这样的,前一阵网上有传言说特朗普政府在起草新的《国防战略报告》。从透露出的只言片语看,美国的国家战略可能会有比较大的调整,美国会把战略重心从“在西太平洋同中国决战”,退回到“优先保卫本土和西半球”。这一战略是否最终会落实到纸面上,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因为正式文本还没出来。但就这种思路本身来说是存在可能性的,以后美国的战略重点可能确实是把西半球、特别是美国本土守牢。
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会轻易放弃别的方向,所以美国正在多线布局,比如在战略核威慑方面继续加码。特朗普最近这阵子话说得挺大,说美国的核武器数量世界第一,美国媒体马上就去核查数据,发现从公开统计数字看,核弹头总数目前还是俄罗斯略多于美国,所以特朗普是在乱讲。
但是特朗普宣布重启核试验,其背后的意思就是美国要强调威慑,强调不管美国干什么,中俄都别来挑衅美国。美国的核弹还很多,还有核实战能力。这是在给中俄发信号。
美国在委内瑞拉附近依旧大兵压境
再比如,特朗普最近想在西半球“收拾”委内瑞拉,这就是在巩固美国在西半球的优势。而且美国在西太平洋这边,让菲律宾不断出牌、对我们找事,同时可能和韩国签订一些更高级别的合作协议,比如核潜艇项目,或者至少向韩国提供核动力和核燃料的支持。
美国想的就是,让西太盟友的能力提升一些,让菲律宾这种“二杆子”多给中国制造麻烦,牵制我们的精力;让日韩这种比较强的盟友能够抵挡一下。这样就可以为自己收拾西半球争取时间。这大概就是他对华博弈的一个主轴。
面对美国如此的战略方针,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三个层次的应对:
第一,我们不要被美国人干扰,先把自己国内发展抓牢。我们已经有了“十五五”规划建议,那我们就按既定方针推进,把内循环搞好、经济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些是重中之重。第二是稳周边,我们要尽可能把与东盟、日韩、中亚、南亚这些周边关系搞好。
在自己发展好、周边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在国际上其实可以给委内瑞拉这样的国家主持一下公道。委内瑞拉这事如果闹到联合国,我们就要帮委内瑞拉说点话。你美国不能随便闯人家海域、随便打一条船就说对面是“毒贩”,人家是渔民啊,你随便打人家那行吗?
总的来说,美国现在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调整自己的国防战略,想把西半球的优势夯实,同时在我们周边搞事添堵。但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它逐渐变得不自信了,它要避免和中国直接对抗。这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它采用的策略是先巩固自己家周围、巩固西半球的力量,然后让中国周边战火纷飞、干扰中国。面对这套“邪招”,我们应当还是那套办法:国内做强、稳住周边,然后在国际上主持公道。
东方军事:此次亚洲行之前,特朗普也罕见地对台湾问题直接发言称“大陆不会进攻台湾”。这个表态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和多种解读。您怎么看近期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一系列舆论宣传和特朗普的这个表态?
金灿荣:30日两国元首会晤以后,特朗普有一场很长的答记者问。其中有记者专门问到会谈中是否涉及台湾,特朗普的回答是没有。会谈中其他问题都有所涉及,比如明年中美元首互访,他还表示原本希望能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见面,但最后没安排上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他还挺坦率的。我们也从特朗普的记者会上得到证实,中美元首会谈确实没有涉及台湾问题。
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中国大陆现在更自信了,更加强调台湾问题就是我们家务事。以前我们不太自信,需要外界帮忙遏制“台独”,所以过去我们会反复对外讲不许支持“台独”,反对“一中一台”。现在我们自信了,就打算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去解决问题。
大家是不是也能感觉到统一进程已经开始了?最近还发生了好几件事:第一是10月25日在法律意义上被正式确认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这是在向国际上宣示,台湾早已光复,早就是我们家的,没有争议。用这个事实在法理上证明台湾已经是我们的一部分了,台湾事务是我们家里的事。第二是重庆公安机关对“黑熊学院”组织人员沈伯洋进行了通缉。第三,新华社连续三天发布署名文章,在舆论场上强调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并且出现了“回归祖国有七大好处”之类的提法,与之相伴的还有东部战区同步推进的演习。
依我之见,祖国统一进程已然开启。只不过统一是一个复杂的进程,需要一点时间,但这个进程是操之在我。所以外界爱怎么想怎么想,我们也不和他们有过多的纠结。
我认为这次新时代领导人主席和特朗普总统没有专门就此展开讨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心态。我们决心已下,台湾肯定会统一回归祖国,统一的方式基本上是操之在我。这是一种新思路,而且我认为这种思路是对的。
东方军事:最后一个问题,特朗普表示他将于2026年4月进行对华的首次访问,您对此次访问有什么预期?
