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卡·莫雷诺:我们需要成为技术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而不仅仅是现成软件包的使用者
“我们需要让人民和国家成为科技发展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现成技术方案的被动使用者。” 社会学家蒂卡·莫雷诺在接受“真实巴西” 中国专访时这样强调。
这位社会活动家近日出席了于11月13-14日举行的全球南方智库论坛,在“全球南方的数字主权与人工智能和平发展”分论坛发言。该论坛旨在探讨全球南方国家如何建设自主数字基础设施,应对数据滥用、算法偏见和人工智能军事化等现实挑战。
莫雷诺正在参与两个巴西民众运动与中国伙伴的具体合作项目。其一是与中国国企国机数字合作,开发面向巴西生态农业的数字农业系统。其二是运用开源人工智能模型,促进基层组织、技术人员和科研机构生产的生态农业知识传播。
MMM负责人警告称,包括巴西在内的一些全球南方国家已放弃成为发展主体的立场。“他们花钱购买全球北方企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将数据存储托管于美国科技巨头,这些企业又利用我们的数据开发其人工智能模型。”
蒂卡·莫雷诺正与无地农民运动等组织合作,将技术应用于土地改革和生态农业。在她看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路径,正在与美国企业模式形成竞争态势。
“中国采取了正确的发展思路。人工智能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社会各领域。”这位活动家认为,这正是全球南方应当向中国借鉴的核心经验。
专家指出,这种发展观超越了开源软件本身,还包含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没有运行模型的硬件基础,任何开发都无从谈起。因此软件层面的代码始终需要与硬件维度同步发展。”若缺乏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国家将丧失对公民数据的掌控,并“放弃成为知识生产的主体”。
世界妇女大游行(MMM)国家协调委员会成员蒂卡·莫雷诺(Tica Moreno)在2025年11月14日全球南方学术论坛期间接受“真实巴西”采访图片来源:姜晨星
以下为专访全文:
“真实巴西”:将全球南方国家的科技发展讨论置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主权框架下意味着什么?
蒂卡·莫雷诺:在构建我们的政治议程时,从民众立场出发的数字主权有个基本要素:既要理解人民,也要理解我们的国家机构都是科技发展的能动主体。
当前某些国家(包括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已放弃成为发展主体的定位。他们付费使用全球北方企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将数据托管于美国科技巨头,这些企业又利用我们的数据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由于缺乏基础设施投入,我们既无法掌控自身数据,也丧失了知识生产主体的地位。
因此,要重获或建立这种主导权,就必须让人民、公众和国家成为科技发展的真正主体,而非现成技术方案的被动接受者。
这并非新议题。以农业为例,绿色革命期间他们强行推广技术套餐。农民们如何应对?他们坚持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生产技术,如今已形成两种农业模式的竞争:一边是作为生态农业主体的农民,另一边仍是沿袭掠夺性生产逻辑的农业综合企业。这既是技术生产主体的争夺,更是历史主体地位的较量。
“真实巴西”:您在论坛发言中谈到“科技多样性”。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并非简单输出固定模式,而是注重相互交流借鉴。在全球南方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中,各国应如何汲取中国经验以促进数字主权框架下的科技发展?
蒂卡·莫雷诺:实际上存在两种人工智能发展模式,代表两种历史可能性正在相互竞争。一种是美国模式,这个帝国计划将人工智能用于加强掠夺、殖民控制乃至军事进攻,即将其异化为战争工具。另一种历史可能,则是将人工智能发展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
观察中国实践可见其采取系统方法:将数据视为生产要素,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通过法规政策与投资布局引导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的关键举措之一是投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开发。这对确保全球南方成为科技发展主体至关重要——借助开源代码,我们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土化开发。
从此出发,我们才能基于自身条件开展创新,自主运用数据开发所需模型。无论是农业应用还是语言模型,开源代码将开启无限可能。
但显然,仅靠开源代码远远不够。若没有运行模型的硬件基础,任何开发都无从谈起。因此软件层面的代码始终需要与硬件维度同步发展。
这正是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的:采取整体性发展思路。人工智能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各领域。这是我们最应该汲取的中国经验。
“真实巴西”:能否谈谈巴西民众运动与中国伙伴正在开展的、旨在实现技术自主与数字主权的合作项目?
蒂卡·莫雷诺:目前我们基于对华合作经验,正在推进两个项目。其一是与国企国机数字合作开发面向生态农业的数字农业系统。这项合作仍在持续推进中。
中国本土的农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且机械化程度很高,已为部分作物开发数字系统。我们将把这个系统引入巴西,但巴西农业具有热带农业的特殊性。
我们的核心主张是:借助农民组织与合作社的实践经验,将合作社需求纳入数字农业系统建设,使合作社和农民能基于中国模式成为开发主体。因此在引进模型的同时,必须根据巴西农业现实与生态农业挑战进行本土化改造。
这需要多方支撑:既需要机械设备与数字基础设施,也需要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的能力建设。这是其中一个项目。
另一条路径是借助日常化的人机交互促进生态农业知识传播。巴西拥有丰富的生态农业知识——主要来自基层组织,但也包括科研机构。
“真实巴西”:如何激活这些由基层组织创造的生态农业知识宝库?既用于支持与农民的互动,也助力合作社技术人员在日常生产中开展工作。
蒂卡·莫雷诺:这个构想正源于与中国的交流。得益于开源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中国已积累大量地方知识库建设经验,使知识更易获取并改善人机交互体验。
我们正在将其融入大众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方法论建构。如何让人工智能普及化?无地农民运动常提及“生态农业大众化”策略。通过与中国的交流,我们认识到必须通过发动群众、以人民为主体来实现人工智能普及化。唯有通过覆盖全国的大众教育进程,这一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