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大国的博弈:台湾问题急不得!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1-24 06:20:36 围观 : 评论

作者:猫哥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我前几天的文章《酣畅淋漓的胜利:蓬佩奥撞得鼻青脸肿》发布后,有人来杠,比较典型的发言就是——

我们不过阻止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访问台湾,这么一点小事算什么胜利?中国真有你说得这么厉害,怎么不去解放台湾?

这些根本就不懂大国博弈的留言本来我是不大在意的,但是还有更多的留言却引起了我的警惕,这类留言是这样的——希望蓬佩奥真的闪电去访问台湾,然后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解放台湾。

我很能理解大家非常希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但是情绪不能替代理智。作为一般老百姓可能远远低估了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今天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1地缘政治的博弈

首先,站在美国的立场,假如中国实现两岸统一,意味着什么?

我们来看一张图。

美国三大岛链示意图

岛链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产物。“岛链”一词最初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二战之后为了扼杀与封锁当时的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岛群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提出来的。

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重兵,意欲精心构筑一条以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一线基地为基轴,以日本、韩国、冲绳、关岛等基地和设施为核心的“太平洋多重锁链”,来围堵中国和亚洲大陆,企图扼住亚洲大陆的脖子,其目的就是企图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好吧,按照目前地缘政治形势,美国构筑的岛链主要就是遏制中国,岛链防线主要为三道。

第一岛链是韩国、中国台湾、越南;第二岛链是日本、冲绳、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第三岛链是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澳大利亚、新西兰。

从地图上看,这三道岛链很像三道锁链将中国面向太平洋出口封锁得严严实实。

面对美国的岛链封锁,中国怎么办?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中国一带一路路线图

我们把这张图与上面那张图结合起来看就很能说明问题——面对美国岛链封锁以及重返亚太的军事压力,我们在2014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相抗衡。其基本思路也很简单——

你从东面来,我往西面去!

也就是说,我们在东面这个方向选择守御,不直接与美国在第一岛链发生激烈的碰撞,而将重心放在向西突破!

这种思路很类似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面对蒋介石军队围剿时的战略,也就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绝不与敌军贸然决战,而是寻求敌军薄弱之处拓展自己的根据地空间。

一带一路有两个起点,海上的起点是南海,陆上的起点是新疆,所以近几年中美在南海的博弈日趋激烈,美国对新疆所谓“人权问题”的指责甚至制裁也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从本质来看其实就是地缘政治的博弈。

2 按计划推进

从地图上看,台湾恰好处于第一岛链关键的位置,假如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第一岛链就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

如果我们把每条岛链都看成一道天然的防线,从军事角度而言,一道防线出现缺口,那么整条防线都只能放弃,也就是说,美国将被迫将防线后退到第二岛链!

那就带来三个问题:

其一,美国岛链防线整体向太平洋方向后撤1000公里以上,我们沿海发达地区的安全就更有保障。

其二,第一岛链范围内都将成为中国完全控制的区域,南海将毫无悬念成为中国的“内湖”。

其三,中国一旦彻底掌握南海,也就是彻底控制马六甲海峡出口通道,美国在太平洋与大西洋军事力量将被分割成互不联系的两个部分,美国的海洋霸权将严重动摇。

所以,站在美国的立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容忍中国大陆拿回台湾。中国大陆一旦在台湾动手,就意味着与美国在战略层面总摊牌!

站在中国的立场,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大领导提出“台湾问题不能一代代拖下去”——就是为台湾问题明确提出一个时间表。

按照管理层的时间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相信我们不但能实现两岸统一,而且代价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相反,如果因为突发事件或者被狂热情绪所绑架提前启动两岸统一,就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仓促上阵,其代价之大可能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孙子兵法》有句名言: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国家兴亡的紧要之处,是千万人民存亡的关键,是必须要慎重的。

我觉得凡是恨不得明天就解放台湾的人应该把孙子兵法这句话读十遍!

3 全面经济制裁

如果贸然启动两岸统一,由于解放军在第一岛链具有倒性的军事优势(主要是陆基导弹优势),我相信美国不会出兵直接援助台湾,但是因为己方具有军事优势就真的可以毫无顾忌地发动战争吗?

不要忘了,美国在金融、科技等领域还有压倒性优势。美国直接出兵去救援台湾那是以己之短在我们具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地域硬碰,美国佬没有那么傻。

但是美国却可以在自己具有优势的领域对中国进行全面的打击,其打击力度将远远超过过去中美贸易战与科技战!

