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国际局势恶化、联合国饥饿警告,变乱之下,中国筑牢四重安全防线!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8-22 21:15:16 围观 : 评论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谁掌握了粮食;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基辛格


最近这两天,中国不少地方出台的“N-1”式点餐规定,使得有关粮食的问题,再次成为了国人热议的话题。



事实上,在我看来,大家心中的各种疑虑并非“杞人忧天”。


首先是世界的整体局势:


7月13日,联合国粮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结论显示:

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世界饥饿人口将会呈现大幅提升,预计2020年全球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25个国家及6.9亿人口将处于挨饿状态,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其次是中国的局部形式:


8月17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

到“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再则是大的国际政治形势:


8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

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失调,两国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可能会把世界分裂成两个集团,这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2019年末,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出口总量超过1亿吨,约占全球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品种以大豆和玉米为主。


而在此之下,中国则位列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榜首,仅在去年一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就达到了1.06亿吨,其中进口大豆8851.1万吨、谷物和谷物粉类1785.1万吨。


最后是令人担心的“王炸”:


8月16日,马来西亚卫生部总监努尔称,在马来西亚的现有确诊病例中,已经确认了至少4例D614G变异的新冠毒株。


而就在前一天,印度新冠防疫首席研究员达斯博士才刚刚发出警告,印度东部奥里萨邦已经发现了至少73种新冠病毒毒株的变种,而在对包括752个临床样本在内的1536个样本进行测序后,印度的病毒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至少两个全新的病毒谱系。


此外,在更早之前的8月9日时,日本防疫专家也公开指出,在日本境内流行的新冠毒株正在发生少量的碱基变异,与此同时,韩国的防疫报告也显示,韩国已经确证了至少3种影响传染的“突刺蛋白”变异事例....



疫情反复+中美关系严重紧张+双重警告+“N-1”式的控制餐饮粮食浪费号召。


在种种看似互不关联却又千丝万缕的事件之下,一种曾经人人都求而不得的关乎未来的“预期”,一场只存在于父辈记忆中关乎饥饿的“痛苦记忆”,似乎正前所未有直白呈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


中国,缺粮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何为粮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原则我们可以知晓,在中国地区通行的“粮食”定义,一般指的是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的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


其主要覆盖范围,包含了稻类、麦类、豆类、粗粮类。在日常的统计中,对应以上四类具有代表性的粮食种类,分别为水稻、小麦,大豆、玉米。


其中,小麦和早稻,在统计中被归类为“夏粮”;玉米、大豆、中稻、和晚稻,在统计中,则被归类为“秋粮”。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已在囊中的“夏粮”。


在2020年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召开的记者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面对香港《南华早报》有关今年南方洪涝对早稻收成的采访时,概括性的做出了以下两点回答:


1、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对早稻生产造成了影响,单产普遍下降。


2、因为早稻播种面积的增加,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达到了2729万吨(546亿斤),相较于去年增幅达3.9%,扭转了7年来我国早稻产量连续下滑的态势。


此外,对于北方地区的小麦收成,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在7月17日的工作汇报中明确表示:

通过对小麦主产区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和对非主产区的重点调查,中国2020年的最终小麦总产量,应当在1.3亿吨(2634亿斤)左右,与去年相比,总产量增长0.6%。

总体来说,受益于年初农耕部署时中央明令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决断的利好,今年的夏粮收割虽仍在继续,但是夏粮总产量相较于去年,测算增加0.9%、实收正增加,已成定局。


其次我们可以展望一下“秋粮”。


显然,占中国全年粮食总产30%的夏粮“保稳”,对于接下来“秋粮”的大头而言,可谓是打了一个开门红!


虽然,对于今年的“秋粮”收成究竟是多少,目前我还无法告诉大家一个定数,不过依据去年夏粮占全年粮食总产量6.64亿吨,夏粮占比23.07%的比值来计算的话。


即使考虑到今年夏粮的播种面积,因为北方部分地区休耕影响相较于去年减少了0.8%(97万公顷),但是总体来说,今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突破6.6亿吨或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6.6亿吨的粮食,换算到14亿中国人头上是多少?


