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夫卡很忙
来源:局外人的视界(ID:hooyar_380097485)
今天关于万科的小作文飞出来了,万科股债双杀,导致地产相关的股票带着大盘一路下滑。前几天全网在传一篇高盛关于中国房地产的研究报告,当时有人问我怎么看,我几乎不看,道理很简单,高盛当事后诸葛亮或者还能说得头头是道,但那有意义吗?做事前的预测,都尼玛跟猪一样的,否则以高盛在美帝的地位(美国参议院花名又叫高盛董事会国会山分会),早早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打击中国崛起,我们还有今天的地位吗?我在很久之前就跟大家说过一个概念,债务不是问题,被人逼着还债才是问题。地产到现在,金融机构都敢于下场卖房,逼着还债,这说明什么?说明地产已经没办法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了,否则管理层有的是办法要求金融机构执行熨平债务周期的决策,账挂上,允许暂时冻结一下债务,还不上,跟金融机构协商一下呗。别忘了,美国政府是没有发钞权的,美联储本质上是个私人机构,至于打个非盈利的招牌,你看看就行了。美联储能不给白宫面子,不给国会山面子,不给法院面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发钞,你猜所谓的独立决策有几分是为了自己私利,又有几分是为了公众利益呢?最近这段时间,有位被爱泼斯坦给炒红的华裔女经济学家各种场合哔哔要给老百姓发钞票,促消费。你看美帝这几年给老百姓发钱是让老百姓更富裕了,还是更穷了?一顿撒钱猛如虎,最后全部都去成就了华尔街的辉煌,看看美股都涨成啥样了,富豪们的财富增长了多少,老百姓的财富又增长了多少?不要看数字,看比例吧,一顿撒钱,让富有的人拿了更多的财富份额,整出了高通胀,普通民众生活更困难了。其实搞出通胀来,再简单不过了,印钱嘛,好像谁不会似得,以前还要印钞厂加班加点干活,现在都是电子支付了,键盘敲一下,钱就变出来了。高盛说房价还要再跌10%,到2027年才能见到底,然后哗啦啦很多民科跳出来哀民生之不幸,高喊辜大经济学猹的那一套资产坍塌理论,左右不过一句话,要救民生,救经济,就必须救房地产。我们过去不是没有救过地产,也别跟我说地产救不起来,这都是不存在的事,地产下跌之所以看起来如此恐怖,主要是都上了大杠杆,一层层的杠杆加起来,导致房价只要跌了一点,就各种受不了。比如说你股票没上杠杆吃了跌停,你会难受,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但你丫敢上3-5倍的杠杆吃个跌停那是个什么感觉?很多人直接道心碎裂。这让我想起2015年的杠杆牛到杠杆熊,下跌之惨烈,最后政府救市了,看看人家是怎么救的,新闻出来以后,直接先干了个天地板,然后再狠狠砸你两天,市场才开始慢慢好转起来的,但即便如此,大盘也萎靡了很多年。十年过去了,就问你,现在还有那么多勇士敢上杠杆搞配资吗?别跟我说什么两融余额,这跟场外高杠杆比起来,啥都不是。出清是个非常漫长且痛苦的过程,其实我们也可以学美帝的,顶住压力,一直疯狂吹泡沫,直到耗尽货币最后一点信用。然后,然后反正也不是我当总统,锅甩给美联储呗。2017年,我去一个四五线小城市,当地一个开地炼厂的小老板搞起了房地产,在接待我的宴席上,这老哥在那里大谈地产对经济的带动,那叫一个眉飞色舞,回来我就跟大家说,地产行业走到这个位置,基本就玩犊子了。最后一点场外资金都下来了,没办法弄到更多新增,能好起来才叫有鬼了呢。如果只考虑当下,当然是维护地产泡沫最有利,只要地产不倒,那么所有的资金都会优先冲向房地产。还记得几年前地产红火年代那些流行的段子吗?干啥企业都不如买房靠谱,买房叫上车,上去了财富咔咔猛涨。毕竟买房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容易且能赚大钱,上杠杆翻着翻的赚钱,那谁特么还有心情苦哈哈的去赚好好干活的钱呢?所以三道红线一出,直接按死了炒房的预期,以恒大为首的地产暴雷,以为会造成一波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结果呢,这些年我们平安的扛过来了。当然了,影响是有的,时代的一粒沙掉在微观个体上,可能沉甸甸的一座山,但怎么说呢,成年人总归是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在各种呵护之下,美国资产节节高攀,但美国竞争力变强了吗?18年第一次打贸易战,我们心惊肉跳,25年再来一把,没有谁太把懂王当回事了。所以我们用主动引爆地产泡沫的方式,让经济率先软着陆,并且顺带调了下结构,换来的是中国制造质的飞跃。等到时机恰当的时候,让通胀起来,解决掉地产历史遗留问题,这是什么难事吗?如果你们往前再看三十年,90年代地产也狠狠的暴雷过一波,当然了,那时候范围比较小,内陆城市,内陆民众很少有参与的,很多银行的不良资产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指数级别狂飙的。当年被章家敦们喜滋滋拿出来当中国要崩溃证据的不良资产,后来成了香饽饽。如今外媒对着中国地产都有点精分了,比如彭博社,前几天说东大会有史无前例的救市政策,今天又说要放弃万科。所以有人问我现在地产是个啥情况,只能说,买房致富的年代可能从此彻底过去了,普通人还是以消费的心态去买房吧,尽可能少开杠杆,消费要看自己的能力。至于你们说见底的事,底部是个区域,并不是一个点,有些地方房价已经止跌了。至于万科,里面的问题太多了,有很多通过所谓的内部理财平台捯饬的债务背后藏了太多东西,怎么去给它托底?我以前就说过,能坦然去谈万科问题的时候,地产基本就不会再出什么大幺蛾子了,等于是见底了。7年前,我跟大家说,解决地产问题就一条,温和通胀。解决全世界的债务问题,肯定不会靠勒紧裤腰带还债,可控通胀才是王道。中美欧都有这个需求,所以未来主旋律必然还是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