这里给大家回顾一段历史,俄罗斯依仗自己军事优势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全面的经济制裁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

2014年俄罗斯在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与西方国家关系急剧恶化,在美国的推动下,美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层层加码,从前期主要针对俄罗斯政府要员的制裁逐步扩大到对俄罗斯支柱产业的制裁——

包括对俄罗斯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的精准打击——禁止俄罗斯能源产业与金融机构在欧美市场融资,欧美国家禁止给俄罗斯能源产业提供设备与技术,限制俄罗斯能源向欧美出口。

按:俄罗斯天然气与石油产业技术与设备对外部依赖程度非常高,其中80%—100%的油气开发件、70%的涡轮机与锅炉、50%—60%压缩机、20%管道、80%的大陆架开发技术都依赖进口,而进口对象主要就是美欧国家。

俄罗斯金融产业对欧美资本依赖程度也比较高,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前,俄罗斯主要银行有近40%的资金都是通过在欧美金融市场融资来获得。

包括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产品;

包括对俄罗斯能源与金融寡头进行制裁——冻结资产、签证限制、禁止欧美公司与寡头企业进行交易等等。

美欧这一系列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俄罗斯主权货币卢布汇率暴跌

从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汇率从33卢布兑1美元迅速贬值到68卢布兑1美元,贬值率达到103%!

俄罗斯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其进出口总值占GDP比例接近50%,包括肉类产品、民生轻工业产品、能源设备与技术都严重依赖进口。

所以汇率快速贬值直接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飞涨。据俄罗斯央行统计,2014年11月俄罗斯通胀率达到9.4%,到了2015年3月,通胀率迅速上升到16.9%,也就是说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不到一年时间,俄罗斯老百姓的财富就打了83折。

汇率暴跌严重影响到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公开承认,卢布贬值已经超过经济与民众能够承受的“舒适线”。

问题还不仅如此,因为主权货币汇率大幅度贬值还导致俄罗斯进出口大幅度下降。

2014年俄罗斯进口贸易额为7939亿美元,同比下降5.7%,2015年俄罗斯进出口贸易额为5304亿美元,同比下降33.2%。

与此同时,就是资本拼命从俄罗斯出逃,俄罗斯央行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年资本流出金额高达1541亿美元,随着俄罗斯出台一系列反制措施,2015年俄罗斯资本出逃现象有所缓和,该年资本外流为569亿美元,2016年资本外流是530亿美元。

那么大家知道俄罗斯出台什么样的反制措施缓解了资本外流吗?

就是普京对外流资本实施大赦!当时俄罗斯政府规定,只要资本回流俄罗斯其一不征税,其二不追究其前期责任——也就是说,只要从俄罗斯流出的资本能回来,不管你是合法还是非法的资本一律不追究任何责任。

即便如此,俄罗斯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4年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之后,俄罗斯GDP增长率从2013年接近2%一路下滑,2015年掉到-1.97%,直到2016年才恢复到0.33%,可以说俄罗斯为了吞并克里米亚在经济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根据联合国不同口径的统计,美欧国家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的损失从2800亿美元—5000亿美元不等,而美国付出的代价则只有1000亿美元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美国每年GDP是20万亿美元,几年时间为了制裁俄罗斯损失1000亿美元不过毛毛雨,而俄罗斯GDP只有1.5万亿美元左右,付出2800亿—5000亿美元堪称伤筋动骨。

4中俄天然气供应协议

以上宏观的数据可能一般人没啥感受,下面我们来剖析一个微观的案例,让大家看看在美欧经济制裁的剿杀下,俄罗斯对外贸易付出何等惨重的代价。

这个案例就是2014年中俄签订天然气供应协议。

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前,中俄就天然气协议谈了整整18年,之所以一直无法落地,主要是在核心条款上双方诉求差距极大,包括——

首先是价格问题。

俄罗斯要向东亚中日韩供应天然气就要修建穿过西伯利亚漫长的管道,由于基础设施投入太大,所以俄罗斯向东亚国家供应天然气价格要求很高。

据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2014年6月9日消息,日本计划建设俄罗斯至日本的天然气管道,进口俄天然气。对此,俄一官员称,俄对日出口天然气价格以每千立方米500美元为基价进行讨价还价。

当时俄罗斯对中方报价也是要求按照500美元价格为基础进行谈判。这个价格大大超越了中方心里底线,中方则要求按照俄罗斯给欧盟供应天然气的价格(大致是每千立方369美元)作为基础谈判价格。

俄罗斯认为当时给欧盟供应天然气不需要建设太多基础设施,也就是给欧盟供应天然气不需要摊销太多的基础设施费用,而给中方供应天然气显然不可能执行欧盟价格标准。

其次是管道问题。

中俄关于天然气协议的谈判始于1996年,当时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不大,所以俄罗斯提出一个分支方案——把供应欧洲的管道建一个分支作为西线传输给中国西部地区,把供应日韩的天然气管道建一个分支作为东线传输给中国东部地区。

中国反对这个“分支”方案因为这个分支方案未来可能有许多说不清的麻烦。比如,在天然气需求旺盛的时候,你一个管道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届时你“优先”保证谁的供应?你会不会拿这个“优先供应权”向我们索要额外的好处?