948斤,每天主粮两斤半。


或许很多人对两斤半的主粮究竟有多少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我在此就权且以“米饭”为例吧

——容量为3L的电饭煲,大约可以加入3杯干米约1.2斤,加水煮熟后,含水米饭约2.5斤重,足够三人食用。


换一句话说:


仅仅是依靠当年的粮食产量,每个中国人要想耗尽属于自己的那份口粮,每人每天需要吃下两大电饭锅的米饭!



所以,中国缺粮吗?


中国不缺粮,却又有缺口


我相信,看到这个标题时,大部分读者一定是“晕”的。


明明刚刚才说了每人每天有两个“电饭锅”的米饭,怎么一分钟不到,咱们就又有“缺口”了?


对此我只能说:


账不能这么算。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为何在产业分类里,咱们要把“农业”称作第一产业?


难道是民以食为天?

或者是农业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

还是人类分工构成中农民的比重最大?


或许以上的解释都有其内在的道理,但是具体到产业分类上,农业之所以被称为“第一产业”,其原因只有一个

——农业是全民生产的根本,没有农业其他产业根本无法依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无水乙醇主要由玉米为原料制造、汽车喷漆的最重要原料,是大豆油、小麦淀粉被广泛的应用于纺织,化工,医药等多种行业....



鉴于此,每人每天有两个“电饭锅”米饭的账,不能照着上面来算

——中国的粮食消费中,真正被直接用于食用的粮食份额,仅仅不到总粮食消耗总量的25%。


其中,饲料用粮占据了总粮食消耗量的50%左右,位列粮食消耗第一位;


酒精、医药等工业用粮消耗,占据了总粮食消耗的25%以上,略高于直接食用粮,排名第二;


因此,国家社科院在8月17日提到的在“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究竟指的是什么?


事实上,我前文提到的中国2019年粮食进口数据,便已经告诉了我们关于这个“缺口”的答案

——2019年,中国粮食进口量达到了1.06亿吨,其中进口大豆8851.1万吨、谷物和谷物粉类1785.1万吨。


两个字:大豆!


大豆榨油、豆粕作为牲畜饲料,而14亿中国人,也正是依靠着这些黄澄澄的豆子与更多本该直接入口的粮食,进入了“顿顿有肉”的时代,



一定程度上,中国的海量粮食消耗,解释了为何人均粮食产量只有中国一半的印度能够成为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而中国,却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原因很简单:


中国的人均食肉量是59公斤/年,印度的人均食肉量是4.4公斤/年。


因此,我为何说“中国不缺粮,却又有粮食缺口”?


之所以说“不缺粮”,是因为背靠国家一直力保的“18亿亩耕地红线”,在极端条件下,每一个中国人依旧能够每人每天分配到两个电饭锅的米饭!


之所以又说“有缺口”,是因为在中国现有的畜牧和工业生产消耗下,中国每年依旧需要1亿多吨的粮食进口用作榨油和畜饲,以供给当前国民生活的油料和蛋白质需要!


四重防线,中国粮食很安全


我相信,看到这里,相必很多“无肉不欢”的读者们,一定是皱着眉头的。


没有肉的日子,可怎么过?



如果你为此“忧愁”了的话,那么我只能说,你真的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咱们中国是什么国家?


五常!


大声告诉我,什么叫“五常”?


所谓五常,那绝不只是五个扛把子的身份这么枯燥,所谓五常,也并非只有各种史诗级的传说那么简单!


五常者,无常也,特别是前三那几位,那都是做好了在“变幻莫测”下,与地球共存亡的准备。


而这些无常“变幻”中,顿顿都离不开的粮食自然包含其中!