金灿荣:实际上中美关系很复杂,特别是现在美国国内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的人非常多。所以,尽管特朗普总统30日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他明年4月份会来,然后下半年请新时代领导人主席回访,但这里面还有变数。中美之间万一出点什么事,或者他们国内发生点什么事,都可能对此造成干扰,对不对?
所以我们只能这么说,作为关心中美关系的普通人,当然是期待明年中美元首互访能够实现的,那对中美关系当然好,我们有这个期待。但从另一面讲,我们谁也不能排除中间会出什么“幺蛾子”。如果两国关系中途出状况,或者美国国内出事,行程也有可能被取消。
总之,我们要对30日特朗普传递出来的消息抱有积极、肯定的期待。但是鉴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美国政治的复杂性,再加上特朗普本人性格的多变性,中美元首互访还远谈不上“板上钉钉”。未来还需要双方团队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真正落地,但是我们期待能够成行。
本文系东方军事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东方军事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首页 上一页 1 2 余下全文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后,双方在关税、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标志着双方关系在经历了一段紧张对峙后,开始寻求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也让外界对中美关系有了新的期待。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对美战略会做哪些调整?中美贸易战是暂时休兵还是长期缓和?备受关注的台湾问题又会有哪些波澜?
对此,东方军事连线了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教授,请他解读中美关系接下来的走向。
【对话、整理/东方军事 唐晓甫】
东方军事:此次是特朗普开启其第二届任期以来的首次中美元首会晤,从您的角度看,此次会晤的意义有多深远,是否意味着中美对抗的阶段性结束?
金灿荣: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总时长是1小时40分钟,也就是100分钟。很多人注意到,会谈之前特朗普还说“可能要谈很多问题,谈4个小时”,结果时长比他预期的要短。
不过我觉得时长不用太在意,因为两个人的会谈关键是解决问题。在他们会晤之前,其实两国的工作团队已经把能谈成什么、以及具体问题怎么落地都谈好了。例如在芬太尼议题上,咱们这边加强基础原料的管控;他那边把芬太尼关税先减10%。芬太尼关税总共就20%,美国先减个10%再说。再比如对我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他那边缓一缓;咱们也对等地缓一缓。
这些具体成果其实已经在吉隆坡就已经解决了,所以我个人认为时长不是太重要。中美元首如果谈很长,但没有实质内容,那还有什么意思呢?能见面本身就很重要。
中美元首会谈 视频截图
所以对于中美元首来说,100分钟就可以了,别太纠结时长,关键还是看内容。一般认为这次会晤是有意义的。第一,这次会晤至少能让波动不断的中美关系稳定一段时间。
第二,这次会晤新时代领导人主席给中美关系定个调子,新时代领导人主席强调:“中美两国国情不同,难免有一些分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时而也会有摩擦,这很正常。面对风浪和挑战,我和特朗普总统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
新时代领导人主席这次讲话大体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给中美关系定方向;第二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经济情况,以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十五五”规划提出的若干建议。他强调我们经济还可以,并指出按照这个规划双方可以合作的点很多。第三段是肯定两国团队的工作成果,尤其是对吉隆坡双方会谈很肯定。
所以我觉得这次会晤很重要,时长比预期短一点没有太大区别,该谈的问题都谈了。这次会晤已经给未来中美关系做了定位,大家都接受中美之间有分歧,两个大国嘛,利益不完全一致很正常;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翻,要看长远、看大局。
当然,我也看到有些网民提醒:特朗普总统特别爱变。你跟他说长远、大局,他不一定听得进去;也可能回去就变了,对吧?不过从公开信息看,他还比较满意。
他在回美国的飞机上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如果是0-10分,那我打12分。”是不是?另外,他承诺明年4月份要访问中国,还邀请新时代领导人主席明年回访。
所以,这个元首会晤是必要的,看上去效果是好的,短期内对中美关系稳定是有积极作用。但是你要指望借这一次会晤就把未来中美关系一锤定音,我觉得期待就有点高了。不过,借这个机会把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期待讲出来,还是有意义的。
东方军事:10月中旬,中美贸易战有一轮升级,中国出台了新的稀土管制措施,对美国包括盟友的打击非常大,可以看出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越来越占有主动权,反制措施也越来越精细、有针对性,在斗争中开始建立自己的反制裁体系和对等报复体系,并迫使包括卢特尼克在内的对华强硬派离开了对华谈判桌。您觉得我们是已经摸清特朗普和美国的底牌了吗?