所以中方坚决要求俄罗斯向中国输送的天然气必须是单独建设的专用管道,这个管道不能再给其他国家供应天然气,这个管道必须绕开蒙古直通中国。当然,这个管道建设费用只能是俄罗斯买单。

当时俄罗斯也不同意专线的方案,因为为中国建一条专用管道投资巨大。

但是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美欧制裁下,欧盟不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了,俄罗斯最大的亚洲客户日韩也掉头向美国购买液化天然气。

俄罗斯经济一落千丈,汇率大贬,进出口缩水,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就成为俄罗斯稳定经济唯一的救命稻草。

2014年5月20日,中俄终于签订天然气协议,中国官方评价是“互利互惠双赢的协议”,外媒评价是“俄罗斯做出了重大让步”,中国比较刻薄的网友评价是“俄罗斯签订的城下之盟”。

图片

(来源:新华网)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协议的具体条款。

首先是价格,以供气30年,每年380亿立方米,总额4000亿美元推算,成交价在35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这个价格比俄罗斯向欧盟供应天然气的价格还略低。

最关键的是,中俄天然气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要根据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上下浮动,而挂钩的国际能源价格不是天然气而是石油!

目前国际能源市场是啥状况?

石油供大于求,天然气求大于供!当然,从长期趋势来说,天然气早晚也会如同石油一样供大于求。

但是从现状而言,一个求大于供的能源价格与一个供大于求的能源价格挂钩怎么看也是中国占了大便宜。

自从2014年国际油价从100美元/桶跳水以来,这一两年大致在40—70美元的价格区间震动。因为油价一路走低,导致俄罗斯给中国供应的天然气价格也一路走低。

2014年5月油价是110美元/桶,当年俄罗斯供应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是350美元千方,2019年国际油价跌到62美元/桶,所以,2019年的俄罗斯天然气价格也跌到199美元千方。按照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5元左右计算,1立方天然气才花1.3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比中亚各国(管道投资很少)供应中国天然气价格还更为便宜——哈萨克斯坦供应中国天然气是1.44元人民币1立方,乌兹别克斯坦是1.58元,土库曼斯特是1.76元。

所以,俄罗斯天然气卖给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跳楼白菜价。

然后是管道。

这次俄罗斯终于松口愿意为中国建一条专用管道——不过俄国人为了省钱,这条管道要从蒙古穿过。

中国再次坚决反对这个过境蒙古的管道方案。中国的理由也很充分,乌克兰是欧美忽悠地顶在一线的反俄急先锋,蒙古呢?也是被美国忽悠的反那啥急先锋(2014年时候蒙古对中国不大友好)。

当年俄罗斯为了省点钱,打算建一条通过乌克兰向欧盟送气的天然气管道,最后乌克兰找了多少麻烦?现在你建一条过境蒙古的天然气管道,难道你希望未来再来一个亚洲版的“乌克兰”事件?

为了子孙后代省点麻烦,还是绕过蒙古建一条专用管道吧!缺钱?我们可以预付一笔天然气购气款!

图片

中俄天然气管道(来源:新华网)

就这样,最后中俄在2014年签订了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出于对俄罗斯财政窘迫的体谅,中方预付了一笔购气款作为建设管道的费用,作为交换,俄罗斯同意在未来购买天然气时中国可以用人民币结算部分购气款,并且这个份额逐年提升。

你看看,在欧美国家的经济制裁下,俄罗斯国内经济压力确实太大,所以不但完全接受了中国前期所有诉求,甚至还做出更多的重大让步——价格与石油挂钩,结算部分使用人民币。

按:目前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达到14.7%,是全球所有国家央行外汇储备人民币占比最高的国家。

过去几年国内很有一批普京的粉丝,因为普京在对外关系中完美演绎了一个硬汉形象,一言不合都是直接动武,很少妥协抗议——打格鲁吉亚,打乌克兰,吞并克里米亚,出兵叙利亚等等。

图片

(来源:俄联社)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俄罗斯对外塑造的强硬形象为此付出了多么惨重的经济代价!