说句不好听的话,在粮食这个问题上,咱们中国要是对外“呜呼哀哉”,估计连自己都不信...



什么是中国的底气?


1、深不见底的储备粮。


2007年时,受全球气候异常影响,世界各主要产粮出口大国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出于市(趁)市(火)调(打)节(劫)的考虑,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主产量国均大幅提升出口粮价,一度使得各发展中国家爆发“粮食危机”。


然而,就在各国际炒家以为可以在中国狠撸一笔的时候,咱们却公开对外放话称:

中国粮食储备有1亿吨,足够吃一年!


话音未落,中国便开始在国内市场抛售廉价粮,看着要涨上去的粮价应声而跌,各外国粮商鼻青脸肿下,也只得认栽。


2020年的中国储备粮有多少?


虽然,对于这个堪称绝密的数字,我也无从知晓,不过受2007年国际粮价波动“应激”,据闻中国仅仅是国有储备粮仓,仓容便已达至少6.7亿吨左右,地方集体及各商业储备粮库,无算。



2、市场维持下的隐形粮矿


我现在还记得,此前针对有读者对国内油价的抱怨,我曾特意写过一篇文章对此进行解释。


观点算不上新潮,但是却很真实:中国油价的高低,根本不在进口,而在国内油井的开采冶炼成本。


换一句话说,就算进口原油降成了1块钱一桶,但是只要国内开采成本还在300块,那么国内原油及其各类衍生制品的价格,也要从300块起算!


有人要吐槽了:有便宜不占,我们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或者说倘若我们真的去占这个“便宜”,然后封掉了开采成本更高的本国油井,最后每一滴油都要仰视他国,那才叫傻

——我国之所以要驻足国内市场去努力的维持一个规模庞大的集开采炼化为一体的石油化工产业链,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希望在任何“极端条件”下,我们都能够维持基本自给,从而保持能源领域的“自主独立”。


以庞大的国内市场来稀释成本,蕴积力量,石油如此,粮食亦是如此。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从前几年开始,国家便强制试点推行的“乙醇汽油”?



虽然,在官方口吻下,加入了乙醇的新型汽油,主要优点是在于更加的环保,但是其实我们只要细微思考的话便不难发现,一旦乙醇汽油得到全面推广并形成对应产业链的话,对于中国而言,其意义不可估量

——2019年,中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2517.04万吨,按10%的燃料乙醇兑入量计算,仅仅是在汽油燃料一项上,中国便可弹性增加乙醇消耗量1251.7万吨。


1251.7万吨乙醇是什么概念?


以乙醇提制最为常用的“玉米”为例。


提制1吨乙醇,需消耗3.5吨玉米,1251.7万吨乙醇倘若全部用玉米提制的话,需消耗4380.9万吨玉米!


平时的时候,不论收购也好,自种也罢,燃料所需的4380.9万吨玉米都会与中国的现有粮食消耗量达成平衡


局势紧张的时候,大家一起来猜一猜,这四千多万吨“多出来”的玉米,会流向哪里?


3、农业政策农业科技


从1982年至1986年,中国连续5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从2004年至2020年,中国连续17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毫不夸张的讲: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农村、农民,绝对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诸如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农业生产补贴政策、农村扶贫措施、农业科技发展扶持,碍于文章篇幅限制,我在此就暂不赘言。


文章此处,权以大家广为熟知的“袁隆平杂交水稻”为例吧。



我现在还记得,就在去年早些时候,一篇名为《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所谓科普文章,可谓风靡网络。


文章的内核,一句话就能概括:

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没有几个是袁隆平的产品,袁米只是产量大,口感很差。


然后在所谓的“揭露”之余,该文作者噼里啪啦的列举了一系列我们当前主食稻米的研发者,然后只差痛心疾首高呼,众人皆醉我独醒....


不出意料,这样“何不食肉糜”的无知与狂妄,立马遭到了全国人民的讥讽与唾骂。


要我说啊,该!