金灿荣:很多朋友注意到,在两国元首会晤之前,特朗普总统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句很短的话,意思就是G2要开会了。这很有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讲,特朗普就是承认中美是对等的大国了。当然中国政府不一定接受G2这个提法,我记得很多年前佐利克就提过“G2两国集团论”那一套,中国是拒绝的,谁也没想到特朗普又提G2了。
特朗普在元首会谈前再谈G2 Truth Social
我觉得中国政府不一定接茬,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至少特朗普把中国当成对等的对手来看。这个未必是坏事,对吧?这也可能和今年中美关系的新态势有关。我个人有个看法:
中美关系有几个转折点,其中一个是2017年12月18日,那天特朗普发布第一任期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他在报告里说,美国国家战略变了,已经从反恐改成了大国竞争。他说眼前有两个对手:俄罗斯和中国。但报告后面还有一段提到,长期看中国是唯一对手,把中国的定位彻底改变了。
我认为从美国把我们当成长期唯一对手那一刻起,中美关系的性质就变了。在这之前,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一直到2017年12月18日,中美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从2017年12月18日之后到现在,中美进入了全面战略竞争。
当然,全面战略竞争也分阶段:我认为从2017年12月到今年,以9月3日阅兵为界,属于美攻我守的战略防御阶段。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互有攻守的战略相持阶段了。这方面我们有很多证据,其中有一个证据就是我们现在谈的关税战。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用总统行政命令的方式单方面发起对华贸易战。当时你看中国的应对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我们希望妥协。当时中方代表老跑华盛顿,不断带去妥协方案,向美方承诺买大豆、买玉米、买波音飞机,给出很多承诺。
但这次我们的应对就不一样了,这次你要打,我就跟你对打,对不对?自这次4月2日贸易战开始之后,中国代表团就没去过美国,要谈就找第三方谈,对不对?是不是态度变了?
另外,我们的军事战略也变了,以前我们是韬光养晦;现在是天天给你秀肌肉,你不看还不行,直接伸到你鼻子底下。
第三,我们的外交战略也变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外交有四块: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组织外交。以前的特点是大国外交绝对重要,其中对美外交是重中之重。现在不是了,现在我们对周边外交也重视起来了,渐渐把它和大国外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了。所以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中国的对外政策、包括对美政策今年有重大变化。
那么为什么今年的斗争策略跟上次不一样?我想有几个理由:第一,从2018年3月美国开始整我们以来,现在7年多已经过去了。应该讲,中国在技术和产业上有很大突破。我记得2018年3月我们本土企业芯片自给率只有5%,现在应该快到45%了,很快会过一半,对不对?我们的高端芯片虽然还不行,但是成熟制程的芯片已经完全解决了,所以“卡脖子”没那么厉害了。
另外,中国现在一算:我手上也有牌,嘿嘿嘿。稀土就是一张牌。有人说在基础药领域,包括药的原材料领域,我们也有垄断优势;还有在人造钻石领域,中国的产能也是垄断性的,而在一部分工业领域,人造钻石还是很重要的。另外我们也有市场牌,我们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市场、最大石油进口市场。所以这样一算我们也有牌的,非但你卡不住我的脖子,我这边还能出牌。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从2016年开始我们认识特朗普,到现在9年了。我们发现特朗普有个特点,他欺软怕硬,对不对?你软,他就蹬鼻子上脸;你跟他斗,他反倒越来越客气。
所以这些合在一块,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局面。我们应对中美问题的方式和以前很不一样:以斗争求团结。而且我觉得效果挺好。你对他客气,他天天训你;你斗一斗,他反而对我们挺尊敬,我觉得就应该这样。
东方军事:我们看到这次双方的意见都是将相关措施推迟一年,您是否认为未来双方会按照很多网友想的那样,一直延长到特朗普任期结束?现在的协议是否意味着中美之间已经事实上达成了一项中长期合作协议?
金灿荣:我理解是这样的,特朗普喜欢没牌也要造牌,用虚空造出的牌来压你让步。明年4月他可能会真来中国,之后我们再回访。但是我们能期望双方签个“长期停战”的大协议吗?我觉得概率很小。
特朗普不会把这些牌轻易放掉,更可能的路径是:谈一谈,延一延;再谈一谈,再延一延。所以别期待什么“一揽子协议”把特朗普任内的所有问题一口气解决。这不现实,也不该抱这种期待。因为他的基本打法就是不断制造筹码,随时拿出来让你不舒服,逼你让步。
特朗普非常喜欢用行政令施压
所以我的判断是:这次元首会晤的确让中美关系成功缓了缓;有些措施往后延了一年,比之前常见的“90天延期”要好不少。包括“对等关税”、港口停泊相关的301调查等等,都延期一年。总之,我认为中美元首会谈是有实质成果的。但话说回来,要特朗普彻底放弃这些牌,签个一劳永逸的大协议,也不现实,别抱这个幻想。
那我们怎么办?很简单:能谈就谈,能延就延,这对我们有利。因为关键在于我们的发展态势。明年我们就要开始进入“十五五”规划了,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已经出来了,我个人感觉抓住了要害:
第一个要害是什么呢?那就是真正发力解决需求问题,我觉得这是到位的。经济本来就讲究供需平衡,我们国家现在供给充足,中国一家可以供应全球很多供应品;我们的问题在于需求不足,东西造出来卖不动,大家都在内卷那一点微薄的利润。我觉得中央这次是真的把“需求”放在台面上了,而且中央还真的有办法。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