现在我们再来复述孙子兵法的名言,大家是不是有更深的感悟?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5 美国的反击推演

下面我来给大家推演一下,假如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启动两岸统一,美国可能的反击手段。

首先经济制裁。

对中国军工产业链(含为军工配套的民用企业)进行制裁,包括从SWIFT系统将这类企业全部拉黑,使用长臂管辖原则禁止全球其他国家企业与这些企业进行交易——其内容涵盖切断芯片供应与其他高精设备供应。

美国可以任意定义这个与军工有关联的企业范围,将打击扩大化,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对中国电子产业进行无差别的系统打击。

威胁中东石油国家限制甚至禁止对中国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同样可以对阿根廷、巴西施压,要求限制甚至禁止对华大豆出口;

其次是军事层面。

虽然我认为美军不会直接出兵救援台湾,但是并不代表美军在其它地方不会有所动作,比如利用新加坡海军基地对我印度洋航运生命线进行威慑,不排除对中方海运船只进行强制性检查,凡是运输美国定义的“与军工产业有关的违禁品”一律扣留。

按:我海军由于主要兵力都要投放在台湾方向,所以很难在印度洋航线对我航运船只进行大规模护航。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我们没有准备充分时去启动两岸统一,在地缘政治上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国一定会倾全力来打击我们——甚至不惜自己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6 付出的代价

那么,在美国的全力打击下,我们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首先是我们刚刚签订的RCEP协议可能要黄了,接着中欧投资协定落地也会变得遥遥无期。不仅如此,在仓促动手的情况下要在国际上争取日本欧盟保持中立,可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人民币汇率暴跌,中国经济与俄罗斯还不是一个层面,所以我们人民币汇率不大可能如同俄罗斯一样暴贬100%,但是在美国全力打击下贬值20%—30%左右是大概率。

然后是外资疯狂出逃,外汇储备面临空前压力。

进口大宗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大豆、铁矿石)价格暴涨,在美国全力制裁下,我们进口所需的资源就要付出更为高昂的代价——具体可以参考2014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天然气供应协议,只不过强弱之势掉了个,无论多么苛刻的条件也只能咬着牙答应。

国内通胀指数飙升,央行为了稳定经济不得不大规模放水,导致我们宏观杠杠率至少上升30%——也就是宏观杠杆率可能达到300%左右,光是未来要消化这么高的债务率就足够让人头痛了。

电子产业水平倒退几年,大批外资将工厂转移到其他国家。

极端情况下,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更为恶劣的情况——比如“台毒”发射导弹对沿海城市进行攻击,造成城市居民的恐慌。

以上林林总总盘点下来,大概就是这样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长停滞,老百姓财富缩水,生活水平下降,债务率大幅度提高。

具体到微观层面就是股市大跌、房价缩水、企业降薪裁员、汽油涨价、粮食涨价、猪肉涨价……

以上就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启动两岸统一可能付出的代价。

所以,我在历史文章《酣畅淋漓的胜利:蓬佩奥撞得鼻青脸肿》提出,大陆通过一系列动作阻止了川普蓬佩奥集团在台湾问题上冒险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因为这场胜利将台湾问题拉回了原有轨道——也就是拉回到我方设定的时间表去解决,避免了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与美国进行战略性的总摊牌。

7我们的准备

那么,我们在预定的时间表要做什么准备呢?

——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思路,减少对外部经济循环的依赖;

——集中力量解决科技卡脖子工程逐步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通过RCEP协议落地以及推动中日韩自贸协议签订实现东亚三国经济深度捆绑;

——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落地实现中欧经济深度捆绑;

——推广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逐步降低对石油产品的依赖,同时逐步提高对石油产品的战略储备;

——在俄罗斯、非洲布局大豆种植,降低对南美国家大豆的依赖;

——在非洲推动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开采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降低对澳大利亚与巴西铁矿石依赖;

——加快海军力量建设,我们第三条航母预计明年就能下水,2023年就能服役,届时中国将拥有三支航母编队;

——加快经济建设,逐步缩小与美国经济规模的差距;

等着一切准备都完成之后,我们再启动两岸统一大业不仅更有把握,而且代价会小得多!

届时可能美国看到无论采用何种手段都无法阻止中国实现两岸统一之后,或者与中国进行全

面战略摊牌代价高得无法忍受之后,大概率会坐下来与我们谈判——

或许中国只需要在经济层面做出一定的让步,就能让美国彻底放弃对台湾当局的支持。

以上就是我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8 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中国处于上升期,美国处于衰退期,时间是我们的朋友,台湾问题急不得——意思就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战略摊牌越往后推,力量对比就越对中国有利。

当下我们处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几年我们经历了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多重考验,事实证明,在执政党领导下中国不但挺过了这些考验,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中央,相信管理层的决策,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