我相信,当国家授予袁老爷子“杂交水稻之父”称号,并每年定期科研补贴的时候,对于籼稻与粳稻的区别利弊,他们不会不知。


但是,就是面对“口感不好,只剩产量”的籼稻,我们为何却依旧视之如宝?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糠麸赈灾那一集,我建议作者恶补。



当然,杂交水稻的口感虽然差了点,但是却远没有“糠麸”那么不堪。


在现代食品加工手段的各种改善下,我们与其去纠结“口感”问题,还不如想一想,在紧急状态下拥有着将“一亩田变两亩”能力的杂交水稻,对于中国的巨大意义。


袁隆平有功,国家有策。


4、强大的国家实力


以上我列举的那篇所谓科普文章,其内容也并非“一无是处”。


在我看来,文中的这一段,便实在的道出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粮食增产的奥秘:

中国粮食产量突飞猛进靠的是什么?是我们的田地制度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化肥的运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农药的运用减轻了病虫害的侵扰,农田水库的修建减缓了过去靠天吃饭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2019年1-12月,我国全年累计生产农用化肥5616.7万吨,我国全年化学农药原药产量达到了208.3万吨,两项生产数据,并列世界第一。


1949年时,这个数据是多少?


1949年,中国全年累计生产农用化肥0.6万吨,累计生产化学农药0吨。


或许看到这里时,有人会吐槽所谓的“农残”然后去怀念“有机无公害”,但是我一贯认为:相较于饥饿下的有机无公害,我更愿意接受现代农产品支撑下的餐餐饱腹。


但是在“饱腹”之余,我们是否应该仔细的想一想,从0.6到5616.7,从0到2083000,是谁支撑起了一切?



我想,如果没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强力负责的政府,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政党,今天的中国,不会是今天的中国。


文章最后,笔者有话说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我8岁生日那天的一场“泪水”

——因为当天伙食的格外“丰盛”,一向便不喜吃蛋的我为了腾肚子,悄悄的将生日必吃的那颗蛋的蛋黄,扔进了水沟。


然而,我的“小聪明”终究还是被爷爷发现了。


在爷爷的告诫与我的争辩不服中,一场本该欢乐的生日,逐渐演变成了痛苦的泪水。


老实讲,在之后的几年间,我都无法理解一向慈祥的爷爷为何会因为一颗蛋黄如此训斥我,这种不理解,一如我难以理解每次他都会笑着将我落在桌上的饭粒,捻起来吃掉。


小时候家里的条件虽并不算好,但是一粒米还是不缺的。


然而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我逐渐理解了爷爷当年的那一顿痛斥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粮食固然足够,但这永远不是浪费的理由,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然而,就在中国政府想方设法为14亿国人储备食物的时候、就在无数农业科技人为中国粮食安全添砖加瓦的时候。


浪费,每一刻都在发生。


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城市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为11.7%,学生食堂浪费率30%、大型聚会浪费率则达38%以上,仅此三项,每年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不得不说,数字是“触目惊心”的。


由此引申,中国不少地方近期出台的“N-1”式点餐规定乃至中央早已倡导的“光盘行动”,其实并非空穴来风....


当然,在看过了我今天的文章之后,自觉“粮食无虞,高枕无忧”的一些人,当然可以无视劝诫,继续挥舞着手中的钞票大吃自己的、大喝自己的,然后继续通过对食物的浪费和践踏,来显示自己的排场、来满足那卑微的面子。


但是,值此多事之秋,我只想告诉那些“有钱人”:


1%的粮食缺口,粮价上涨绝对不止1%。


1%的粮食缺口所带来的会是无止尽的上涨,这个价格,通常会在1%的人倾家荡产也无力饱腹,最终饿死为止。



所以,你浪费的只是自家的钱,自家的米吗?


你所浪费的每一粒米,都是在将那1%乃至更多的人,朝饥饿与死亡的火坑中推!


中国人吃饱饭,才几年?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